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力學做出過重要貢獻的獨身科學家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6-29 06: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武際可 發表於2010-6-28 15:13:43

一般人認為,最終獨身的人,要麼是被別人挑剩下的,要麼是太挑剔別人把自己剩下的。
在力學學科的歷史上,有一批很有名的學者,他們的獨身也可能不屬於這兩種情況,而是迷戀於自己的事業。正因為他們對待事業,比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比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還要更執著。牛頓說:「對於我來說,世間任何榮譽和地位都比不上推進科學。」順治皇帝在表揚欽天監正湯若望的碑文上說他「不婚不宦」「敬業奉神,篤守弗忘」。正是由於他們這種敬業精神,所以才事業有成而青史留名。他們的成就為我們後世永遠享用。

我們這裡列出了二十位在力學上做出重要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對於有同居而不婚的人,如伽利略,我們沒有列入。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出生於義大利,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文藝復興時代繪畫方面的代表人物。在力學方面,在他的札記中,有許多對力學、機械設計的構想。這些構想曾經涉及:起重機械、蒸汽炮、抽水機、飛行器、機械傳動、降落傘、升降機、氣槍等方面。是最早對落體和梁的彎曲進行認真研究的學者。
      
     尼古拉·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1473-1543)
波蘭科學家,1543年出版的著作《天體運行論》奠定了日心說的基礎。開啟了天文學上的革命。
      
     熊三拔(P.Sabbathinus de Ursis,1575-1620)
義大利人,1606年來華。在天文、數學、水利等方面都有貢獻。由他口授,徐光啟筆錄於1612年出版《泰西水法》6卷。主要介紹西方水利與吸水器械,其中有不少流體力學知識。
      
      鄧玉函(Joannes Terrenz,1576-1630)
      德國耶穌會士,瑞士人,其出生地當時屬於德國,1621年與其他22名教士,並攜帶7000多部書籍來華。1627年由他口授,王征筆錄出版《遠西奇器圖說》,書中系統介紹了當時西方力學與機械學知識。
     
       湯若望(Joham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
日耳曼人,1622年來華的傳教士。他對天文、數學都有研究,在華期間湯若望協助徐光啟完成了《崇禎曆書》137卷,其中有28卷是湯若望本人翻譯的。入清,曾任欽天監正,並在天文儀器、仿製西式火炮等方面多有建樹。
      
     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
    法國哲學家、科學家,他最大的貢獻是在1631年發表了他的著作《幾何學》,從而創立了解析幾何。解析幾何將幾何問題化歸為討論代數方程的問題與研究函數性質的問題,並且將變數引進了數學,對於後來力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在1644年在他所著的《哲學原理》一書中就討論過彈性碰撞問題。在這項研究中他最早引進了動量的概念。
      
     南懷仁(P.Ferdinandus Verbiest,1623-1688)
比利時人,1659年來華。在數學、天文、兵器等方面都有貢獻。著有《靈台儀象志》14卷,是一本關於天文觀測儀器的著作。繼湯若望主持欽天監,曾教授康熙皇帝天文和數學。
      
    波意爾(Robert Boyle,1627-1691)
    英國科學家,是現代化學的先行者。1660年發表了著作《關於空氣的彈性及其效應的物理力學實驗》,書中介紹了利用一個空氣泵進行的一系列精細的實驗,並且證明了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托里拆利大氣實驗是與空氣有關、生命與燃燒現象是依賴於空氣的、空氣具有彈性性質等重要結論。兩年後波意爾把上述空氣的彈性性質更加精確化為:空氣的體積變化與壓力成反比。這就是後人稱為的波意爾定律,也是人類獲得的力學物性方面的第一個定律。
      
      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1695)
荷蘭科學家,最早發現了土星的光環。在光的波動說上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在力學上,他是最早進行彈性碰撞實驗的學者之一。1673發表的專著《擺鐘與鐘擺運動的幾何證明》,發明了擺鐘並且是約束運動的最早的成果。
     
