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家危機

[複製鏈接]

69

主題

6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0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li50 發表於 2010-9-20 0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mali50 於 2010-9-20 05:17 編輯

一、有府無家
阿妞的主人是一個大莊園的貴夫人,只是一個人住著,從不見她的先生和兒女們來看她。孤獨的女主人在寂寞的時候偶爾也會同阿妞聊幾句家常。聊得最多的就是抱怨她那幾個沒心沒肺的兒女。
「阿妞啊,給我看看,有沒有他們的來信。」
「沒有。」 阿妞不用看就知道。但她還是到門外的信箱里瞧了瞧。
女主人嘆道:「還不如你啊!」
「別這麼說。」阿妞每次都這麼回答:「他們比我有出息,在外面做大事呢!」
「做大事?」女主人生起氣來:「他們就會花言巧語地騙我的錢,到外面花天酒地。錢騙完了,就再也不來了。」 說到這裡,女主人嘆了口氣:「這叫什麼家。我是有府無家啊!」
「太太,你是一家之主,他們怎麼這麼容易就把錢騙走了呢?」
「唉!說來話長。老爺在的時候,他們常回來。每年生日和聖誕,也常有禮物和紅包。老爺走了就逐漸變了。」
「是嗎?」阿妞裝著有興趣地聽著。
「有一年聖誕節,兒女們都回來了,也給我帶來了好禮物。我十分高興。過了聖誕,他們說要開個家庭會議,要我一道參加。你知道他們搞什麼名堂?」
「不知道。」
「老大問現在是民主社會對不對?大家當然說對。老大又說,咱家也不能落後,也要民主不要專制。」
「怎麼個民主法?」阿妞這次是真好奇了。
「老大說:媽,過去你是女王,在民主社會就叫女總統。那我們兒女們就是議員。議員提議案,大家表決。總統有否決權。但是如果有多數議員的同意就可推翻總統否決。」
「這聽起來不錯。」
「瞎說!」老人不高興了,把阿妞嚇一跳。
「我搞不清他葫蘆裡面賣的是什麼葯。老大又說爹走了,我們都很傷心。爹留下一個莊園和許多存款,是留給媽和我們的。爹還在的時候就常常給大家一些錢。媽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操不過心來。為了照顧媽,我提了個議案。」
女主人喝了口水接著說:
「我提議母親就專心管理莊園。其他財產,包括股票、存款和其他投資由兒女們分管。」
女主人停了停。阿妞睜大著眼睛問道:「那老爺的。。。」 她本想問老爺的遺囑,但一想老爺不一定死了,便趕緊把話打住。
女主人似乎知道阿妞想問什麼,就接著說道:
「我找來老爺的遺囑給他們,說你爹早就分好了。我死之前由我管。我死了再交給你們管。大兒子就說:媽,那是專制時代的遺囑,不適用於民主時代啦。」
阿妞忙問道:「民主時代不也興遺囑嗎?」
「老大說民主時代的遺囑是民主產生的。爹走得急,沒來得及同大家商量。現在補上也可以。不管怎麼說,不能由我當老大的一人說了算。還是請大家民主表決吧。話剛說完,兒女們都說贊成,就我一人反對。這時女兒來安慰我說:媽,我們只是代你管理好讓你省心。你每月要用的錢我們都會按月匯給你,就像給國家交稅一樣。」
女主人喘了口氣:「我只好告訴他們我每月生活加上料理莊園要三千美元。生病和意外開支還要外加補貼。」
「這也挺好。」阿妞說實在還真有點羨慕。
「好什麼?這哪裡是什麼民主!是搶老娘的錢。我後來才知道,幾個兒女搭檔做生意虧了,就打起了老家的主意。」
這時,女主人已經氣得喘不過氣來,連聲咳了起來。阿妞走過去給老人端水捶背。
「他爹攢這些家產容易媽?他爹那時管著八十多個奴工,周末也沒時間休息。奴工們常常鬧著要加工錢,哄也沒用,打也沒用。有一次死了兩個奴工,其他奴工都罷了工。要收棉花了。該死的奴工就愛挑這時罷工。把老爺急出一場大病。」
阿妞聽說會打奴工不由地心頭一緊。女主人沒看出什麼,繼續沉浸在她的控訴中:
「兒女們不常來。每月我只收到一張支票。後來又來了一封信,說政府都減稅了,咱家也要民主表決減稅。我知道這民主是哄我的,就象老爺當年哄奴工一樣。老爺管了一輩子人,如今死了卻成了兒女的奴工。造孽啊!從此,我每月的支票變成兩千五,後來又變成兩千。」
「兩千夠媽?」阿妞有點耽心起自己的飯碗來了。
「哪夠啊!我每月都借錢。鄰居家都借遍了,現在又向銀行借,就拿這莊園作抵押。有一年聖誕,兒女們回來了。我說我也有民主;我現在提議商量一下我還錢的事。」
「對!這回看他們怎麼說。」因為耽心飯碗,阿妞自然就站在了女主人一邊。
「他們還能說什麼。他們說:媽別急。高利貸借錢不用怕。你走後,讓他們到天堂里去要錢。我說別人會封我的莊園。他們告訴我政府不讓趕走老人,他們可以請律師。再不行,乾脆破產。」
老人忍不住地哭了起來:「天哪,我家祖祖輩輩沒幹過這種缺德丟人的事啊!一個家就這麼完了。我不甘心啊!」
阿妞趕緊為女主人擦去眼淚。安慰老人說:「完不了。你兒女們不都好好的。這叫什麼來著?我昨天剛看了個電視節目,也是說破產不用還錢。哦,想起來了,叫金蠶(是蟬,阿妞讀成南方口音)脫殼。你可別說,現在大家都這麼做。」
「世道變了啊!我還有沒有這個家呀?!他們是連我的棺材錢也不肯留下啊!」
「哎!想通點。家不就一個殼子。只要有錢,哪裡都可以有家。」 阿妞連自己也沒用想到竟然開導起主人來了。

