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賈樟柯回擊馮小剛:張藝謀片子再爛還是大師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8-1 17: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賈樟柯用自己獨特的影像結構,一步步奠定了自己在中國導演圈的地位
  
  我到了哪個城市,包括繁華的日本東京,一走出機場,我就急著忙工作,看外景,談劇本。而惟獨每次到了成都,我就特別不著急,硬是要把成都的蓋碗茶喝了,麻辣火鍋吃了,聽了成都朋友的龍門陣擺安逸,我才慢慢悠悠去工作。成都人心態陽光、健全、最懂得享受生活。所以,我特別喜歡成都!」
  
  對話
  
  精彩的演講,平和而真誠的笑臉。昨晚,圓滿結束由華西都市報和南湖國際社區聯合主辦的「華西·南湖大講堂」演講的著名導演賈樟柯,坐在了華西都市報記者的面前,接受獨家採訪。眼前的他,穿著一件淺色的T恤,皮膚有些蒼白,但心態很自然,談電影、談凡人到傳奇,談到眼中的成都大生話。
  
  成都印象:一來這裡就萬事不急
  
  華西都市報:作為成都人的老朋友,當初你在成都拍攝的《二十四城記》引起很大關注,你曾表示特別喜歡成都老百姓的大生活,在你的印象里,成都老百姓的哪些生活特別吸引你?
  
  賈樟柯:我覺得普遍來說,可以感受到非常高的生活品質,簡單來講,就是成都不太焦慮。這跟歐洲的城市生活很相似。雖然我不知道成都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但這也是我最欣賞成都的地方,也很喜歡來這裡,而且每次一來到這裡,就不急了。
  
  華西都市報:災后重建的成都,給你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賈樟柯:今年5月10日,我們導演協會的三個人還有韓三平先生,到川台做5·12兩周年活動。我覺得這兩年裡,整體規劃更合理了吧。把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納入其中,又要與成都人的生活節奏合拍。成都在這些方面就做得不錯。
  
  華西都市報:既然覺得成都人居環境不錯,又特別喜歡成都老百姓的大生活,計劃在成都買房或設工作室嗎?
  
  賈樟柯:我還真的在考慮在成都買房。在成都,我有很多朋友。相較其他城市而言,我比較熟悉成都。成都的不焦躁氣質,能讓我慢下來,能給我一個很從容的寫作、思考狀態,好好沉澱自己。還是那句話,一來這兒我就不著急了,萬事不慌。此外,我也非常著迷成都的飲食。在拍《二十四城記》時,每天拍完戲,不管怎麼累,都會去吃老媽蹄花,蹄花面之類的。
  
  電影市場:中國少了賈樟柯的商業電影
  
  華西都市報:像陳凱歌、張藝謀這樣的大導演,在拍了一系列非常有影響力的文藝片贏得聲名后,都走上了商業片的道路。這跟你接拍商業片《在清朝》有關嗎?
  
  賈樟柯:表面上看起來,我跟陳凱歌導演他們很相似,因為都是拍文藝片出來,到了一定的階段后,再嘗試其他的類型。但從內在來說,並不是說有其他的訴求,只是創造上的變化。
  
  我一直有拍古裝片的想法,但古裝片只能按照商業片的方式來拍,因為拍古裝片需要大量資金,你得搭景,得做服裝,你用過去拍藝術片的創作方法跟人家談,是融不到資的。再說,成本太低也拍不了古裝片。其實就是通過商業化,來實現另一部分的創作想象。今年差不多有400部商業電影,但我覺得還是少了部賈樟柯拍的商業片,既有觀賞性,又有一定的文化訴求,這是我們做商業片的一個目標。只是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還比較粗放,一些粗淺的作品還是能創造不錯的票房,但時間一久,市場逐漸也走向成熟,那麼認同精品電影。
  
  華西都市報:能透露一些《在清朝》的相關消息嗎?
  
  賈樟柯:這部戲是我和韓冬寫的本子,寫的時候就商量著要明確態度——不能被別人詬病,即使有人來考據劇本,也不能被找出破綻,所以比較注重細節。其他東西,都還在繼續做。
  
  影外生活:養狗是唯一能實現的愛好
  
  華西都市報:在華西大講堂上,你和大家討論了「電影讓生活更美好」的話題,能透露下你的業餘愛好嗎?
  
