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爾街日報 走向成熟的中國外匯市場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6-24 1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發表評論文章,題為《走向成熟的中國外匯市場》,作者為Dinny McMahon/James T. Areddy,文章摘編如下:

  

  文章說,既然中國央行取消了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做法,世界上最死氣沉沉的外匯市場之一即將變得更富活力。

  周一,人民幣兌美元漲0.4%,原因是交易員們預測中國央行打算允許人民幣很快開始升值。按照國際標準衡量,周一人民幣的升幅很小,但卻是2008年12月以來中國市場上最大的一次。外匯分析人士說,中國央行發出了人民幣兌美元可能會雙向浮動的信號。

  北京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複雜的規定,只是為了消除在中國央行沒有允許的情況下,人民幣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升值的可能。中國央行在上周末的聲明中暗示,將朝著新的匯率形成機制轉型,人民幣會更多地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此舉可能會推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真正雙向浮動,使現有的一些規定變得不再必要。這樣,即使是在人民幣兌美元走軟的時候,人民幣兌主要貿易夥伴的一籃子貨幣的加權平均值仍可能走強,這能比雙邊匯率更好地反映出貨幣的真正價值,不過這一點還值得商榷。

  文章說,中國的金融體系最近幾年發生了重大變化,金融監管機構推出了一系列衍生品。隨著人民幣周一走強,上海浦東金融區摩天大樓中的銀行交易員們推高了人民幣遠期合約價格,股市、黃金和鋅期貨價格也紛紛上揚,減持了五年期利率掉期。如今,中國的匯率機制顯然比上世紀90年代有了很大的進步。

  文章說,能講漢語的、有經驗的外匯交易員已成為銀行業的搶手貨。最近,在中國貨幣市場業務有限的瑞士信貸集團從德意志銀行及澳新銀行挖人組成了一個六名交易員與銷售員的知名團隊。儘管中國銀行業中把單個的交易員及高管挖走已屬平常,但從無到有組建一個團隊卻不同尋常,這標誌著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斷增加。

  如果人民幣真的更具彈性(從技術上講,人民幣日浮動幅度為上下各千分之五),則對政策制訂者而言,管理人民幣匯率將不再是件簡單的事。儘管以國際水平來看,中國的外匯交易規模尚小,但在上海的外匯交易系統,人民幣日交易量已達數億美元。人民幣交易對外資銀行2008年的業績貢獻較多,業已證明人民幣交易可以成為外資銀行的盈利中心。

  文章指出,中國央行最有效的控制手段一向是設定人民幣日交易的參考水平。鑒於人民幣僅能圍繞這個水平上下浮動千分之五,即稱為中間價,人民幣的整體升值速度不是由日間交易決定的,而是由中間價的每日走勢決定。



  採用這種方式,中國中央銀行很少需要直接干涉市場,儘管交易員有時會猜測,當一兩個大型國有銀行開始進行同向大筆交易時,他們是在中國央行的指令下進行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