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2月3日
如今的車市數20萬左右的中級車車市最亂。往下看,十萬塊錢左右的經濟型車無非也就是挑挑外形,其它配置差別不會太大;往上看,30萬以上的高檔車品牌比較集中,各有優勢,就看個人喜好了。回到20萬的中級車,不但品牌多,而且車型版本多,價格戰打得也最激烈。對於消費者來說,買這個級別的車主要是商用兼顧家用,因此考慮的細節比較多,但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很多配置都只是吸引眼球,而實用性不強。買車開車就圖個踏實,花同樣的錢買很多不常用的擺設顯然得不償失。很多廠家所謂的高配置都是掩人耳目,因為安全配置成本高而且消費者無法直接觀察到,所以能省就省。真正性價比高的車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安全配置要齊全,只有安全配置無時無刻不在工作,為你保駕護航。而且這樣的汽車廠商也是對消費者比較負責任的,他們的產品值得一買。現有20萬中級車在安全配置上活多或少做了刪減,全系標配ABS、EBD、ESP、TCS、BAS,而且配備胎壓監測系統的很少.
國人購車到底看中什麼?我想可以分為兩類人,一類就是女性主導消費者,她們更看中汽車的外形和內飾,希望開出去的車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另一類肯定就是男性購車族,他們更在意的則是汽車性能,比如說動力、操控等等,提速、推背、超車是他們追求的感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可厚非,但是對於那些追求駕駛樂趣的消費者我們得提個醒,千萬別忽略了汽車安全性能,那些安全配置不是擺設,有了它們的存在你才有可能盡情馳騁。什麼?你不信,那麼我們今天就看看安全配置的重要性。
首先,很多消費者都強調汽車的動力性要好,看重汽車的最高車速以及汽車的加速能力,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指標就是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但是,從安全形度來講速度往往是車禍的罪魁禍首,追求動力就一定要有相應的安全配置來保障,比較常見的是ABS、EBD、BAS。
舉個例子,駕車在濕滑路面、沙石路面緊急剎車時,車輪將會抱死不轉。前輪抱死就會失去轉向能力,後輪抱死極易出現甩尾。裝有ABS(即防抱死制動系統)的汽車,能有效避免車輪抱死不轉。而EBD(即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能夠配合ABS自動調節前、后軸的制動力分配比例,從而大大提高了剎車時汽車的穩定性及較差路麵條件下的汽車制動性能。
著重說一下BAS(即制動輔助系統)。有關調查顯示,約有90%的汽車駕駛員緊急情況剎車時缺乏果斷,而BAS則能從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的速度,探測車輛行駛情況。緊急情況下,當駕駛員迅速踩下制動踏板力度不足時,BAS便會啟動,並在不足1秒的時間內把制動力增至最大,從而縮短緊急制動剎車距離。ABS雖然能夠縮短剎車距離,但如果駕駛員採用點剎時,車輪往往不會抱死,ABS沒有機會發揮作用。而剎車輔助系統BAS,則讓現有的ABS具有一定的智能。當駕駛者迅速用力踩下剎車踏板時,BAS就會判斷車輛正在緊急剎車,從而啟動ABS,迅速增大制動力。
除了動力性能,很多消費者喜歡體驗駕車過程中的操控樂趣,也就是汽車能夠配合駕駛,及時、充分的響應駕駛員的指令。這就要求汽車的穩定性要高。否則,汽車極易發生傾覆和側滑。這就不得不提ESP和TCS這兩種配置,在它們的保護下才有可能體驗到操控的樂趣。