二、義務國
    女主人的故事使人想起目前象冰島、希臘那些頻臨破產的國家,甚至還有債台高築的美國。
國,在中文裡常寫作國家。也就是說國像一個家。這是因為古代國家經常為一個家族所有。國家的財產也就是家族的財產。反之亦然。這樣的國家可稱為古典國家。這種家族性國家實行的自然是家族統治或世襲君主制。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古典國家的家族所有制,使一個國家的主要財產分散在許多不同的家族手中。與這種分散的財產相對應的就是國家政治權利的分散,或叫作民主制,實際上是財主制。國家的主人仍然是財主,只不過不是一家財主,而是許多家財主形成的聯合政府。為了平衡各個財主的利益,財主們組成議會來制定兼顧各方利益的法律。故現代民主制或財主制要靠明文規定的法律來治國,而不是由家長一人說了算,以防部分人利用權力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這種新的財主制國家不同於古典國家,因為各財主的家族財產和私人財產不再屬於國有財產的一部分。而國有財產甚至不同於國家財產。所以,現代國家對私人財產的保護需要特別的法律來明確規定。財主制國家的財產來源主要通過收稅、處罰(包括罰款和財產沒收等)、捐獻、掠奪和國有經營。在自由資本主義國家,捐獻和國有經營所佔的比重很小。在掠奪性擴張的時代過去之後,西方財主制國家的財富主要來自稅收。因此,這種國家財務活動的特點是國庫小流動性大。除了有限的國營企業和投資外,它的財產的大部分是政府的辦公樓和用於國防和擴張的軍火等。每年的稅收大部分甚至超過全部被用於當年的各種開支。由於國家非某個家族所有,構成國家議會和政府領導的人選也必定在各家族之間定期輪換以求機會平等。這樣的國家實際上是有國無家,更準確地說是府而不是家。就象阿妞說得那樣以衙門當殼:一個在劃定的邊界內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政治義務的衙門。前面故事中的女主人被兒女遙控的大莊園就可以看成是這種「有府無家」的國家的縮影。為了區分於財權一統的古典國家,當代資本主義財產與國家分離的私有制國家可以叫作現代國家。

