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觀察之窮人的煩惱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7-23 16: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建國以來,中國貧困人口的規模一直都是個疑問,具體數字有從國家統計局到世界銀行報告再到民間調查機構的調查與溫家寶總理所公布的數字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所以至今為止我們依舊無法通過政府公告與媒體來了解準確的貧困人口數字,也根本無法獲知貧困人群的真實生存狀況。但是我們又無法迴避窮人所面對的生存問題,與部分人群再次開始返貧的特殊情況。
當然,沒有可信的權威數據並不代表貧困群體已經消失,也並不代表貧困人口會被人為遺忘和遺棄,畢竟他們確確實是存在,並且掙扎在生存窘境中,我們不僅隨處可見他們的蹤影,還能隨時看到他們的窘迫。下面我們就看一看貧困人群的生活到底會有多麼艱辛。
一、城鎮的貧困人口
(一)下崗職工的艱辛生活
1、 失業與再就業的困境
自從98年國有企業開始改制后,下崗人群的規模就開始累積,由於多數國有企業與集體企業都是第一產業,職工的工種與技術都無法再其它行業有所應用,很難在其它行業尋求到工作崗位,多數人下崗后就徹底失業。
2、繳納社會保障的生存壓力
由於受我國國有企業改制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遺留問題所影響,城鎮下崗職工的社會保障在企業改制后就已經完全成為下崗職工的生活負擔。這群人在無法從企業獲得合理的下崗補償情況下,即沒有足夠支付生活費用的最低保障工資,也沒有企業給繳納社會保險,在無法通過原有工作能力獲取新的崗位情況下,即使再就業也只能拿到低於社會平均工資的薪水,而這點薪水在去除要繳納的社會保障后,就已經根本無法滿足家庭的生活消費需要。
3、醫療、教育與居住的沉重負擔
眾所周知,在今天教育、醫療與住房都已經成為普通百姓無法承受的生存負擔,看不起病、生不起孩又買不起房的人群也在不斷增加,相對於再就業收入低於社會平均工資的下崗職工家庭來講,這種生存負擔就顯得更加沉重。
4、通脹造成的生存困境
雖然最近十年的GDP都在高速上漲,但人均收入的增長幅度缺始終落後於GDP與CPI的漲幅。另外,由於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現行的投資帶動經濟模式下,每年向市場增加的流動性都遠高於GDP增幅10%以上,過多的流動性造成了連續10餘年的物價瘋漲,儘管CPI數據中並未反映出真實通脹,但是消費支出的增加為普通百姓帶來的生存壓力依舊在逐漸遞增。
6、缺乏保障的恐慌
改革開放后20年以來,不僅醫療、教育等費用隨著醫療衛生與教育產業化的發展演變不斷開始走高,住房價格與房租價格也在高於人均收入增長幅度逐年走高,普通百姓的生存壓力也隨著這些剛性消費不斷增長而不斷加強,下崗職工家庭的生存狀況更是因此而飛速下降,在98-09年之間,幾乎6成以上的下崗職工家庭都因此而開始返貧(世行報告與美國政府的調查報告均有相關數據,可自行查閱)。然而,至今為止,雖然我國政府財政收入每年都保持在雙位數以上增長,但是公共投資中的社會保障投資規模卻小得可憐,在甚至小於三公消費與維穩支出的情況下,由於稅負與通脹等問題對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擠壓后,貧困人群的儲蓄與保險就嚴重欠缺,而社會保障又如此低下,他們的未來生存困境也在隨著年齡增長而顯得越來越嚴峻。
7、對政府失去信任的困惑
不知從何時開始,普通百姓就感覺到政府的可信度在一直下降,無論從辦事難到政策傷害他們的利益還是官僚主義對他們的壓迫,都讓他們感覺到似乎生存在一個無依無靠,沒有可以信任的社會中,他們不敢相信政策對經濟拉動能改善他們的生活,他們不想去看到腐敗尋租行為一直在侵犯著他們的利益... ...但是他們始終無法規避這一切的發生,最終能做的只能是不信任任何人,包括政府。
(二)城市新生代人群的煩惱
