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華大學招收「論文博士生」工作的實施辦法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7-30 0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申請資格

   1.

      學歷與工齡:已獲碩士學位並且碩士畢業後有五年以上實際工作經歷者,個別具有本科學歷並畢業後有八年工作經歷的優秀人才。
   2.

      工作業績:在長期工作中、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取得了優異成績,應在國內外核心刊物或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過一定數量的研究論文或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具有獨立從事科研工作能力,基本達到或接近博士學位水平。
   3.

      外語水平:碩士學位課程外語成績優良或已通過(相當)國家六級英語水平考試。
   4.

      年齡:一般不超過45歲。

 

二.選拔程序

   1.

      本人申請:論文博士生招生與學校博士生招生同時進行,申請者在每年博士生招生報名時向學校提交申請材料,內容包括:

   1)碩士學位證書、碩士課程成績單及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決議書(均為複印件);

   2)科研成果

   論文目錄:包括作者、論文題目、發表刊物名稱、年份、卷、期號;在學術會議上發表的論文要註明會議名稱、舉辦時間、地點;在核心刊物和重要國際會議發表的文章要提供代表性的原文;

   獲獎情況:包括項目名稱、獎勵證書(複印件);論文或獲獎成果如系與他人合作完成,需註明作者或獲獎人名次及本人所完成部分的工作內容;

   3) 外語水平:提供反映外語水平的材料,如國家考試證書、譯著、出國學習或從事研究工作使用外語情況及能力說明;

   以上材料均需經所在單位負責人審查、簽字並加蓋人事部門公章。

   2.

      導師審查:對申請者的思想品德、業務能力和水平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內容包括:

   1)確認申請人材料是否屬實;

   2)對申請人的基礎理論知識、科研水平和能力進行學術評價,根據以往業績,表明申請者在哪方面具有創造性,是否基本達到或接近博士學位水平;

   3)入學考試內容和方式:參加博士生統一入學考試或參加部分科目考試。

   4)初擬培養計劃:包括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博士學位論文選題、論文工作安排、修業時間、住校時間等。(按培養方案擬訂,如申請免修須說明理由)

   以上材料經系主任或學位分委員會主席審查后報研究生院。

3. 研究生院審查:研究生招生辦公室邀請有關學科的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和教授組成專家評審組,申請者到會作學術報告,專家提問。專家評審組對申請人材料逐個進行審閱,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同意作為論文博士生,及是否同意導師擬訂的入學考試方式和培養計劃作出結論。

   達到與會專家2/3及以上同意票數者可作為論文博士生候選人。

   論文博士生候選人須參加規定的入學考試,並經由包括導師在內3至5人組成的考試小組對申請者進行綜合面試。

   最後,由研究生院院務會審批錄取。院務會審批通過後,學校與申請人所在單位簽定協議書,發出錄取通知書。

三.經費:申請人或所在單位向學校交納下列費用:

   1.

      報名費200元
   2.

      論文博士生專家評審組評審費100元
   3.

      學習及指導費(培養費)每學年10000元(暫定,以當年論文博士培養費標準為準)

   論文工作、撰寫、答辯、短期來校差旅費、住宿等所需費用由本人及所在單位自理。

四.報名時間:見我校當年博士生招生簡章

   報名地點: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五.對於碩士畢業后工作年限較短、成果不甚豐富、不符合論文博士生申請條件,因原單位工作需要不能全脫產學習者,可申請在職半脫產攻讀博士學位,但必須參加由學校組織的統一入學考試。培養要求同一般博士生,在校完成課程學習(約半年到一年)后,可回原工作單位進行論文工作。

六.其他相關事宜請參見我校本年《博士生招生簡章》
日知而智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7-30 01:19 | 只看該作者
「論文博士」真的不存在嗎? 2008年10月11日 00:00:14  來源:新華網
盧荻秋

    在教育部9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針對記者「怎麼看目前有不少官員只要遞交論文,就可以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的說法」的提問,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郭新立回應說,並不存在「論文碩士」或「論文博士」,如果發現這類情況,教育部將「決不手軟」。(10月10日《新京報》)
官員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問題在於,攻讀學位的官員到底是真學真長進,還是假學混文憑呢?郭新立對此是有發言權的,不過他給出的結論卻讓人難以信服。

