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政協常委、著名科普作家 郭耕 的建議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28 12: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6-28 12:50 編輯

減碳生活,從「素」做起

各位委員,各位領導:

一位哲人說得好:「人類的偉大與其說是善於改造自然,不如說是善於改造自己」。節能減排,不僅要從生產層面、技術層面、制度層面、國際合作層面入手,還要從生活層面、消費層面、從日常陋習的改變和飲食習慣的剋制上入手,這做起來並不難,但理解起來談何容易!用孫中山的話就是:「知難行易」。2009年末,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哥本哈根的召開,吹響了全球減碳抗暖的集結號。為了抑制氣候災變,履行責任,溫總理親赴丹麥代表中國政府高調出席大會。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應對措施,當即承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的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減碳決心上令世人刮目相看。

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同時也是消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其中市民肉類的年均消費為60公斤,20%的人群高達70公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賓館飯店宴會密集,幾乎是有會必宴,有宴必肉,多數人還信奉「無肉不成席」的陋習,不少人還誤將吃肉作為營養和體面的象徵。但與消費大量肉類並存的是各種病患的上升。而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吃的熱量過高,運動又過少,導致文明病頻生,身體超重普遍,這個現象與提前進入富裕社會的西方世界異曲同工。究其緣由,很簡單,發達的肉食生產與生活方式所致。北京各種規模的養殖場3000餘個(據不完全統計,北京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3500個,其中養豬場1300多個,年存欄生豬 260多萬頭,雞場1000多家,年存欄360多萬隻,此外還有20萬頭牛)。在滿足菜籃子和吃肉慾望的同時,還帶來了嚴重的糞污和廢水的排放,北京的畜禽年均產生糞尿800萬噸,污水1590萬噸,肉類生產更排放著大量的氨、惡臭污染和溫室氣體,肉乃碳排放高度密集的商品,每吃1公斤牛肉的碳排放量是 36.4公斤,減碳首當減肉。北京作為首善之區,能否及早踏入「低碳社會」,從我做起,從「素」做起,痛改前非,摒棄肉食,成為引領全國低碳生活方式的先鋒。

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通過減少社會生活領域對能量與物質的消費、減少垃圾與廢棄物總量,實現對節能減排的貢獻。崇尚簡樸生活、減法生活,不以物質佔有為榮,而已奢華浪費為恥。「低碳社會」的構建有賴於每位社會成員踐行「低碳生活方式」,自覺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改變陋習,從「素」做起。

首先應知,過度畜牧業等於過量碳排放。據聯合國2006《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報告披露:人類活動產生一氧化碳的65%來自肉食;產生甲烷的 37%來自肉食;全球64%的氨排放來自肉食;氨則造成了酸雨。甲烷是極其重要的非CO2溫室氣體,畜牧業產生了甲烷的最大來源,無疑,肉食產業是溫室氣體的元兇。表面的糞肥污染也足以令人頭疼,一頭畜禽就是一個污染源,一個養殖場就是一座污物排放場和巨大碳排場。一隻雞日產風乾糞便0.1公斤,一萬隻雞年產糞便就是3600噸;一頭牛日產糞便19公斤,一百頭牛年產糞便就達684噸;一口豬日排糞尿5公斤,一千頭豬年產2000噸;如果水沖,則日產污水 25噸,年排放污水達到一萬噸。而少吃一斤豬肉,相當於每人每天節能0.28千克的標準煤,減排0.7千克的二氧化碳。