1、被城市化人群與畢業大學生的就業難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與教育產業化的發展,從1998年至09年底,有統計的城鎮人口增長了2.45億,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數量增長到了2.5億,有統計的被城市化人群規模也達到了1.5億以上。而據數據顯示1978年時期城鎮無業人口就增加到2000萬以上,隨著三十餘年平均每年僅能提供就業率700萬左右的真實數據(2000年以前平均每年600萬左右,2000-2009年平均每年900-1000萬),在最近10年城市化推動下,平均每年還會相應增加600-1000萬左右,如果按這個數據分析,截止09年底,包括城鎮原有人口與新增人口在內,失業率就已經高於2億(當然,這個數字中包含著沒有納入城市戶籍的被城市化人群),因此,目前城市的就業壓力非常嚴峻,也正因此,從98年至09年畢業的2700萬大學生中,平均每年的就業率僅不足30%(全國總工會09年數據:從98年-2008年的大學生失業率高達75%),就業難問題困擾著幾乎高達人口比例四分之一的人群。
2、收入低下的焦慮
在就業環境惡劣的情況下,隨著我國外需導向型經濟的壓力與矛盾顯現,人均收入提升速度極其低下,按全國總工會所提供的數據看,目前解決75%社會就業率的出口型企業勞動者報酬,始終處於地位增長狀況,從2003-2008年這5年中有高達27%的普通職工工資沒有過增長,廣東等地區的部分出口企業農民工工資竟有10年沒有絲毫增長,其它地區的應屆大學生畢業工資也基本與農民工一致,遠遠低於每個城市中普通白領階層的平均工資,這群人的低收入不僅為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壓力,還為他們帶來了對未來的焦慮。
3、生存壓力下的窘迫
這群低收入人群生存在城市,既要支出城市生活最低標準的生活消費,又要承受著城市生活成本不斷遞增帶來的壓力,儘管許多人仍在依靠住宿郊區並蝸居、蟻居的去節約生存消費開支,但是仍然無法改變低收入所帶來的生存壓力,無論他們如何去努力都無法改善自身的生存環境,不管怎樣去掙扎,也無法依靠正常的努力去尋求到一份可以給予穩定和保障的生活,而作為新生代城市人群的他們,既沒有回鄉務農的土地資源,又沒有社會公平制度能提供的良好就業渠道,日積月累的複雜環境壓力下,生存條件非但無法在努力下得到改觀,反而又因為消費支出的日益高漲而變得更為窘迫。
4、對社會保障奢望下的迷茫
當新生代城市化人群來到城市,他們就要面臨缺乏社會保障的困擾,由於城市保障與戶籍制度掛鉤,而多數的戶籍制度又與住房掛鉤,以他們的的工作收入已經可支出能力來講不僅難以在一二線城市購房,就連三四線城市也會因為收入地下問題而導致無力購房,附加在戶籍制度下的城市保障對他們來講,無論多麼賣力的工作也無法通過購房之外的渠道獲得,而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下,甚至連一分穩定工作都無從獲得的他們,已經連三險一金及五險一金都成為擠壓生活的沉重負擔,這群人在無法逃離城市的情況下,也因此變得更為迷茫。
5、在城市冷漠下的凄涼感覺
城市對於這群新生代城市人群來講,是一個遍布鋼筋水泥的恐怖森林,他們在這裡的生活中沒有一絲安全感,要麼會因為老闆不順心而被炒魷魚,要麼會因為生活拮据而被人們以冷漠的眼神回敬,要麼就會因為缺少朋友而倍感憂鬱,雖然他們偶爾會獲得一絲可笑的快樂,但是又會在短瞬間被現實擊得粉碎。對於自身所遭遇的處境,既沒有辦法向家人傾訴,又沒有機會得到社會認同,就連朋友之間也無法過多的傾訴生活中所面臨的疑惑,他們在無形中被城市的冷漠與自我的封閉慢慢的邊緣化著,內心中的憂慮也逐漸成為身世凄涼的一種錯覺。
6、年輕人的情感困惑
在新生代城市人群中,80后毫無疑問的被公認為主力軍,而這個社會已經護綠了這群主力軍的情感生活,當高校的周末遍布豪車之時,80后的情感生活就徹底被現實所掠奪了,年輕女孩或因為拜金,或因為現實所迫,或因為追求安逸,都與經濟實力較差的同齡人在無形中劃出了界限,而多數的80后男生並沒有良好的工作和收入,對於他們生活所必需面臨的成家立業問題早已是困惑重重,他們搞不清為什麼現代的女生都會拜金,也搞不懂為什麼沒有人可以看到他們身上的潛力,更不明白找個社會為什麼會將同齡異性全部帶走,讓他們的情感無處寄託,讓他們的熱情無處傾訴,最終讓他們不斷地在愛的困惑下絕望。
7、對現實社會的抵觸與社會不公不滿
在所有問題都另這群人無法釋懷的情況下,這群新生代的80后城市大軍開始質疑社會,質疑社會的倫理、道德與文化,更質疑社會制度與腐敗等所有問題,他們試圖通過所有渠道去宣洩對社會的質疑和對不公的不滿,於是一股來自80后的吼聲也正在彼此起伏中逐漸響亮,他們無時不刻不再宣洩胸中的憤怒,也無處不在的在發泄著對社會的不滿,尤其是在面對不公與腐敗的事實面前,他們不僅不懼畏任何勢力的壓迫與阻撓,反而更期待著這種壓迫的不斷深化令他們內心中的那股熱血更加沸騰... ...
