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偉大到災難都是「百年不遇」的

[複製鏈接]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偉大到災難都是「百年不遇」的
------因為不是這樣的災難 難與中國偉大的政績合拍

2010-07-19 04:54:15
文/汪華斌 來源:鳳凰播報  汪華斌的個人空間 (黑色經歷的灰色見解!)

這幾天陪同一些外國朋友到幾個工廠參觀,誰知遇到下雨就到處是漬水堵塞交通;在一個路段受阻時正遇到排水工人在疏通,誰知效果並不顯著。由於閑不住,就排水工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因為武漢市的城市建設投入越來越多,可現在竟然問題越來越大;這些原先沒有出現的問題現在卻屢屢出現。誰知這排水工人竟然說,『我們領導說了這是百年不遇的災難,所以出現任何問題都與我們沒有關係』。這時有聽懂中國話的外國朋友都笑了起來,他們說『中國真了不起,連災難都是百年不遇的;看來中國的確是偉大』。

後來我發現江西決口說是百年不遇,我們的危房倒塌也說是百年不遇;就連我們武漢市這城市到處滯水,竟然也是百年不遇的災難造成的。我們中國人的確會製造政績,連災難都是百年不遇的。因為我們這麼偉大的政績在任何災難面前都是那麼無能為力,如果不是百年不遇的災難;難道能說我們的政績是假、大、空的嗎。聽江西的學生說,這次決口的堤本來就沒有質量,所以經不起任何災難的檢驗。然而為了體現政績和抗洪的業績,只能將決口的理由推給災難;因為沒有人能給災難定等級。正因為如此,我們武漢的城市建設投入無窮大;但市民卻越來越不方便。這肯定不能給我們的政績抹黑,於是也用百年不遇的災難。看來我們的政績再偉大,也頂不住百年不遇的災難呀。所以我們社會的任何損失都沒有人承擔責任,反而還要為戰勝百年不遇的災難來表彰和物質獎勵。

其實1998年南方洪水災害也沒有1954年的大,但我們社會動員的人力和物力卻是遠遠超過1954年的;因為現在的災難危害性更大,所以損失也會更大。正因為如此,我們全社會都投入抗洪搶險。經過痛定思痛后,我們在這過去的12年裡投入了多少基本建設;堤防加固,河道疏通;可以說到處是錢堆積起來的工程。然而這些經過驗收的政績工程卻是那麼不爭氣,竟然在今年南方的洪水襲擊中那麼弱不經風;在暴雨中,無數水庫潰壩;要知道這些全部是拿錢整修的新水庫呀。在洪水的彙集中,多處堤岸決口;這同樣是我們經過1998年後重新加修的新堤岸呀。當無數村莊被淹和上千萬人受災時,我們正準備有人出來承擔責任時;卻一句『百年不遇』就一筆勾銷了。因為這裡面不僅有我們今天的經濟損失百萬億,還有我們這12年來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呢;竟然就是『百年不遇』全部成為了煙雲。

我並不是說每次災難就要有人坐牢,而是這自欺欺人的『百年不遇』難道我們就不心慌嗎。我們投入時是那麼豪言壯語,我們的工程就是準備迎接百年不遇的挑戰;誰知這並不是百年不遇的災難,卻把我們的政績揭露得如此徹底。我們的水庫是如何驗收的,我們的堤岸又是如何測量的;為什麼當初能抗百年不遇災難的政績工程,卻在普通的自然災難面前無能為力。難道我們經過了1998年水災后12年的投入全部打水漂,我們卻還能心安理得嗎。即使真的是百年不遇的災難,我們的工程全部是抗百年不遇災難的呀。1998年抗洪搶險的教訓和12年的大量投入,我們就這樣被『百年不遇』一筆勾銷了。

我們是一個形式主義的社會,我們又是一個喜歡搞政績工程的社會;這兩者的結合,最後我們中國到處都是政績工程,而且還都是抗百年不遇災難的優質工程。所以我們社會有百分之十的富人,就是靠這而使自己的財富越來越多。然而可惜的是,災難卻不給我們任何政績工程留面子;結果任何政績工程都經不起災難的考驗。為了保住我們政績工程的臉面,我們只好用百年不遇的災難毀滅了百年不遇的政績。

在這時我想起了當年的馬匪,每個士兵保一棵樹;樹活頭在,樹死頭掉。結果在青藏高原也種活了樹。而我們今天的工程款養活這麼多富人,卻阻止不了任何災難;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國家,因為我們是一個人禍大於天災的社會。我們社會到處災難,我們又大量投入;最後是災難來全部從頭再來。正因為這樣,我們社會的GDP增長快;因為我們的災難就是GDP的增長點。抗災是GDP,災后重建也是GDP;最後驗收還是GDP。當新災難來臨湖,全部又從頭開始;這就是我們社會的GDP過程。它是我們社會老百姓的痛苦經濟學,也是我們社會富人的快樂經濟學;因為他們就是靠這樣的過程而快速暴富的。