ESP(即電子穩定裝置),是由賓士汽車公司首先應用在它的A級車上的,稱得上是當前汽車防滑裝置的最高級形式,它對過度轉向或不足轉向特別敏感。例如汽車在路滑時左拐過度轉向(轉彎太急)時會產生向右側甩尾,感測器感覺到滑動就會迅速制動右前輪使其恢復附著力,產生一種相反的轉矩而使汽車保持在原來的車道上。
TCS(即牽引力控制系統),又稱循跡控制系統。很多人駕車喜歡猛起步或急加速來享受推背和超車的樂趣,這時要是在光滑路面上驅動輪極有可能打滑,甚至還會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險。TCS就是針對此問題而設計的,不但可以提高汽車行駛穩定性,而且能夠提高加速性,提高爬坡能力。
可以想象,沒有這些安全配置的存在,動力以及操控帶來的不會是快感,只能是提心弔膽。

比較一下國內主要車型的安全配置可以看出,豪華車普遍配置齊全,而中級車卻參差不齊。
再怎麼有安全意識,最終還是得靠車身的安全。
所以,購車的時候,就應該以安全性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安全性成為了當今購買消費的最大訴求之一。在市場需求的促動下,各品牌都標榜自己車型的安全性能,消費者如何有效判斷真實情況很關鍵。車身結構、安全性配置、碰撞實驗和真實的路撞情況都是判斷車輛安全性的關鍵。車身結構主要發揮被動性的安全保護,被動性安全保護是在發生事故時產生作用的,對生命的保護是直接的。所以,車身結構及其用材是決定一輛車安全性的關鍵。說到車身架構安全,不得不提德系日系美系的安全性之爭,這三系的車身架構也代表了當前在國內的三個主流安全理念。
以大眾為例,德系車追求的是高強度的車身設計,大量採用高強度的鋼板,並運用無縫激光焊接技術,使車身達到整體鋼板強度的效果。在大眾的新車速騰和邁騰上都體現這點,以速騰為例,主要表現在三點:多極強度車架、激光焊接車身和高強度側面防護車門。多極強度是在設計時乘客艙部位使用高強度的鋼材,而相對削弱和減輕車輛頭部、尾部及其他部件(如發動機蓋、翼子板、尾箱蓋等)的鋼材強度,使得在發生正面碰撞和追尾時,頭部和尾部被壓扁變形的同時吸收撞擊的能量,並分散到其他部件去,從而保證乘客艙的完整性,達到保護生命的作用。這與日系的GOA吸能理念有相似的地方,但還是強調了鋼板的作用,通過車身各部位鋼材強度的差異,在車體潰縮和保持車廂的完整性上找到平衡點。
日系車推崇的是碰撞吸能理念,與豐田為例,熱衷推廣承載式、可潰縮安全結構車身設計概念,也就是GOA。「碰撞吸能」是GOA車身技術的核心。通過前車身受力架的柔性結構吸收撞擊能量,並分散到乘客艙除外的其他車身部位。這種理念不同之處是講究鋼性和柔性結構的結合,摒棄了德系那種鋼板強度越高就越安全的理念。這種造車理念,導致了日系車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出現不安全因素。
美系車強調的以車身設計及科技含量成份為主,以美系車克萊斯勒300C為例。300C前保險杠的風洞設計,不僅可以為底盤降噪,克服底盤升力,還能夠降低制動溫度,有效制動距離縮短。寬大的車身,如同古代勇士身披的堅固鎧甲,具有高度的保護性。此外,車門與玻璃按黃金比例分割,大車門小窗戶的設計,帶給乘員私密感的同時,又使安全性得到相應提升。
300C的開發過程中,克萊斯勒集團的工程師運用了尖端的計算機技術,這種計算機技術用於預見300C的部件在發生碰撞時如何共同發揮作用,吸收並降低乘客所受到的碰撞力。這些先進約束保護系統包括安全帶、安全氣囊、感測器,在碰撞事故中優化乘客安全防護性能。根據碰撞的嚴重程度,先進的駕駛員和前排乘客多級安全氣囊分級展開。安全氣囊組件中兩個充氣發生器單獨觸發。輕微碰撞觸發小功率展開發生器;嚴重碰撞觸發大功率展開發生器,從而為駕乘者提供更大程度的保護。所以,這也是300C能夠以其車身的安全性享譽美洲的。那麼怎樣挑選汽車呢?
