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伊朗稱中國不再受世界尊敬 清醒之時為時已晚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6-17 2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俄戰略讓步,戰爭離伊朗有多遠?
  
  說到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就不得不同時關注伊朗的危局。6月9日,聯合國通過制裁伊朗的1929號決議后,圍繞在新月以至於中東地區的局勢驟然緊張起來。那麼,中國是否如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所稱,「正逐漸失去其在世界受到尊敬的地位,等中國清醒的時候將為時已晚。」還是中俄讓步的背後,另有內情,我們對此作出一個解析。
  
  從大的戰略上講,伊朗的前出,抵抗了美軍在中東地區的滲透,是中俄不可或缺的戰略支撐點。所以,長久以來,中俄在此問題有著相同或相近的利益。而在此主導下,美國對伊朗的陰謀屢屢不能得逞。但我們看到,近兩年來,大國縱橫交錯的中東利益發生了大的轉變。
  
  首先美軍在伊拉克的攻勢使局勢漸趨明朗化。其次,伊朗呆板的戰術動作屢次給對手以可趁之機。譬如「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大屠殺根本就不存在」。要知道,有些事只能做卻不說,有些事只能說卻不能做。伊朗呆板的戰術,即無助於對戰略走向的控制,也讓對方落下了口實,在道義上居於下風,這樣使自己在騰轉空間變化。歐洲國家加入對伊朗的制裁就是明顯的例子。
  
  但我們知道,真正影響伊朗格局走向的,是中俄的態度,特別是俄羅斯的態度。俄羅斯力挺伊朗,除了地緣戰略的考慮外,其經濟、政治、軍事上考慮更多。換句話說,中國的支持,多在道義與經濟上,俄羅斯的支持,卻是實實在在的軍事上。美軍遲遲未對伊朗下手,並非源於在阿富汗的軍備未能到位,而更多考慮的是以伊朗為餌,釣中俄在中亞地區上鉤。只能伊朗危機的存在,他才有更多的理由深入到新月及中亞地區,才能真正切入中俄的背心。這就是為什麼早就準備好的以色列遠程襲擊特種部隊一直未對伊朗動手的主要原因。
  
  問題的急轉在於伊朗與俄羅斯的核燃料協議一直未能達成,繼而伊朗不得不轉他其它途經。5月17日,伊朗與土耳其、巴西達成了核然交換協議。俄羅斯對此十分不爽,普京於6月11日告知薩克齊,俄羅斯不打算履行與伊朗的S-300合同,換句話說,對於1929號決議中未加限制的S-300系統,俄羅斯也不打算提供給伊朗了。這個信號,一方面折射出俄羅斯對伊朗與土耳其、巴西達成核燃料協議的不滿,另一方面也暗示西方,只要有合適的價碼,沒有什麼不可以交換的。
  
  其實,一直以來,面對美軍的強大壓力,伊朗一直希望得到俄羅斯的S-300防空系統,但俄羅斯在此問題上一拖再拖,伊朗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發展本國的類似系統。我們再次觀察近幾年來伊朗的走勢,就會發現,除了「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核武外,伊朗的常規武器及導彈系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單單憑藉伊朗的力量,很難做到這一點。
  
  而俄羅斯在08年俄格衝突中表現,讓俄羅斯軍方則極為不滿。前蘇聯遺留下來武器研發系統,已經在西方武器面前明顯不能適應。而普京對薩克齊的這番話,我們不僅僅解讀為政治上的表態,而是俄羅斯對採購四條法國「西北風」兩棲攻擊艦及從以色列採購無人機,並計劃今後五年北約共採購120億美元武器的姿態。
  
  那麼,這樣是否可以解析為俄羅斯向右轉呢?我們認為,國家是現實利益結合體。雖同為「金磚四國」,但俄羅斯更依賴於礦產資源特別是石油輸出。而近年以來,俄羅斯一直以石油為武器,從而左右政治利益。現在石油市場的低迷,對俄羅斯的影響非常明顯。當巴西雄心勃勃的走向新興大國的時候,俄羅斯正為捉襟見肘的經濟為難,民調顯示,不管是梅氏,還是普京,在國內的支持度都在下降。 軍事戰略站 www.
  
