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攝影師水下拍攝墨西哥灣大漏油(組圖)

[複製鏈接]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7-13 2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6月26日,在路州巴拉塔利亞灣,人們救起一隻被油污纏身的水鳥

  

  潮水天天把油污塊衝上沙灘,工人們只能日復一日地在烈日下揮汗將它們清除

  

  美聯電視攝影師馬修斯做了一件沒人做過的事:在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鎮以南的墨西哥灣海域潛入水下,拍攝漏油的蹤跡

  

  馬修斯拍攝到的水中懸浮油污

  從水下拍攝墨西哥灣大漏油

  美聯社電視攝影師瑞奇。馬修斯心裡始終有一個疑問:墨西哥灣洋麵的浮油不過是冰山一角,每天6 萬桶的油到底去了哪兒?為解開這個謎,他兩度前往受污染海域,潛入水下進行拍攝報道。結果目睹的情景讓他觸目驚心,而事後為了清洗身上的油污,他總共花了 12小時。

  文/ 王奇婷

  持續了兩個半月的墨西哥灣海底石油噴泄,並沒有因為已經成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而開始放緩。周邊的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和佛羅里達四州的沿岸生態和海灘,都面臨著滅頂之災。

  據科學家最新估計,目前每天約有3.5 萬至6 萬桶原油溢出,數倍於事故油井擁有者BP 公司的公布數字。美聯社環球電視新聞(APTN)記者兼攝影師瑞奇。馬修斯(Rich Matthews)心生疑問:墨西哥灣洋麵的浮油不過是冰山一角,每天6 萬桶油到底去了哪兒?

  帶著這個謎團,馬修斯連同同事艾瑞克。蓋伊、潛水專家阿爾。沃克和海洋生物學家斯考特。波特,展開了一項尋找墨西哥灣漏油去向的潛水拍攝計劃。

  「深海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后的一個多月,馬修斯往返於受殃及各州海岸線,進行追蹤報道。「看著BP 發布的新聞圖片,我覺得這並不是全部的真相。我不相信所有泄漏的原油都浮在海洋表面,所以決定換一種方式——潛入水底進行報道。」馬修斯在接受《外灘畫報》採訪時解釋說。

  馬修斯是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PADI)成員。他自稱「雖然不是世界級潛水運動員」,但也算十足的潛水愛好者,「每年都會潛好幾次」。

  為這次潛水,馬修斯和他的編輯作了充分準備,對每個方案的可行性一一進行權衡。馬修斯曾打算前往佛羅里達附近水域潛水,甚至想潛入「深海地平線」爆炸區域一探究竟。但由於BP 禁止爆炸點附近的所有潛水行為,他們最終選擇了靠近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鎮南部、距離漏油點約40 英里的海域。

  「除了BP 禁令以外,我覺得在40英里以外的見聞,更能客觀反映這次石油泄漏的情況。我想用這一報道帶給大眾一個新的視角。」馬修斯說。

  消失的海洋生命

  6 月7 日,馬修斯一行四人「全副武裝」,乘船從威尼斯鎮出發。威尼斯坐落於密西西比河西岸,是離海濱最近的居民區,也是大河路(Great River Road)的終點,因此得名「世界的盡頭」。

  潛水專家沃克對這一帶並不陌生。他曾在鑽井平台附近潛水數千次,對鑽塔附近的海洋生物系統了如指掌,也替它們憂心忡忡。「我一輩子都在努力告訴人們,石油鑽探會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危害。」這次漏油尤其令他無法接受,「我們就像那個懼怕傳說中藏在衣櫥里的妖怪(bogeyman)的小男孩。現在妖怪終於出現了,它帶來了死亡。」

  「幾乎每個人都看到了海洋表面的浮油。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水下是什麼樣子。」對著鏡頭說完這句話,馬修斯向後一仰,一頭扎入水中。

  當天,他共潛了兩次水。第一次是在阿爾的帶領下,和海洋生物學家斯考特一起考察了鑽塔附近的珊瑚群及其他海洋生物。但當他們潛到30 英尺(約9米)深的時候,周圍卻仍然一片死寂。

  「這實在太奇怪了,30 英尺的地方,本該有成群結隊的魚類。」阿爾根據過去的經驗說道。「它們可能死了?還是游到了別的地方?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這裡沒有任何生命,這很不正常。」馬修斯告訴記者。

  直到他們潛到60 英尺深處,才發現了魚群,同時也發現了一層層如同薄霧一般的不明飄浮物。據他們推測,這可能是BP 用來對付泄漏原油的分散劑。「我潛水這麼多年,從來沒在深海看到過這種東西。」阿爾說。

  珊瑚群的生存狀態也令他們擔憂。珊瑚礁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很多小魚、浮游生物等都會在珊瑚群中穿梭。然而在這裡,珊瑚周圍的生命無跡可尋。 「好在珊瑚本身還活著。」馬修斯說,「但如果石油持續泄漏,活珊瑚也可能因污染而死亡。」

  邁阿密大學研究人員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此次墨西哥灣漏油可能會截斷深海冷水珊瑚礁的食物鏈。冷水珊瑚礁以水中有機物為食;而有機物在沉降過程中經過污染的油層時,會攜帶一些很微小的油滴沉入海底,導致冷水珊瑚礁因無法吸收含油顆粒而死亡。