第一步:看車底盤和電瓶:
各位說了,新車有啥好看?錯了,新車也有漏油的!趴下身看六輛車地下都沒有機油點,底盤也都沒有油污。新車電瓶沒啥可多看的,只看接頭有否腐蝕以及小窗是否綠色就行了。注意電瓶接頭一般是松的,開走前一定要JS擰緊
第二步:拉出機油尺看機油顏色:
有人又要說,不都是0公里嗎?有什麼好看?經銷商壞著那,有些車跑了許多公里,但是里程錶不接,還是十幾公里,愣冒充是0公里!看的時候要著車三分鐘后熄火,拉出油尺用紙巾擦拭,油黑的淘汰。
現在JS也已經知道這一點了,所以昨天偶要求檢查時JS立馬點明偶的意圖,人家已有準備,看也沒用了。
第三步:遠聽發動機聲音:
只能憑感覺了。操作方法是,打著兩輛車,你站在中間位置,離開兩車距離相等,你感覺到聲音大的淘汰(是明顯大於別的車),可以轉個身再聽,以免你兩耳聽力不同出錯覺。
第四步:細聽發動機聲音:
什麼車只要第一次開都愛打開前蓋,用個螺絲刀一端頂在發動機上,另一端頂在耳朵上聽聲音,算是積累經驗吧。挑車時這一手幫了大忙,幾乎淘汰了半數的車,就剩下兩部。(別笑!挑車這麼精貴的東西還是小心點好,你越認真經銷商越不敢馬虎你,我就見過弄個聽診器去挑車的主!他聽診器頭上包塊毛巾,按在發動機各個面聽了十幾分鐘!)
這裡要詳細說明一下,這樣你才能聽見發動機內部的聲音是否有雜音,比如環子聲、敲缸聲、氣門的嘀嘀聲等等。好發動機只有一種『呼嚕呼嚕』聲,不會有其他的雜音。不過這種方法要*平時有意識進行的經驗積累,一句兩句說不清楚,總之就是多聽些車好了。
羅嗦一句:有人能幫忙時,要他踩油門升發動機轉速你再聽聲音。然後要他用塊什麼破布堵住排氣口,假如發動機聲音明顯變沉並幾秒鐘就熄火,就是好車!否則就是什麼地方漏氣。(當時我是自己去堵的,經銷商臉色很難看!嘿嘿。)
第五步:檢查做工,要看各個線頭聯接情況,是否有晃動等等,這個各位都會自己看,不多說了。
第六步:看全車外觀。
有人會說,你這時候才看外觀啊?當然了,這不是挑二手車,外觀要是有划痕,這車也不會停那裡等你挑了,經銷商一早就會處理,我要你看的外觀是車門的縫隙是不是均等。另外,看外觀時還要注意玻璃是不是原配的,玻璃下腳有標記,以免你精心挑選的結果是輛有過事故的車(這事不是沒發生過)。
補充一點,小的剮擦偶認為JS基本上能處理的天衣無縫,不非常仔細觀察看不出來,但事故中如傷及輪胎,只要JS不換,就沒法修補,所以偶昨天將重點放在輪胎上,果然,JS極力向偶推薦的在展廳的一輛車的右前胎有一花生米大小的破口,該車立即不予考慮,估計該車的輪胎今天已換掉,哎....
第七步:這時候才是你進駕駛倉的時候
經銷商都說,一看見上來就迫不及待進駕駛艙挑車的就知道是新手!最怕那種圍著機器轉了半天不進駕駛艙的。這裡也沒什麼說的,對著說明書檢查各種按鈕、開關是否都有效。燈光、音響、空調、座椅、安全帶、電動窗等等的調整,要不厭其煩的一個一個測試。別聽經銷商的,他們總告訴你「放心吧,都是新車!什麼問題沒有!」
控制檯面板是一個容易出問題的地方,JS動作有時比較粗魯,不留意回刮傷掉面板上的漆,偶挑的第二輛車面板的右前方就有一道划痕,因為西三旗就兩輛白色的2000了,所以偶只好選擇換一個面板,JS剛開始開過來一輛金駝色的雅酷,準備把上面的面板換到偶的車上,但剛開過來可能就有人要挑車,於是又開走,換了一輛銀色的2000,不知這輛可憐的車會給誰買去
這裡要強調的是離合和剎車的挑選,由於現在許多經銷商不允許試車,幾乎無法挑選,只能憑感覺了:
1、冷車時:踩住離合掛各個檔位,務必要求各檔都很順暢。
2、冷車時:踩住離合掛各檔,然後鬆開離合要求能摘檔。有的檔位鬆了離合摘的很費勁,這就是車與車之間要對比的。
3、熱車時(許多經銷商不允許挑車時發動機熱車掛檔,不管他,堅持這麼做!重複1的程序。
4,熱車時不掛檔,狠踩剎車,務必細心體會剎車踏板能踩下去的深淺變化!要求次次深淺相同,但是不能踩到觸底,否則就是要調整了。
千萬要在挑車時要注意的就是眼到、耳到、手到!多看多聽多摸就好。可別是心到喲,一上來就激動的不得了,總算有自己的車了的感覺,那可就壞了。
朋友是玩車迷,不但對各款車了如指掌,且是汽車銷售行家.他把汽車銷售行業的不少內幕爆了給我。讓我大吃一驚!現在將部分黑幕爆給大家!