  而由貪污腐化所引發的對普京的不滿,及梅普二人的潛在衝突,都在有意無意的被人為放大。在這種情況下,要俄羅斯全心全意的支持伊朗,顯然有些困難。從另一個角度講,即或是美軍對伊朗大舉動武,俄羅斯也極有可能坐享其成,輸出武器以求利益。所以,在本次決議前,俄羅斯早就轉向支持西方提議,而只有中國堅持到了最後。
  
  但同時我們注意到,即或是中國的堅持,影響也是有限的。主要是作為中國來講,除了與伊朗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繫外,從軍事及地緣角度看,中國能給予伊朗的支持卻十分有限。所以,與其說是中國在此問題投出的支持票是中國在拋棄伊朗,不如說中國開始正視在伊斯蘭世界的真正影響力。何謂世界對中國的尊重?即你能一言九鼎,真正決定世界的時候,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換名話說,即或是你投下了反對票,能左右對伊朗的制裁嗎?所以,美國的目的在於逼迫中國政治表態,從而損害中國在伊斯蘭世界的形象,從而達到其戰略目的。但我們同樣知道,形象的建立和毀滅,並不存於一時之間,是需要歷史要證明的。本次決議之前,中國密集訪問了沙特、埃及等中東國家,為行動作了充分協調。中國此次在安理會提出的核實以色列核身份,就是一個平衡術,即在退的同時也在進中。
  
  對伊朗的核計劃如梗在喉的,非以色列莫屬。而我們同時注意到,土耳其所謂的人道主義船隊在以色列近海地區受到攻擊也絕非偶然(以色列把美軍的偵察艦都能擊毀,還怕你土耳其?),和伊朗的波斯帝國夢一樣,土耳其也有著泛突厥主義帝國夢(「東突」的主要支持者,另一個就是德國)。這次伊朗、土耳其、巴西達成的核燃料協議,其實可以看作新興力量對傳統核大國的一個挑戰。他們所謀求的,不單單是一個地區強國那樣簡單的目的。
  
  但從歷史、文化、政治、軍事、地緣上看,在03年伊拉克戰爭拒絕美軍「借道」的土耳其,與伊朗的距離似乎更近一些。特別是土耳其在以色列受襲擊后,伊朗也打算派志願艦去闖關,其意義絕非意氣用事。而一旦什葉派在伊斯蘭世界佔了主導地位后,遜尼派的沙特、埃及如何選擇就特別引人注意。所以,在1929號決議通過後不久,即有英國放出風來說沙特會提供「空中走廊」讓以色列遠程襲擊伊朗,我們認為,這則消息的意義在於「繼續攪亂中東這團混水」,讓相關國家陷入目標識別混亂之中。
  
  從嚴格意義上講,1929決議案形成,是為伊朗爭取了最後兩年左右的緩衝時間。美軍真正要對伊朗進行打擊,還得一個過程。而目前為止,美軍正在通過「伊朗的威脅」,把大批的裝備合理的運送到阿富汗地區,從而形成對中國西部、中亞地區強大的壓力,這才是對方的真正目標。從技術手段上講,現代戰爭,美軍可以從印度洋、伊拉克、歐洲等多個地區發動對伊朗的攻擊,根本沒必要把所有的裝備搬到山高路險的阿富汗來。但現實殘忍的告訴我們,美軍真正的目標不是伊朗,而是中俄,準確的說,是中國!
  
  以十萬計的美軍進駐阿富汗,難道說他不怕「天下無敵」的中國陸軍嗎?非也。朝鮮戰爭后,美國軍隊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而新式戰爭,也遠非傳統戰爭可以對比。上兵伐謀,美軍重兵佈於中國西部,本身對中國就是一個沉重的心理壓力。研究中國的歷史,就會發現,中國絕大部分的外患來自於北方,而所有的失敗,都是從西部的丟換開始。只是近代后,海上的威脅才漸趨明顯。而仔細分析研究,就會發現,戰爭都是伴隨在經濟左右,當中國的貿易在絲綢之路上的時候,戰爭就向西部延伸。當經濟活動依賴于海洋的時候,對方就會封鎖重要交通要道。所以,單純的比拼意志與體力、資源與科技,政治與經濟並不是取得勝利的好方法。而是要有取有舍,有進有退,有打有拉,才能佔據主動。
  