三、兒女搶媽
現代私有制國家沒有龐大的民用財產,因此沒有固定的主人對其負責。這種國家只是一種義務國,是服務於國民的政治走馬燈。它的服務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利用法律對私人財產實行強制性的財富再分配。即在保護個人財產的同時,現代國家仍然可以以納稅的方式剝奪私人財富,並以個人福利和企業補貼等手段對收繳的財富進行再分配。在資本主義早期,新生的資產階級常以革命或法律的形式和國家的名義剝奪舊貴族。這便是前面的故事裡所說的兒女搶媽的原始方式:兒女們搶奪父母的財產建立起有錢兒女的共和國。這類兒女搶媽的故事也會發生在社會主義國家轉型的過程中。有錢兒女為了各自的利益在國會吵得不可開交或打得頭破血流在西方詞典里就叫作民主。
民主搶媽不只發生在資產階級革命的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的預算和分配大權掌握在資產階級財主們手上。當國庫結餘有多的時候,在大規模工人罷工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下,一部分稅收可用於提高窮人的生活福利,醫療保健和普及教育等。然而大部分稅收被用於保障資本主義掠奪或市場擴張的軍費開支。這種開支在和平時期依然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因為這不僅為了打戰,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對其他國家保持絕對的軍事優勢和威脅,以便控制重要的經濟資源,在國際商業和貿易中獲取更大的利益。除了軍事威脅,納稅人的錢還被用於龐大的外交開支,包括遊說、收買和資助外國的傀儡政府或反叛武裝及其各種其他政治顛覆勢力。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稅收被用於對私人企業的補貼,以便增強其在國內和國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資產階級政客是如何利用來自納稅人的國家財富為資本家服務的。這是兒女搶媽的另一種形式,同樣可以造成國家貧困和財政赤字。
美國在越戰中的巨大消耗使國家經濟長時期入不敷出,然而越戰後的美國軍費和外交開支卻沒有減少(1) ,而美國經濟卻進入了一個接一個的經濟危機。為了在經濟困境中依然保持高昂的軍費同時又不損傷大資本家的利益,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里根政府開始,加大削減美國的窮人福利(2),同時減少富人的稅率(3)。誠然,稅收減少是不能滿足美國的財政需要,因此每年都有巨大的財政赤字。資本家對此視而不見。相反地不斷要求政府減稅。因為他們發現國家的赤字可以用發行國債來彌補,而這國債是用所謂的信用而不是實物抵押的。國家成了發行白票一本萬利的融資機器,不僅可以搜刮本國人民的財富,而且可以搜刮世界人民的財富。然而發行國債可以增加流通造成通貨膨脹。在國家與財產分離的美國,增發國債給美國人民帶來雙重負擔:一方面要為眼前的通貨膨脹買單,另一方面還要增加稅務負擔償還未來的國債。就這樣,金融資本家通過透支和濫用國家信用,把國內外大量的財富塞進自己的無底洞里,留給國家和人民的卻是永遠無法償還的債務。這是兒女搶媽的又一個新發明:不僅搶奪今天,還要搶奪明天。
冷戰時的制度競爭和福利競爭使美蘇兩國都陷入了利潤危機。無法轉嫁危機的蘇聯首先解體。美國則打破原來的布雷森體系使美元暴跌,把危機轉嫁給其他國家如西歐和日本。危機后的美國製造業己經很難在國內繼續發展。雖然自卡特時代就開始放寬企業貸款的條件,美國的金融業仍然因傳統產業貸款減少而受到牽連。這時無孔不入的銀行家們只得大量投資高風險的高科技領域,用供過於求的大量貸款創造了二十世紀末美國巨大的互聯網泡沫。2001年泡沫破裂互聯網危機爆發,使幾年來在高科技領域裡進行風險投資獲得暴利的金融資本家又一次失去了一大財源。為了轉嫁危機,金融資本家放寬私人貸款的條件,擴大對消費者的直接貸款。這回為了保險起見,一方面把貸款嚴格限制在房貸中,另一方面拉上半政府機構兩房一道承擔風險。房地產的興盛暫時掩蓋了互聯網危機,但單個市場的繁榮無法挽救美國經濟在潛在的利潤危機下全面衰退。
2007年,美國經濟又開始下滑。大資本家操縱的美國政府有意隱瞞事實真相,用虛假的經濟增長數據掩護華爾街股市在政府的禁空令下安全著陸。2007年最後一季的道瓊指數從近14000的歷史高位上一路下滑穿過整個2008年。被假數據誤導的美國人民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在把投資轉移到安全地點之前就被深深套牢在熊市中。由於不少投資來自抵押貸款,2008年的熊市引發了下滑的美國房市爆發性崩潰,使房貸與投資方面的金融危機提前到來。直到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政府才於2008年11月承認美國已在一年前進入了衰退。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后又進一步用透資未來的稅收做成的補救計劃來刺激經濟。除了很小一部分用於延長失業救濟外,絕大部分用於幫助銀行和企業資本家擺脫危機。這時,貪得無厭的兒女們連老娘的棺材錢也不願留下。