大家知道4S店都有試駕車供客戶試車體驗,這些車的歸宿是怎樣的呢?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前不久朋友的4S店有3台試駕車,每台的里程都將近1萬公里了,而且每台的損耗情況不輕,因為常被銷售人員拿來亂開,有時也有客戶新手會撞兩下(一般不會讓客戶賠的),所以這三台車基本保險杠都撞爛過3次以上,車的小毛病不斷,大毛病暫時還沒到發作期,於是老闆讓店裡把發動機的某個東東整個換了(我不太懂,朋友說換下來每個大概要4000塊左右)然後再作些翻新噴漆等等,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一分不少的當新車賣。這3輛車後來真的被3個倒霉鬼買走了。我說是不是這3個人完全不懂車,朋友說不是,就算老司機都不一定看得出來,要很內行很內行的人才有可能。他說:一般的4S店會在試駕車滿1萬公里前把它翻新處理一下當全新車賣,這早已是行業內心照不宣的做法,關鍵看是哪個倒霉鬼買到,(哪個銷售把翻新車賣了會得到雙倍提成)我暈!
4S店裡的銷售員是最鬼的。你買車多掏還是少掏銀子,他敢不敢把試駕翻新車賣給你和他們有最大的關係。他說,銷售人員如果看見你是個很大方很好講話的人,那你就慘了,他們吃的就是你這種人。朋友說:同樣的車,賣給不同的客戶往往會相差上萬甚至更多。問題就出在買車的客戶太大方粗心,加上對車的各方面情況不太了解,而且太輕易相信銷售員的話。銷售員還會玩很多貓膩,舉個例子:有個客戶到朋友店裡挑中了台花冠,因為那天談得太晚,客戶交了押金約定第二天來給齊餘款提車。但這個客戶太粗心了,走的時候竟然沒把發動機號碼抄下,因為銷售員信誓旦旦的告訴客戶一定會把他指定的車留給客戶。但客戶一走銷售就立即從其它4S店調了一台試駕翻新車來,嘿嘿!第二天客戶來把餘款交齊開開心把車開走了。朋友說這台車本來就報高了5千塊,銷售不但多黑了他5千,又把試駕車賣了還掙了雙倍提成。所以這個客戶可是十足的傻瓜加倒霉蛋!朋友說:真是因為這個人太好說話,才讓銷售員起了宰他的念頭,如果客戶很不好說話那種,銷售絕對不敢這樣做,因為會為自己惹來麻煩,他們都是看人說話的。
千萬別相信銷售說的什麼送原廠防爆膜等等東西。他說4S店賣的其實也是汽配城進來的假貨。4S店裡的真貨只是留來等廠家的巡查人員來檢查經銷商時看的,即使你給到4S店真貨的價,他還是會給你假貨。所以大家盡量把價格壓低,不要他送東西,只要你給我把價格降低。然後自己到汽配城裝便宜好多,起碼省一兩千。
總結一下:決定要買一款車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對車的性價比一定要了如指掌。這樣銷售就蒙不到你或減少損失;另外在與銷售員打交道過程中千萬別做好人,要做惡人,讓銷售員覺得這個客戶不好惹,這樣銷售員才會自認倒霉,決定「這趟車不打獵」;另外買車過程中每個細節都要細心檢查,比如有些客戶買車后交車給銷售辦牌和各種手續,但自己又不抄碼錶,結果銷售開著客戶的車滿街溜車,你心疼不?