  有人說,中國正在一張張丟掉自己手裡的牌。對此,我們並不敢苟同。所謂牌局,不在於你手裡有什麼牌,而在於對方有什麼牌,能打什麼牌。不客氣的說,給笨蛋一手好牌,他同樣地會輸。真正的贏家,並不在意手裡有什麼牌,而在意自己能抓住什麼牌,或者把別人的牌變為自己的牌。牌嘛,終究都要打出去的,就看能不能打在刀刃上了,死拿著不打,就是死牌。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放下虛名,以求實利,也算是一大進步吧。簡單的講,中國不會放棄伊朗,也不會背信棄義,同樣地,中國也不會再去承諾能力之外的事情。言必行,行必果,能做到這一點,才能算個負責任的大國。
  
  美國一方面宣布從阿富汗撤軍時間表,另一方面又重點評估阿富汗的豐富礦產資源,其用意與目的,就是讓阿富汗陷入到長久的動蕩不安中去。也只有這樣,美軍才有長駐中亞的理由。(一怒衝冠)
  
  維護國家的戰略利益不能只盯著經濟貿易
  
  ——從中國同意制裁伊朗說起
  
  前些天,聯合國表決通過了新一輪制裁伊朗的決議,中國投了贊成票。據說,這是因為這個決議照顧了中國的利益,沒有把與石油貿易的有關內容寫入其中。因為中國的戰略利益得到了維護,所以中國就沒有必要再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發生對抗了。 www. 最好軍事戰略資訊站
  
  允許中國與伊朗進行石油交易,中國的戰略利益就得到保障了嗎?
  
  這反映出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一種傾向。很長時期以來,在中國主流的國際政治論點中,經濟利益甚至是簡單的貿易關係成了壓倒一切的利益,成了對外交往和處理國家關係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描述,什麼中國與某某的貿易額達到了多少,又成了某某最大的貿易夥伴云云,似乎這樣一來,中國與他們的關係就發生了重要的改變,在這個國家對外關係中的位置就得到了鞏固和加強。就是在論述中美兩國關係這樣至關重要的戰略問題時,也往往以經濟貿易為出發點,為基本依據,有關「中美誰也承受不了發生衝突帶來的損失」、「誰也離不開誰」等時髦理論,無一不是以經濟貿易聯繫為根據。
  
  我們認為,用經濟關係代替戰略關係,把戰略關係降位於經濟貿易聯繫,這是「一切向錢看」的歪風在國際關係理論上的反映,是片面、狹隘和有害的。維護國家的戰略利益不能只盯著經濟貿易。
  
  一、經濟利益之外還有更多和更重要的利益。
  
  經濟利益是重要的利益,體現經濟利益的投資、貿易等行為,關係國家的得失,說經濟利益重要沒有誰會不同意,這就如同說人民幣重要沒有誰不同意一樣。但同樣任何人也都同意的是,在中國還有比人民幣更重要的東西。同樣,在國際關係領域,也有比經濟關係更重要的東西。
  
  第一,政治關係左右經濟關係,政治利益高於經濟利益。
  
  在國與國的關係中,政治與經濟哪個更重要?顯然,政治是更重要的關係。中美關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美國沒有因為與中國有巨大的經濟貿易聯繫就,放棄在政治上打擊中國,所謂的「民主」、「人權」,永遠都是攥在手裡敲打中國的榔頭;沒有因為需要向中國大舉借債,就放棄扶持中國的反對派,或明或暗地與中國政府對抗;也沒有因為所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放棄對中國各分裂勢力的支持,全然沒有一點「你我不分」的意思。這一切都充分說明,美國是把這些政治利益擺在經濟利益之上的。
  
  美國是這樣,中國也無法不是這樣。中國不能不重視同世界上碩果僅存的幾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儘管雙方之間的經濟聯繫可能無足輕重;中國也不能不考慮個別國家在台灣問題上的頑固立場而發展同那些國家的經濟聯繫,儘管這個聯繫看起來有利可圖。可以說,任何時候都把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世界各國莫不如此。過去是這樣,現在應該是這樣,將來必定還是這樣。
  