    2007年11月份《瞭望》新聞周刊曾專文剖析官場中的學歷造假現象。文中引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李成言教授的話,「官員為弄文憑,讓秘書替自己上課,用管款賄賂導師、學校,讓自己矇混過關,在社會上已是公開的秘密。」瀋陽市原副市長馬向東就曾「名正言順」地獲得了研究生學歷,但知情者都明白,他的學位論文就是由秘書組成的「寫作班子」代勞的。

    可見,一些官員利用權力和公款,與一些高等教育機構「合謀」,在短期內「大躍進」 式地完成「知識化任務」,並在最終提交一篇論文以獲得學位的現象,並不像郭新立所言的「並不存在」,相反卻是人所共知,廣為詬病。

    官員「學位熱」以及在獲取學位過程中的權學交易和腐敗現象,破壞了社會公平正義,損害了社會風氣道德。對此,教育主管部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理應有針對性地強化學位的過程式控制制和質量管理,杜絕此類現象的蔓延。

    然而,郭新立的「並不存在」卻告訴我們,對於這一眾所周知的社會毒瘤,主管部門仍然缺乏割除的決心和勇氣,甚至連問題都不敢「正視」。這就像魯迅先生在《論睜了眼看》一文中所說的,一句「『並無其事』,同時便閉上了眼睛。……於是無問題,無缺陷,無不平,也就無解決,無改革,無反抗。」

    因此,杜絕「論文碩士」或「論文博士」現象,首先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睜了眼看」,正視問題的存在,並下定決心解決,否則「決不手軟」的狠話還是不說為好。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7-30 01:23 | 只看該作者
2003年07月02日  16:21    深圳新聞網

我是新語絲的忠實讀者。關於日本的論文博士也想說幾句。

首先,在日本,論文博士比比皆是。筆者是搞工學的,在日本也闖蕩了十多年。在大學任教也有八,九年了。還沒有聽日本人議論過「課程博士」和「論文博士」哪個「貨真價實」哪個是「水貨」。也沒有感覺到有人「看不起」論文博士。「課程博士」 和「論文博士」 在日本有同樣的效力。在大學求職時,論文博士沒有任何不方便的地方。關鍵是學術水平。

筆者現在所在的學部里,一半以上是論文博士(大多是從公司或研究所而來)。

他們都是一些有很高專業水平的研究者。筆者所從事的專業,很多有名的學者也是論文博士(這些人在國際上也很有名)。

一般來說,一流大學(例如,舊帝國大學)的論文博士要有5篇以上第一作者的論文,(碩士畢業的人)研究經歷要5年以上(學士學位的人要更長的研究經歷)。

非常優秀的人有時也可以破例。二流大學(例如,一般的國立大學)的論文博士要有3篇以上第一作者的論文。一流大學的課程博士要有3篇以上的論文。二流大學的課程博士要有1篇以上的論文。

試想一想,在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如果有研究所(包括公司的)聘你去作研究,如果有大學聘你去作教師(當然是助手),你會交學費去讀「課程博士」?

你有了成果,也可以拿博士。何樂而不為呢???所以,進課程博士的日本人很少(經濟原因是一方面,畢業后工作實在難找。除非導師對你有某種許諾)(對很多日本人家長來說,就連碩士課程,他們都反對孩子去上。經濟負擔重。大學畢業后,家長的責任就算完了)。相反,進課程博士的留學生很多。因為你剛來日本,不可能去研究所搞研究,也不可能去大學任教。

有幾位先生說,日本的論文博士是「送人情的」。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很片面),因為在日本是教授說了算。一些有頭面的人,拿個論文博士,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他們也無意憑此頭銜去騙人)。有的日本教授「送」給中國留學生論文博士,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一,這些日本教授往往是喜歡中國,「了解」中國的人。會告訴其他的教授中國的論文集也是論文集(不管他們心裡怎樣想)。

第二,給你博士,你沒有真本事,起碼在日本沒有用。最多,你進了某公司后,象徵性地給你提半級工資。

中國不承認論文博士,無可厚非。防止那些人回國騙人,應該!!!但是,你不能說論文博士是「水貨」(反過來說,課程博士的「水貨」也不少吧。)。那幾位留日的留學生先生,請你查一查你所在系的教師簡歷,你會發現很多學者是「水貨」。也許你的導師就是其中的一個!!!

筆者認為,論文博士在日本是有意義的。筆者就是一個受惠者。有日本教授開玩笑說,你的論文博士的價值是三千萬日元(學費,工資等等計算起來的話,有道理!!!)。(lunwenboshi)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5: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