提醒:天下的4S店都是一樣的黑,大家買車時千萬小心,擦亮眼睛,別買了部試駕翻新車還蒙在鼓裡啊。
如果你有耐心看下去的話,再細點提醒你注意:
細心檢查車況
(1)外觀方面:
①車漆:仔細察看,如發現某一部分漆色或厚薄與周圍不相吻合,或顯現出細微的圈狀刮痕,多是受過損傷后經重新噴塗美容所致。
②檢查前蓋、車門及周圍框的間隙是否均勻,有無過大過小處。試試車門開啟是否靈活,開門鎖時不應太吃力,門軸不應有雜音。關門是否能一步到位,好的車關門時聽到的聲音較沉悶,差的用力小了關不嚴,需用大力撞擊方能關嚴,而且聲響尖利,不悅耳。
③認真檢查車輛配件:諸如電瓶、雨刷、輪胎、機油等耗材,看看是否老化。
④查看底盤、輪拱、避震器、懸掛等工作情況,可用手大力按動車身一角,松后,看其彈動次數,在2~3次之間為好。
⑤查看發動機室、車底邊緣是否有貼補痕迹,以防買到事故翻修車。檢查底盤時,可把車開上地溝,以便於查看。
⑥在離車稍遠的位置觀察整車的外觀狀況,細緻地進行瀏覽。如車身的左右高度是否對稱,風擋玻璃是否完好,輪胎是否完好無磨損等。
(2)汽車內部:
①車門玻璃應升降自如,上升能到頂,下降能到底,側滑窗開關應輕鬆自如,推拉順當,密封良好。
②儀錶板上各種儀錶應齊全有效,不反光,不被任何物體遮擋,象形圖案能準確理解,易於識別。
③用手晃動方向盤,上下不應有間隙,左右自由行程不應過大,表面手感好。
④座椅表面應清潔、完好,無破損、划傷。前排座椅可前後自由移動,並有多個位置可固定,供乘客自由選擇適當的乘坐位置。
⑤坐好后,手放在方向盤上,左腳踏離合器踏板,應感覺輕鬆自如,並有一小段自由行程;右腳踩下制動踏板不放,其應保持一定高度,若其緩慢下移,則表示制動系統有泄漏現象。油門踏板不應有犯卡、沉重、不回位的現象,腿、腳放在油門踏板上時,腳腕應自然舒適,這樣才能保證長途駕駛不疲勞。
⑥車門、車內的軟化內飾板應裝卡到位,手推下去不應鬆脫。
⑦打開發動機蓋,先檢查水箱補液罐、清洗液罐、動力轉向液罐、潤滑油、制動液面是否正常,不正常應懷疑有泄漏。液罐外表要乾淨,無水痕、油漬,液面在五分之三、五分之四左右,基本可算正常。電瓶的固定樁頭與電線的連線應可靠、良好,用手扳無鬆動現象。
查看新車手續也很重要!