二、農村人口的求生困境
1、歷史遺留的貧困
建國60餘年以來的前40餘年,農村作為城市發展的大後方,始終是城鎮工業化發展的支撐陣地。建國以後,由於人口增長較快與城鎮發展需求緊迫,全國的農村都成為了支撐城鎮、經濟、工業化發展的後援。我們拋出上山下鄉與開荒運動不講,只談一談建國以來農村居民犧牲自己利益支撐城鎮發展后造成的貧困,80后也許不知道,在建國以後到改革開放前20餘年間農村人口的生存狀況,與至今為止農村人口仍未擺脫貧困的真實原因。
自從建國以後,農村就承受著高於城市居民的賦稅,雖然在大躍進與自然災害時期階段農村居民的生存壓力低於城鎮居民,但是除此之外的所有時代里,農村居民所付出的代價已經足以令城市反哺數百年也無法回報。僅從79年改革開放談起,自從改革開房起,農村人口所面臨的稅負就不斷增長,其中除種糧要繳納提留款、農業稅。縣、鄉、村等各級政府的統籌款外,每年還要低於市場價格向國庫上交糧食任務以供給城鎮居民的口糧,更有甚者就連逢年過節時期自家殺雞宰羊都要向政府繳納屠宰稅,而這個時期,在城市經商與擺攤或者投機倒把(投機倒把在80年代之前是違法的)等行為,基本都不需要繳納稅負和其他負擔,甚至許多自然形成的市場都不交稅,於是在改革開放初期,許多人通過市場成就了財富積累,而農村居民在這個時期依舊在為城市提供著廉價的給養(至今如是)。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的需求增長,農民的稅負也在70年代開始逐漸增長,截止97-98年前後,農村農民每種植一畝地,就要向各級政府繳納接近200元左右的稅負(包含農業稅、提留款、縣鄉村等各級政府的統籌款),而98年時期主要糧食中玉米每市斤的價格僅為0.3-0.35元左右,大豆的市場價格僅為0.87-0.92元之間,小麥與水稻的市場價格都遠低於0.7元/市斤,當時的國儲收購價中,大豆價格在每市斤0.78-0.8元(還要扣除水分百分之十幾),玉米的收購價格僅為每市斤0.28-0.35元(也要扣除水分),水稻小麥的價格也同樣更低,當時農民每種植一畝糧食,在豐收的情況下也要向國庫繳納產量的一半左右作為任務上繳,在這個時期,城鎮居民家庭基本都完成了原始的財富積累,而農村居民卻始終沒有機會積累財富。
2、無法擺脫的調控
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城鎮與農村的貧富差距開始迅速放大,到98年之後,基尼係數的不斷放大開始引起國家注意,從而開始逐漸對農業實行政策補貼,然而,在事實依據的顯示下,雖然從98-2003年全部取消了農業稅與提留款和統籌款,減除了這些稅負對農業造成的負擔,另一個因素卻開始不斷加強的困擾著他們,也就是為了應對城鎮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壓力而刻意加大對農產品價格的調控,據各地農業研究機構的數據分析顯示可見,如果按照貨幣化計算糧食價格,目前的糧食價格都應在當前價格的三倍以上,也就是說,至今為止,國家依舊壓制了農產品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價格增長空間,這是農業人口貧困的直接根源。
3、通脹與補貼的互抵降低了農民收入