  「我和沾滿油污的鵜鶘沒什麼兩樣」

  第二次潛水是由馬修斯單獨完成的。他們把船開到更靠近漏油點的區域,浮油明顯比剛才的區域更厚,面積更大了。「我從來沒看到過那麼厚的棕紅色石油。」馬修斯說。阿爾覺得那裡太危險,不適合潛水,但馬修斯還是堅持下水看一看。

  他穿上船上唯一一套hazmat 防護衣,帶著水下攝像機,義無反顧地鑽入被石油覆蓋的海面。誰知剛向下潛15英尺,就立刻便被很厚一層石油所覆蓋和包圍,黑暗使得他寸步難行。

  「我睜開眼,才意識到我的防護面具已經被油污沾滿了,什麼都看不清。此時距離我下水才5 秒鐘。」馬修斯事後回憶道,「我向上看,頭頂是石油;向下看,還是石油。每一團油塊都有壘球那麼大。」這裡更不可能存在生命了。除了油,他只看到一個死去的水母,還有一些漂浮的魚餌。

  「我置身於一片黑暗之中,能見度極低,四周寂靜無聲。實話說,靜得有點駭人。」馬修斯發現自己無法往更深處下潛,只好待在原地拍照、攝像。「那時,我腦子裡想,終於可以把石油泄漏的另一維度展現給公眾了。但我更想做的,就是馬上離開這裡,回到船上去。」

  10分鐘后,他把頭浮出水面,頭髮和臉上沾滿了油污。等他爬上船尾,發現防護衣完全被油污覆蓋,根本無法踏上船半步。「我覺得自己和那些全身羽毛沾滿油污的鵜鶘沒什麼兩樣。」馬修斯自嘲道。

  馬修斯坐在船尾,開始將身上的大面積油污一塊一塊刮下來。然而有些「就像蛋糕底那麼厚」,用手根本無法拉下來,其他三人只能往他身上傾倒「黎明牌」(DAWN)洗潔劑——和鳥類研究救援中心的專家清洗受污染海鳥時一模一樣。前後的清洗過程花了近一個小時,馬修斯才得以重新坐上了船。

  當他回到酒店時,頭髮中仍積有厚厚一層油污。「用毛巾一擦,毛巾立刻就變黑了。」馬修斯回憶道,「晚上我又用洗潔劑重新清洗了一遍,直到凌晨2 點才真正洗乾淨。可以說,我總共花了12個小時來清洗。」

  或許這一次經歷使馬修斯比任何人更能體會那些海鳥的感受。在往返四個聯邦州做追蹤報道的途中,他看到過許許多多像這樣全身被石油浸透的海鳥,撲騰著翅膀,卻無法飛行。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線上,他一天最多看到過50多隻被染成深棕色的海鳥,有的被救援隊送回去清洗,有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死去。

  「如果我們看到有些全身被石油覆蓋,已無法動彈的海鳥,就會立即向救援隊求救;但如果有些海鳥還能飛,那就什麼也做不了,因為抓住它們會令它們神經緊張,只會造成更多傷害。」馬修斯說,「這太令人傷感了。」

  「我只是在儘力把工作做好」

  在這次報道中,馬修斯戲稱自己唱了一出「獨角戲」:身兼記者和攝影師,一個人做了一個電視新聞報道、一篇通訊報道,拍了一段視頻和一組照片。但外界甚至親人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這也有新聞價值?」、「這真是我看到過的最愚蠢文章,有哪個有經驗的潛水員,會選擇在石油里潛水?」;也有讀者說,「這真是一篇令人心碎的報道」、「馬修斯應該被授予新聞界的艾美獎」??

  當馬修斯把要去墨西哥灣潛水的計劃告訴母親時,「老媽簡直被我氣瘋了!當我的報道和視頻在網上流傳開后,她幾乎都不理我。」馬修斯苦笑道。只有同為記者的妻子了解他的心情,給了他很大支持。

  批評也好,嘲笑也罷,馬修斯並不十分在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我只是在盡我所能把工作做好罷了。我並不是為了得到別人關注,或者想顯得自己很勇敢,才去做這件事。」

  回憶起自己的這次潛水報道,馬修斯覺得,唯一可能「有失偏頗」的地方就是自己「太過情緒化」。當他滿身油污地爬出水面時,心裡深受觸動,久久不能平靜。「雖然作為一名記者,只應客觀報道事實,不能太過投入,但我真的為自己的親眼所見深感憂慮。」他說。

  他打算過幾個月後,再回到同一地點再次潛水,看看海底的生態環境有沒有變化,並把兩次拍得的照片和錄像作個比較。「作為新聞工作者,你不能只去一次現場就得出結論。這個報道需要長期跟蹤。」他還半開玩笑地說,「儘管BP 禁止我們在漏油點潛水,但我偏想去那裡瞧瞧!」

  在美聯社供職多年,馬修斯經常沖在最危險的新聞第一線,曾追拍過卡特里娜颶風、加州森林大火、墨西哥邊境毒品交易、轟動全球的「辛普森殺妻案」,以及近日的猶他州14 年來首次槍決死刑犯。

  今年1 月20日海地地震發生后,他也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區,發回了大量報道。「當我站在殘垣斷壁前看到一個嬰兒的屍體時,就想起家裡剛滿月的兒子,不由得心生感慨。」馬修斯認為,在海地作的一系列報道,是他目前為止最滿意和自豪的作品。

  身為時事記者,馬修斯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將不可避免地要經常接觸風險,但對此他無怨無悔。「不過我也會十分小心,不會頭腦發熱,貿然行事。」他告訴記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0: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