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55年授銜:究竟有多少騎兵出身的開國將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0年7月18日

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1614名(包括以後補授、晉陞的在內)開國將領被授予元帥和將軍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步兵出身的將軍數量居於首位,其次就數騎兵出身的將軍了,共有55人。其中上將2人,中將8人,少將45人。  
五大野戰軍都有騎兵出身將軍的身影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領導下的軍隊都曾有騎兵部隊。解放戰爭時期,是解放軍騎兵部隊發展的鼎盛時期。各野戰軍都在大力發展騎兵部隊,五大野戰軍都有騎兵出身將軍的身影,他們在五大野戰軍的分佈情況如下:  
第一野戰軍的騎兵部隊有:第一野戰軍直轄騎兵第一師和騎兵第二師、第九軍騎兵第七師、甘肅軍區騎兵第二師、新疆軍區騎兵第八師。以上騎兵部隊共產生將軍14人,其中中將3名:姚喆、張達志、楊秀山;少將11人:李赤然、何家產、張獻奎、范保順、李荊璞、李國良、王再興、李發應、康健民、黃厚、李佐玉。  
第二野戰軍的騎兵部隊有: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1932年2月12日,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在甘肅省正寧縣三甲源正式改編為紅軍陝甘游擊隊,下轄2個步兵大隊,1個騎兵大隊,1個警衛大隊。6月下旬,紅軍陝甘游擊隊改編為紅二十六軍第二團。紅二團下轄騎兵連、步兵連,騎兵連由陝甘游擊隊騎兵大隊改編。1933年9月,以紅二團騎兵連和紅四團臨時騎兵連合編為紅二十六軍騎兵團。1935年9月17日,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騎兵團改編為紅十五軍團直屬騎兵團。  
1935年10月底,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與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11月3日,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騎兵團調離紅十五軍團建制,編為軍委直屬部隊,番號為紅軍騎兵第一團,紅十五軍團僅保留了一個騎兵連。  
後來,在與馬鴻賓、馬鴻逵的騎兵作戰中,紅十五軍團領導越來越感到騎兵部隊的重要性,遂將軍團手槍團與騎兵連合編,組建了新的騎兵團,番號為紅軍騎兵第三團。1937年8月20日,紅十五軍團騎兵團改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營,中央軍委騎兵團改編為八路軍一二○師騎兵營。1938年2月8日,一二九師騎兵營擴編為騎兵團。解放戰爭時期,一二九師騎兵團整編為晉綏野戰軍第八縱隊騎兵旅。經過多次整編,1952年5月,該部擴充為騎兵第一師。1969年9月,騎兵第一師改編為陸軍第八師。  
第二野戰軍騎兵部隊有少將5人:王振祥、何正文、況玉純、劉義、汪家道。  
第三野戰軍的騎兵部隊有:新四軍第四師騎兵團。1940年6月1日,新四軍第六支隊(后改為第四師)集中八個團及抗大分校等在司令部駐地安徽渦陽縣新興集召開大會時,宿縣西部各據點的日、偽軍乘汽車進行奔襲,直至大會會場附近。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彭雪楓感到,在廣闊的平原上,必須有較為快速的騎兵作偵察、警戒和通信之用。經與參謀長張震等商量后,決定支隊成立騎兵連,各旅、團相繼成立騎兵排、班。這是四師騎兵最早的基礎。  
1941年4月,新四軍第四師與由湯恩伯節制的青海騎兵第八師激戰於津浦路西,新四軍第四師許多官兵死於馬刀之下,著名的老三十二團幾乎被打光。白刃格鬥中,馬上的敵人佔有很大的優勢。  
此戰之後,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決定把師部騎兵連擴充為騎兵團,稱之為「紅色哥薩克」。周純麟任騎兵團團長,騎兵戰術主要效仿蘇聯紅軍騎兵。  
彭雪楓首先命令把各單位通信兵騎的馬集中起來,又號召領導幹部把自己的坐騎交出來,並率先將自己綽號叫「火車頭」的白馬交出。在組建騎兵團過程中,泗洪人民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只要騎兵團看中哪匹馬,群眾都願意將馬賣給騎兵團。由於淮北人民的大力支持,騎兵團在戰鬥中不斷壯大,不到一年,全團就有700多人馬了。  
在選用馬刀時,自幼習武、精通刀術的彭雪楓沒有採用蘇軍高加索式馬刀,而是博採眾長親自設計了一款馬刀,刀身修長,刀背輕薄,用精鋼打造,刀刃十分鋒利,戰士們愛不釋手,稱之為「雪楓刀」。  