在國家從不放棄主要糧食等農產品價格調控的情況下,為了合理的減輕農民負擔,政策性的糧食補貼也逐漸開始在農業地區發放,從03年的每畝十幾塊發展到今天每畝地幾十塊,從數字變化看,農民所收到的糧食補貼在不斷增長,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通脹對生產資料價格的推動,03年時期二胺、尿素、複合肥等肥料價格僅是現在價格的4成左右,按時間算平均每年上漲15以上,與真實通脹數據完全一致,而主要糧食價格至今為止僅是在政策調控的小步快走下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增長,在抵除生產資料價格增長因素后,農民的糧食種植收入仍處於10年未漲(少部分水稻與雜糧種植地區除外),由此可見,遭受通脹最大影響的不僅只有城鎮居民與新生代城市人群,更多的還是擁有數億人群規模的農村居民。
4、被剝奪土地的無奈
當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面積也開始向外圍擴張,耕地被剝奪也就成為了部分農民不可抵抗的宿命,在2005年之前,幾乎所有侵佔耕地的行為都由地方政府主導,所給與的佔地補償也僅占土地轉讓價格的5-10%左右,地方政府從農民手中剝奪耕地,轉手間獲取了高於80%的收益,而這些收益按道理講都應當歸擁有土地使用權的農民所有,但是由於專制與權大於法的現實所制約,農民不得不接受被剝奪的民運,在這期間除了少數地區給予過農民相對合理一點的耕地佔用補償外,多數被佔用耕地的農民均已因此淪為貧困人群。
5、部分農民因生產資料丟失而再次返貧
眾所周知,在耕地佔用補償款的推動下,有相對不小的農民群體因此而富裕起來,但是由於農民一方面缺乏投資經驗,一方面缺乏就業能力,很多農民當補償款到手后,就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揮霍殆盡,又由於缺乏生產資料的耕地無法繼續從事農業生產,和沒有農民工所應有的職業技能,就業問題又會再次困擾他們,最終只能去從事相對收入較低的工作,從而導致永遠無法擺脫返貧的現實。
6、進退兩難的城市化困惑
農村居民城市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宏觀政策行為,因此註定會有更多的農村居民因為宏觀政策所致向城鎮遷移,但是他們一方面知識匱乏,一方面就業技能不足,被強行逼迫進城市后,除了從事體力勞動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合理的收入外,根本沒有能力從事從他行業的生產和勞作,而從城市化進程看,當2015年到來時,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就會接近尾聲,基礎建設也會基本完成,那麼數億規模的被城市化農村居民可以從事的體力勞動就業崗位就會飛速下降,屆時,他們將何去何從?
7、社會保障與教育的枷鎖
當城市化令農村居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后,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又為他們帶來了生活的困惑,由於農村教育資源開始逐漸萎縮,多數農民的子女教育就不得不轉移到城鎮進行,而在農村居民收入嚴重滯後於城鎮居民收入與GDP增長速度的情況下,教育費用的支出又為這群人的生活增加了過重的負擔,除此之外,隨著計劃生育成果的顯現與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新生代農村居民的養老負擔又因為社會保障的欠缺而顯露出來,未來的生活負擔也因此成為今天就已附在他們身上的負擔和枷鎖...

