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在改革開放以後出生,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成長,是在日益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早已擺脫飢餓的困擾,追求一種更加滿足自我心靈需求的生活方式的一代。「80后」中不少是獨生子女,這一代人已漸漸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並擁有了自己的家庭。
不過,根據北京市丰台區人民法院最新的調研報告顯示,2009年該法院受理的離婚案件中,當事人為「80后」的佔598件,為總數的25%;而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諸如感情不在了、父母不太滿意,甚至連晚飯不合口都成了離婚的理由。「80后」的婚姻,正逐漸成為「易碎品」,一些當上了父母的「80后」,結婚沒多久便「勞燕分飛」,其中很多夫婦因無法磨合甚至無法攜手走過結婚的第一年。
而更讓人們擔心的,便是他們曾經愛情的「結晶」。在丰台法院審理的諸多案件中,竟然發現經過親子鑒定的孩子父親母親與出生證上的「父親」、「母親」並不相符,婚前同居、性生活複雜等諸多現象,讓孩子成為了犧牲品。這些無法確定生父生母的孩子,將很有可能因為無法上戶口而終身「黑戶」。
打離婚官司也要父母陪同出庭
小周與丈夫小王同為「80后」,兩人自由戀愛后結了婚。婚後小周發現丈夫整日沉迷於網路遊戲,女兒出生后非但沒有任何收斂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小周終於無法忍受,在孩子才9個月大的時候主動提出離婚,雙方協議孩子由小周撫養。在小周撫養孩子期間,因其拒絕小王探視孩子,小王無奈向法院提起探望權訴訟。
從二十歲到三十歲,從弱冠到而立,「80后」從青澀走向成熟。然而,從受理的案件情況來看,「80后」依然有著孩童般的生活幻想。丰台法院在開庭審理「80后」離婚案件時還發現,離婚雙方的父母大多都作為孩子的委託代理人出庭,旁聽席上還會坐著諸多親戚朋友助陣,往往是庭上夫妻雙方說話不多,長輩情緒都很激動,相互指責對罵。法官認為,由於「80后」獨生子女比較多,從小都被父母捧在手心裡,婚後只要是受一點委屈,父母就會到對方家或者單位大鬧,使矛盾更加激化,最終導致離婚。「這一代的離婚當事人一開口,就是"我媽說了,我爸說了",開庭的時候也都明確要求父母陪同或者作為代理人出庭。」法官表示。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份不成熟,「80后」離婚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之前丰台法院就審理過一起因為晚飯不對胃口而導致婚姻破裂的案子。法官通過調研並與「80后」一族聊天後發現,在婚後生活中,這些年輕人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個性,往往強調為自己活著,能過就過,過不了就散,死賴著不肯分手的幾乎沒有。此外,「80后」一族離婚大多由生活背景、成長環境、地域差異造成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衝突引起,甚至有的時候,離婚理由不過是「沒勁了」、「玩兒不到一起」,甚至是「對方打呼嚕」、「裝修意見不統一」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