其二,過去,我們認識到小排量出行可緩解大氣污染,但食肉產生的溫室氣體遠遠甚於交通工具的排放。據聯合國《牲畜的巨大陰影》,科學家已經證明肉食對人類、動物和地球生態系統都有極大的負面作用。由於人們對肉、奶需求的上升,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總排量的18%,(而交通工具排放量為 13-14%),超過了全球所有車輛、飛機、船隻的總排放量。另外,動物排泄物產生甲烷比交通工具產生的多23倍;全球氨的排放幾乎三分之二是來自牲畜。畜牧業是人為造成的世界最大的甲烷來源。過量的肉食導致了嚴重的氣候與環境問題。據德國生態經濟研究所:肉食者年造成碳排放相當於車行4758公里;茹素則碳足跡減少一半。英國物理學家《在解決京都意向書的根本之道》中莫爾認為:解決全球暖化的根本之道是停止肉食。安居簡行,莫如少肉減碳,實踐減法生活。

其三,過度肉食易於導致身體超重和患病幾率。幾年前北京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城鎮居民男性超重率52%,肥胖率7%,但肥胖是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的元兇,過去的10年,亞洲糖尿病患者就增長了57%;每增5公斤體重,患冠心病幾率就將提高14%;缺血性中風危險提高16%。每增肥1公斤,患糖尿病的幾率就會增加5%。目前已知人獸共患病140餘種,大多因食其肉或過分親密接觸所致。吃素則不必擔心所食之物的死因,避免了病(禽流感、口蹄疫、瘋牛病、非典等)從口入。據2009年10月24日在重慶舉行的中國現行畜牧業暨現代畜牧業示範區建設高層論壇透露: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80%都是來源於動物,而在所有的動物傳染病中,有50%是可以傳染給人類的。肉食產業的另一真相是連年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品、荷爾蒙、殺蟲劑、抗生素、不斷威脅著市民的健康。不謀全局不足以某一隅,不謀萬世不足以某一時。儘管發展肉食生產可以提升政績,增長GDP,這是小善,但賠掉的是國土生態安全和市民健康指數。為了生態安全、市民健康,理應減少肉食。

其四,低碳素食的生活方式也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護生惜物、慈悲為懷、好生之德、知足常樂、恬淡無為、返璞歸真不謀而合。實踐素食,也是社會公平的需要,目前全球有10億飢餓人口;中國有4000萬貧困人口,他們面臨的問題是食不果腹,而我們卻為了口腹之慾耗用將近50%的糧食用作飼料維持肉食產業。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理解,吃肉只是為了解饞,為了口腹之慾,切莫為了當代人的口腹之慾,剝奪後代人的口腹之需。

由此我呼籲和建議:

1、宣傳部門首先應理性對待素食文化,塑造簡易可行的低碳「生活模式」和人文環境,認識到循序漸進地「肉食改蔬食」的意義在於,改善生活方式,對抗全球暖化!應知,素食為節能提供了無限的空間,為減碳提供了相當的潛力。我們每人每天吃素一天就可減排二氧化碳4.1公斤,而減碳4.1公斤就相當於180棵樹一天CO2的吸收。所以,吃素等於減排,等於綠化,等於環保。我們個人在克服口腹嗜好上的小改變、小作為,會帶來全民健康的大變化、低碳社會的大貢獻,素食既為北京的碧水藍天做貢獻,為解決糧食危機的隱患做貢獻,更為國家承諾的「節能減排」做貢獻。

2、食肉與病,如影隨形,吃肉程度越高,文明病比例越高,醫療衛生部門應對此類現象予以高度重視並提出應對措施。吃素減碳又減病,利國更利己。一戰期間,丹麥遭到聯軍封鎖,為了應對糧食短缺,1917-1918年全國300萬國民被迫素食,意外的結果是,全國人口的死亡率比過去的18年以來竟一下降低了 34%,這個素食實驗給我們的啟迪是「肉非營養,胖非健康」,所以,引導市民改變陳舊飲食觀念,倡導科學消費,勢在必行。

3、樹立「低碳」的價值觀和榮辱觀,從保障幹部健康和作風廉潔入手倡導素食。各級政府部門和廣大幹部應帶頭推廣素食,肉食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豪華消費」、「面子消費」在作怪,於反腐倡廉相悖,而茹素不僅樹立了節儉意識,倡導了節儉消費,也有利於各級幹部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良好作風。

