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菲律賓人質案:我們該如何寬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8-28 14: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010年08月28日07:43新京報

周慶安 北京學者

在調查、批評、問責都沒有完成之前談寬恕,這種寬恕就會變成縱容。

菲律賓人質慘劇發生之後,劫持人質過程中那些類似慢鏡頭的救援過程,菲律賓總統承認可能存在失誤,都深深刺痛了國人的心。之後,我們圍繞著「寬恕」展開了爭論。因為影星成龍在博客上說:「別擔心,我們沒有憎恨。」換句話說,他希望用「寬恕」的方式來對待此次人質事件。

其實放眼輿論,中國民眾這一次的憤怒是理性的。大多數人的憤怒都直接指向了處理事件的菲律賓警方,並沒有完全擴大。而事後,還有一些憤怒圍繞著那些在大巴車前留影的人們,這些憤怒更是可以理解的。直到現在,這些憤怒不僅沒有對中菲關係產生巨大負面影響,反而會讓一個國家在悲傷中更加成熟。

而反過來說,寬恕可以,但需要一個理由。這個理由不是我們自己找到的,而是菲律賓方面用實際行動提供給我們的。目前來看,菲律賓方面表達了一定的誠意。但是其解釋還完全沒有達到寬恕所需要的程度。在調查還沒有進行完之前,菲律賓副總統就想造訪北京和香港進行解釋工作,這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形式上的危機公關活動。甚至在調查的過程中,菲律賓的警方還出現了一些雜音。

成龍所說的寬恕或許應該做,但是還不到時候。因為真正的寬恕,應該是在合適的時候表達合適的情緒。至少我們目前還沒有聽到菲律賓方面真正深入的解釋,在菲律賓國會的聽證會上,從馬尼拉市長到警察總監,都沒法對此次人質劫持事件的解救工作做出合理的解釋,甚至還有進一步的辯解或者推卸責任之嫌。成龍說的「沒有憎恨」也對,但那是我們得到一個明確而完整的調查結果之後,是相關責任人得到相應處理之後,是遇難者的家屬能夠原諒這一切之後。

的確,在今天的國際和國內社會,我們不能簡單地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來面對每一個問題。因為在社會的轉型期,矛盾的出現有複雜的對象,比如此次菲律賓人質劫持事件顯示了當地警方行動上的多種問題,問題產生於最需要改革的結構深處,自阿羅約時期就開始了。但是如果要寬恕,先要對各種錯誤的行徑進行完整的揭示和反思。

寬恕是成熟社會心理中的關鍵一環,但也是最後一環。在調查、批評、問責都沒有完成之前談寬恕,這種寬恕就會變成縱容。或者這種寬恕只能暫時讓憤怒被淡忘,被埋藏,而不能完全放棄仇恨。另一方面,寬恕者本身頂著巨大的悲傷和心理壓力,寬恕本身是對這種情感的升華。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寬恕,才能讓被寬恕者感到這些悲傷和壓力,讓他們珍惜這種寬恕。否則,我們的寬恕就會成為忽略的借口。

其實不只此次港人人質事件,對於越來越多的涉外安全命題來說,如何建立一種成熟的公民心態更為關鍵。這種成熟的公民心態,能夠幫助一個國家更加重視公民的海外安全,提供一種更加合理的保護機制,也能夠讓國際社會更加意識到中國對自身公民的愛護,從而尊重我們和我們的選擇。

與本文對論:李磊:菲律賓人質事件中的寬恕之道

李磊 評論作者

8月23日香港康泰旅行團成員在菲律賓馬尼拉被槍手脅持事件最終以慘劇結束,遇難香港同胞人數已達10人。

香港同胞異國遇難,除了對逝者表示悲痛之外,就是回看現場視頻時的出離憤怒。有反恐專家指出,此次解救失敗主要原因是,菲律賓警方缺乏與劫匪的深入溝通,談判欠策略;人員部署不力,錯失清除良機;現場指揮明顯無章法,事態人為複雜化。總體來說,原則不明、方法不當、不夠果斷,行動緩慢,一而再,再而三的錯失救人良機,輕率而拙劣的救人辦法,真的讓人懷疑,那幫所謂的菲律賓特警,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

悲劇傳來,舉國震動。而隨著菲律賓籍司機在車上談笑風生,菲律賓女學生在我同胞遇難場所合影留念的照片,以及視頻直播背後不間斷地傳來菲律賓民眾的鬨笑聲等細節被曝光后,更是激起國人更多的憤慨。於是各種猜測紛紛流傳。司機與綁匪是不是一夥的?警察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故意殺人滅口?菲律賓人是不是故意針對華人同胞屠戮?

總結中國公民的悲與憤,往往有兩個維度。一方面,作為個體的我們,對遇難同胞懷著悲憫之情,對菲律賓警察的無能表示憤怒。另一方面,我們有意無意地以共同體的視角來審視著這個悲劇,憑什麼死的人質都是華人同胞?顯然,劃定界限,分清敵友,往往是人類政治思維中最本能的條件反射。於是,與菲律賓政府斷絕外交關係,對其經濟實行制裁,趕走菲律賓傭人等最極端的語言與情緒,在部分網民中傳播與蔓延。

然而,畢竟人死不能復生,逝去同胞的生命永遠無法挽回,對於不可逆轉的人類行動,我們只能以寬恕對之。凡事求公正,以惡報惡,那麼人類必將進入一個冤冤相報的循環,政治世界便不可能存續下去,和平的政治環境必將遙遙無期。因為,寬恕與報復完全不同,報復糾纏於已發生的行動,實際是過去行動的延續,沒有終點,也沒有希望。而寬恕使人重新獲得了自由。類似懲治所有菲律賓人的極端情緒,不過體現了「強權即公理」的情緒。

透過此次事件我們知道,菲律賓的國家機器,極其腐敗,效率低下,百病叢生,政府管制軟弱,社會兩極分化,到處是索賄要錢,綁架屠殺事件更是屢屢發生。對這種狀況之下的人民,我們只有寬恕。

現代社會的正義原則,要求我們對一切不義的行為進行懲罰,然而,懲罰不是株連,綁匪已經死在槍下,即使菲律賓警方的愚蠢行徑讓我們很憤慨,從而要求他們必須給死去同胞一個交代,但不該把更多的責任連帶到其他菲律賓人身上。特別是那些到中國領土從事服務業的弱勢群體。

由於人類理性的限度,在我們目力所及的範圍內與可以看到的未來日子裡,類似的極端殘暴事件一定還會發生。和解與商談政治似乎依然過於遙遠。然而還是要充滿期待:期待公民個人勇於承擔責任,敢於表達觀點,同時,在心態上,少一點報復,多一些寬恕;期待國家等共同體層面的和平,是基於人性之中普遍主義的情懷,卻不是畫地為牢的民族主義想象。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