  第二,戰略關係決定一切,戰略利益高於一切。
  
  國家與國家之間具有決定意義的關係,是戰略關係而不是經濟關係,任何經濟關係都服從和服務於戰略關係。比如,去年曾有報道說,蒙古國的一處重大礦藏緊鄰中蒙邊界,所產出的礦物也主要出口到中國,但蒙古方面卻放出話來,這個礦任誰投資開發都可以,唯獨中國投資不行。這是經濟關係服從戰略關係的一個典型例子。
  
  其它還有美國不允許中國收購尤尼克石油公司,澳大利亞不允許中國購買其礦山等,都是經濟關係服從和服務於戰略關係的一種反映。政治上也是如此,沙烏地阿拉伯大概是世界上最封閉的國家,但卻是美國的盟友,美國從來不拿什麼「民主」、「人權」之類與沙特較勁,這是政治關係服從戰略關係的典型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也是多得很,數不勝數。
  
  戰略關係事關大局,事關國家核心利益,所以,戰略利益高於一切,為了戰略利益可以犧牲經濟利益,也可以犧牲政治利益,比如,美國寧可以犧牲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為代價,也要捍衛它與以色列的關係,因為這事關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
  
  俄羅斯寧可在政治上、經濟上全面吃虧,也要維護同白俄羅斯的戰略關係,因為這事關俄羅斯的地緣戰略利益;不管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多麼嚴重的經濟糾紛,也不管美國與英國之間的貿易聯繫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但英美特殊夥伴的關係不會有絲毫的改變,這也是基因於共同的戰略利益。大國是這樣,就是中小國家也不例外,墨西哥什麼時候也不會跟著美國的節拍起舞,去制裁、封鎖古巴,土耳其任何時候都會支持塞普勒斯的土族人,道理都源出於戰略利益。
  
  二、應從戰略高度處理國際問題和國家關係。
  
  所以,決定任何國際問題,處理任何國家之間的關係,都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出發,依據國家的戰略利益採取相應的對策。
  
  首先,要立足於維護應有的地緣戰略利益。
  
  周邊國家的動向事關本國的安危,維持周邊形成一個對己有利的安全環境,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得有一點點的大意,這就是國家的地緣戰略利益。對中國來說,與巴基斯坦、緬甸、越南、寮國、朝鮮等的關係完全不在於有多大的經濟意義,也不見得有多大的政治意義,關鍵在於,這些國家事實上構成了中國安全的外圍屏障,是重要的戰略緩衝區,其安危向背直接影響著中國的安全態勢,是中國必須花大力氣、出大代價加以維護的;蒙古、尼泊爾、不丹、柬埔寨、泰國、菲律賓等,則大體上是戰略的中間地帶,可以不使超級大國的兵鋒直接施刃於中國,應維持這個現狀不使之惡化;
  
  而日本、阿富汗、南朝鮮、印度等,則是現代化武裝力量的雲屯之所,從這些地區爆發的力量閃電隨時可能擊穿和平的天空,擊打在中國的頭上,是需要認真加以防範的。這樣一來,不同的地緣戰略關係就決定中國與上述各國有不同形式、不同性質的國家關係,在不同性質的國家關係下,依據各自不同的特點,中國同他們發展不同形式的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
  
  其次,還要著眼於維護全球範圍的戰略平衡。
  
  人們常說,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哲學家有言,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愛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經驗,防止權力濫用的辦法,就是用權力約束權,權力不受約束必然產生腐敗。」國家之內如此,放大到全球之內也是一般。當今世界之一大不幸,是世界戰略嚴重失衡,一超獨大,不受制約的霸權讓霸權國家的世界權力極度腐敗瘋狂,這是世界不能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源。人類的發展,世界的和平,迫切需要推動全球實現新的戰略平衡,這是全人類的責任,更是大國的責任。
  
  如果說根本利益的話,這也應該是中國最根本的利益置所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網文《推動全球實現新的戰略平衡——談大國的責任與使命》)。任何有益於推動戰略平衡發展的行為,都應該得到中國的支持,任何有益於全球戰略平衡的國家都應該成為中國的朋友,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
  