4、北京市政府應成為應對全球變暖的核心和中堅力量,要運用自身強大的感召力引導首都市民科學消費、理性素食。比利時根特市2009年5月宣布,每個周四為「素食日」,成為西方第一個吃素一天的城市。美國辛辛那提市於2008年制定「氣候行動計劃」,決定將減少肉品生產作為遏制氣候變化的重點。中國的減排行動不遜於任何國家,北京的減排行動也應不遜於世界任何城市。北京應從減碳舉措和產業優化入手,停止對肉食生產的補貼,使其向植物性生產領域轉產,逐步取消非自然牲畜的養殖,制定調整有利於「低碳」社會的農牧業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在全國率先設立「素食日」(建議在每月的10日,寓意為素食日),使北京早日進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低碳社會。

038號委員 郭耕
日知而智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6-29 01:26
糧農組織:牲畜比汽車產生更多溫室氣體

2006年11月29日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今天公布報告說,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比汽車還要多,各國必須採取措施遏止這種趨勢。

糧農組織在這份題為《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Livestock』s Long Shadow-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Options)的報告中說,由於人類對肉類和奶類的需求不斷上升,牲畜飼養業快速發展,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已經超過了汽車。

報告說,如果用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衡量,牲畜比汽車排放多18%。如果用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衡量,則人類活動(包括飼養牲畜)釋放的一氧化二氮65%來自牲畜,而一氧化二氮的「全球變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簡稱:GWP)是二氧化碳的296倍。

此外,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methane,俗稱「沼氣」),37%來自反芻牲畜的消化道。而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3倍。人類活動產生的氨(ammonia),有64%來自牲畜。氨是導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牲畜不僅產生溫室氣體效應,而且牲畜飼養與森林爭地,導致有助於調節氣候的森林的面積減少,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氣候變暖的趨勢。地球土地面積的30%現在都被牲畜飼養業佔用。在全球可耕地中,33%被用於種植牲畜飼料作物。

報告說,牲畜飼養業還導致了土地和水質退化,牲畜飲水和飼料種植灌溉用水加劇了全球水資源的緊張。牲畜糞便還污染著環境。例如,南中國海磷、氮污染的主要陸地來源,估計就是牲畜。這種污染使該海域的生物多樣性蒙受了損失。

糧農組織本周在泰國曼谷開會,尋求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可供選擇的方案包括:改進飼料從而減少牲畜腸道發酵(enteric fermentation)產生的甲烷、建立生物工廠加強對牲畜糞便的循環利用、提高牲畜飼養和飼料種植的效率、加強牧場合理化管理、利用定價和徵稅調節畜牧業、加強植樹造林、加強土地和水資源管理,等等。

歡迎轉載,請註明引自「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
3
匿名  發表於 2010-6-29 01:39
(1)可持續農業


研究表明,在生長季節,相對於標準溫度每上升攝氏1度,小麥和大米產量預期會下降10%。例如,去年夏天,印度與氣候變化有關的乾旱造成減產20%。這種相關性可能會使2008年糧食危機的情況在來年重演。


2008年糧食危機發生的結構性原因仍存在,因此可能用不了多久,另一次糧食危機就會發生,儘管世人可從上次的危機中汲取教訓。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有限的土地可用於種植生物燃料作物,特別是為了扭轉氣候變化,保護現有的森林,甚至再造更多的森林受到了高度重視。但是,全球每年生物燃料的生產使用1億噸的農作物,而全世界每年畜牧業的生產使用7.6億噸的農作物。


用於製造生物燃料和作為牲畜飼料的作物同樣可以用來養活人。眼下世界上飢餓人口的數量已首次超過了10億,預計到2050年營養不良的人將增加20%。而每年死於飢餓的兒童已有600萬。


