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閩台緣:古代海圖「講述」外國人眼中的台灣(圖)

[複製鏈接]

472

主題

1469

帖子

131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對風憶塵 發表於 2010-8-5 0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閩台緣:古代海圖「講述」外國人眼中的台灣(圖)

時間:2010-07-20 13:06:57  來源:福建日報



400年前,台灣的形貌在西方人眼中是什麼樣的?西方人為什麼想認識台灣?近日,在泉州海交館展出的中外古代海圖展中,15幅與台灣有關的地圖回答了這些疑問。

從16世紀開始,台灣被記錄在西方人繪製的地圖上,最初是葡萄牙人的世界地圖上。地圖上台灣是由三個小島組合而成。到了19世紀,地圖上的台灣,無論是外形輪廓,還是地形等都與今天的台灣大致相同了。從這些地圖,可看到台灣浮現於世界歷史舞台的過程,彌補了當時文字及文物資料的不足,記錄了外來者認識台灣的過程。

1557年,葡萄牙人佔領澳門,往來航行於東亞海域的歐洲船隊,必經台灣。當時他們手中的台灣海圖以16世紀40年代葡萄牙水手的見聞為基礎繪製而成。水手們形容當時在海上看到台灣的景象是山巒連綿、林木青翠。因此台灣以美麗島首次出現於歐洲人的地圖上,地理位置明確在大琉球的南方,呈多島狀態。

1624年,隨著荷蘭人佔領安平,對台灣海岸地理知識的認識開始詳實起來,台灣也以完整的一島形態呈現出來。地圖反映對台灣西南平原、北海岸、中央山脈南半部,與外界聯繫的陸上交通以及東台灣後山少數民族村社的記錄等。

清政府接管台灣,1714年,對台灣進行測繪,並實地測量繪製了聞名的《皇輿全覽圖》。之後,歐洲人繪製的地圖,開始參考該圖的地理知識。

19世紀中葉以後,歐洲人足跡再次踏上台灣,呈現在地圖上與台灣有關的地理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比如,標註了工業革命后西方海外殖民對外擴張下的產物,特彆強調台灣有豐富的煤礦。除此還具體標出了台灣少數民族部落的路線。至此,歐洲人繪製地圖裡所呈現出的台灣地理,逐漸從海岸線前進到內陸,從想象、道聽途說到實地勘查、測繪,其成果一一在地圖上展現出來。

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至1945年間,日本侵佔台灣期間,地圖開始以現代科學方法測繪。地圖內容包括地理、地形、地質聚落、城市發展等自然與人文資訊,並分為海圖、地形圖以及應用地圖三類。

圖為義大利聖方濟各修士於1696年出版的《威尼斯人大地圖集之世界地圖集》,台灣在圖中被明顯放大。

(吳金森 洪亞男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8: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