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盜墓著名盜墓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0年6月25日

伍子胥——最毒的盜墓者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是中國史書著墨比較多的人物之一,本來就是一歷史名人。從中國的盜墓文化史來說,他也是重量級的。掘開了人家的陵墓不說,還要拿著皮鞭,朝屍體發泄,可謂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
  伍子胥受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本為楚國人(家在今宿遷市來龍鎮一帶)。入吳后,輔佐吳王闔閭,修法制以任賢能,獎農商以實倉廩,治城郭以設守備。伍子胥與中國歷史上多位名人有聯繫,如越王勾踐、孫武、范蠡、西施等。孫武精通兵法,是伍子胥舉薦為吳國將領,從而名聞天下的;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與伍子胥的恩怨也很出名,當時伍子胥建議殺了越王勾踐,結果好色的吳王不聽,范蠡遂使出「美人計」,獻西施給吳王,離間吳王與伍子胥關係,導致伍子胥被殺。亡了吳國。
  伍子胥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盜掘者,源於其出走吳國之前,與楚平王結下的仇恨。《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搞垮楚國,以報仇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孫武攻破楚國城池,成全吳王「春秋五霸」地位后,伍子胥也尋得了報殺父兄之仇的機會。據說入楚后的伍子胥最想乾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開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當年楚平王為防止陵址被人知曉,下令把參與修陵的工匠全殺掉了。經一個僥倖逃脫的老工匠指點,伍子胥順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屍體挖了出來,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止住,此即「鞭屍三百」典故。另有一說,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對其進行嚴刑拷打,逼他說出了父陵的下落,伍子胥方得手。
  此事《史記》上亦有記載,但司馬遷覺得伍子胥的行為過分了,稱「怨毒之於人甚哉」。現代學術界還引發了「鞭屍」、「鞭墳」之爭,認為伍子胥當年根本未鞭屍,僅是鞭了梁平王的陵墓。楚平王墓現在已無存,史書上對此事記載又不周全,事情的真相已是一道永遠無法解開的歷史之謎。

項羽-最牛的盜墓者

   與伍子胥相比,項羽的盜墓顯得理由更充分更正義一些。伍子胥是為了報「家仇」而盜掘陵墓,是私心;三百年後,項羽為了「國恨」,掘開秦始皇陵,天下所願。秦始皇是什麼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陵是什麼陵?中國帝王陵寢中的「第一陵」(見《盜墓賊眼裡最值得冒險的三座帝王陵》一書),敢對這樣的帝王陵下手,只有項羽,牛!
  項羽與伍子胥是老鄉,都是現在的宿遷人(這層歷史關係恐怕不少人不是太清楚吧),時人稱西楚霸王,其戰爭的競爭對手是鄰邊徐州的劉邦。秦始皇在位時實行嚴酷的統治,僅為他修陵就調運用了70萬囚犯。由於殘暴不仁,在陵尚沒有完全建成時就出亂子。公元前209年前後,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就是當代官方史書認定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D?D陳勝吳廣起義。秦陵修筑前后共享了37年時間,在秦始皇病死後,因為江山不穩,秦陵是虎頭蛇尾,後期草草收尾,可以說秦陵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半拉子工程。
  對於項羽掘秦陵,班固的《漢書》稱,「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大師至其下矣。項籍焚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羊,失火燒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緊閉之禍,豈不哀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渭水》記載得更具體,「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作物不能竄,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史記》中記載,劉邦把「掘始皇帝冢」作為項羽的一大罪過。昭示天下。但有學者認為,項羽掘秦陵記載未必準確,酈道元在四百年後寫的書不可信,因為早年史書、比較嚴肅的《史記》並無準確記錄。現代考古探測則發現,秦陵「完好無損」。項羽當年到底是否掘開了秦陵,在秦陵被充分考古發掘之前,仍是歷史之謎,無從驗證史實的真偽。

