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毛澤東時代的苦與福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10-8-6 13: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發表文章,題為《毛澤東時代的苦與福》,作者為劉罡。文章摘編如下:

  《唐山大地震》最近的熱映,又把許多中國人的記憶勾回到毛澤東時代。雖然現在距毛澤東去世也已三十多年,但很多中國人回憶和評論起這段歷史時心中仍然是五味雜陳,很難把自己對那個時代的記憶單純歸類為苦、辣、酸、甜、咸。也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時代才最值得回味。

  關於毛澤東時代的痛苦,從文革剛結束時的「傷痕小說」到近年來的各種回憶性文章,都有著深刻而詳盡的敘述,喬海燕先生在《隨記光陰》中述說的1975年石漫灘水庫垮壩事件,讀後便讓人有驚心動魄的感覺。

  那麼,毛澤東時代有沒有幸福呢?文章作者說,中國許多人其實對毛時代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幸福記憶。比如,這些年我接觸過的一些農民,他們說到鄉和村兩級政府時,都依然愛用「公社」和「大隊」這些毛澤東時代的遺稱,仍喜歡稱村民為「社員」。從1958年中國全面普及人民公社制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恢復鄉村建制。文章說,這40多年過去了,為何在農民們嘴裡始終沖不掉僅僅是中國歷史特例的人民公社呢?如果說是因為叫習慣了一時難改,可你現在還聽哪位工人「習慣性」地把廠長叫革委會主任?或許,作為身處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農民,「社員」這個稱謂更能帶給他們尊嚴感。

  對於許多經歷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戰亂和民族屈辱的中國人來說,毛澤東時代的生活總有其積極的一面,甚至張愛玲女士也不否認。她在散文《憶胡適之》中述說的一個場景卻頗令人玩味。文章說她五十年代到美國後去紐約看望胡適,「適之先生講起大陸,說『純粹是軍事征服』我頓了頓沒有回答,因為自從一九三幾年起看書,就感到左派的壓力,雖然本能的起反感,但是我知道它的影響不止於像西方的左派只限一九三○年代。我一默然,適之先生立刻把臉一沉,換個話題。」張愛玲在這裡用委婉的曲筆暗示了毛澤東時代在她心目中的另一面。

  文章說,對當今中國人來說,毛澤東時代也許像一位曾帶給我們痛苦記憶的至親,他逝去的越久,出現在我們夢境中的形象反而越親切,雖然在我們的理智中那些痛苦記憶永遠也無法磨滅。

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0-8-6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27

主題

2925

帖子

78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83
沙發
無敵小子 發表於 2010-8-6 2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