當年冬天,彭雪楓決定對騎兵團進行短期突擊訓練。部隊集中在介頭集、大江庄,彭雪楓親自教練騎術、整頓紀律,要求騎兵團全體指戰員做到:上馬像蚱蜢一樣輕快,騎坐像盤石一樣穩固,賓士像風雷一樣迅疾。在彭雪楓的教導下,指戰員迅速提高了騎射技術,不僅能騎著馬通過各種複雜地形和障礙,而且能在戰馬疾馳的時候砍殺敵人,在馬背上掃機槍,打小炮;通過封鎖線時,戰士們能隱藏在馬肚子旁邊,而後一個翻身,又倒騎在馬背上射擊,馬兒狂奔時,戰士們抓住馬尾,就能跳上馬背。  
1942年,為保衛洪澤湖地區夏收,消滅在沙山集搶糧的日軍,彭雪楓指示騎兵團「一定要等敵人出村遠點再打,這不僅可以發揮我長馬刀的作用,還可以避免誤傷人民群眾」。結果僅9分鐘,300餘名日軍即被騎兵團馬刀砍倒大半,80餘人當了俘虜。整個夏收期間,騎兵團打了多次勝仗。從此,騎兵團威震淮北,令敵人聞風喪膽。  
第三野戰軍產生了騎兵上將2人:許世友、張愛萍。雖然許世友、張愛萍沒在新四軍騎兵部隊任職,但他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在騎兵部隊任職。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任第三野戰軍兵團司令員,張愛萍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因此,把兩位上將劃歸三野騎兵將軍也在情理之中。  
第四野戰軍的騎兵部隊有:熱河騎兵師,冀熱遼騎兵師,內蒙古騎兵部隊:騎兵第一師、騎兵第二師、騎兵第十師、騎兵第十一師、騎兵第十六師等。第四野戰軍騎兵部隊共產生將軍18人,其中中將4人:梁興初、田維揚、邱創成、匡裕民;少將16人:賀晉年、劉克、張午、張榮森、劉永源、鍾明彪、王明貴、何能彬、蕭鋒、袁光、劉光裕、林茂源、王定烈、李基、胡秉權、孔飛。  
華北軍區野戰軍的騎兵部隊有:晉察冀軍區騎兵團,察哈爾軍區騎兵第三師,綏遠軍區騎兵第一師、騎兵第五師,第三十七軍騎兵旅等部隊,共產生少將7人:唐子安、馬輝、周家美、孔令甫、杜瑜華、李鍾奇、盧克。  
由於地理條件限制,第二、第三野戰軍所在區域不太適合騎兵作戰,因此騎兵部隊發展受限。而第一、第四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野戰軍地處我國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十分適合騎兵作戰。因此,騎兵部隊多,產生的騎兵將軍多於二野、三野也就順理成章了。  
許世友掌管紅四方面軍騎兵部隊  
1936年春,紅四方面軍正在甘孜地區進行整編、訓練、籌糧和做群眾工作,準備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後繼續北上。  
為了對付國民黨軍馬步青和馬步芳的騎兵部隊,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組建騎兵師,並由紅四軍軍長許世友任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員兼騎兵師師長。  
5月的一天,在一片廣場上,許世友騎上一匹高大的棗紅馬,集合了全師3500人馬,舉行成立騎兵師的慶祝大會。會上,由朱德授予騎兵師一面鮮艷的旗幟。許世友又將三面騎兵團的旗幟,分別授予各團團長。隨後,部隊接受了朱德、劉伯承等總部首長的檢閱。騎兵師列隊從主席台前走過。朱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同志們,騎兵師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工農紅軍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工農紅軍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正規化騎兵隊伍。這不但是你們的光榮,也是整個紅軍隊伍的光榮。」  
最後,朱德發出號召:「你們應該在許世友司令的統一率領和指揮下,團結一致,英勇作戰,顯示出騎兵師的特點和威風來,為保障我們紅四方面軍和紅二、紅六軍團順利北上與黨中央會合作出新的貢獻。」  
許世友牢記朱德的教導,率領騎兵師經過一個月的緊張訓練后,準備第三次過草地。總部決定由騎兵師打頭陣,負責為後面部隊偵察道路、籌集糧草。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7-18 16:40
回復 1# 一個中國人

土共會騎馬嗎?
3
匿名  發表於 2010-7-20 06:50
回復 1# 一個中國人

八路時代就有了騎兵,以後在解放戰爭中騎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七十年代才退去編製。
4
匿名  發表於 2010-7-20 11:49
回復 3# Guest from 76.112.19.x

「七十年代才退去編製」

丟人現眼,貽笑世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09: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