四、國家危機
    由於現代國家的政府與財富相脫離,這種有府無家的名義國家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未曾有過的怪現象,就是在許多國家的主人資本家們腰纏萬貫的和平時期國家卻走向破產。這時,國內大資本家仍然日進斗金過著奢侈的生活。他們的總財富加在一起除了維持原來的生活水平外,完全可以支付所有的內債和外債的按揭付款。他們當中許多人並不十分耽心國家破產,因為他們不比阿妞笨:只要有錢,哪裡都可以有一個幸福的家。可見,與財產脫離的現代國家的債務狀況早已不代表全體國民的貧富水平,更不代表占人口不到十分之一的有錢人的經濟狀況。同樣地,私人企業創造的巨大GDP和投資盈利並不能保證國家不會走向破產。
有個潛在的例子就是今天的美國。常聽人說,美國雖然有巨大的外債,但美國的投資在總體上是贏利的。而且美國有巨大的產能和遠大於第二大國的GDP產值。來自傳統國家包括公有制國家的人容易把現代名義國家的國與家混在了一起。在這個債台高築的國里,許許多多私人資本家的確還在賺著大錢,他們也吹起了一個巨大的GDP泡泡。但這些富可敵國又貪得無厭的家人們與負債纍纍的國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不會用自己的錢袋為國還債,正如女主人的兒女不會為媽還債一樣。反而不斷想方設法地敲詐可憐的老娘,不斷降低稅率,並以他們的「業績」為信用詐騙鄰居的借款,提前透支老娘的房地產。美國政府公布的私人企業龐大的GDP不過是這個名義國家騙取別國借貸的一種錯位的無抵押「信用」,由於是政府公布,看起來像是政府的GDP。正因為如此,美國政府常常要在DGP數據上作些手腳。
還有人認為美國目前的國債與它的GDP相比不算太大。要知道,美國GDP中的百分之七十是服務業創造的。服務業產生的GDP很大部分不具有儲存和轉移使用價值的功能,也就是說沒有累積效應,故不可用來還債。何況美國服務業的GDP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等第三世界國家的製造業,即進口產品的零售價與離岸價之間的差額。這一差額甚至超過許多產品的離岸價格。再除去政府開支和生產投資外,可用於還債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產業GDP。再排除美中兩國同類產品的價格差別(可以把質量也考慮在內。價格差不完全來自質量差,如零售價與離岸價的差別),美國的產業生產能力和規模可能還不如中國。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不取決於它現在的經濟水平和生產能力,而取決於它生產的利潤率。再強再富的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產業利潤,就不可能有能力償還債務,反而使債台越築越高。
正是因為美國預見自己沒有還清債務的能力和可能,不得不同意聯儲局印鈔票買下美國國債。這意味著當美國破產時,聯儲局的金融資本家們就可以接手美國的一切,當然債務除外,因為在破產時被美國最高法院一筆勾銷了或大大減少了。這就是阿妞說的金蠶(蟬)脫殼。聯儲局用鈔票買下美國后便可以解散國會,成立臨時政府,像任命公司董事會成員那樣任命政府官員。新政府將會是一個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於一家的超級壟斷機構,或貨真價實的國家資本主義。國又回到了家中。這樣一個新的國家將會給美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怎樣的命運,只有天知道。


