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封殺中國投資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0-7-9 2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0-7-9 23:49 編輯

2010年07月08日 20:10   中國新聞網

  7月6日,中國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匆匆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事情會變化得這麼快。僅僅一個多月前,由他代表鞍鋼集團與美國鋼鐵發展公司簽訂的一份投資協議,還在美國贏得不少叫好聲。但如今,由於美國一些議員的阻攔,這份協議正籠罩在一片陰影中……

  中國投資莫名受阻

  今年5月,就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舉行前夕,鞍鋼集團與美國鋼鐵發展公司簽訂了一份一攬子協議,計劃在美國分期建立4個螺紋鋼廠和一個電工鋼廠;第一個螺紋鋼廠計劃投資1.75億美元,地址選在臨近客戶、原料供應充足的密西西比州阿默利。由於最近幾個月來,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成為美國各界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因此鞍鋼的投資計劃在美國曾獲得一些好評,也被視為中方平衡中美貿易差距的誠意之舉。

  然而,這項投資計劃近日卻被迫暫時擱淺。7月2日,代表美國鋼鐵製造企業利益的50名美國兩黨議員聯名致信美財政部長蓋特納,要求就鞍鋼集團在美投資一事展開調查,以確定是否應基於「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的原因而禁止這項投資。這些議員在信中表示,鞍鋼是中國第四大鋼鐵生産企業,享受著國家補貼,如果任由其投資美國鋼鐵企業,將會使「貿易補貼擾亂美國市場」,「讓美國鋼鐵工人和一張空白支票競爭」。而且,鞍鋼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將使其「能接觸到鋼鐵生産新技術和事關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

  目前,美國財長蓋特納尚未對上述信件作出回應。但可以想象的是,鞍鋼的美國投資之路將充滿坎坷。

  近年來,試圖投資或併購美國企業的中國企業,不少都像鞍鋼一樣遭遇到巨大的阻力。就在前不久,美國政府動用「否決權」,迫使中國唐山曹妃甸投資公司放棄了與美國光纖製造商Emcore建立合資企業的計劃。按照原先的交易條款,Emcore將把60%的光纖業務作價2700多萬美元出售給中方公司。去年底,美國政府也曾迫使中國西色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放棄併購美國優金公司的協議。而在2008年,中國華為公司擬收購美國3Com公司,同樣遭到美國政府的反對。

  「國家安全」被濫用

  近年來,實力日漸增強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意願明顯上升,但卻很難突破美國設置的「國家安全」的鐵幕。美國法律規定,美國財政部下屬的外資審議委員會(CFIUS)可基於「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的原因,建議總統禁止任何外國投資項目。迄今,美國政府已屢屢祭出「國家安全」的大旗迫使中國企業收回併購或投資美國企業的協議。

  不過,明眼人都清楚,「危及國家安全」在很多時候都只是一種藉口。就拿鞍鋼此次在美投資建廠的計劃來說。鞍鋼與美國鋼鐵發展公司的合資項目是螺紋鋼廠,螺紋鋼早已在建築業普遍應用。據了解,它既不是高端特種鋼材,生産技術也不是秘密。據世界鋼鐵協會統計,中國多年來是全球螺紋鋼産量最大的國家,2009年産量超過1億噸。而且,鞍鋼擬議在美國密西西比州投資的螺紋鋼廠,由加拿大企業設計,義大利企業提供設備,並不涉及美國的「鋼鐵生産新技術」。此外,鋼鐵企業生産的螺紋鋼應用於各類工程項目,要通過建築承包商採購的中間環節,因此即便有什麼「事關美國國家安全」的工程項目採用了擬議中鋼材廠的螺紋鋼,並不意味著鞍鋼能因此獲得相關信息。實際上,這一鋼材廠如能投産,將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威脅美國工人的就業」的指責就更站不住腳。

