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維摩詰經上開示 : 【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8-28 03: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敬供於大乘禪法起信的朋友 :

維摩詰經上開示 : 【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
【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 不二的法才是菩提。為什麼不二? 因為祂不必一定要跟三界六塵萬法同在一起。眾生所知的心永遠都是二法為緣生,不離能取與所取二法,一定是兩法相對,不是絕對待的。有很多錯悟的禪師:【我了了分明而不分別。】,如果了了分明時還可以叫作不分別,一巴掌把他打了,他知道痛,就罵: 【你為什麼打我? 】,你就反問他,你不是不分別嗎? 怎麼知道我打你? 可見這種見地都是顛倒了還不知道自己顛倒。這種顛倒的說法到處可見,因為當他了了分明時,表示已經分別完成了。可是了了分明的分別完成了卻還說他沒有分別,請用智慧去判斷就會都懂得大師們這句話大有問題,可是全球號稱幾千來萬的佛教徒,有幾個知道這句話有問題? 他們都跟著這樣修: 【我現在了了分明,都沒有分別。】所以眾生所知的菩提心都是二法,依於了了分明的覺知心去了了分明的了知六塵,這是相對的二法:六塵是所取,覺知心是能取。這都是二法, 不離意識及所面對的六塵諸法,故不離識、塵兩法,那當然是二法。但如來藏是絕待心,離於二法,如來藏不在能取與所取之中,非覺知心亦非六塵中法,所以不二的才是真實菩提心, 也就是禪宗証悟明心的那個心.

又為什麼說不二是菩提? 通常都說【不一亦不異,非一亦非異】,為什麼現在說不二? 不二,那就是一囉? 又好像與正理不相符合。實際上,這裡的不二,它是講【唯一】,是絕待的,是可以自己單獨存在而不需待緣依存的,祂的存在不需有互相對待的法。一般世俗眾生所知道的心都是相對待的:相待於六塵諸法而存在,所以是相待的,都是在現象界裡面; 外道修行人所知道的心也都是相對待的,仍然是二法。所謂二法,就是說能依與所依;也是說,二法為緣生。當今佛門中的大部份的教禪,其實也都不離二法,仍然不是不二法,仍然是有能取所取、能依所依。只是層次有高低、淺深的差別,但都離不開能取所取、能依所依。

世俗人的能取與所取,是以覺知心作為能取,來取欲界中的五塵、法塵。就像是雙身法一樣,當然也是具足能取與所取,因為有覺知心取雙身合修時的欲塵, 不管是第一喜或者進到第四喜的男女根樂觸, 都是所取的觸塵,而覺知心正是其中能取的心,所以不離能取與所取,所以說他雙身法所謂的「報身佛」境界仍然不離能取與所取二法,仍是欲界的貪著境界。注重文學、琴棋書畫的人,在世俗法中是比較高等的,所謂心靈的提升。身心靈怎麼提升?無非是在藝術上面用心。乃至儒家講立德、立功、立言,也是心靈上的提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私的為眾生做事,都是心靈的提升。可是提升上來以後仍然不離能取與所取,因為都是以覺知心來面對所攝取的境界, 而這意識覺知心卻非禪宗証悟明心的那個心.

如果層次再提升一些:格物而致知。格物致知,請問。而格物是誰來格物? 還是要覺知心來格物啊!格物以後才能致良知,還是有能、所,仍然是二法。儒家這個層次,仍然是有能、所。有人或許想: 「我們在佛法中修學,打坐一念不生,那總該是不二了吧; 總該離能所了吧!」不然! 我們現前可以看到諸方錯誤的大法師、大居士,他們所謂的禪、開悟、佛法修證,都離不開離念靈知。在離念靈知境界中,他們不打語言文字妄想,就以為已經離開能、所了,就說: 我都沒有語言文字,獨自安住。可是這個獨自安住,還是有能、所,不是獨住; 因為覺知心的安住、、存在,有必要的條件,就是意根與法塵。如果沒有法塵,覺知心就不可能存在,就看祂所安住的是什麼法塵,如果安住於一念不生之中,那就是欲界定中的法塵。如果是初禪中,就是依止於初禪中的定境法塵。乃至到了非想非非想定中,還是不離定境法塵的依止,還是有能取的覺知心與所依止的定境法塵二法。

覺知心了知定境中的境界,就是相對於定境法塵; 取定境法塵而安住,那還是在能取與所取二法中。凡是三界中所知的一切法,都是相對於覺知心而存在,那就是二法了。凡是二法,就不是菩提,因為都是相待而不是絕待的。這在因明學中叫作因待,二法互相為因、互相對待而存在。只有不二的,不面對六塵諸法的,不與六塵諸法相對待而能獨自存在,並且是從來不了知、不識別六塵諸法的,才是不二之法,不二之法才是真實菩提心。凡是意識與法塵中的法都屬於二法: 法塵是所取,當然包括五塵; 能知、了知,就是能取。由能取的覺知心--意根與意識--攝取所取的法塵或者六塵,這正是二法,這就不是真實菩提心了, 也就不是大乘禪門明心的那個心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1: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