(1) 根據美國教授霍華德·津恩的《美國人民的歷史》,越戰後,卡特提出的第一個預算案計劃增加100億美元的軍費,他提出的美國下一個5年卻要增加軍事開支300億美元。里根的軍事撥款在他主政的頭4年超過萬億美元,為此窮人的福利一再被削減。1992年夏天,國會中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一致投票表決,反對把一項基金從軍事預算轉到人道的需要上,同時卻一致投票贊成花1200億美元來「保衛」歐洲,布希曾經說道:蘇聯解體后,美國有人開始大談「和平紅利」,即它使得美國有機會從軍事預算中拿出數十億美元用來滿足人道需求。海灣戰爭成了政府制止這種言論的方便借口。布希政府的一名成員說:「我們應感謝薩達姆,他把我們從『和平分紅』中解救出來了。」
(2) 根據《美國人民的歷史》,卡特政府時期美國不再向140萬曾在學校享受免費餐的貧困兒童提供免費的輔餐牛奶,每年為農業部節省了2500萬美元。卡特提出的「能源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不再為消費者調整天然氣價格。里根對預算的削減在人文方面造成了更深遠的影響。例如,有35萬殘疾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被取消,100多萬窮人孩子享受的學校免費午餐被取消,削減了藝術基金,救濟也成了被攻擊的對象。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黨都對有關窮人問題的社會福利計劃嚴加限制,理由是這需要征更多的稅。到80年代末,至少三分之一的非洲裔美國人家庭生活在官方規定的貧困線以下,黑人失業人數維持在白人的2.5倍的水平,而年輕黑人沒有工作的則高達 30%到40%。在底特律、華盛頓和巴爾的摩,黑人嬰兒的死亡率要高於牙買加或是哥斯大黎加。
(3) 根據《美國人民的歷史》,肯尼迪—約翰遜政府曾將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上的稅率由91%降低到了70%。1978年卡特批准進行稅收改革得利的主要是大公司。里根政府再次把富人的稅率降低到50%。里根認為削減稅收會刺激經濟並且帶來新的收入。但商業部的統計數字顯示.在公司稅降低期間,資本投入並沒有增長反而在逐步下降。緊接著,1986年共和黨和民主黨操縱了另一次「稅制改革」法案,把最高稅率降低到28%。這樣,學校教師、工廠工人和百萬富翁們一樣,都要交28%的稅。從1978年到1992年,所有這些稅收法案實行的結果就是,政府的年收入減少了約7000億美元;而在這13年中,最富有的1%的人卻獲得了上萬億美元的收入。在20世紀最後的10年中,不僅收入稅不再按累進辦法徵收,相反社會保險稅卻一個勁地回漲。也就是說,從窮人和中產階級的工資賬戶上扣除的稅錢越來越多,而一旦工資超過5萬美元時,反而不再扣稅了。那些一年掙50萬美元的人,同一年掙5萬美元的人交的社會保險稅同樣多。到里根執政末期,美國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已急劇拉大。在1980年,公司的首席行政官員(CEOS)的工資是工廠工人平均薪水的40倍;而到1989年已經達到了93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8: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