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極科學考察大幕開啟 "雪龍"邁上最長北極之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7-3 0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2010-07-02 13:59:18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提示

7月1日10時許,一聲汽笛長鳴,「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緩緩離開廈門碼頭,開啟85天的北極之旅。

這是繼1999年、2003年和2008年之後,我國開展的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也是迄今考察時間最長、人數最多的一次。

兩大科學目標都圍繞北極海冰展開

此次北極科考的關鍵詞非「海冰」莫屬。

按照計劃,我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兩大科學目標「北極海冰快速變化機理研究」和「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分別在白令海、白令海峽、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加拿大海盆、門捷列夫海脊等海域,開展與海冰大范圍融化相關聯的大氣、海冰和海洋過程觀測,以及生態系統多學科綜合考察。

中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隊領隊、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吳軍說,作為地球上對氣候最敏感的區域之一,北極地區同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密切相關,特別是北極海冰的融化牽動 全世界科學家的神經,和人們生活也有 直接的影響。

近30年來的監測表明,北極地區氣候與環境正在發生快速變化,北冰洋區域夏季海冰面積逐漸減小,由此引發的氣候與生態環境的變化,使該地區成為研究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前沿區域。

中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長余興光告訴記者,中國作為北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受北極地區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影響最為直接、快速而深遠。此前三次以「雪龍」號科學考察船為平臺的北冰洋區域綜合考察,已對北極地區氣候與環境變化的機理,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並獲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科學考察研究數據與樣本。

科考隊共有122名隊員,由包括來自臺灣的20多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後勤保障人員、「雪龍」號船員組成,同時還邀請了美國、法國、芬蘭、愛沙尼亞、韓國的7名科學家參加。

「這次北極科考也是有 『極地奧運會』之稱的第四個國際極地年的最後一次大型極地考察活動。」吳軍說,科考行動最終將深化北極考察成果,獲取長期觀測資源,提升我國北極考察的整體水平。

海冰融化加劇,可能遭遇更多北極熊

對曾10次奔赴南極、有過一次北極考察經歷的「雪龍」號船長沈權來說,北極的海冰將對航程造成的風險無法預測,「尤其是正值盛夏,溫度偏高,海冰融化可能會非常厲害,將會給科考作業帶來難度,給隊員安全造成威脅。」

科考隊將在北冰洋冰面上搭建數個短期和長期冰站,觀測海冰的融化速度和相關數據。

一個長期冰站,需要值守15天到20天。搭建冰站的前提是找到一個完整的冰面,適合人員、設備停留甚至直升機降落。

沈權說,海冰融化得厲害,找一個完整的冰面將會很難,也會給航行帶來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冰面,只能繼續往北走,會打破原定計劃。

另一個大的風險來自北極熊。隨 海冰消退,北極熊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發生變化,很可能導致科考作業區出現更多北極熊。

「從前幾次科考看,遇到的北極熊數量一直在增加,這對隊員安全威脅極大。」沈權說,北極熊幾乎通體白色,在冰蓋上很難發現。以前對北極熊的防護一般都是用直升機驅趕,用槍支防身,科考隊員一般也沒有那麼好的槍法。科考隊針對北極熊的威脅進行了專門訓練,還請了一位曾在美國阿拉斯加待過8年的科學家來指導。

科考隊海冰物理組隊員黃文峰告訴記者,這次科考隊為值守冰站,作了充分準備,準備了數個幾平方米大小的玻璃鋼材質的「蘋果屋」,到時候由直升機吊到冰面上。「蘋果屋」省去了以前搭帳篷的麻煩,同時設計了觀察孔用來觀測海冰情況,還可以防備北極熊的攻擊。

第三次北極科考,「雪龍」號創造了中國北極科考的最北紀錄——到達了北緯85度25分的位置。「我們希望在完成科考任務的前提下,也能夠繼續突破,爭取到達更北的位置。」沈權說。

全程無補給,首次用上真空保鮮冷藏庫

為期85天的科考,中間沒有任何物資補給。

「壓力比較大,但我們會合理安排食品和淡水以及其他物品的消耗。」沈權告訴記者。

記者在「雪龍」號上看到,船中後部的集裝箱區域多了一位新「客人」:約有兩個普通集裝箱大小的真空蔬菜保鮮冷藏庫。這是我國極地考察首次使用這種用來保存新鮮蔬菜的設備。

「雪龍」號負責後勤伙食工作的「老極地」隊員朱矩銀說,這次科考隊用上冷藏庫,新鮮蔬菜放上兩個月沒問題,打算先用綠色蔬菜「填滿」這個冷藏庫。

朱矩銀告訴記者,北極科考,在生活保障上如菜譜之類,和每年的南極科考沒有太大區別,隊員們吃住方面應該都會比較習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