(1)檢查汽車與其名牌是否相符:發動機號、車架號、產品合格證及出廠日期,這些都是標明一輛車「合法身份」的特徵。合格證上的號碼要與車上的發動機號、車架號一致。從出廠日期上判別其是否為積壓車,了解車輛從產到銷的時間。另外,車型、功率、座椅數量、發動機等均要求說明書與實物一致。如出現不符,不但花了「羊」錢買「狗」肉,而且今後也無法辦理驗車上牌手續。
(2)查驗進口單據:在購買進口車時,應仔細查驗進口貨物證明以及關稅、增值稅等各項應交的稅單。否則,買到了手續不全的進口車,一是質量無法保證,二來在辦理牌照時會因進口手續不全而無法上牌。
試車了解性能
(1)啟動發動機,聆聽轉速情況,包括發動機運轉是否輕快、連續、平穩,有無雜音、異響。回到車上,輕加油門,感受發動機加速響應是否連續,連續加速后怠速應仍然穩定。
(2)緩加油門,輕抬離合,車輛起步應平穩。新車換檔可能不十分平順,但不應犯卡、掛不上或摘不下,或齒輪有響動。低速時輕踩剎車,以試驗剎車力度,剎車的隨動性應良好。還可試一下空檔滑行情況,例如,以20km/h的車速行駛,平路可滑50~80米。如果一摘檔車子就速停下來,就表明行駛運動部件安裝調試與潤滑不當,如軸承過緊、剎車刮蹭或潤滑油凝固等。
(3)試車時遇上下立交橋可感覺一下加速和動力情況;通過加、減檔位,輕打方向盤,感覺轉向系統是否滿意;正常行駛方嚮應不跑偏,能自動維持直線行駛,轉彎后可以基本自行回正(90%);車輛調頭,左右轉向打到極限時車輪應無異響。有可能的話可試驗一下高速駕駛情況,感覺高速行駛的穩定性、抓地感,看是否有車輪擺動、方向發飄的現象。無其他車輛時,也可試試蛇行,可感覺車輛的操控性能;還可以按不同車速測試緊急剎車的感覺,如分別以80km的車速急剎車,檢查制動時方向的穩定性。如在試車方面缺乏信心,最好請一位有經驗的朋友幫助檢驗,現場發現問題可及時處理。如日後發現毛病,恐怕就分不清是誰的責任了。
仔細閱讀填寫購車合同!
在填寫工商局統一制定的《汽車購銷合同》時,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一是售車單位的名稱,一定要寫完整,不能有差錯。二是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最好選擇由仲裁委員會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不要填寫售車單位的所在地。三是合同一式三份,除供需雙方各執一份外,交易市場的主辦單位要留存一份,注意要確保此合同交到市場的管理部門,這樣出現問題時交易市場才會為你出面解決。四是對於一些模糊不清的質量保證及理賠條款應特別留意,除認真檢查質量卡、產品合格證外,還要對保修卡、維修網點的布局、購買常用零配件的價格,保修時間、質量、價格、收費透明度、信譽等做相應的了解,以防日後發生爭議而不便判定責任。
第一次出現質量問題時的處理
當車輛第一次出現質量問題時,消費者切記一定要到經銷商指定的修理廠進行修理,並認真做好修理記錄。如果車輛日後屢修不好時,消費者可據此向經銷商或廠方索賠。如果消費者擅自修理,那麼對車輛所存在的問題無法確認責任方,商家會以此為由,認為是消費者自己修理壞的,從而拒絕消費者的賠償要求。
當雙方發生糾紛時,解決途徑通常有以下幾種:一是消費者和經銷商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二是到市場管理部門或消協、技術監督部門、工商管理部門等尋求第三方的調解;三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購買新車時應查看哪些手續!
現在買車多是享受一條龍服務,儘管如此,您仍要儘可能親自參與買車程序,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為圖省事,把一切都交給經銷商去辦。
(一)、檢查汽車與其銘牌是否相符:發動機號、車架號、產品合格證及出廠日期,這些都是標明一輛車「合法身份」的特徵。合格證上的號碼要與車上的發動機號、車架號一致。從出廠日期上判別其是否為積壓車,了解車輛從產到銷的時間。另外,車型、功率、座椅數量、發動機等均要求說明書與實物一致。如出現不符,不但花了冤枉錢,而且今後也無法辦理驗車上牌手續。
(二)、若是進口車,則應查驗進口單據:在購買進口車時,應仔細查驗進口貨物證明以及關稅、增值稅等各項應交的稅單。否則,買到了手續不全的進口車,一是質量無法保證,二來在辦理牌照時會因進口手續不全而無法上牌。
提取新車時需檢查哪些項目!