總結:還有許多因素不全列舉,從社會現狀看民智已經開啟,城市新生代群體中的社會進步力量正在崛起,而社會的現狀卻越來越令人感到憂慮!------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沙發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7-23 16:21 | 只看該作者
社會觀察之富人的煩惱
2010年4月1日,胡潤百富在三亞發布《2010胡潤財富報告》,截止2009年底,除香港、澳門、台灣之外的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千萬富翁人數已達875,000人,相比去年增加6.1%。其中包括55000位億萬富翁,億萬富翁人數比去年增加7.8%。此外875000人這個數據中還有1900位10億富翁與140位百億富翁,可見中國富翁人數的規模正在以接近GDP增長的迅速增長。
在《胡潤財富報告》發布會上,胡潤還指出:「在09年的百富榜上,有1000個十億富翁和65個百億富翁上榜,說明還有許多財富的企業家我們還沒有看到。」這個數據的差異說明目前國內還有許多擁有財富的企業家在潛伏著沒有被發現,中國千萬富翁的真實數量也很難依照《胡潤百富榜》作為參考。
至於中國富翁人群規模具體有多大,我們即無法通過官方得到真實的數據,也很難通過社會信息所獲得,因此,我們無法評論富人的規模,更無法以簡單的評論來概述所有富人的心態,接下來要淺談(根本無法深入剖析)的僅是部分富人對當前現狀的隱憂,並以此來窺視當前的環境,但這絕不代表全部。
一、投資渠道的困惑
當這群富人通過原始積累擁有財富后,如何運用財富就成為他們最頭痛的問題,在當前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如何投資、投資什麼、回報率多少、風險多大,都是令他們頭痛的問題,而在現階段的半市場經濟環境中,有許多值得投資,有高回報率的行業都被國家壟斷著,他們可選擇的投資渠道極其匱乏,然而如果不投資,手中的財富就失去了資本應有的屬性。
二、財富縮水的焦慮
如果這些富人無法通過資本運作與投資來抵消通脹造成的貨幣貶值,他們的資產就會隨著每年廣義貨幣(m2)與狹義貨幣(M1)供給規模的增長而飛速縮水,而這些恰恰的任何富人都無法規避和改變的事實,也是在政府迫切需求經濟增長情況下,根本無法阻擋的趨勢,為資產保值的困境始終在困擾著他們。
三、商業環境的束縛
在中國,無論你有多少資本,想單純的依靠市場去經營也根本無法有所收益,因為在這個政治主導經濟的經濟環境下,無論你做實體,還是做投資,都無法規避政策對行業、產業以及股市等造成的局部波動,一旦你所選擇的投資或者經營沒有抓住政策的周期性脈搏,趕上了政策的波動,損失就會難以避免,類似於山西煤改一樣的危險存在在每個領域和角落,隨時都會對富人的財富進行一次徹底的洗劫。
四、投機的潛在危機
幾乎所有人都清楚,如果不投機,你根本無法通過經營財富來獲取利潤更為豐厚的回報,所以,一旦富人擁有了財富后,就會像蒼蠅一樣不斷的在雞蛋上尋找縫隙,而當前的初期市場經濟階段中,政府為了迅速擴張經濟,在制度上的漏洞幾乎是數不勝數,也正因此,這個看似市場經濟的經濟體中,存在著大量的投機空間,股市、樓市、資源品、與糧食及農產品,都是這群富人手中遊資可以隨意炒作的對象,而這種肆無忌憚的炒作,又直接影響著國計民生,如果投機行為控制不好,隨時將面臨著被政策打死的危險,股市、07年的樓市和年初的大蒜與綠豆、三七等行政調控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這些富人幾乎每時每刻都承擔著巨大的投機風險,這中風險也總是會令他們憂慮重重。
五、難以抗拒的腐敗
在人治社會裡,工、農、商、學的命運都被部分人所掌控,他們想要你生你就可以生,想要你死你就活不成,如果你想要在這樣的環境里生存,就要學會適應這個環境,因此,無論這群富人做什麼,都難以在脫離腐敗的情況下有所發展,例如你做醫藥代理就要為藥品進醫保而賄賂招標單位或者主管招標的領導,如果你的藥品想要進醫院,就要賄賂藥劑、院長和科室的主任與醫師,如果你的藥品想賣個好價錢,就要賄賂葯價的管理單位,如果這些你都不做,那麼你做醫藥代理的投資就會因這些阻力帶來的市場銷量不足而打水漂,順便說一下,這就是看病貴的真實原因。
當然,這也僅是一個例子而已,事實上所有人都清楚,即使投資其它行業,如果你想拒絕腐敗也只能是等死。以房地產為例,一級開發商如果不賄賂政府,根本就無法拿到土地的開發權,二級開發商如果不賄賂官員,就根本無法保障整個房產開發與銷售的進度,更無法依靠開發行為獲得利潤,其中更包括開發時需要從銀行獲取的信貸...