曹操-最專業的盜墓者

  盜墓,多是王者行為,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但設專職,設「盜掘辦公室」,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應該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專業的盜墓者。
  曹操的底細大家都清楚,在民間傳說里,他是一個典型的奸臣形象。曹操最不光彩的地方,其實不在於他的奸,而是其盜墓行為。據說,在他打天下之初,為了籌集軍餉,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王陵,遂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打到哪盜到哪,哪座陪葬多盜哪座。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這裡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構建規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劉武是劉邦的孫子,其父是漢文帝劉恆,哥哥是漢景帝劉啟。劉武正處「文景之治」、國富民豐的年代,可以想見劉武陪葬的豐厚程度。
  劉武的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迴廊、側室、耳室、角室等部分組成,設有完備的排水系統。經現代考古測量,墓室總容積大達1367立方米,與皇帝享用的規制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麼大的空間,陪葬品該有多少啊。史上具體記載了曹操的盜墓行為,在陵墓打開后,他親臨現場,指揮取寶。《水經註疏》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據說,曹操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三年,可見盜得財寶之巨。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系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手下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得這些財寶的?
  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掘墓,盜墓都是一種罪過。項羽盜掘讓劉邦找到了攻擊的理由,曹操則讓袁紹抓著了小辮子,成為挨伐的一大罪狀。袁紹在攻伐曹操前,讓手下很有才華、後世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起草了一份討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立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就是這份檄文,讓後世了解到了曹操盜墓真相。
順便說一下,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秘葬。《三國志?魏書》中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布《終令》,即遺囑,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不只如此,為防盜掘還做了好多疑冢。成書於南宋時期的《輿地紀勝》稱,「曹操歿后恐人發其冢,乃設疑冢七十二」;同一時期羅大經著作《鶴林玉露》稱,「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傳雲曹操冢也。」史又稱,曹操實際葬在高陵,又稱西陵,但高陵在哪,至今仍是讓考古界困惑的一個謎團。看來,曹操防盜墓與盜墓都很專業。

劉豫-最不義的盜墓者

  目前考古界判斷,中國現存的所有帝王凌都已被盜墓者光顧過。唐「十八陵」讓溫韜盜掘了,北宋「鞏義八陵」則讓叫劉豫的人盜掘破壞乾淨。北宋皇陵在今河南省鞏義市,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追尊「宣祖」)的遷葬陵,號稱「七帝八陵」。相比漢、唐帝王陵冢巨葬豐,北宋帝王陵普遍簡單;漢、唐帝王生前就開始卜穴營建了,而宋朝皇帝生前不預築壽宮。劉豫本為北宋臣子,后降於北金政權。降順變節,本已不義,合夥盜掘陵墓,則更加不義。
  北宋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欽宗趙桓,年號靖康,其在位僅一年又四個月。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國大將粘罕率軍自孟津渡過黃河,次月金兵攻陷東京,君臣南逃,北宋滅亡。四年後,即公元1130年,降金的劉豫被金國立為「大齊皇帝」,建立傀儡政權「大齊」(公元1130~1137年,年號「阜昌」),1132年遷都開封。當了傀儡皇帝的劉豫學起了曹操,設了專門的盜墓機構,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有記載的官盜機構,分汴京、洛陽等幾路人馬,瘋狂盜墳掘陵。史書上記載,「劉豫僭立,見兵士賣陵中玉碗,即置淘沙官,再發河南山陵及發民間無主墳墓。」除了啟用他臣,肥水不流外 人田,劉豫還任命自己的兒子為「淘沙官」。
  北宋的皇陵比較簡單(實際上也是花費巨大,如宋仁宗趙禎的永昭陵,耗銀50萬兩、錢150萬貫、絲絹250萬匹,費用占當時國庫年收入的一半,動用民工近5萬,所謂簡單是相比於漢、唐皇陵而言),掘起來並不費多大勁。劉豫與粘罕的官兵先後盜掘,互相勾結,把趙匡胤生前認定的風水寶地毀得不成樣子,除了皇陵,后陵、妃墓、周圍的臣子墓都未能倖免。據記載,劉豫與粘罕盜墓很有一套,小墓採用直接揭頂的方法,大墓則從陵台一側挖洞,撬開墓頂券石,縋繩而下。其間,陵區內到處都是盜墓的士兵,宋哲宗趙煦的屍骨被挖出后,亂拋在地,曝晒日下。當時被棄屍骨漫山遍野,風水寶地成了亂墳荒冢。
  劉豫與粘罕壞事做絕還要裝好人。粘罕攻破北宋京城之初,裝模作樣,下令禁止軍人搶掠陵廟器物,並備置大禮,派人祭悼永定、永昭二陵。在盜掘得手后,為不留痕迹,還放火焚燒,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屬建築全都燒毀了。偏居杭州的南宋政權聞訊后,派淮北宣諭使方庭碩到鞏縣謁陵,發現八陵全被盜掘毀壞了。見到拋棄在外的趙煦屍骨,方庭碩於心不忍,脫下自己的衣服把屍骨包裹了起來。當時,宋高宗趙構聞訊后大驚,急命河南鎮撫使翟興和民族英雄岳飛北上,趕走金兵,修復了皇陵。但不久,又讓北金政權控制了,此後,北宋皇陵再被毀壞,本來就被劉豫「淘」得一乾二淨的北宋皇陵,最後徹底完了。
北宋皇陵與漢、唐帝王陵相比,陪葬品並不是十分豐富,但劉豫與粘罕仍視之如寶庫,這裡還有政治上的原因,北金政權有意借毀皇陵之計,刺激南宋政權和漢人神經,而劉豫在其中充當了一個很可恥的角色,為後人鄙視!