(一)、驗車前帶齊發票、出廠證、保險單、保修單、說明書。查對排汽量、出廠年月、車架號、發動機號、里程錶。
(二)、發動機部分
1.水箱和副水箱冷卻水液面及水管是否泄漏。
2.引擎機油液面,油質。
3.發電機,壓縮機等皮帶鬆緊度。
4.電瓶電解液面,蓄電量。
5.剎車總泵油液面及是否泄漏。
6.雨刷洗滌壺液面管路是否泄漏及噴水角度。
7.各汽油管及各軟管是否泄漏。
8.電線接頭插入及定位情況。
9.變速箱油麵。
10.空調製冷劑是否缺少,乾燥罐及接頭是否泄漏。
11.電動風扇(冷氣及水箱)作動。
12.發動車,聽發動機運轉聲音是否均勻、平穩。
13.啟動發動機,在冷啟動時注意轉速表指針的變化。
正常情況下指針應打到1500轉左右,然後正常平順的滑落至750-800轉。然後觀察各種儀錶及報警裝置工作是否正常,當水溫和機油壓力正常時。要通過對發動機的聲音和反映進行檢查,首先聽胎速的聲音,應該是平穩而且連續的,不應該有金屬敲擊聲和其它異響,下車觀察排氣管排煙是否正常,將手伸到排氣口感覺一下排氣是否連續,正常的應該使掌心有點潮濕但不應有機油味,然後聽一聽慢加油的發動機聲音是否連續和有無異響,最後聽急加速的聲音和發動機對油門的反映是否準確和迅速,還要注意慢收油和快收油時發動機的反映是否乾淨,如有滯后或者高速哨音,應該是有問題。
14.注意發動機工況
汽車的發動機在做保養時需要做一樣調整,那就是使發動機在無電腦控制時的怠速與有電腦控制時的怠速要一致,這樣發動機正常以某一速度運轉時才不會因空氣過多電腦強制節油引起發動機無力或是空氣不足電腦為保證速度強制供油引起油不能完全燃燒產生積碳。如果調整不好,可能產生車子在怠速附近無力,或是油耗過大,或是車子因積碳影響發動機各機件使用。在布吉通利華已可調整,可以放心前往這家店。可以再讓他們給空調的排水口加條管,免費的。
(三)外觀部分
1.漆面外觀(刮傷,異色,斑點等),有無划痕、凹陷。
2.門縫、前後車燈縫隙是否均勻。
3.引擎蓋,車門,保險杠,行李箱(面差,間隙)。
4.車門開關動作及防水橡皮條/門窗密封條。
5.車門踏板及門框壓條,水槽,外觀。
6.前後風檔玻璃及門窗玻璃外觀。
7.輪胎:胎壓(含備胎),胎紋,螺栓,螺帽之扭力。
8.安裝各輪轂飾蓋。
9.發動機蓋及全車各鎖功能及對準。
10.坐進駕駛室,接通電源開頭,檢查刮水器(最好能檢查自動感應雨刷是否不靈)、噴水清潔器工作是否正常。雨刮是否颳得乾淨。
(四)車內部分
1.儀錶板外觀及功能。
2.手剎拉杆作用。
3.雜物箱外觀及手套開關作用。
4.里程錶:越少越好。檢查里程錶有無計錄數字,其數值,零公里」,顧名思義就是幾乎沒有跑過的新車。當然,「零公里」並不是指里程錶上顯示的數字絕對為「0」,一般認為,里程錶在60公里以下的,都可以認為是「零公里」。因為汽車廠家在試車、進出庫、裝載時要消耗掉一定的里程。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經銷商為了保證新車的「零公里」,採取斷開液晶里程錶電路或拔掉機械傳動式里程錶軟軸的方法來「蒙」消費者。所以,消費者在選購車輛時要眼亮心明,不要相信儀錶上的數據,通過觀察輪胎的磨損和底盤的清潔程度可以知道,你要的車是否做過樣車,還可以看看腳踏板的清潔程度來驗證。也可以請有專業知識的人通過觀察熱車機油的含金屬屑量和輪胎的磨損痕迹來判斷是否系「零公里」新車。
5.門內飾板及扶手,搖把色澤配合,外觀(刮傷,皺)。
6.座椅安全帶動作功能。