總的來說,在最近幾十年中,生產出口作物的大型農業生產者,比為本地生產農作物自給自足的小農戶在全世界各地都更受青睞。不過,糧農組織於2009年11月召開的糧食峰會通過了幫助發展中國家農業自給自足的決定。要做的不是讓國家經濟全面獨立和自給自足,而是要加強調國內糧食生產,尤其是主食的生產。還需要的是在農業和營養之間建立更多的聯繫,以及減少貧困人口。


大多數出口型農業依賴於工業化的單一種植的種植園。這使土壤變得貧瘠,加劇了侵蝕,並需要大量的化肥和殺蟲劑。另一方面,減少農業出口的經濟動機應來自於阻止主要成本外化所施加的壓力,這些有關的成本如森林砍伐、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固碳。此外,由於燃料和能源價格上升,直到可再生能源顯著增加之前,生產者都會渴望縮短供應線以降低成本。


如果用更好的替代品取代一定數量的畜牧產品,那麼到2030年糧食生產要增加50%的壓力就會減少。事實上,預期的人口增長意味著,通過大幅度減少牲畜數量,農作物可直接給人吃,而不是給牲畜吃,這也許是滿足糧食需求的唯一方法。否則,必須有全新的糧食生產方法才能使現有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而至今尚未發現這些方法。用於農業的新土地短缺排除了其它選則的可能,特別是氣候變化迫切需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增加固碳。


糧農組織一直在尋求通過更有效地利用資源諸如水、能源、化肥、基因,防除害蟲和雜草及存儲保管來提高土地的生產力。食物效率是下一個前沿領域,這將需要大幅度減少畜牧產品,同時增加生產更好的替代品。


(2)可持續森林


據報導毀林和森林火災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超過世界各地運輸業的排放量。現在每年減少的熱帶森林面積都如紐約州一樣大,致使釋放到大氣中的碳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7%。在森林中,伐木而鋪的道路,以及氣候變化引起的乾旱導致森林火災和其它野火發生的頻率增加,進一步增加了排放量。


世界運輸業要成為零排放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全球17%的溫室氣體排放現在就可以通過停止砍伐和焚燒熱帶森林而消除。在經濟較為落後,但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這樣做,需要使保護,甚至再生森林,比為牲畜放牧和飼料生產砍伐森林更為有利可圖。這些措施預計將在2009年12月7至18日於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討論。


任何地區的森林砍伐或許都不僅有一個經濟上的原因。例如,在亞馬遜地區砍伐森林的直接原因大多數情況下顯然是用於牧牛。但如果這些森林不被砍伐用來牧牛,那也可能被用來生產牲畜飼料,或是先用於牧牛,不久后再可能是用於飼料生產。


毀林動機的第二個原因是政府為了適應人口的增長。然而,多數牲畜和飼料生產都是大公司經營的大規模而非勞動密集型生產,並不能適應人口的增長。不管怎樣,如果砍伐熱帶森林確實是因政府要適應人口增長的需要,那麼這很可能從長遠來看是非常差的經濟選擇,特別是就近幾年氣候變化的情況來看。有人建議,避免砍伐森林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最經濟的方法。


(3)漁業


77%的魚類物種受到捕撈的威脅,其中8%被捕盡,17%過度開發,52%充分利用。物種組成正在從大的捕食類轉向小的魚類。
當海洋資源被過度開發時,漁業資源的重要補給——海洋棲息地也在被摧毀。拖網捕撈,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合法捕撈方法,正在清除海草、貝類海灘及淺水和深水珊瑚礁。然而,這些棲息地對碳吸收有著重要的作用。每年約7%的「藍色碳匯」正在消失,是50年前消失速度的7倍。


