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批評日本奴役中國研修生

[複製鏈接]

151

主題

609

帖子

31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林林總總 發表於 2010-7-19 0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ribenxinwen.com/html/a/201007/19-6345.html
                                       
    【日本新聞網7月19日消息】7月2日,日本有關部門認定,中國研修生蔣曉東因長時間勞動造成過勞死,屬工傷事故。蔣曉東成為首位在日本被認定為過勞死的外國研修生。

    中國《廣州日報》報道說,近年來,隨著日本國內勞動力的嚴重不足,臟活累活無人肯干,使日本研修生制度逐漸淪為部分不法企業和個人從發展中國家招募和剝削廉價勞動力的重要渠道。

  與此同時,關於在日外國研修生被當作廉價勞動力的醜聞頻頻見諸媒體。蔣曉東事件再度引發外界對於外國研修生制度的質疑。7月5日日本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有27名外國研修生、技能實習生在日本死亡,僅次於2008年(當年為35人,創歷史新高),其中有12人有過勞死的可能。從國別看,中國人最多,死亡21人。

  首例——外國研修生首次被認定「過勞死」

  7月2日,日本媒體和部分海外媒體都報道了一名中國研修生蔣曉東被認定為過勞死的消息。2008年6月6日,蔣曉東在睡夢中因為急性心力衰竭死在員工宿舍,終年31歲。

  2005年12月,蔣曉東以研修生身份從江蘇去到日本茨城縣潮來市一家金屬加工廠學習電鍍技能。雖然法律規定研修生不能加班,但蔣曉東每月仍被要求加班長達100小時。第二年獲實習生身份后,他每個月加班達到150小時,最多的時候甚至超過180小時。

  蔣曉東連續地每天早上7時30分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9時左右。在如此高強度的勞動下,他一個月卻只有2天休息。不堪重負的蔣在生前曾向家人訴苦稱「加班太多,非常疲憊」。

  日本有關法律規定每月加班超過80個小時,是判斷過勞死的標準。蔣曉東去世后,其遺屬認為他的死因為「過勞死」,在去年8月向茨城縣鹿嶼勞動基準監督署 (「勞基署」)提出工傷事故認定的申請。因外國研修生過勞死問題提出工傷事故認定申請,這在日本屬首例,這也是日本首次認定外國研修生過勞死。

  蔣曉東的遭遇被認為只是研修生問題的「冰山一角」。

  近年來,日本研修生制度被指名存實亡,外國研修生成為日本中小企業和農戶的廉價勞動力。許多接收機構對研修生實施刻薄的管制,包括收繳他們的護照、健康保險證,還作出各種非法懲罰規定,例如工作時間上廁所、忘記鎖門以及穿拖鞋外出等都要被罰款。
  此外,外國研修生來日本前與當地勞務輸出方簽署的合同也存在侵害人權的內容。其中包括不許向日本法院、社會團體以及媒體申訴,不許參加罷工等條款。有的勞務輸出方要求研修生事先繳納違約保證金。

  現狀——旅日研修生近八成來自中國

  統計數據顯示,自研修制度實施以來至2006年,通過日本國際研修協力機構(JITCO)接收的外國研修生達48.4萬人,其中來自中國的研修生佔總人數的70.9%。截至2008年12月,持有研修生簽證在日的外國人約8.7萬人,其中中國人佔75.9%。目前,日本共有超過20萬名外國研修生和技能實習生,其中近80%都來自中國。

  中國向日本派遣研修生始於1979年。長期以來,大多數中國研修生來自東北三省和山東、江蘇等省份,其中很多是農業研修生。除中國外,旅日外國研修生還有相當部分來自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和泰國等國。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外國研修生為日本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然而隨之而來的另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隨著近年來日本國內勞動力的嚴重不足,特別是被稱為「3K」,即「繁重kitsui、骯髒kitanai、危險kiken」的工作被本國勞動者不屑一顧,使得研修生制度逐漸淪為部分不法企業和個人從發展中國家招募廉價勞動力,從事環境惡劣的繁重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日本農業、畜牧業、纖維製造、食品加工、電子、運輸及機械製造等行業中,外國研修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隨著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日本勞動力缺口變大,研修生制度逐漸變成了 「低薪勞動力提供源」的代名詞。