7.電(手)動窗,中央門鎖,開關之動作情形及順滑度。檢查自動車窗升降和穩定。檢查玻璃自動上升一半左右時,用手用點力下按,玻璃會自動縮回的功能。要多次嘗試各車窗下降時是否會沖底。注意:用鑰匙手動打開司機車門時擰住停2秒,看全車的車窗玻璃是否能自動落下或升起。
8.煙灰缸動作。
9.座椅外觀及性能。
10.車頂把手,頂飾板及壓(飾)條外觀固定。
11.遮陽板,電(手)動後照鏡作動及開關。
12.後座包裹板,音響喇叭座外觀。
13.內飾件是否有粗糙處,各組件間安裝是否緊固,有無鬆動。
14.地毯平整,扣牢,定位。
15.檢查汽車喇叭,應該是高低音產生的鳴笛。
16.坐好后,手放在方向盤上,左腳踏離合器踏板,應感覺輕鬆自如,並有一小段自由行程;右腳踩下制動踏板不放,其應保持一定高度,若其緩慢下移,則表示制動系統有泄漏現象;油門踏板不應有犯卡、沉重、不回位的現象,腿、腳放在油門踏板上時,應自然舒適,這樣才能保證長途駕駛不疲勞。
(五)燈光及開關
1.大燈(遠燈,近燈)。
2.方向燈,故障警告燈(前,后,左,右)。
3.車幅燈,尾燈,牌照燈。
4.霧燈及除霧線。
5.剎車燈(第三剎車燈),倒車燈。
6.室內燈,閱讀燈,門燈,行李箱燈。
7.引擎式工作燈。
8.儀錶照明警告及指示燈。
(六)空調及音響
1.A/C開關,風量開關。
2.冷熱調節功能開關(熱度,冷度)。
3.試駕時關閉空調,選擇內循環,檢查各風口是否有熱氣漏進來。如果有,證明內循環系統存在問題。
4.室內,室外通氣開關動作及出風口作用。
5.音響(音量,音質,選台,照明,顯示器,天線,卡帶動作等)。
6.電子時鐘時刻調整。
(七)易忽視的一些檢查內容
1.檢查底盤之泄漏(機油、冷卻液、潤滑液、制動液、電解液及製冷液)。仔細檢查一下機器各部位是否有漏油現象。通常可能漏油的部位是發動機的油底殼、變速器和後橋。只要觀察一下這些部件的外殼是否有滲漏的油跡,或觀察地面是否有滴油的痕迹,即可判明。打開前蓋檢查電瓶,水箱是否泄漏,各部分走線是否合理,有無混亂。
2.檢查前輪減震器運輸保護套筒(黃色的)是否已解除。檢查輪胎規格,備胎與其他4個輪胎規格是否相同。檢查一下防盜螺栓的接頭,如果不配套趕緊更換。檢查四個輪胎的氣嘴帽是否在。用手按壓汽車前後左右4個角,鬆手后跳動不多於2次,表示減震器性能好。
3.安全性能檢查(剎車,離合器,排檔,轉向性)。
4.車內裝潢檢查,並清理車內。
5.卸下各保護套,膠膜及貼紙。
6.牌標誌及識別號碼。
7.千斤頂,套筒,滅火機壓力。
8.合格證與發動機、車輛識別代號是否一致。
9.檢查備胎、工具說明書,應當清點隨車的工具和附件是否齊全,特別是使用說明書是否齊全。
10.洗車,並檢查有否漏水。
11.及時加油。
12.注意在行駛的時候是否會有車身發出格支格支的響聲,那種聲音日後會很討厭。
13.要求店方將行車電腦中的一些能打開的功能啟動,包括給你的電腦換一個新的編碼,能調整發動機的運轉方式,可以讓你的車更省油。
14.滅火器和警告牌,一定要事先自己買好,否則上牌驗車時在車管所再購買較貴。
15.開著新車去上牌照和驗車時,切記不要跑的太快,時速最好不要超過80公里,轉速不要超過3000轉!要想跑快點,2000公里以後再跑吧。
(八)若選好現車或對現車不滿意,(以防被經銷商調換,)可做些小標記!
1.找一個小貼紙(要小!)然後貼在車內不顯眼的地方,如坐椅下面,后尾箱裡面,遮陽板裡面等。
2.記下車架號、發動機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