3000萬噸或36%,甚至有的估計佔多達50%的每年全球漁業捕撈用於飼養牲畜。在全球範圍內,僅豬和雞所消耗的海鮮就是美國消費者的6倍,是日本消費者的2倍。


(4)再談畜牧業


如同世界上所有其它的排放,畜牧業造成的排放應由經營或所屬的行業或部門負責。但畜牧業只是更大的食品工業的一部分,從總產量來看,與所生產的穀物、豆類、水果和蔬菜相比畜牧產品的量要小得多,而所有這些都受到畜牧業排放量的影響。此外,在同樣的排放水平上,食品業所受的這種影響比其它任何行業都大。因此,一旦這些得到充分的理解,食品工業就有緊迫的商業動機,來控制這些排放的影響。


當食品工業意識到,有實際的商機來平衡這些影響--即生產更好的畜產品的替代品,就會對控制畜牧業的風險更加關注。沒有人能像食品業這樣,能如此直接地控制現有的影響和擁有諸多的機會。因此,最理想的是,食品業首先要理解這些影響和機會並直接控制、把握它們。事實上,所有食品業的大公司已經自行聘請了環保專家。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些專家們顯然忽略了《牲畜的巨大陰影》、《世界觀察》和其它刊物所明確指出的影響和機會。


與更好的替代品相比,畜牧產品除了造成溫室氣體排放,水的使用效率也非常低。例如,評估表明,生產每公斤牛肉要用多達20萬公升的水,而生產每公斤大豆用2000公升水。畜牧產品生產除了用大量的水,也造成很多飼養場的排放、河流和沿海水域(赤潮)的污染和富營養化,導致水生生物的種群減少,並減少潔凈水的來源。世界各地的畜牧業是主要導致當今水位枯竭、雨水土壤滲濾率的減少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所有這些都正在全球範圍內加劇。


四、建議


我期望此次諮詢與會者先討論,然後開始迅速採取建設性的下一步行動。首先要對更可持續發展林業、漁業和農業的共同原則取得一致意見。其次,對要考慮採取的具體行動,我提出以下優先事項。糧農組織應與各國政府、其它國際組織,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協作採取這一系列措施:


畜牧部門


• 要知道到如果經濟不富裕或富裕的牲畜生產者不願意尋求另外的生計,那麼他們將別無選擇,只能自己來對付氣候變化對他們生計的影響以及控制他們養殖的牲畜所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各國政府應與糧農組織協作提供如再培訓、支付土地和牲畜這樣的援助,對小型和大型生產者都加以支持,因為他們面臨不可避免的改變。


• 對畜牧產品生命周期和供應鏈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澄清的努力予以支持,特別是在《世界觀察》上發表的至少51%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源於畜牧產品這一估算的有效性。一個要加以澄清的關鍵方面是全球養殖牲畜的生物質的合理計量。《牲畜的巨大陰影》所用的牲畜存欄數為每年217億,而糧農組織另外發表的報告上稱2007年有560億。


• 要了解儘管畜牧業造成的溫室氣體量有待確認,但已經很清楚,再造林是一項首要任務。因此,糧農組織應與各國政府協同實施大規模造林。首要問題是測繪出技術和經濟上最成熟的再造林地區,並建立對世界各地畜牧產品和替代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持續追蹤的框架。


• 與食品行業領先的公司合作,以促進優於畜牧產品的替代品的生產和市場營銷。
……
五、結論


我期待在會期間及今後的日子裡聽取大家的反饋。我當然承認,與會的政府官員將篩選這一系列建議,並勢必察覺一些政治選擇和權衡的困難。我了解這些,因為我作公務員多年,時常與我的經理、客戶、和其他干係人(利益相關者),特別是民間社會有相互衝突的問責。


因此,我知道人們往往最容易選擇最好走的路。另一方面,可能世界上很多人都選擇最好走的路,才使我們現在面對危機——即全球氣候變化和食物與潔凈水短缺,以及世界各地巨大金融和經濟困難的危機。