  賈樟柯:我喜歡養狗,養了一條拉布拉多犬,這是目前唯一能實現的愛好。還有很多愛好,比如旅遊。但通常都是拍戲時去的,旅行變成了出差,比較麻煩。所以,現在每天早上出門遛遛狗,對我來說就已經很不錯了。
  
  華西都市報:你為上海世博會拍攝了紀錄片《海上傳奇》,有不少對建築的思考,中國許多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誌性建築,如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央視新台址等,您如何看這些建築?成都的建築給你怎樣的印象?
  
  賈樟柯:建築還是要考慮很多。我喜歡兩種極端建築。一種是非常考慮人居環境,舒適性,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還有就是,我也比較喜歡實驗性建築,比如北京的歌劇院、中央電視台台址、包括鳥巢。我覺得這些建築矗立在那裡,就提示著一個城市的精神,能給人一種心理暗示,告訴人們這座城市所具有的探索精神。在成都,我還沒看到實驗性建築,但適合人居這方面卻還是做得不錯的,是我喜歡的。
  
  關於同行:張藝謀的片子再爛也是大師
  
  華西都市報:轉型接拍商業片的話,你擔不擔心票房不理想?
  
  賈樟柯:我從不擔心票房。只要你按商業片的規律辦事,就不會有問題。拍商業片跟文藝片不同,不能羞羞答答。既然是拍商業片,那麼在演員選擇,劇情設置等方面,就特別講究興奮點的設置。那跟文藝片含蓄式的逐漸呈現、內斂方式有很大區別。至於我的影迷,我也沒有這樣的擔心。畢竟賈樟柯還是賈樟柯,創作理念沒有變,只是換了一種表現方式。
  
  華西都市報:《唐山大地震》正在全國熱映,你看過這部影片嗎?哭了嗎?馮導在商業片上一直很成功,你覺得他的影片對你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賈樟柯:片子還沒看過,準備回北京就看。馮導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在商業電影,知道觀眾的需求,然後通過電影去適應和滿足這些需要,去拉近同中國觀眾的距離感,我覺得他是有很誠實的商業片態度,很忠誠這種態度。這一點很難得,也是非常值得我借鑒的。不管你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態度很重要。
  
  華西都市報:馮小剛導演前天曾說「中國電影界沒有真正的大師」,你怎麼看?像陳凱歌、張藝謀這樣的大導演,你認為是不是大師?
  
  賈樟柯:我個人認為,中國電影還是有真正的大師。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他們在我心中,就是大師。陳凱歌的《黃土地》、《霸王別姬》拍得非常精彩,曾讓我落淚,張藝謀的《紅高粱》、《活著》,讓我熱血沸騰,馮小剛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這些優秀影片,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就足以證明,他們是中國電影的大師。
  
  中國有許多優秀電影導演,誰也不敢保證拍每一部電影,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好片子。假如說,一個優秀電影導演,拍三十部電影,觀眾要求他三十部電影,全部要拍成經典,這是不客觀的,也做不到的。但我認為,張藝謀的片子,雖然不敢說,每一部電影都是叫的好片子。但張藝謀的電影再爛,他也是中國電影的大師。
  
  記者手記
  
  賈樟柯:一個如此平民的男人
  
  12年前,賈樟柯憑藉《小武》橫空出世。這部片子和他此後拍攝的《站台》、《任逍遙》構成他的故鄉三部曲,西方影評人說「賈樟柯發現了中國鄉鎮」。這些年,在中國電影圈,他被認為是堅持用電影去關注社會最普通人群,一直堅持面向當下和現實的領軍人物。
  
  賈樟柯和他的鏡頭語言一樣,平和、淡定。他講述了他在山西偏僻的小縣城的往事。他說,他自己特別不喜歡吃窩窩頭,這是一段關於貧窮的童年記憶。出生在山西汾陽一個大雜院里的賈樟柯,每天跟著父輩們吃的窩窩頭和高粱面。正在上小學的賈樟柯經常在放學前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一聽到放學鈴聲便往家裡沖,這是賈樟柯第一次體會到「只能吃窩窩頭的貧窮」。後來,賈樟柯忍不住了,告訴母親說不想吃窩窩頭,母親便告訴他「吃窩窩頭才能長高」,比同齡人長得矮小的賈樟柯,聽了母親的話,不再鬧彆扭。只是而今,賈樟柯不用再吃窩窩頭,也不會像時下「懷舊」的人們那樣,把窩窩頭當「懷舊食品」。
  
  成名后的賈樟柯,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賈樟柯與記者交談,始終不忘他在當年偏僻的小縣城的大雜院里往事。不斷講述他那一段難忘的藝術人生。從他明亮的眼神中,平和的言語中,記者發現:賈樟柯,原來竟是一個如此平民的男人,一個北方漢子中的小男人,但他卻對生活有自己的情懷。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