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成博士生產大國 最牛導師帶47博士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10-8-25 1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長江日報    2010-08-24

  昨日,華中科技大學教科院教授周光禮新書《中國博士質量調查》在武漢面世。該書通過調查披露了我國當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該調查回收到有效問卷1392份,調查對象涉及在校博士生、博士生導師、博士培養單位負責人和畢業博士生。

  統計顯示,46%的博導同時指導的學生超過7名,最多的高達47名。大部分博導認為自己適合指導的學生不超過6名。周光禮昨日稱,調查中所指的學生僅為博士生,不包括碩士生。

  調查表明,近13%的博士生每月與導師交流不到1次,甚至還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與導師交流過。

  2008年,我國博士學位授予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2009年,全國在學博士生24.63萬名;2010年,全國博士招生計劃為6.2萬人。

  周光禮認為,我國博士生數量迅速增長,一方面說明高等教育事業大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博士生教育水平下降和學術質量滑坡。博士生的培養質量已引起國家相關部門關注。

  調查顯示,50%的用人單位認為我國博士培養質量10年來整體上沒有進步,「甚至還有下降趨勢」。在對新進博士創新能力的評價上,用人單位認為「一般」和「差」的佔68%。

  周光禮介紹,國外一流大學博士淘汰率高的可達40%,而我國採取的是「嚴進寬出」政策。他說,沒有淘汰機制,質量也就沒有保障。

  我國在讀博士生人數由1999年的5.4萬人增加至2009年的24.63萬人,10年間增加了4.56倍。昨日,周光禮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從4個方面對影響我國博士培養質量的因素進行了解析。

  一是博士生指導教師。在博導增長人數跟不上博士生擴招速度的背景下,高校評聘博導的門檻有所下降。有些博導本身水平就不怎麼樣,也很難帶出高質量的博士。博導指導的學生多,也直接影響到博士培養質量。

  二是國家的科研體制。國外有的明確規定導師課題經費中1/3要用來培養學生,而我國在政策層面完全把博導的教學和科研分開了。

  導師要支付學生各種費用,只能去拉很多簡單的直接服務社會的課題,多由博士生完成。博士生水平因而難以提高。

  三是博士生的自身追求。一些人讀博士完全是為了拿張文憑,讀博士的動機很功利化。一些人把「博士」比喻為「搏仕」,意思就是說讀博是為了將來能做官。

  四是整個社會的浮躁心態。一個人一旦有了「博士」這層金,就會贏得更多的社會認可和尊重,甚至會謀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和財富。這助長了博士生的急功近利。  

  《中國博士質量調查》披露,大多數博士生稱導師為「老闆」,有的導師把博士生當作廉價的高級勞動力。

  周光禮昨日表示,現在我國的「博導制」既不同於歐洲的「導師制」,也不同於北美的「老闆制」,是一個「不倫不類」的模式。

  調查顯示,60%的學生認為,他們承擔了導師課題一半以上的任務。有些導師的橫向課題100%由學生完成。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成為一些博導為何願意多招生的原因所在。

  由於考核制度不健全,博導指導學生質量的高低並不影響他們的利益。相反,博導多招學生卻能為個人帶來各種好處。

  一位博導在接受訪談時說:「現在有的博導連學生的論文都不看,純粹就是老闆。喊老闆是一種極其貶義的稱呼。」

  周光禮認為,在學生需要導師提供項目和經費、導師需要學生參與課題的「利益驅使」和「彼此回報」下,師生關係變成了一種「雇傭關係」。

  對於發表論文要把導師列為第一作者的「潛規則」,很多博士生都表示不滿。但在「雇傭關係」之下,導師在很多方面對學生髮展具有決定權,學生又不得不接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