中國是一個製造奇迹的社會,災難使很多國家元氣大傷;而我們卻依靠它來實現GDP的快速增長。正因為如此,世界金融危機都在經濟萎靡不振;而只有我們的經濟高歌猛進。正因為我們是一個創造奇迹的社會,所以災難也只有百年不遇才敢降臨我們社會。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社會才會天天有百年不遇;年年有百年不遇,看來這的確是我們偉大的結果。中國偉大,偉大到災難也只有百年不遇的才敢來我們中國;我不知道我應該為它自豪還是羞愧,因為我們現在永遠是人不勝天的現實。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沙發
 樓主| 飽暖思自由 發表於 2010-7-21 07:25 | 只看該作者
一下雨就成汪洋,正在成為中國城市的普遍頑症。今夏多雨,城市中的水鄉澤國也就格外多。

  台灣作家龍應台早年曾這樣描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個小時,交通雖慢但不堵塞,城市雖滑卻不積水的,多半是發達國家,反之,大概就是發展中國家。原因很簡單,後者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去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

  未雨綢繆,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古訓,可惜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領會它的本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6352

帖子

182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混世魔王

Rank: 4

積分
1828
3
金寶 發表於 2010-7-21 07: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飽暖思自由
還有你這個 Z 頭也是百年不遇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151

帖子

4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0
4
Dukang 發表於 2010-7-21 09:05 | 只看該作者
五毛狗那是千年不遇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5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7-21 09: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事閑逛 於 2010-7-21 09:18 編輯

我想人應該有點常識,或者至少有點記性,或者能夠別太偏激!
比如美國年年有颶風,年年淹水,年年疏散,當然有的相對輕微,有的是十年或百年不遇,卡秋娜可能是百年或千年不遇?但從2000到2011年至少每年有颶風或大雪讓美國大片地區停電達4天以上。
當然中國遠不如美國發達,也不是龍應台所嚮往的「發達國家」!
但如果中國能夠比龍應台的1949的中國好點,比卡秋娜的美國不差,那麼大家可能會不那麼偏激,我想是人都知道人的發展需要時間,除非您的上帝能在7天創造宇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6
zhousx18 發表於 2010-7-21 09:16 | 只看該作者
知道不自然災害是可以增加GDP的!百年不遇不過就是推卸責任,中國和漢語說話寫文章就是玩模稜兩可的遊戲,越含糊越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7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7-21 09: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zhousx18

知道不自然災害是可以增加GDP的?
-----------------------------------
您創造了新經濟學!!!!
如果您能夠詳盡描述「海地的地震或印尼的海嘯」,美國的卡秋娜及漏油, 是任何「增加GDP的」, 您肯定會成為「世界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8
laodai 發表於 2010-7-21 09:42 | 只看該作者
某地、某區域發生的自然災害用「幾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說法,是根據歷史紀錄得出的,全世界都在用。

樓主如果有疑問,完全可以用歷史資料來批駁這樣的說法。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9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7-21 09: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事閑逛 於 2010-7-21 09:56 編輯

咱不知道您在哪「溫飽」了,於是思「自由」了! 但我覺得您似乎應該讀讀聖經的新約,能夠體會耶穌的想法!您剛「溫飽」,所以讓您如laodai那樣要求的讓您知道「歷史」可能太難為您。但如果您的心還沒有被殺死耶穌的金錢及權利「所腐蝕的」話,那麼您「溫飽」后的第一件事是「別失掉您的心」 - 或者能夠有1%去崇尚耶穌的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6352

帖子

182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混世魔王

Rank: 4

積分
1828
10
金寶 發表於 2010-7-21 16: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 沒事閑逛

這傢伙在狗窩的稻草堆里吃了根剩骨頭,自我感覺溫飽了,就尋思要出狗窩「自由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11
 樓主| 飽暖思自由 發表於 2010-7-22 01:45 | 只看該作者
咱不知道您在哪「溫飽」了,於是思「自由」了! 但我覺得您似乎應該讀讀聖經的新約,能夠體會耶穌的想法!您 ...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7-21 09:53

中國的信仰復興、社會重建與制度轉型——「以神為本」叢書總序

余傑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牧師、傳道人、教會同工及基督徒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在美國舊金山參加了由神州傳播協會主辦的「一代人的見證」大會。在大會的閉幕式上,與會者共同發表了一份歷史性的文件《舊金山共識》,該文件對中國大陸的社會轉型及基督信仰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有如下之看見:


