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國之聲: 中國沿海的罷工與政府不謀而合?

[複製鏈接]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8-11 2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國之聲, 8/11/2010

中國沿海地區的罷工,不會導致工人運動,也不會對政權有什麼影響,因為它們是政府許可的,目的在於通過增加工資的壓力迫使沿海的廉價勞動力工廠遷往貧困的西部。

鑒於中國沿海地區近來頻頻發生的罷工,德國《時代》周報提出一連串問題:"中國的低工資模式到頭了嗎?中國會產生強大的工會嗎?獨裁統治會陷入壓力嗎?"

該報的答案是否定的:"中國當前的罷工引發諸多問題。可是,一個全國性的工人運動沒有出現。毫無疑問,抗議在大量積聚。僅僅在五月底和六月中之期間,南方就發生了36起罷工。但都是為了工資和各自工廠的條件,沒有任何一起罷工是向省政府甚或北京挑戰。整個行業停業或者在一個城市或一個省的集中抗議,依然是被禁止的,而且這種禁止也被繼續遵守。

引人注目的是,最近幾個月的罷工主要發生在台灣和日本的公司如富士康或本田。顯然,當局是有目的地准許這些罷工的。它們一方面或許要以此預防出現(廣泛的)工會運動,但主要還是因為中國領導人在世界經濟危機之後繼續其先前已經開始的政策:要迫使那些富裕的沿海省份的外國低工資生產者將工廠轉移到貧窮的西部去。近年來,經濟繁榮的廣東省政府就已經將最低工資每年提高了15%,以便加快這個進程,在沿海地區為高工資產業和服務產業騰出地方來。經過危機年度的緩慢增長,最低工資現在卻整整提高了20%。政府的喉舌《中國日報》稱: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和稅收優惠的內地省份,'作為新的投資場所閃耀充滿吸引力'。"

北京希望能夠通過"產業遷移"解決多項問題

該報指出:"北京希望通過遷移同時解決三大國內問題:第一,部分的巨大貧富差距;第二,抑制百萬流動民工湧向沿海的潮流;第三,提高人們的購買力,減少中國對出口的依賴。眾多的企業已經明白了時代的徵兆,願意搬遷。"

"儘管在西部深處生產更加麻煩,遠離出口港,不得不從那裡將鞋子、電腦或汽車配件通過鐵路或公路運往沿海,惠普和蘋果電腦生產者富士康依然願意共同在西部大都市重慶投資30億美元。美國的電腦製造者戴爾公司已經在西部看地皮。很多較小的委託製造商還在抗拒。'我們的處境很艱難',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Danny Lau) 這樣抱怨,並威脅說:珠江三角洲估計有5萬家企業,今年不得不關閉的會達到3千家,因為它們承擔不起搬遷。 但是,威脅在減弱。"

按照《時代》報的分析,中國沿海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對亞洲的公司並那麼非同尋常。日本、韓國和台灣的商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現象,他們15年前因為原先所在地的生產成本太貴而搬到中國沿海,現在中國沿海又貴了,他們會繼續向內地遷移的。"儘管越南或寮國也作為低工資國家出現,但是,中國擁有的廉價勞動力要比越南多出6倍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2: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