  不管擁有絕對權力的霸權國家打著什麼樣的旗號,什麼「國際社會」,「文明進步」云云,都不能聽其任其剪除僅有的幾個對手,更不能為虎作倀、助紂為虐,否則,總有一天屠刀會落到自己的頭上,後果不看設想。不是有人經常講,要從戰略高度、從大局出發嗎?這才是真正戰略高度,才是真正的大局。
  
  最後,還不能忘掉應有的政治利益。
  
  在世界範圍內,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刻意給社會主義理想抹黑,並給秉持這種理想的國家貼上邪惡的標籤,必欲除之而後快。對此,中國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是反對還是不管不問?是幫助還是放任自流?我們固然可以不當頭,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如果一個又一個信奉社會主義理念的政權接連倒台,難道此情此景能賞心悅目、心安理得嗎?
  
  對中國來說,意識形態的鬥爭仍然客觀存在,把社會主義勢力排擠到與魔鬼為伍的地步,消極影響在所難免,對中國不會有任何好處。既然現如今中國的政治體制繼承了過去的資本與遺產,繼承並享用著過去的榮耀與輝煌,繼續標榜著不能猶豫的人民性、草根性,當代中國就難以同這樣的戰略關聯切割。
  
  每個人都有個人形象的,嚴肅一點的人,對此不敢疏忽大意;每個國家也都有每個國家的形象,負責任的國家也都不能馬虎從事,原則的問題上是含糊不的。講原則、講是非,這是一個人起碼的品格,也是一個國家必有的做派,即或中國現在還沒有仗義執言的力量,但至少不應隨波逐流,動輒也拿什麼「國際社會」說事,煞有介事地以為自己也是什麼「國際社會」的一個角兒。這也是不能忽視的政治利益。
  
  三、生意大國不等於戰略大國,國家的戰略設計必須高屋建瓴、統籌兼顧。
  
  1、生意大國不等於戰略大國。
  
  以經濟貿易關係衡定國家之間的戰略關係,在當前這是中國國際關係領域的主流學說。按照這樣的理論,國際戰略等同於國際貿易,國家戰略利益等同於經濟交易。
  
  但是,生意大國並不等同於戰略大國,生意關係也並不就是戰略關係。這是有例可循的。例如,早在60年代,日本、德國就是世界上排名居前的經濟和貿易大國,但他們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是戰略大國,而且直到今天,他們都仍還走在爭取戰略大國的道路上,離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而那時的中國,無論是經濟實力和對外貿易總額,在世界的位置都不突出,但中國卻是公認的戰略大國,其戰略地位不是日本、德國所可望項背的。
  
  所以,生意大國並不等於戰略大國。發展國民經濟,發展同世界各國的關係,生意固然要做,要做生意大國,這是沒有疑義的,但僅僅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做生意大國的同時,更應該做一個戰略大國,中國應該以戰略力量的姿態而不是以經濟動物的模樣活躍於世界戰略舞台。沒有戰略大國地位的支撐,生意大國早晚是一條死胡同,西方世界曾經的殖民帝國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就是很好的範例。
  
  2、戰略問題不能窄化、泛化、庸俗化。
  
  對經濟增長有極其迫切的渴望,這是當代中國一個重大特徵。「發展是硬道理」,別的道理相對的就要「軟」下去了。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當代中國用發展壓倒一切、解決一切的思想瀰漫於全社會,片面化、絕對化的傾向比比皆是。在國際戰略問題上,如前所述,也同處理國內問題一樣,也往往直奔主題,以經濟貿易關係衡量一切、決定一切。
  
  這樣做,第一,要使戰略問題窄化,窄化成為赤裸裸的經濟貿易關係;
  
  第二,進而造成戰略問題泛化,許多根本夠不上戰略層面的問題往往被人為地拔高到戰略高度,許多根本夠不上戰略關係的往來,也被冠之以各種名目的戰略夥伴頭銜,以至於今天中國各種形式的戰略夥伴關係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第三,最終結果是戰略問題庸俗化,到處濫用戰略的概念及辭藻,即使當事雙方之間沒有起碼的信任、甚至是明顯的敵對關係,居然也可捏造出什麼加強「戰略互信」云云,把戰略關係扭曲、庸俗到離奇的地步。比如前一個時期,就連台灣都要與大陸搞什麼「戰略互信」之類,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3、國家的戰略設計必須高屋建瓴、統籌兼顧。
  
