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古代讀書最多的人是誰?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6-29 1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最好」的台灣著名作家李敖,一生博覽群書,著作等身。他曾經編著過一套書,名字就叫《中國名著精華全集》,書中幾乎將中國古代名著精華一網打盡,並給予現代新學問的光照,使得現代人讀古代書能真正地取其精華。
  
  李敖在《中國名著精華全集》的代序《要把金針度與人》中提到,古代中國人中讀書最多的,當屬清代大學者、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的編著者陳夢雷。李敖在歷史學方面的造詣很少有人能匹敵,他的這個觀點沒錯,陳夢雷讀書之多,確實在古人中無人能出其右。
  
  陳夢雷(1650年-1741年),字則震,號天一道人,晚年號松鶴老人,福州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為清代著名的大學者,一生顛沛流離屢遭不幸,但編著甚豐,著有《閑止堂集》二卷、《松鶴山房集》十六卷、《天一道人集》百卷,以及將清初之前所有科學文化知識幾乎都彙編其中的煌煌巨著《古今圖書集成》。
  
  1673年,陳夢雷返鄉省親。第二年三月,在福州的靖南王耿精忠與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相呼應,三個藩鎮王聯手發動了叛亂,史稱「三藩之亂」。耿精忠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擁兵十萬。他扣押總督范承謨,分兵三路向江西、浙江進攻,同時拉攏社會名流,強授偽職,脅迫士人同反。把正在福州省親的陳夢雷關押在寺廟裡,強行讓他入伙,陳夢雷託病拒絕,躲在家裡密寫奏疏,向清廷表示忠忱,請遣兵南下,願為內應。奏疏由他與李光地同署名,封於蠟丸,由李光地潛行去京,親呈朝廷。《福建通志·陳夢雷傳》中記載說:由陳夢雷從中「離散逆黨,探聽消息,藉光地在外,從山路通信軍前」,共同請清兵入剿。
  
    
  
  李光地,福建安溪人,與陳夢雷同科進士,同官翰林院編修,頗有交誼,此時他也正在老家安溪。兩人密議定奪后,李光地猶在觀望。事過半年,他見耿精忠叛亂敗勢已成,遂據密疏為已有,刪去陳夢雷之名。重新蠟封后,遂派親信去京獻于軍機。康熙閱后深表嘉許,李光地因之此後倍受信任,屢屢擢撥,位至直隸巡撫和文淵閣大學士。而陳夢雷不但功被埋沒,反而招來殺身之禍:因被迫出任耿精忠的「學士」而受耿黨徐鴻弼的誣告,以「附逆」罪逮捕入獄論斬。
  
  陳夢雷入獄后,曾一再要求李光地為他作證辨誣,但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李光地一直保持沉默,直到1680年,他才為陳夢雷「代具一疏」,但對陳夢雷在福州「離散逆黨,密圖內應及同謀請兵之事,一語不及」。所以此疏沒起任何作用。因此,陳夢雷十分憎恨李光地,罵他是「欺君負友」之徒,還寫了《與李光地絕交書》。刑部尚書徐乾學憫其冤,再三為陳夢雷說情。1682年,清廷才改陳夢雷死罪為謫戍瀋陽尚陽堡。
  
  誰知禍不單行,陳夢雷一到戍所病倒了,其父母也因他冤案的打擊先後去世,隨他流放的妻子也亡故。悲痛中陳夢雷仍振作精神,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和著述。他精通滿文,塞外17年「四壁圖書列,煙光一徑深」的流亡生涯中,陳夢雷孜孜不倦地從事文化教育和著作,熱心培養
  
  當地人才。,同時勤奮著述,編纂了《周易淺述》、《盛京通志》、《承德縣誌》、《海城縣誌》、《蓋平縣誌》等,還寫有大量膾炙人口的詩作。
  
    
  
  1698年,康熙皇帝巡視盛京(今瀋陽),陳夢雷獻詩稱旨,甚受康熙賞識,遂被召回京師。次年入苑,任命詩臣,侍奉甚受康熙器重的第三皇子誠親王胤祉讀書。他恪盡職守,甚得胤祉好感。康熙對他的工作十分滿意,賜他住房,並親筆為他寫下了「松高枝葉茂,鶴老羽毛新」的對聯。
  