因此,我勸大家對此次會議最重要的方面加以深思,即我們正經歷的,也是我們來羅馬要盡己之職解決的歷史危機。這意味著我們--在座的各位,對長期的公共利益--或者說得更簡潔一些,對歷史比對我們的經理和客戶要負更多的責任。而在座的人民公僕有權、有能力做出顯著的改變--通過懲罰、獎勵和回報這些通常使用的手段,正是你們熟於設立和應用的。


考慮到世界各地無數的肉食者和牲畜飼養者,做出努力減少25%畜產品這一決定,很可能會是不大自在的選擇。然而,正如我已經描述的,當今畜產品數量極可能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糧食和潔凈水短缺的關鍵因素。因此,如果你們很好地利用你們的能力,從長遠來說即使肉食者和牲畜飼養者也會感激你們所做的努力。


有一項努力將特別得益於你們的能力和關注,那就是解決不同政府部門間分歧所做的努力,它們很容易不同意。一個國家在這方面可能取得的任何成功,可能會讓其他國家對應的部門非常感興趣。因為正如你們所知,這很常見,例如財政部會極力阻止有害的補貼,而同一政府的農業部則可能施加壓力維持補貼。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今天的危機能否得到解決,在更多的衝突和傷害發生之後,在較少的衝突和傷害發生之後,只有通過你們將做出的明智但也許有點不自在的選擇來定。有長期公眾利益的引導,我相信你們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我相信你們記得,歷史會對你們做出評判。

羅伯特•古德蘭在糧農組織會議上的演講原文下載(參考文獻見原文) Forests, Fisheries, Agriculture: A Vision for Sustainability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29 02: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6-29 02:03 編輯

考慮到世界各地無數的肉食者和牲畜飼養者,做出努力減少25%畜產品這一決定,很可能會是不大自在的選擇

然而,正如我已經描述的,當今畜產品數量極可能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糧食和潔凈水短缺的關鍵因素。

因此,如果你們很好地利用你們的能力,從長遠來說即使肉食者和牲畜飼養者也會感激你們所做的努力。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匿名  發表於 2010-6-29 04:35
美國人年均肉類消費量是124公斤,這個建議應該先講給美國人聽,看看他們願不願意。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29 12:04 | 只看該作者
如果這些學者、專家說的都是真的話,我們的嘴最後將吃掉我們自己,我們的子孫。人類的悲劇!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7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7-1 22:25 | 只看該作者
如果這些學者、專家說的都是真的話
chico 發表於 2010-6-29 12:04


you should be congratulate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7-2 0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在美一方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公布的報告,可信度應該是比較高的。好歹也是一批專家學者搞出來的東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9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7-2 02: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chico

沒錯!但是看看人家FAO專家的策略:
「糧農組織本周在泰國曼谷開會,尋求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可供選擇的方案包括:改進飼料從而減少牲畜腸道發酵(enteric fermentation)產生的甲烷、建立生物工廠加強對牲畜糞便的循環利用、提高牲畜飼養和飼料種植的效率、加強牧場合理化管理、利用定價和徵稅調節畜牧業、加強植樹造林、加強土地和水資源管理,等等。」
   
是滅掉畜牧業大家都不吃肉么?數據怎麼得到怎麼present是一回事,怎麼利用數據得出聳人聽聞的推論就是專家和大師的區別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0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7-2 05: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7-2 05:52 編輯

回復 9# 在美一方

「大師「們不同,可以揀選專家們的報告,隨便說。本身也沒有研究經費的問題。
專家,不敢說,也不能說。這樣才是專家。全世界畜牧養殖,食品加工多大的行業,多少人的利益。再說他們還有替贊助商搞專題研究的問題。

羅伯特•古德蘭在糧農組織會議上的演講說:「正如我已經描述的,當今畜產品數量極可能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糧食和潔凈水短缺的關鍵因素「。能做到這份,也算不容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1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7-2 1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chico

不客氣的說,從你最近的帖子看,快往大師那邊靠了。先是妖魔化科學(說真的,你妖魔化科學的那些論點和基督徒傳教時候貶低科學的完全一樣),現在又迷上聳人聽聞的東西,唉,學佛的原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7-2 12: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7-2 12:50 編輯