  與鞍鋼達成投資協議的美國鋼鐵發展公司也對國會議員們橫加干涉大為不滿。該企業發表聲明說,他們與鞍鋼合作每年生産的鋼鐵産量不足美國年鋼産量的0.3%,「完全不至於對國家安全構成什麼威脅」。而這家鋼廠所在的密西西比州也對議員們的指手畫腳影響當地企業發展表示不滿。

  《世界新聞報》駐美國記者了解到,中國曹妃甸投資公司與美國光纖企業合資一事,同樣無關美國「國家安全」。因為雙方的協議中專門註明,美方出售的業務不包括衛星通信和特種光纖業務。但這項普通商業交易還是因為「國家安全」的原因而被扼殺。

  而去年美國政府以「靠近」軍事基地、影響「國家安全」為由阻止美國優金公司被中國公司併購時,連優金公司CEO特裡·林奇都大惑不解,直言看不出「國家安全」和合作開發的金礦有什麼聯繫,因為礦山距離美國的軍事基地有七八十公里之遙,而且附近還有一些其他外國公司正在開採的礦山。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美國貿易法律沒有對「國家安全」做出明確的界定,因此,「危及國家安全」往往是阻止外資進入美國最好打的一張牌。如果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認為某個外資項目影響了美國的利益和優勢,他們就可以用「國家安全」或者「會提升美國失業率」等藉口加以阻止。

  背後有政治因素

  近年來,美國一些人士一方面抱怨「中美貿易失衡」,要求採取措施加以改善,另一方面卻以「國家安全」等為由限制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為中國企業投資美國設檻。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現象背後無疑有政治因素在作祟。

  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再加上一些美國媒體的刻意炒作,使得「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在美國不時浮出水面。盡管中美關係也在不斷向前發展,但美國國內保守勢力、反華勢力仍然佔有較大的一塊陣地,他們從未放棄通過各種手段來遏制中國發展的企圖。阻止中國企業順利進入像石油或礦山等資源行業、鋼鐵業、光纖業這樣一些相對敏感的領域,便是他們打壓中國的手段之一。

  此外,美國頻頻將中資企業擋在門外,也可能有自身心態上的原因。衆所周知,自一戰後,美國就逐漸成為世界上經濟、文化、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這讓美國國民形成強烈的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對美國人來說,相關企業遭遇收購,尤其是來自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收購,自然會讓美國人感到「驚愕和恐懼」,感到「不爽」,因此,利用「國家安全」的條款給收購設置障礙,也就成了很自然的選擇。

  最近,中國南方報業集團與成都博瑞傳媒收購美國著名的《新聞周刊》,但遭到該刊所有者美國《華盛頓郵報》集團的拒絶。南方報業集團透露,他們之所以失敗,「很可能是由於競拍者的國籍而不是出價」。正如同美國媒體指出的那樣,美國人擔心的是「中國人不僅想要得到美國媒體的關注,還想要左右美國媒體的言論」。這起併購失敗的例子,雖然與美國政府關係不大,但卻可反映美國很多人對華的一種心態。

  中國在美投資是雙贏

  實際上,長期以來,美國國內對中國投資就存有分歧。一般來講,美國商務部、財政部多從活躍經濟、提高就業考慮,對中國資金的進入相對寬容;而一些政界人士和國會議員出於國家安全或特定群體的利益考慮,總要想方設法為外資收購設置障礙。

  針對中國企業投資美國頻頻受阻的現象,很多有識之士紛紛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對中國與經濟形勢尚不穩定的美國都有著重要意義。

  衆所周知,中美構成了全球經濟失衡的兩極,中國需要藉助擴大對外直接投資來平衡經常項目的龐大順差。而從美國方面來說,數十年來,美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低水平,必須依靠外資流入彌補其國民儲蓄與投資之間的缺口。中國是一個對外投資潛力巨大的國家,美國許多州和城市也看到了這一點。他們不希望過多的政治干擾惡化美國的投資環境。他們更不希望,政界對中國投資和併購的干預,給國際社會留下美國市場並不開放的印象,這對於倡導自由經濟的美國來說,無疑是自打耳光的舉動。(韓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