  陳夢雷涕感之餘,把書齋改為「松鶴山房」,自稱「松鶴老人」。此時他深感現有類書「詳於政典,未及蟲魚草木之微」,「但資詞藻,未及天德五道之大」,缺陷甚多。因此決心編一部「大小一貫,上下古今,類別部分,有綱有紀,勒成一書」的大型類書,以「大光聖朝之治」。此設想得到胤祉的大力支持,特撥給「協一堂」藏書,又為他在城北買了「一間樓」,還僱人幫他繕寫抄錄,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與條件。
  
    
  
  潛心鉤沉的陳夢雷,開始了這個卷帙浩繁的偉大工程,他根據「協一堂」藏書和自己家藏的經、史、子、集一萬五千餘卷,進行分類編輯,經過五年「目營手檢,無間晨夕」的辛勤勞動,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古今圖書集成》巨型類書編纂成。全書一萬卷,目錄四十卷,達一億六千萬字。全書分曆象、方輿、明論、博物、理學、經濟六編,每編分若干典,共三十六典,每典又分若干部,計6109部。
  
    
  
  但苦命的陳夢雷再次遭遇厄運,禍起於皇族內鬥。1722年,康熙駕崩,其四子胤禛(即雍正)繼位,他一即位便殘酷迫害同胞兄弟。三子胤祉在陳夢雷幫助下,博學多才,是康熙的得力助手。康熙征噶爾丹時,他領鑲紅旗大營。21歲被封為誠郡王,32歲晉封誠親王,深受雍正之嫉恨。雍正登基后遂對其下手,先令他守護父親的景陵,1730年,雍正又奪了胤祉的爵位,並把他投入監獄,兩年後,受盡折磨的胤祉在獄中含恨離世。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作為胤祉老師的陳夢雷自然逃不出厄運,1723年一月,陳夢雷和兩個兒子再度被流放到黑龍江。這時他已是72歲的老人了。但仍頑強地在戍所苦熬18年,歷盡人間艱辛,最後於1741年逝世,終年91歲。為了清除陳夢雷在社會上的影響,雍正竟下令戶部尚書蔣廷錫重新編校《古今圖書集成》,去掉陳夢雷名字,代之以蔣廷錫。陳夢雷一生竟然兩次遭遇被刪去名字的不公平待遇,令人唏噓不已,悲其多災多難的一生。
  
  陳夢雷名字被刪除完全是雍正的欽命所致,而蔣廷錫始終未以「主編」自居,在其一生著作中不列此書的正直態度同樣令人讚賞。雍正四年(1726年),這部巨作終於首次用銅活字排印了64部,被稱之為《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由於印數少,一般讀者根本無法看到。直到清朝末年,才開始出現影印本和鉛印本。
  
  但歷史是無法篡改的,篡改者雍正之流只能得逞於一時,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成書以來的幾百年間,人們一直認定《古今圖書集成》的作者是陳夢雷。文人學者們提及陳夢雷,無不充滿深深的敬意。
  
  《古今圖書集成》出版后,受到各界人士的評價。清人張廷玉說:「自有書契以來,以一書貫串古今,包羅萬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圖書集成》者。」外國學者讚譽此書為《康熙百科全書》。就是對陳夢雷持有政治偏見的雍正,也稱讚此書是「貫穿古今,匯合經史」、「山川草木,百工製造,海西秘法」無不具備的「典籍之大觀」。康有為推崇此書「為一切做學問人不可缺少的工具書」。
  
  《古今圖書集成》被稱為「古代百科全書」,其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並列為中國古代三部皇家巨作。相比於《古今圖書集成》,成書於明朝的《永樂大典》屬於類書,但因毀於清朝八國聯軍的戰亂,現存不足4%;成書於清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則屬於叢書;成書於清雍正年間的《古今圖書集成》由於有國家圖書館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內府銅活字本,成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類書。作為「類書之最」,《古今圖書集成》也是中國銅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製最精美的一部曠世奇作。(劉繼興)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2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