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背後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10-8-17 1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之音中文網日前發表文章,題為《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背後》,作者為記者蕭洵。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經濟正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消息有多重要?許多經濟學家會說,實際上它並沒有象在新聞標題中看起來那麼重要耀眼。問題不在於中國的經濟總量,而在於它能否或者如何保持這種高增長勢頭,以至於如何讓仍處於世界低水平的中國個人和家庭收入也以這個勢頭漲上去。

  華盛頓智囊機構傳統基金會的中國經濟問題學者史劍道(Dr. Derek Scissors)便說,要說經濟發展成功與否,更為重要的不在於經濟總量如何膨脹,而在於個人和家庭的財富。他說,這是中國近年高速增長背後被掩蓋起來的一個問題。史劍道說:

  「中國過去7年的增長是來自投資。投資流向企業,利潤也流向企業。即便在消費狀況不錯的年份,投資也在變得越來越大。15年前投資不是很大,而現在大過消費,而且在快速增長。所以,中國並沒有朝著讓更多財富流向個人和家庭的方向走,而仍舊沿襲過去7年的趨勢,就是讓利潤流向企業。」

  如果個人和家庭財富增長緩慢,那對於中國增長模式轉型,以及它的可持續增長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史劍道說,中國應該以它剛剛趕超的日本為鑒:雖然日本的經濟規模現在排到了第三,但是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經滑到世界40位左右的水平,跟美國最窮的密西西比州的人均收入水平差不多。史劍道說,日本的成功故事已經完結,而中國並非沒有可能重蹈日本的覆轍。

  有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看法相當樂觀。紐約時報16日登載的路透社記者魏倫(Alan Wheatley)的文章標題是:中國向巔峰崛起看起來勢不可擋。魏倫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郜若素(Ross Garnaut)便是個對中國即將進入一個高質量增長時期抱持樂觀態度的人。

  郜若素在東亞論壇網站上撰文說,首要的一點是,中國人的實際工資和工資收入份額將會大幅度而且持續地增長。他認為,這很關鍵;中國的薪資增長迅速,但是利潤和政府占國民收入的份額增長更快,擠壓了工人的收入。但是,郜若素認為,自1980年代起不斷增長的強大的收入不均衡趨勢有可能得以逆轉;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支出將會增長,國民儲蓄率將會下降,進而會降低中國的外部貿易盈餘。

  談及消費,魏倫文章援引里昂證券分析師阿瑪·吉爾(Amar Gill)的觀點說,中國的家庭消費在GDP中所佔比例不到36%,是主要經濟中最低的,而這將成為未來5到10年可持續增長的源泉。

  美國智囊機構大西洋理事會的中國經濟問題學者蓋保德(Albert Keidel)也對中國的消費趨勢感到樂觀。他說,消費佔GDP的比例低並不意味著它增長緩慢。蓋保德說:

  「消費比例低的原因是投資比例高,也就是說整體經濟增長迅速。而經濟增長快,消費也會隨之增長。我做過計算,如果增加消費在GDP的比例,同時降低投資的比例,過5年,如果經濟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實際消費水平會比應該達到的水平更低。」

  蓋保德認為消費在GDP中所佔比例是個次要問題。他說,更重要的是投資要繼續保持高效,這樣他們就會較好地結合公共基礎設施和營利投資的增長,而看起來他們是在這樣做;此外,他們也在收入分配過份扭曲之前,投資促進維持收入和財富方面的分配。因此,他不認為消費會成什麼大問題。

  不過,《中國即將崩潰》一書的作者章家敦(Gordon Chang)認為這些論斷都有問題。他說,如果中國政府不停止促進出口和通過投資促進出口的政策,中國的消費水平不會增長。

  中國目前總的經濟規模為5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15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口3億,中國人口13億。

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0-8-17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