我妖魔化「科學「?科學的東西誰能妖魔化的了!
我無非說過,科學研究,汽油里加四乙基鉛抗暴。若干年後,科學研究結果說四乙基鉛致癌。
科學研究表明,用MTBE替代四乙基鉛,若干年後,科學研究表明,MTBE污染水源。
眼下科學研究用乙醇替代 MTBE。還不知道若干年後,科學又有什麼新發現。

這算妖魔化科學嗎?這是汽油抗暴添加劑的歷史啊。

聳人聽聞的東西,還不都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們搞出來的,而且還是這些人寫的:

北京政協常委、著名科普作家 郭耕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
羅伯特·古德蘭(Robert Goodland)畢業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環境科學的學士、碩士和博士。
是一位在世界銀行工作23年後退休的權威環境顧問。2008年他因對環保的突出貢獻而獲得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授予的一級柯立芝勳章。現在是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7-3 01: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7-3 23:03 編輯

當初寫汽油抗暴劑那帖的因緣,是當時有的網友用自然科學來衡量宗教哲學的問題。給人的感覺,科學也成「唯一真理「,科學也「萬能「了。其目的是從另外個角度看,科學成果應用到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產生的副作用。

還有一點,自然科學,哲學,宗教都是人手裡的工具。人怎樣使用這個工具,是問題的關鍵。用這個工具,為個人、某個組織、團體謀取私利,必然是害人害己。用這個工具利己,利人,利益大眾那就是善行。鴉片在醫生手裡是治病救人的良藥,在毒販子手裡是害人的毒品。鴉片自身有何過錯!

再有一點,自然科學對世界的認識是一步一步提升的。是在修正「錯誤「過程當中逐步接近事實真相的。搞科學的人可以接受科學里的假說,假設。為什麼不能把宗教、哲學、里的一些說法當成假說、傳說吶?何必一定要用目前科學上的有限認知,來批判他人的東西?如果有一天科學真能夠證明了那些假說,傳說,自己的一時衝動豈不顯得幼稚了。凡事存疑、研究、求證才是真正的科學態度。拿當時的科學成果當成標尺、標樣衡量宗教、哲學不是科學態度。

有時候我們說宗教騙人,這也要從他們騙的初發心來看,是利益社會還是利益自己。三更半夜孩子哭,媽媽說,你再哭,大麻猴就把你抓去了。孩子不哭了,能讓自己和鄰居們睡個安穩覺。這個騙不能說有什麼過錯。
中國古人說得善惡報應,有沒有,可以放到一邊不論。但有人就因為怕有惡報,不敢做壞事。這也沒什麼過錯。如果我們偏要說,目前根據XXX,幹什麼都沒有報應的話,有一類人就敢妄為。有一類人就見善不為。這也不是什麼好事。

目前科學不能證明的,古人說的東西,特別是宗教里的東西,不一定就對,同時也不一定就錯。最好的方法是放在一邊不論。我們可以討論的是人拿這些東西幹什麼,是損人利己,還是利物利人。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14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7-5 04:36 | 只看該作者
科學和宗教都不是萬能的,都有所不能. 宗教搞不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科學無法提供倫理道德體系. 誰都不是萬金油,擦到哪裡哪裡亮.
自助者天助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5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7-5 11: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在美一方 於 2010-7-5 11:23 編輯

以科學發展的過程和特徵來妖魔化科學,很有趣,就像說你螃蟹之所以不好正是因為你是橫行食小魚蝦一樣。我不多說了,明白人挺多的,不勞我來羅嗦,和諧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7-5 1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在美一方

同意,和諧的確重要。
妖魔化談不上,也無意作這種損人並不利己的事。只是看完手心,看看手背而已。有位老人說過,看問題要從八個方面觀察,才不會誤差太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