  戰略大國必須有體系完善的大戰略,體系完善的大戰略來自於精心的設計。大戰略的設計必須在統籌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基礎上,站在國家根本利益的高度,把國家的發展利益和安全利益進行最優化整合,在大戰略的總體設計下,其行動和措施要能保障國家安全所必需的地緣戰略利益,也能維護國家發展所不可或缺的全球戰略平衡的利益;既要通過經濟貿易往來獲取經濟實惠,也要樹形象,講原則,使國家的政治利益得到應有的關照。這樣的戰苦厄設計必須高屋建瓴、統籌兼顧,而不能只顧一點不計其餘,只講交易不講原則,只圖一時不管長遠,把賺錢當做根本,用手腕代替道義,讓一個堂堂的戰略大國形同投機取巧的勢力小人。
  
  現在可以回過頭來再說說參與對伊朗的制裁的問題了。參與制裁伊朗,從戰略的高度出發,中國究竟何所得何所失呢?
  
  有人說,這次中國既作為「負責任大國」與國際主流保持了方向一致,沒有因此與美國發生對抗,同時還有效地保護了自己的核心利益,更通過自己的努力減輕了伊朗的壓力,使伊朗逃過一劫,平衡兼顧了三個方面的利益,舉措堪稱完美,行為妙到毫顛。
  
  為此,一些媒體不無得意,比如6月10日《環球時報》就發表了題為《讓伊朗放棄謀求核彈的念頭》的社評文章,文章先是站在「國際社會」的角度把伊朗數落了一通,說什麼「聯合國安理會9日表決通過了對伊朗新的制裁決議,這意味著國際社會再一次向伊朗亮起了紅燈:伊朗的核計劃『必須停車接受檢查」,對此,「伊朗需要高度重視」,「再也不能低估國際社會在反擴散問題上的決心了,任何想謀求核武器的念頭都是危險的。
  
  要想讓世界相信自己的確在和平利用核能,伊朗現在需要拿出更多的具體舉措,而不是採取不合作、甚至對抗的態度」。接著又以教師爺的口氣掉過頭來訓斥美國,「要想讓伊朗真正斷了謀求核武器的念頭,國際社會就需要給予伊朗相應的尊重和發展空間,不能讓伊朗總感到隨時有被搞垮的危險。西方,特別是美國要學會不逼人,尤其是不能逼人太甚」。
  
  對自己則是一份自鳴得意的樣子,說什麼「誰都知道,在敵對雙方間創造『平衡』是很不輕鬆的活兒,需要勇氣和高超的技巧。正因為此,中國的作用才不可替代」,「中國作為『平衡者』的作用至關重要」等等。話里話外,一付千辛萬苦后大功告成的架勢,好像中國已經成功化解了這場空前嚴重的伊朗核危機,聽起來堪稱是中國獲得的一次外交上的完勝,中國的戰略影響和國際地位簡直就是在以成倍的速度暴增。
  
  但實際情況如何呢?中國是不是因此提高了自己的國際地位了呢?
  
  第一,指望因此可以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是痴心妄想。
  
  美國及西方不會因為中國同意對伊朗制裁就能放鬆對中國的戰略遏制和圍堵,更不會因此就視中國成為自己人,不要以為在伊朗核問題上同西方入了伙,就可以對這一夥中的「老大」嘮嘮叨叨了,人家始終要把你划作另冊、當做另類,一切針對中國的戰略設計都將絲毫不受影響地加緊實施。還教訓什麼「西方,特別是美國要學會不逼人,尤其是不能逼人太甚」,自己還在被美國逼得團團轉,居然在這裡教訓起人家來了,無羞臉皮之厚,阿Q精神之強,簡直可以說成震古爍今了。
  