  據日本媒體報道,在一些特定行業和領域,日本法律一直禁止引入外勞。招收外國研修生的企業主要是小型製造廠、海鮮加工廠、農場和小型絲制廠等。研修生填補了日本本國人不願意從事的低技術型工作缺口。在日本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如果沒有研修生作為勞動力來源,很多小型商業機構甚至無法繼續生存。

  問題——身份模糊收入無法律保障

  今年7月,日本相關改革措施生效前,外國研修生到日本后的第一年,是研修生,不被認可為勞動者;第二年、第三年才成為被認可為勞動者的實習生。

  由於研修生並不是勞動者,發給研修生的費用(每月約6萬日元)不是工資,而是不受日本《勞動法》限制的「研修補貼」,補貼只是為維持在日本的生活,而非勞動力的價值。實習生則按最低工資規定支付基本薪酬。

  加班美其名曰「幫忙」

  日本法律規定,第一年研修生不允許加班。不過,無論是一些雇傭機構還是研修生,加班成為雙方都心照不宣的一種默契。大家都知道違法,所以在嘴上不便於公開講出來,有時還把「加班」美其名曰「幫忙」。在制度上被禁止加班的研修生,平均每小時加班費300日元,實習生的加班費必須支付1.25倍,但每小時加班費也不過350日元。

  接收研修生的企業每月必須分別支付給負責管理的外國和日本公司2萬日元的管理費,必須準備研修生的宿舍,配備炊具和生活指導員,交各種保險費用,這樣算下來,研修生的費用與剛畢業的大學生差不了多少,但和僱用熟練工人相比要少。這些收費使不少研修生背負了高額債務,使得他們不得不對雇傭機構唯命是從。

  由於研修生身份模糊,始終沒有採用日本法律中最低工資的概念,一些企業因此把研修生制度變成了使用低薪僱用勞動力的一種手段。大批研修生因此以實習的形式在日本企業中低薪工作。

  研修生過勞死頻發

  據7月厚生勞動省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有27名外國研修生在日本死亡,僅次於2008年的35人(當年為歷史新高)。死亡研修生大多數在 20~30歲之間,其中有16人據信死因與長期工作導致的心腦疾病有關。

  日本專家認為,過度疲勞狀態、心理壓力、過度緊張等,是引起這些疾病發作的原因。由於不少外國研修生到日本後人地兩生、語言不通,再加上一些僱主對研修生的健康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部分研修生因疲勞過度等原因突然死亡。

  在1991年由日本五個部門共同成立、負責運營外國研修生制度的JITCO拒絕對研修生死亡事件進行評論。但非政府組織「外國研修生律師網路」的 Lila Abiko表示,很多研修生在僱主的許可甚至強迫下,不得不通過長期加班來賺取低廉的報酬,導致最後過勞而死。

  聲討——美國政府報告稱:「奴隸般的強制勞動」

  隨著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外國研修生制度逐漸引起廣泛的關注和批評。美國國務院在最近幾年的《全球販賣人口問題報告》中曾經多次批評日本政府「執法意識嚴重欠缺」,指出日本接收研修生、技能實習生的行為實際上屬於驅使奴隸般的 「強制勞動」。

  呼籲廢止研修生制

  報告批評一些接收研修生的日本機構剝削研修生、侵害人權、限制自由和提供惡劣勞動環境的行為,並要求廢止外國研修生制度。

  今年3月底,聯合國移民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豪爾赫•布斯塔曼特在訪問日本時,就外籍勞工權益、種族歧視等問題對日本提出批評,建議日本取消外國研修生項目。他不客氣地指出,研修生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剝削廉價勞動力,使外國研修生「在其言論、活動、身心健康權利遭到侵害的條件下勞動」。他說:「研修生項目變成提供廉價勞動力的來源,這些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受到影響,這個項目應終止。」