    「中國這一場變革與以往三千年所有變革不同,這是一場有十字架的變革。上帝拯救的大能已經臨到中國人,福音日益廣傳,教會紛紛建立。在中國走向更加自由、文明的公民社會的進程中,基督徒群體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建設性作用。在上帝的恩典中獲得新生的大批基督徒,在中國當前最為需要的仁愛、信實、公義、和平、饒恕等方面,活出了有目共睹的生命見證。」


以一八零七年英國宣教士馬禮遜入華為標誌,新教紮根中國已經兩百年有餘。然而,近代以來,基督教始終被視為西方殖民主義的先鋒和與中華文化格格不入的「外來者」,用近代史家蔣廷黻的說法,基督教是「騎著炮彈到中國」的。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兩千年來一以貫之的儒、道、法、釋交融的統一的世界觀破裂,中國傳統的士大夫演變為現代知識分子,並分裂為不同的群體,為中國的現實與前途而爭論不休。有趣的是,在反對基督教的立場上,他們卻出奇地一致:守舊士紳階層為了捍衛文化自尊而反對基督教的宇宙觀和倫理觀,新式知識分子基於近代西方的啟蒙主義和科學主義而反對「落後」的基督教,更激進的群體則是以馬克思主義這一新銳武器對基督教作猛烈的批判。因而,基督信仰在中國社會一直被邊緣化或自我邊緣化。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社會變革及文化和政治運動,處於萌芽狀態的中國教會和中國基督徒,不僅未能力挽狂瀾,甚至未能爭取到自身的宗教信仰自由。此種狀況,在近二十年來終於有了明顯之改變:中國大陸中心城市許多新興教會開始自覺地走向公開化,越來越多的公共知識分子受洗成為基督徒,教會和基督徒積極介入文化、藝術、教育、傳媒和慈善等領域,福音在中國傳播出現了嶄新的格局與趨勢。教會和基督徒正在中國當下及未來的社會轉型中發揮不可或缺之影響力。


中國社會正面臨一次前所未有之轉型,此次轉型之深刻與廣泛,有甚於晚清「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而中國社會轉型之核心部分,除了在政治制度上由專制轉向民主之外,更為重要的乃是國人基本價值的確立、道德倫理的重建及精神世界的更新。如史家唐德剛所云,中國的近代化宛如在驚濤駭浪中「出三峽」:由鴉片戰爭而激發出洋務運動,由甲午戰爭而激發出戊戌變法,由庚子拳亂而激發出辛亥革命,由巴黎和會而激發出五四運動,由日本入侵而導致共產革命席捲中國大陸,皆為被動之應對,故而「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中共建政六十餘年來,以無神論治國,一手謊言,一手暴力,妄想以謊言和暴力維持恆久之穩定。於統治者而言,為專制與獨裁一色;於老百姓而言,為鮮血與眼淚齊飛。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後二十多年以來,中國以低人權、高能耗、毀滅環境之「優勢」,換取了高速卻畸形的經濟增長。在「大國崛起」的顧盼自雄的背後,是貪污腐敗的加劇、貧富鴻溝的加深,是數百個權貴家族壟斷國家的權力與財富,而數億農民工只能在自己的祖國「暫住」。孫志剛之死不瞑目、孫中界之斷指明志、唐福珍之點火自焚、張海超之開胸驗肺……只是每年超過十萬起「群體性事件」之冰山一角。雖然有一群御用文人鼓噪「中國站起來了」,實際上中國仍然離民主憲政制度遙不可及,中國人仍然沒有過上自由的和有尊嚴的生活,中國社會的危機仍然無比深重,中國仍然不是一個現代國家。美國學者亨廷頓說過,中國是偽裝成一個國家的文明,中國的現代國家建構遠未完成。那麼,中國現代化的敗局,根源究竟何在?

