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中黃海軍演博弈 東北亞「均勢」拐點

[複製鏈接]

59

主題

5173

帖子

249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老法師 發表於 2010-7-18 18: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老法師 於 2010-7-18 18:13 編輯

作者:陸一 王銣


【多維新聞】早在7個星期前,韓國政府就宣布將與美國在黃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但時至今日仍未進行。美國國防部7月14日終於「發聲」: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和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將於7月21日在首爾與韓國國防部長和外長舉行會晤,商討並可能通過美韓之間舉行一系列聯合軍演的計劃,其中包括在日本海和黃海舉行新的海軍和空軍演習。與此同時,另一則消息不脛而走。韓國《朝鮮日報》援引一位韓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參加軍演的美國航空母艦「華盛頓」號將不會部署在黃海.

這樣一次帶有威脅性和挑釁性的聯合軍演,成為考驗中國最高決策當局的「試金石」。中國政府斷然亮劍,6月30日至7月5日在東海舉行海空實兵實彈演練,而後又罕見地公布了此次演習實況,併發布多張發射導彈照片,在充分展示海軍力量的同時,表明了中國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北京方面採取如此強硬的外交軍事對抗措施,取得了類似於美國當年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的戰略先機。

大國博弈昨日重現
1961年發生在加勒比海的豬灣事件,引發了1962年10月發生的古巴導彈危機,將冷戰時期蘇美對抗推上極限。38年後,朝鮮半島爆發天安艦事件,朝韓兩國的恩恩怨怨迅速放大,韓國政府不僅一狀告到安理會,為了懲戒朝鮮,還準備與美國舉行聯合軍演。而這次所謂常規軍演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國有意將航母「華盛頓」號開進黃海,矛頭直指中國。

事無巨細,皆有源頭。古巴導彈危機的發生,是國際冷戰格局中形勢變化的結果。雖然當年蘇聯打著保衛古巴的旗號,在古巴建造中程導彈基地,但很明顯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蘇聯不僅是為了提高社會主義陣營在國際力量中的地位,更想在美國後院建立其勢力範圍,給當時年輕的美國總統肯尼迪(John F. Kennedy)施加政治壓力。

今次,美國在黃海的挑釁同樣是國際格局變化的結果。美國打著幫助韓國的旗號威懾朝鮮的說辭,欲「順理成章」地將航母駛入黃海。對付朝鮮,殺雞焉用牛刀?美國真正想威懾的是在東北亞地區乃至整個國際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的中國。如果美國航母進入黃海,不僅給中國政府造成壓力,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大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威懾力和影響力。

昨天和今天的G2

38年前,當美國洞悉蘇聯在古巴部署進攻性導彈后,如坐針氈。美國決策高層在展開了激烈討論后,排除了「無所作為」、「外交談判」、「空中打擊」等方案,最終制定了「攻守兼備,以退為進」的封鎖計劃。從後來取得的效果來看,這是一種更為低調和更為有效的軍事行動,其可行性更強。封鎖既是一種「有限壓力」,也是「引人注目而強有力的壓力」,美國因此獲得戰事的主動控制權,而且封鎖讓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最小,迫使蘇聯讓步的可能性最大。
美國的舉動給當時蘇聯首腦赫魯曉夫將了一軍。因為,原本蘇聯此舉就是具有一定的冒險性和試探性,赫魯曉夫並不想與美國發生武裝衝突。面對咄咄逼人的肯尼迪,蘇聯方面被迫做出三次妥協、讓步,從而化解了危機。
古巴導彈危機曾將人類帶到核戰爭的邊緣,但最終還是避免了戰爭。通過對古巴導彈危機的歷史考察和研究,可以得到一些啟示:首先,正確地把握危機的性質和範圍;其次,慎重的做出選擇,有節奏地推進目標。美國從最初做出決策到肯尼迪發表演說,從宣布封鎖到動用軍事力量,從爭取國際輿論到公開秘密,從海上封鎖到隔離,從撤走導彈到宣布不入侵古巴,從撤走飛機到解除封鎖,從對古巴入境檢查到關閉軍事基地等一系列的步驟,美國掌握了很好的節奏,使其目標得以全方位地推進,步步為營。