  第二,並沒有從戰略高度上維護了中國的利益。
  
  所謂的維護了中國的利益,不過僅僅是可以讓中國繼續與伊朗做石油交易而已,事實上,這沒有任何不可替代性。即使中國不從伊朗購買石油,中國還可以從任何其它產油國購買,中國在伊朗可以投資,在其它國家照樣也可以投資。伊朗對與中國的價值不在於它的石油,而在於它的地緣戰略安全和全球戰略平衡的價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網文《當波斯長劍展現鋒芒的時候——談伊朗發展壯大意義及戰略影響》),所有削弱、壓制伊朗的行為,包括所謂的聯合國制裁,都可能導致中東、中亞的局勢向著不利於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從根本上說,都將損害中國的地緣安全利益和全球戰略平衡的利益(有關這個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網文《從地中海到帕米爾:戰略高地誰稱雄——談「兩中」地區的戰略走向及影響》)。
  
  第三,將造成長久的戰略猜忌與隔閡。
  
  聯合國制裁通過以後,伊朗方面反映強烈,除了對西方進行抨擊以外,還對俄羅斯進行了嚴厲的指責,但是到目前為止對中國的批評還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明顯。這成了有些人洋洋自得的借口,說什麼這個時候「伊朗除了依靠中國還有誰」,更有甚者還宣稱什麼中國幫助了伊朗,好像如果沒有中國,伊朗就將面臨更大、更嚴峻的壓力,似乎伊朗應該對中國感恩戴德才是。這樣的感覺真的是太過良好了,但恐怕也只能是自我感覺罷了。其實,西方未嘗不知道這樣的制裁對伊朗不起多大作用,所謂的制裁,不過是美國戰略打壓和試圖顛覆伊朗的一個環節、一個步驟,更多更大的行動還在後頭,美國要的不過是這個招牌,以便今後打著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名義,以便師出有名,伊朗的問題遠沒有結束,今後還要變得更加。所以,制裁理所當然地要引起伊朗當局極大的憤恨,也不能不在伊朗民眾的心靈中投下長久的陰影。波斯民族不是一個健忘的民族,也不是一個膚淺到「一碗涼水見到底」的民族,場面上的外交辭令代表不了真實的想法。誰都知道,敵人的可惡並不會讓人的精神受到折磨,因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最令人傷心的,則是朋友的出賣,這是最刻骨銘心的。還說什麼伊朗應感謝中國,難道他們不會把一些刻骨銘心的憤恨埋藏在心底里嗎?可以說,任何參與制裁的國家,都將給未來與伊朗的關係投下長長的暗影,中國也不例外。
  
  不僅如此,對於整個事件的發展及各當事者的表演,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是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其戰略影響將超出伊朗問題的範圍,超出中東、中亞而瀰漫到全世界。據6月15日參考消息報道,西班牙《起義報》6月13日發表了題為《中國令人愕然地支持對伊朗的制裁》,文中說:「中國支持制裁伊朗的舉動是否意味著中國對外政策的根本性轉變,轉向捍衛與西方列強共享的世界霸權,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對於可能產生的結果,該文說:「通過這一舉動,中國沒有延續與發展中國家站在一條戰線上的傳統,而是選擇與西方列強保持統一立場」,「這意味著中國從1949年以來極力捍衛的反霸權歷史發生了轉變,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其有史以來的領導地位有可能遭到削弱。」這些話,意涵深遠,足以令人深思,這只是西班牙這家報紙訴諸文字的一家之言,但焉知沒有更多人在心裡也有類似的想法呢?這大概就是中國參與制裁伊朗所產生的戰略餘韻。
  
  但願西班牙《起義報》的議論猜測不過是一種誤解。可是,如果中國的目光真的越來越只聚焦在經濟貿易上,那麼長此以往,未來的戰略之路很有可能越走越窄,所謂的戰略大國最終難免墮落成莎士比亞筆下威尼斯商人。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0-6-18 03:12 | 只看該作者
要尊敬不如要敬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3
zhousx18 發表於 2010-6-19 20:48 | 只看該作者
伊朗這是自絕於全世界人民!美國這一輪制裁后馬上就要入侵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850

帖子

171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11
4
yoda 發表於 2010-6-20 19:2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沒有延續與發展中國家站在一條戰線上的傳統,而是選擇與西方列強保持統一立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19

帖子

66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1
5
湖濱 發表於 2010-6-20 20:11 | 只看該作者
我對中國能否處理好伊朗問題沒有信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