正本清源,中國近代以來仁人志士的奮鬥與拼搏,大都沿著啟蒙主義、理性主義、科學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的路向展開,一路激化下來,終於釀成「人定勝天」的、「在一張白紙上畫最美的圖畫」的共產革命。追求的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烏托邦的目標,收穫的卻是一個弱肉強食、道路以目的動物莊園。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在每一個歷史轉折關頭,中國選擇的都是那種最壞的選擇,甚至連次壞的都不是。中國最大的悲劇便在於,或一心學習法俄,或拚命效法德日,偏偏就是與英語國家偉大的清教徒傳統和新教倫理擦肩而過。而正是清教徒的信仰與文化,締結出了五百年來真正的、穩定的個人自由與大國崛起。英國首相丘吉爾將英語國家視為 「英語民族」,在其巨著《英語民族史》中將共同的信仰、價值、文化和政治制度視為超越種族的生理特徵的連結紐帶。作為《英語民族史》的續集,英國歷史學家安德魯•羅伯茨在《一九零零年以來的英語民族史》中指出,英語民族的崛起對於世界進步而言具有決定性的促進作用。正如學者劉見林所論:「源於英國的以市場經濟、憲政民主、法治和新教倫理為特徵的盎格魯-薩克遜模式已經被歷史證明是一個現代國家想要健康、繁榮發展,人類想要自由、和平生活的迄今為止最為不壞的選擇;英國和美國能夠在幾個世紀里一直保持著對世界的主導,並且先後打敗了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這兩大強敵,這既是盎格魯-薩克遜模式優越的證明,同時也為該模式在全世界的推廣鋪墊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認為,與清教徒的信仰與價值擦肩而過,乃是中國近代化「屢戰屢敗」的關鍵原因。

西諺云:「凡經歷誹謗而不衰的宗教必定是神聖的。」近兩千年之基督教歷史,近五百年之更正教歷史,已經確鑿地證明了基督信仰的神聖性和普世性。而清教徒傳統和新教倫理,是基督信仰中經過現代化淬鍊的、歷久彌新的精華部分。這種信仰由荷蘭而至英國,再由五月花號帶到美洲新大陸。一六二零年,新英格蘭普利茅斯殖民地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便是用「以上帝的名,阿門」作為開場白。在美國還沒有誕生的時候,這些遠赴重洋的清教徒便深信,他們將擁有一個締結盟約的國家,它由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上帝宣布建立,並受其引導。《牛津基督教史》指出,這個國家被促使成為一個「傳教地區」,並且在上帝的治理下受到一種「由神欽定的旨意」的感動。在此維度下審視美國之崛起,我們會發現確實是得到上帝祝福的崛起,正如美國學者喬恩·米查姆在《美國福音:上帝、開國先賢及美國之建立》一書中充滿激情的論述:「這是我們的故事:一個年輕的國家是怎樣克服自身最醜惡的本能驅使,從而悟出自由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一項。有了自由,所有其他的方方面面——從社會公正的理念到宗教信仰,到社會財富的增長——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那麼,「英語民族」被上帝祝福的歷史與現實,難道僅僅是「他者的故事」嗎?「英語民族」建構在「有教堂的資本主義」根基之上的民主與富強,能給中國及華人世界以何種啟示?換言之,「他們的故事」有無可能轉化為「我們的故事」?由基督信仰帶來的,第一步是個人生命的洗滌與歸正,第二步是整個國家民族的懺悔與轉向。對華人教會和華人基督徒來說,信仰的復興必定是真理的復興,即在於基本認信、教會建造、神學思考,能否在領受大公信仰、古舊福音的根基上,以更整全的世界觀、屬靈觀,在華人世界完整地表達、傳揚和踐行福音。當年,離開英國、遠赴美洲新大陸的清教徒是「反對國教者」(國教即英國聖公會),他們尋找的不是發財致富的機會,乃是自由敬拜上帝的樂土。如今,中國的基督徒亦是信仰自由和良心自由的堅定捍衛者,正在讓「主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讓由基督信仰衍生的仁愛、信實、公義、和平、饒恕等價值成為中國的核心價值。倘若中國只有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改善,而沒有信仰與價值的重構,則未來之命運依舊堪憂;倘若中國的崛起僅僅是武力的崛起和財富的積累,那麼王力雄在《黃禍》中悲觀的預言未嘗不會變成可怕的事實。

上帝救恩之浩大,遍及人類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在南非、南韓以及蘇聯東歐地區的社會轉型和價值重建過程中,教會和基督徒都發揮了不可忽視之作用。對於今天的大中華文化圈來說,「基督信仰、價值重建與社會轉型」,不僅是教會及教會中的牧者和基督徒公共知識分子必須面對的挑戰,亦是所有關心中國未來命運的華人理應深入思考的公共議題。先有基督信仰,才有價值重建,進而才有社會轉型,此一因果鏈條和先後秩序絕對不能顛倒。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中國人在爭取各項自由與權利的時候,常常將本來是「第一自由」和「第一權利」的宗教信仰自由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人們不知道,如果沒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就沒有良心的自由,其他一切的自由也亦成為水月鏡花。如果我們認為宗教信仰自由沒有吃飯穿衣重要,那就只能說明我們的靈魂還沒有蘇醒,我們還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一個人對靈魂的關注度不夠,必然就對自由的需求度不足。個人是如此,國家民族亦是如此。所以,哪裡有神的名得以彰顯,哪裡才有公義、自由與幸福。一個拒絕神的民族能夠走多遠呢?