劉去-最變態的盜墓者

  盜墓有的是泄憤,有的是貪財,但中國歷史上有一盜墓者卻很變態,首先是為了好玩,他就是西漢時期廣川王劉去。劉去為西漢皇室,封地在河北、山西、山東相連區域,原為信都國,后稱廣川王。據說,劉去當年名聲很差,做事不靠譜,吃喝玩樂樣樣精。
  據晉人葛洪編著的《西京雜記》記載,在其封國內「國內冢藏,一皆發掘」,有點名氣的古墓幾乎沒有一座能逃過劉去的鐵鍬。劉去盜掘的對象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族墓,魏襄公、晉靈公的陵墓都讓他掘開了。宋代李?P奉敕編修過一套五百卷的大書,專收野史、傳記和小說,因編成於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遂定名為《太平廣記》。這部書里對劉去盜墓有較詳細的記錄。魏襄王墓是石料做成的外槨,中間置放石床,石屏風。為防盜掘,入口用鐵水灌注,劉去派人鑿了三天才掘開。棺材是用生漆雜以犀牛皮做成的,有好幾寸厚,刀根本砍不動,劉去則讓人用鋸子鋸開。石床上放有一個玉痰盂,兩把銅劍,幾件金器。劉去看上其中一把銅劍,當場就拿起來帶在身上。
  晉靈公生前荒淫暴虐,民怨沸騰,宰相趙盾屢屢進諫勸說無效,史稱「晉靈公不君」。死後幾百年,晉靈公遭到報應,出現了冤家對頭,他就是「不王」的劉去。晉靈公墓在今山西絳縣境內,墓冢如饅頭狀,系五花土堆成。劉去進去時看到,墓室豪華富麗,四角都放置用石頭雕刻成的鷹犬,上刻有壁畫。在棺槨兩邊,有男女石人四十多個,捧著燈燭什麼的站立在周圍。雖然棺槨已經朽爛,但屍體還沒有壞,晉靈公的九竅之中都放有金玉。劉去看上了陪葬品中一個拳頭大的玉蟾蜍,拿回去當儲水磨墨用的水盂使。
被劉去盜掘的有名古墓還有好多,如魏王之子且渠墓、晉幽王墓、欒書墓等一大批古墓。但盜墓多了,劉去也害怕。《太平廣記》記載,在掘開且渠墓時,劉去被嚇得半死,裡面的人竟然栩栩如生。劉去趕忙讓手下人住手,退出,重新封好。史稱,劉去盜掘古墓的數量「不可勝數」,但具體有多少,又獲得多少寶物,現在已無從考證。