說過開發商后,再看一下房地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如果一個建築材料商不肯賄賂主管採購的相關人員,你就只能看著其它企業的銷量大漲...就是這樣的商業環境,讓富人們不得不被迫融入,當然,也有許多富人正是通過這種行為成就了暴富的夢想。
六、政治的牽絆
也許普通百姓不相信,我們各地的政協委員與人大代表多數是如何來的,也搞不清他們為什麼都是富人。事實上從城市的社區推薦人大代表時就已經開始將這一職務過渡的向富人貼去,基本上大部分社區在選舉居民的代言人時,都認為富人的話語權比較適用,如果富人肯為自己說句話或許就會為自己謀取到一些利益,當然,更多的還是基層小吏們的官僚思想導致的私心所致,因此,富人很難擺脫與政治有牽扯的命運(當然,其中更多的富人是通過不正當方式獲得的職務與話語權),政治地位雖然給了他們很尊貴的身份和地位,但是勾心鬥角的生活卻讓他們的身心更加疲憊。
七、錢權一體時留下的尋租劣跡
在中國這個社會裡,如果你僅是有了財富,並不能帶給你安全感,因此,你必須要擁有比財富更具力量的權利,而一旦這群人得到權利后與權力關係后,私慾就會更加膨脹,以權謀私的行為根本無法杜絕,即使你自己不想這樣做,環境也會將你牢牢的牽制在內,因此幾乎所有的富人、權利擁有者之間,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猥褻,這些猥褻行為在給他們帶來巨大財富和滿足感的同時,更為他們帶來了對未來的隱憂,他們也因此惶惶不可終日,害怕如果一不小心站錯隊,就會徹底淪為黃光裕。
八、原始積累時的責任負擔
在多數富人身上,都有一個很難規避的過去,即便現下還沒有人可以追究他們的過去,但是這並不代表將來不會有人找他做個秋後算賬,從現在的10億與百億富翁人群看他們的發家史,幾乎一大半人的發家史中都存在非常嚴重的,未被追究的刑事或者民事責任,其中包含著偷稅漏稅與侵吞國有資產或者其它罪惡,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將會困擾著他們的一生,一旦有一天有人舊事重提並揪住不放,等待他們的或許就是末路...
九、移民的避險能否成功
首先看兩組數據:1.據加拿大移民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加國投資移民全球目標人數為2055人,中國大陸的名額就佔了1000人左右。僅2009年,即使只按「門檻標準」來計算,從中國流向加拿大的財富至少達到了23.5億元的人民幣。2. 自從1970年代改革開放后,有1800萬中國人離開祖國,移民他鄉,比3500萬生活在國外的中國人一半還要多。
如果按近十年,申請各國技術移民的數量與投資移民大約20:1的比例計算,改革開放后的1800萬移民中就有90萬人是投資移民,如果去除官方數據的水分看,就會有超過100萬的移民是投資性移民,如果以目前投資移民平均標準為80萬人民幣計算,被通過移民轉移到國外的資本就超過6300億,其中如果加上875000名千萬富翁中的部分群體,被轉移到國外的財富就至少會超過1萬億以上,相當於每年政府財政收入的七分之一以上,甚至更多。
這群富人移民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其他國家的醫療、教育與生態環境較好,實際上卻是因為安全感的缺乏,至於安全感由何而來,我們已不必深究。但是儘管如此,仍無法改變其中大部分是因為財富的獲得方式不當的原因。
儘管這群富人通過移民獲得了暫時的安全感,但是他們根本無法預知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自從賴昌星放棄自傳后,移民加拿大的安全係數對於部分人群來講也就蕩然無存了。
十、移民后能否繼續在國內賺錢
儘管中國的經濟環境並不太好,但是有著接近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仍然是毫無疑問的掘金聖地,當富人們通過移民較好的保護好自己的財富后,迫於對財富增長的追求仍然無法放棄在國內的生意,而這個最佳的生意戰場上,又充斥著上述的所有問題,最終,無論這群富人作何選擇,都將無法逃離中國社會、商業、經濟環境對其造成的困惑,他們的憂慮也並不會因為財富轉移而有所減弱。
十一、恐怖的秋後算賬
有一句老話叫: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任何違背市場,違背社會,違背道德的行為最終都會遭受到市場、道德與正義的審判。今天,你利用投機掠取了社會財富,明天的社會就會向你索回,今天,你侵佔了國有資產傷害了國家和大眾利益,明天,國家和大眾也要向你清算,你今天拋棄了道德掠奪了民脂民膏,明天,飢餓的貧民或許就會自發的要革掉你的性命,這一循環再幾千年來從未改變,大到秦始皇,小到秦檜、和珅,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躲過真理的到來。毫無疑問,幾乎所有通過不正當渠道獲得到財富的富人們對此都心中有數,他們之所以移民轉移財富,就是過多的來自於這重恐懼,然而,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真的逃的了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8: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