也許美國做夢也不會想到,當年處理危機的手腕,會被複制在自己身上。面對美國航母逼近,中國做出了快速反應——舉行東海軍演,向相關國家發出明確信號:中國並不畏懼威脅,黃海不是美國的後花園。特別是在演習之後,《解放軍報》公布了演習圖片,對外宣示意味非常濃厚。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對韓美黃海聯合軍演不斷提出強烈抗議。雖然中國東海軍演與當年美國的封鎖戰略有本質區別,但是同樣釋放了一種「引人注目而強有力的壓力」。成效如何呢?韓美聯合軍演一退再退,甚至美國航母最終將不會駛入黃海海域。當然,美國縱然一再後退,與當年蘇聯的被動並不相同。

中美的新博弈方式

從這次軍演事件可以看到,中美之間博弈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美國不再佔據絕對的上風,而中國也不僅僅是被動的接招。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這種變化也可略見一二。就在日前,美國財政部趕在獨立日國會假期期間公布了匯率報告,沒有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當然,這個結果已在預料之中。但將這個事件前後串聯起來看,今年4月正當所有輿論壓向中國,認為人民幣被低估時,美國卻沒有選擇公布匯率報告(這份報告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是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國也沒有頂風進行改革,而是在過去數月後,才宣布進行匯率改革。不知道是不是過於巧合,美國財政部很快就出爐了這份匯率報告。再看看安理會對於伊朗和「天安號」的裁斷,也用事實證明中美的各自讓步。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向《多維時報》表示,由於中美顧及雙方利益而做出的一些進退是存在的。在天安艦事件上,中美兩國都有所讓步。雙方雖然都沒有大獲全勝,但聯合國安理會發表的主席聲明可以算作一個成果。在伊朗問題上,雙方也有相互妥協。可見,雖然處事方式不同,但很多共同利益使得兩國必須加強合作。
年初,在美國宣布6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計劃后,兩國關係急轉直下。中國希望美國能為緩和兩國關係作出努力,於是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再一次重申美國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緊接著,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意參加核峰會,參與到美國安理會制裁伊朗的討論。作為回報,美國財政部推遲了本該4月發布的匯率報告,並且在中國宣布人民幣匯改后,最終沒有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不過,葛來儀指出,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如果人民幣匯改只是紙上談兵的話,奧巴馬政府將會採取行動向中國政府施壓。針對輿論所認為的「美國迫於中國壓力而一再推遲軍演時間,更改軍演地點」,他否認美國會因中國壓力而有所退縮。

不可否認,多年來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困境是根深蒂固的。一方面隨著兩極結構的瓦解以及中國力量的崛起,出現了權力結構的重組;另一方面,區域內經濟依賴程度的日益加深,又產生了區域化合作進程。但一切矛盾的根源在於美國霸權利益的要求與地區內國家追求安全發生的衝突。所以,由朝核問題引發的危機只是美國霸權戰略與全球緩和趨勢的內在矛盾衝突表現之一。

儘管美國也並不希望東北亞地區出現大規模的動蕩,但是其藉助該地區的矛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美國重視東北亞的戰略利益並成為地區安全的核心部分,多數亞洲國家也歡迎美國作為力量平衡者的角色而存在,原因主要在於與美國沒有領土方面的分歧。雖然美國並不是東北亞國家,但是自二戰以來,他與東北亞各國的歷史糾葛及錯綜複雜的經濟、政治與安全關係,特別是其強大的軍事存在,使其成為東北亞地區安全建構中的關鍵角色,並要確保和增強其在亞洲霸權的戰略乃至全球領導地位。儘管美國在東北亞安全構建中處於核心地位,但其影響已經下降。如果此次韓美軍演最後以「雷聲大雨點小」收場,那麼對東北亞政治、軍事格局改變會非常大,甚至可能是中美在該地區戰略平衡的關鍵點。
大肚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 笑世上可笑之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1: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