黃巢-最蠢的盜墓者

  從史載的眾多盜墓事件中可以看出。掘墳盜墓多發生在亂世之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盜墓高峰,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的中國四分五裂,或分或裂,分分合合,亂世出英雄,也出盜賊。黃巢的出現,也是因為出於亂世。黃巢雖粗通筆墨,但和曹操相比,由於沒有盜墓 常識,加上他左右多為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民,他對盜墓不是太在行,不少墓掘而未開,故稱其為最蠢的盜墓者並不為過。
  黃巢為今山東曹縣人,屢試不第,遂以販賣私鹽為生。唐懿宗、唐僖宗主政時期,連年災荒,餓死人無數,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唐僖宗干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黃巢與同族兄弟、子侄黃揆、黃恩鄴等八人,募眾數千響應河南人王仙芝起義。黃巢的起義軍紀律嚴明,還提出了「均平」的政治口號。
  甚得民心的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公元880年11月佔領東都洛陽,次年拿下京城長安,並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齊」。但三年後,即公元883年6月17日,黃巢兵敗自殺,唐亦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更加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黃巢軍隊前期「整眾而行,不剽財貨」,那他號稱四十萬大軍的糧餉從哪來?盜墓是其財路之一。
  黃巢成為中國盜墓史上的狂人,是因為其盜掘的對象都是重量級。一是效法項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學赤眉軍、董卓,掘漢武帝劉徹的茂陵,三是掘武則天與李治的合葬墓干陵。對於黃巢盜掘的文字散見諸陵的盜掘記載中。在干陵記載中,黃巢掘陵時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據說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後僅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此至今仍有跡可尋。由於農民軍中文化人少,加上干陵的結構實在太堅固,兵士弄不清干陵的內部結構,結果挖錯了方向,干陵躲過了劫難,否則保存不到今天。
手下有那麼多人,隨便挖挖也能弄出不少寶物啊,真是蠢死了。從當年的實際情況分析,在三座帝王陵寢中,黃巢不會一個未得手,最有可能掘開的是茂陵,茂陵之前已多次遭盜,地宮人口容易發現。現在分析,黃巢帶領起義軍盜掘帝王陵,亂挖一通,並不僅僅是盜寶,也有泄恨的意思,是對封建皇權的一種挑戰。

溫韜-危害最大的盜墓者

  連武則天在內,唐朝共有21位皇帝。其中9位皇帝的陵都在漢陵以北的北山山脈一帶,號「關中十八陵」(武則天與李治同陵)。但其中17座都被盜掘了。而第一禍首就是唐末五代時期的節度使溫韜。溫韜也算是歷史上盜掘帝王陵最多的一個人,許多珍貴的文物都讓他給毀了,實乃危害最大的盜墓者。
  溫韜,易名李彥韜,五代時梁國人。溫韜祖籍京北華原(今陝西耀縣),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節度使,鎮轄關中地區。
  溫韜在長安做了七年行政長官,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溫韜趁戰亂,在這一時間內動手掘掉的。溫韜盜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有明確記載。
  《新五代史溫韜傳》:「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干陵,風雨不可發。」《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資治通鑒》亦載,「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而干陵保住不被盜掘之身,要感謝奇異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干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就是說,在盜掘干陵時。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天象,狂風驟雨閃電雷鳴,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
  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墓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許多珍貴的文物讓其給毀了,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歷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有千古之罪。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溫韜在把一批書畫作品帶出陵后,看上的卻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作品扔了。史學界推測,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從此不再出現,可能就是讓溫韜給撕毀了。但讓人不解的是,在溫韜逐一登記的盜得寶物中,卻無此帖。後世學者抱著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蘭亭序》在武則天的干陵內,果真如此,真乃中華文化之大幸。

