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經要匙(1)注意聖經教導的教牧性質
聖經中很多要求有其教牧性的限制,受當時的時機和當事人影響
例如,耶穌毫不含糊地堅稱:「什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不
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祂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
城。……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4~37
)。然而,我們發現保羅絕非只是簡單地說「是」或「不是」(如:羅九1;林后十一10;加
一20)。
事實上,神自己也起誓(來六17~18)。這麼說應該是空談家們很樂於見到的吧?然而,暫且
不提馬太福音二十三章16~22節詳述的類似命令,耶穌這個禁令所用的特殊語言顯示出:
耶穌所譴責的是複雜而巧妙地使用誓言,把它變成了推託的謊言——有點像手指交叉放
在背後卻正在撒一個彌天大謊的學生,似乎這樣的姿勢可以讓他開脫應講實話的責任。
在某種程度上,最好直接切入事情的核心:你們應該說實話,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
就說不是。也就是說,教牧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而言,希伯來書六~七章的上下文顯示:神之所以把自己擺在誓言之下,不是因為祂不
這麼做就會撒謊,而是出於另外兩個原因:第一,維持起誓建立的祭司體系在預表意義上
的模式;第二,為信心軟弱的人提供特別的確據,要不然這些人就不能嚴肅對待神奇妙的
應許。
聖經里有很多例子,其上下文具有重要的教牧意義。保羅說男不近女倒好(林前七1——
《新國際版》〔NIV〕翻譯為「不結婚」,沖淡了希臘文的意義,也毫無根據)。但(他接
著說)結婚也有正當的理由,最後總結說獨身和婚姻都是神的恩賜,charismata(林前七7,
我想這使我們大家都成為有恩賜的人)。
不用讀很多行就可以看出:哥林多教會包括一些禁慾主義者,和一些處在淫亂危險中的人
(參:林前六12~20)。保羅採取「是的,但是」的論證方式,有很敏銳的牧者心腸,他在信
中不止一次使用這個論證方式(例如:林前十四18~19)。
換句話說,所提出的話題包含教牧性的限制,此限制可以因上下文而清楚明了。同理,保
羅在羅馬書八章結尾時所說基督徒的確據,跟他在哥林多后書十三章5節對哥林多人所說
的不一樣。
在某一特定時間,一個充滿熱情、意味深長、甚至錯綜複雜的教義中,究竟需要強調哪些
特定因素,有部分是取決於對當前主要病症進行的教牧性診斷。
(註:此文摘抄自《麥種讀物》的譯作,標題和分段是另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