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8名復旦教授請求錄取「國學天才」怎被拒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8-26 2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08-26 07:25:11)

    8名復旦大學教授聯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一個「天才」。但因高考成績6分之差,省招辦拒絕投檔。陝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學的門,卻「搞不定」招辦的章。(8月25日《中國青年報》)

    孫建坤是個非同一般的偏科「天才」,而非投機鑽營加分漏洞的庸才。一者,他參加了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和四川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的自主招生,贏得了三所大學的青睞。尤其是在復旦大學組織的「博雅杯」中大賽中,他從30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二者,他在2007年就用文言文和國學大師陳寅恪的女兒陳美延通信,對新版《陳寅恪文集》中的觀點進行商榷,被陳美延誤認為年長學者,凸顯此生國學學養深厚。三者,孫建坤是唯一進入央視大型國學知識競賽《開心學國學》節目的中學生。他對《楚辭》、《論語》等古代典籍的熟悉程度,被評委之一的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暫為「萬里挑一」。

    筆者贅述,在於證明孫建坤的「天才」是貨真價實沒有水分經得起檢驗的,這樣的學生破格合情合理。很遺憾,由於6分之差,他和復旦失之交臂。不是復旦大學不愛才,8個教授的聯名請求足以印證復旦大學對孫建坤的關愛。但是省招辦拒絕投檔不敲章,孫建坤和復旦的你情我願就變成了一場悲劇。

    從復旦大學和省招辦的博弈中,並不存在是非對錯。復旦求才若渴摯愛「天才」讓人感佩,招辦決絕投檔也符合制度規範。畢竟孫建坤表現出來的文史「天才」,並不符合現有高考加分或破格的條件。陝西省招辦考慮的是全省考生的公平公正,開了孫建坤一個「破格」口子,恐怕會導致更多的考生借高校和教授,以「特例」換取「特權」。因此,陝西省招辦在「開明」和「嚴格」中選擇了後者。

    公眾不能因為對「天才」的同情而詬病招辦,更不能以輿論暴力倒逼招生辦改弦易轍。畢竟,嚴格執行制度的招生辦是正常履責,並無濫權。但是,恰恰由於博弈各方均無過錯,但卻導致「天才」悲劇的事實,讓人反思機制深層的問題。

    首先,高招破格的內涵是什麼?是基於孫建坤這類學生的特長和才情,還是華而不實、容易造假的各類加分項目?憑藉常識性判斷,也是前者。既然如此,現存機制要麼進行祛除僵化屏障的改革,要麼在維持現有機制的情況下對偏才「不拘一格」。值得一提的是,在孫建坤的例子中,其文史特長是經過多方驗證的,其「天才」是公認的。招辦「開明」地放行顯然比「嚴格」的把關更符合各方期待。

    其次,孫建坤的例子凸顯高校自主招生的名不副實。孫金坤以6分之差和復旦大學失之交臂,凸顯高校自主招生並非真正的「自主」,而是受制於高考分數和地方招辦。值得一提的是,復旦大學擁有完全自主招生權,即以面試成績為主、高考分數為輔,不過這一「自主」只針對上海考生。可見,真正放權,讓高校自由錄取心儀的學生,才會避免孫建坤式的悲劇,方可成就許多高招佳話。

    其三,看到孫建坤的悲劇,很多人聯想到民國時期中國大學曾經多次出現的特招事例,如錢鍾書數學15分被清華錄取、盧冀野被東南大學錄取的時候則是數學零分。不是人們揚古抑今,其時無論高校還是考生確實存在著錄和考的更多自由選擇權。多了招生辦這道行政關口,似乎梗阻了高校和考生一見傾心鍾情愛慕的途徑。

    普遍的選才機制自然不能丟棄,網路偏才的途徑也要暢通。要實現這樣的兩全其美,僵化的機制屏障要突破,多餘的執行環節要摒棄,高校的自主招生權利要放開,考生自主選擇高校的權利要加強。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