董卓-最惡的盜墓者

  中國歷史上的厚葬之風到西漢時期達到了第一個高峰。歷史上,陵墓在100至200年內被盜的佔80%以上,據此,漢代以後必定形成一個盜墓高潮。史實證明,這推測是存在的。在中國歷史上三大盜墓高潮中的第一波,即出現在西漢末年至南北朝這一段時間。這一歷史時期,小朝小廷如玩遊戲般交替頻繁,因此世道很亂,饑民遍野,民間盜墓之風盛行,你盜我亦盜,大家一起盜。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盜曹操外,還有董卓、黃巢等人。不同的是,董卓沒有曹操那樣專業,但董卓手下能人多,規模亦很大,東西兩漢的帝王陵墓多被他盜掘了,與其為人一樣,「惡」名在外。
  董卓原為漢時河東太守,曾帶兵征討黃巾軍,官至西涼刺史(相當於省部級行政首長)。公元189年,即漢少帝昭寧元年,董卓在大將軍何進授意之下進京剷除宦官,可何進卻被殺了,讓董卓得了一個大便宜,藉機收編何進部隊。又采李儒之計贈赤兔馬,收伏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由此而來。從此,董卓稱霸朝野。不可一世。董卓生性殘暴,濫殺生靈,最受史學家指責的是廢漢帝一事,當時少帝劉辯登上龍座僅五個月,就讓董卓廢為弘農,改立劉協為獻帝,朝臣礙於淫威也敢怒不敢言。與歷史上最毒的盜墓者伍子胥死於女人之手一樣,董卓最後也中了「美人計」,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所害。司徒王允將貂蟬許給呂布,再獻董卓,離間這對「父子」,致二人反目,最後王允與呂布合謀殺死了董卓。
  西漢最有作為,也是中國眾多帝王中頗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自茂陵地宮封上的那一刻起,不少人就盯上了,有記載的第一盜是東漢初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軍乾的。盜掘茂陵前,赤眉軍先把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掘開,已盜走了大量財寶。值得一提的是,在掘開長陵陵區內劉邦皇后呂雉的墓穴(漢制帝、后同陵不同穴)時發現,呂后的屍體歷經那麼多年仍如剛死不久,有兵士動了邪念,竟然奸了屍。掘開茂陵后,陵內財寶搬了幾十天,「陵中物仍不能減半」,茂陵的陪葬品太多了(見《盜墓賊眼裡最值得冒險的三座帝王陵》一書)。到東漢末年,同為軍餉發愁的董卓也盯上了茂陵,盜墓執行人就是他手下第一大將呂布。茂陵營建了54年,地宮巨大,為西漢皇陵中最大的一座。雖然之前已讓赤眉軍光顧,但呂布進去后。發現陪葬品仍是堆放滿地,呂布滿載而歸,把劉徹的棺槨翻得亂七八糟。
  董卓在盜掘西漢諸陵之前,已命令呂布盜掘了東漢帝王陵,在挾天子西入關中后。進入茂陵后呂布為何要亂翻劉徹的棺槨?據說是受命尋找可能陪葬的治啞巴秘方。董卓有個孫女叫董白,聰明伶俐,10歲就被封為渭陽君,但卻是殘疾人,天生啞巴。董卓極疼愛她,想盡了辦法,遍請名醫都治不了。於是想到了劉徹陵中陪葬品可能有失傳秘方一說,要呂布注意尋找。可沒有翻到秘方,卻找到了一卷黃絹,上書「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子。不得生。」原來這是一句咒語,「千里草」、「十日子」不就是一個「董卓」嗎?「不得生」,是罵董卓不得好死呢!沒有找到秘方,反而遭到戲弄咒罵,董卓惡向膽邊生,一怒之下欲把劉徹的屍骨拖出棺外「曬屍」,后經中國古代的音樂家蔡文姬之父、一代名儒蔡邕的苦勸方罷。有意思的,想取代漢帝做皇帝的董卓十分迷信,怕弄壞地脈風水,壞了霸業,竟然又派人將搬出來的部分陪葬品放了回去,又把陵重修了一下。董卓盜墓在正史上並無準確記載,演義小說里多有描述,所謂的「千里草」是附會之說,劉徹再聰明也不可能想到三百年後會出現董卓這個盜墓惡賊的。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1: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