我們在反省中國近代化的歧路時,不得不承認此一事實:在國家與民族層面,清教徒傳統和新教倫理,以及奠基於其上的盎格魯-薩克遜模式,久違中國矣。我們更相信,中國社會轉型之成敗、順逆、優劣,關鍵在於選擇何種信仰與價值。換言之,能否以清新剛健的清教徒精神取代傲慢冷酷的唯物主義、能否讓「以人為本」奠基於「以神為本」之上,將決定中國未來的基本面貌。「以人為本」,究竟以什麼人為本,以人的什麼為本?人的權利、自由與尊嚴是自足的嗎?人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克服人的罪性,進而改變社會的敗壞與墮落嗎?我們堅信,人的一切都是造物主所賦予的,唯有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才能為人類贖罪,唯有上帝的公義與慈愛才能讓人類社會保有平安與穩固。是故,中國之崛起,究竟是無神之崛起,還是有神之崛起,與中國和世界都關係甚大:若是前者,則中國會成為世界的禍害,這種禍害甚至比昔日之納粹德國和蘇聯更大;如果是後者,則中國會成為世界的祝福,正如過去一百多年來美國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那樣。我們當竭力避免前一種結果的出現,並努力催生后一種結果的實現。儘管我們知道,在「人人皆可為聖賢」中國文化傳統中倡導「以神為本」的理念難於上青天,但無論如何艱難,亦要奮力踐行。上帝從未遺忘或拋棄為數眾多的中國人,但神州要成為真正的神州,實在是有賴於每一個愛神的人的晝夜思想和奔跑傳道。

由此,我們萌生了寫作「以神為本」叢書的設想。該叢書計劃分為「基督與生命」、「基督與世界」與「基督與中國」三大系列:以「基督與生命」系列,展示一群牧者與平信徒的重生經歷、家庭生活和主要事工,既然每一個基督徒的生命歷程都是榮神益人的見證,那麼記錄與傳播這些見證,便可以讓眾人在一滴水中看見天空、從一粒沙中看見大地,並達成以生命感召生命、以事工連接事工之目標;以「基督與世界」系列,梳理宗教改革以來近五百年大國興亡的脈絡,探討「英語民族」一直保有民主與富強的根本原因,此原因不在於商業、航海、科技發明及工業革命,而在於改革宗信仰、清教徒精神與保守主義文化之生生不息的活力,以此為未來的中國勾勒激動人心的願景;以「基督與中國」系列,探討在當下中國的法律(憲法)、文化、經濟、教育和公民社會的建構中,新教倫理正在發揮的和即將發揮的巨大作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今天的中國已然病入膏肓,但上帝的公義和慈愛恰可對症下藥,為困境之下的中國提供一條通往光明之路。

我們希望這套原創性的叢書,在兩個維度上給漢語思想界帶來嶄新的啟示:一個維度是呈現基督信仰所帶動的個人生命的更新與國家民族的重建,讓那些尚坐在死蔭幽谷中的同胞看到,基督信仰既可以讓個體生命脫胎換骨,亦可以讓國家民族起死回生;另一個維度是梳理宗教改革以來五百年之世界歷史和新教入華以來兩百年之中國歷史,讓每一個關注中國及華人世界的未來的人深深地相信,基督信仰對這五百年和這兩百年的光照與穿透,神的祝福與詛咒各有安排,神的恩待與懲罰并行不悖。毫不誇張地說,在中國的文化史、思想史乃至中國人生命史上,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舉。上帝讓我們生活在此一時代、此一文化背景之下,並將這一恢宏壯闊的異象賜給我們,必有其超乎我們所思所想的美意。當我們承擔這一事業的時候,既需要足夠的謙卑,也需要充沛的自信。我們更期望,有越來越多弟兄姊妹們加入到這個事業之中,與我們風雨兼程,一起傳這當傳的道,一起打這場美好的仗。


二零一零年二月九日初稿,成都

二零一零年三月八日定稿,北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2
zjd713 發表於 2010-7-22 03:33 | 只看該作者
一百多年前還沒有溫室效應呢。。。工業化這一百多年來對地球的破壞比人類以前幾千年,甚至幾萬年對地球的破壞的總和還要高的多。。。也許照此再發展幾百年後人類又回到原始社會,甚至滅種也未可知。。。歸根結底,什麼才是「文明」,什麼才是「先進」。。。????這個問題本就很值得思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2: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