      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
英國科學家,1678年以拉丁文發表《論彈簧》Lectures (de Potentia Restitutiva) (Lectures of springs)。研究了物體的彈性,奠定了固體彈性性質的理論基礎。此外他在萬有引力、光學、顯微術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
      
      牛頓(Isaac Newton,1642-1727)
英國科學家。1687年出版著名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本系統。在光學、天文學、數學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
      
      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
    德國哲學家、科學家。萊布尼茲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他在哲學、法律、宗教、政治、歷史、文學、邏輯學等方面都有貢獻。在數學上他是與牛頓齊名的微積分的發明人,又是數理邏輯、數的二進位表示、組合分析、的級數表示的開創者。在力學上引進了活力定律。
      
      達朗貝爾(Jean le Rond d'Alembert,1717-1783)
  法國學者,法國百科全書派的重要成員。在力學上,1744年發表《流體的平衡和運動教程》,1747年發表《弦的振動的研究》,將他發展的關於偏微分方程理論用於研究弦振動。後來他研究了任意形狀物體的運動,並用以解釋地球運動的章動(歲差)。1752年他討論了流體的阻力,提出所謂達朗貝爾佯謬,之後到黏性流體理論中才得到解決。他提出後人所稱的達朗貝爾原理第一次將動力學與靜力學按統一觀點來處理。它與最小作用量原理一起為分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1731-1810)
英國科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是1798年測定了萬有引力常數。此外在製備氧氣、確定水為化合物以及電磁學方面都有重要貢獻。卡文迪什為人孤僻,生活儉樸,終生未娶,他一心用在科學研究上。
      
      索菲亞·熱爾曼(Sophie Germain, 1776-1831)
      女,法國科學家。最早得到了彈性薄板的微分方程並且成功解釋了薄板振動時所產生的克拉尼花紋,為此得到了法國科學院懸賞獎金。此外她在數論、微分幾何方面也有重要的工作。
      
      傅科(Jean Bernard Léon Foucult,1819-1868)
法國學者。1852年他製成了陀螺儀,由基座、支架與轉子三部分組成。支架使轉子與基座之間有三個角運動的自由度。傅科用這架陀螺儀證實了地球的自轉。
      
      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Josiah Willard Gibbs,1839-1903)
美國物理化學家、數學物理學家。他奠定了化學熱力學的基礎,提出了吉布斯自由能與吉布斯相律。他創立了向量分析並將其引入數學物理之中。1889年之後吉布斯撰寫了一部關於統計力學的經典教科書《統計力學的基本原理》,開創將熱力學建立在了統計力學的基礎之上的新階段。
      
      樂甫(Augustus Edward Hough Love,1863-1940)
        樂甫的主要貢獻在變形介質力學方面,在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和地球物理學方面都有重要工作。此外他在電波理論、彈道學、理論力學以及微積分方面也有論著。樂甫在彈性理論方面最著名的研究工作是他對薄殼彎曲所作的系統研究,1888年他推廣了薄板理論中的基爾霍夫假設,對薄殼提出了直法線假設,這就是基爾霍夫-樂甫假設,它是仍廣泛使用的薄殼理論的基礎。
   
      萊特兄弟,(哥哥 Wilbur Wright,1867-1912,弟弟Orville Wright,1871-1948)
美國發明家,兄弟合作於1903年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成功進行了載人飛機飛行。在實踐上證明靠空氣動力而不是靠空氣的浮力進行飛行的可能性。
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1881-1963)
匈牙利猶太裔科學家,早年在德國工作,由於希特勒排猶,去了美國。他給出了板的大撓度方程,至今被稱為卡門方程。給出圓柱後面渦旋穩定性交錯排列穩定性的理論解釋,至今稱為卡門渦列。在高速空氣動力學與飛機克服音障方面有重要的貢獻。

      埃米·諾特(Emmy Noether,1882-1935)
女,德國猶太裔數學家,1933年定居美國。在代數、不變數理論、數學物理等方面都有貢獻。.1918年發表論文《變分問題的不變數》(Invariante Variationsprobleme),論文給出兩個關於動力系統的不變數定理,對20世紀力學和物理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6: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