  蔣案揭露欺騙本質

  在蔣曉東被認定為過勞死後,7月14日,日本《朝日新聞》就外國研修生問題發表社論,指出蔣曉東案暴露出研修生制度號稱「作出國際貢獻」的欺騙性本質。

  社論稱:「與研修生制度的初衷相反,不斷有報告顯示外國研修生被迫從事艱苦的工作,卻只拿到低廉的薪水。很多人拿不到加班費,或者拿到的報酬比原來承諾的低很多。」

  社論稱:「工作到死,那樣的話連解僱的手續都不需要了。這種令人髮指的雇傭方式不能再得到容忍。」
  日本「全統一勞動工會」的書記長鳥井一平指出:「研修生在出國時因保證金等名目背負了高額債務,且被要求絕對服從接收企業。這實際上就是奴隸勞動。」

  改革——研修生制「變質」本質是剝削勞動力

  面對日益高漲的質疑和批評,日本政府並沒有不聞不問,而是著手修改相關法案,加強監管。
  2007年12月,日本法務省修改了《關於研修生和技能實習生的入境、居留管理指南》,明確了「不當行為」 的具體內容,對代管研修生護照、不按法定標準付酬等行為加強了管理。指南規定一旦出現「不當行為」,將取消該企業3年內接收研修生的資格。

  2009年7月,日本實施了新修訂的《出入境管理法》,同時,《外國人研修•技能實習制度》被修改成為《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該制度是為了讓在日本開展技能實習活動的實習生能夠受到《勞動關係法》的保護。

  按新修訂的《出入境管理法》,從今年7月1日開始,外國勞務人員進入日本后的研修期將被取消,直接成為「技能實習生」,得到相應的勞動法律保護。新法律將研修和技能實習制度改為技能實習制度,取消了第一年不受法律保護的研修期。

  雖然日本政府積極修改相關法律,但依然受到廣泛質疑。日本《朝日新聞》7月14日的社論評論道,「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然而它遠遠未能解決核心問題。」 社論認為,應從根子上對研修生制度進行改革,必須結束表面上是培訓和實習,實際上是剝削勞動力的表裡不一的做法。

  《朝日新聞》指出,研修生制度用研修和實習的名義掩蓋這些外國人務工的本質,可能是出於對日本國民對大量外國勞工湧入抱有警惕心態的考慮。但無論如何巧立名目,都無法掩蓋外國人在日本工作的現實。這種逃避現實的做法,只會使關於該問題的必不可少的討論被推遲。

  日本研修生制本意原為「三贏」

  日本法律對研修生制度(全稱為「外國人研修和技能實習制度」)的解釋為:發展中國家的人通過到日本進修的方式,學習日本的先進技術技能,回國後為祖國的技術發展作貢獻。理論上,研修生制度是一個希望既能解決日本中小企業勞動力缺乏、又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生產技能,研修生個人也能得益的「三贏」制度。然而,隨著近年來日本國內勞動力的嚴重不足,臟活累活無人肯干,使研修生制度淪為部分不法企業和個人招募和剝削廉價勞動力的重要渠道。

  日本研修生制度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末。當時正值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期,那時引進研修生的主要是進駐海外的國際企業和合資企業,這些企業為加強公司在海外的競爭優勢,把在當地雇傭的員工接到日本進行短期培訓。

  由於效果不錯,這些日本企業的做法得到政府的積極評價。1991年,日本設財團法人「日本國際研修協力機構(JITCO)」,全面負責指導外國研修生接收工作。1993年,日政府在研修生接收制度的基礎上,設立了技能實習生制度。日本每年大約接收8萬人左右的外國研修生,JITCO負責的約佔70%左右。
  
    中國研修生維權案激增  2009年:維權此起彼伏

  10月30日,8名中國女性起訴神戶市北區縫製公司「川上」等4家公司要求支付加班費,法院最後宣判4家公司合計支付約43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22萬元)。此外,2009年還有6起中國研修生要求賠償或控訴僱主高強度工作制度的案件。

  2008年:黑幕浮出水面

  2008年,奔赴日本工作的中國研修生與僱主或僱用公司發生了4起僱工糾紛案,研修生制度的黑幕逐步浮出水面。

  2007年:羅成被殺震驚日本

  8月30日,圍繞2006年6月中國籍研修生羅成(38歲)被一名日本警察(31歲)以自衛為由開槍打死一事,羅成的家屬以開槍屬違法的防衛過當為由提起訴訟,要求賠償5000萬日元(約合328萬元人民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