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專家:中國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認可度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6-19 21: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6/7  消息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訪談對象】

  約瑟夫·奈(Joseph Nye),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國務卿,柯林頓政府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和國防部長助理。

  約瑟夫·奈是國際關係理論中新自由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以「相互依存理論」而聞名。他還是「軟實力」(Soft Power)和「巧實力」(Smart Power)概念的首創者。他的新作《21世紀的未來實力展望》(The Future of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將於明年2月由美國公共事務出版社出版。

  【訪談動機】

  「200名美國官員如果同時與會,要用48輛車才能裝得下。」

  美國《紐約時報》以這樣的筆觸形容上周赴北京參加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華府超豪華團隊。美方有足夠理由證明他們的上百名官員這趟「沒白跑」:戰略對話26項成果,經濟對話就5方面達成逾6000字的共識,簽署8項具體合作協議。

  然而,這些數字可能還是難以說服他們的同胞,那些擔心飯碗不保、正在掙扎謀生的人,部分美國人依然對中國心存警惕,並準備在11月份關鍵的國會選舉中發泄不滿。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民調顯示,中國目前被十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危險」,有50%的美國人對中國印象不錯,但也有38%的美國人不喜歡中國。

  對此,約瑟夫·奈5月20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中國世紀」尚未到來,美國人不必過度憂慮。但同時,他也指出:儘管中國不太可能在全球範圍內成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競爭對手,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在亞洲挑戰美國。某些中國人的狂妄自大和民族主義情緒,以及某些美國人對本國衰落不必要的擔心,為兩國爆發衝突增添了可能性。

  【先驅語錄】

  ★中國的發展,的確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對中國角色和地位的支持和認可度。

  ★美國時常會有「衰落論」,然而這些更多的是反映一種心理憂患意識,而並非真正的實力衰落的現實。

  ★如果中國要借用流行文化來提升其軟實力,就應當放鬆審查制度,允許更大的言論自由。

  【作者】《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李穎 發自北京

  美國未衰落,中國世紀未到來

  《國際先驅導報》:你最近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的文章談到不少美國人擔心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發展和崛起,中國將尋求更大的權力。但你的結論是「中國世紀」尚未到來?

  約瑟夫·奈:的確有一些西方人擔心中國挑戰美國,如同一百年前德國挑戰英國。但是,1900年時,德國的工業實力已超過英國,而且德國皇帝當時奉行的是一種冒險的外交政策,這種政策勢必帶來與其他大國的衝突。相比之下,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仍遠遠落後於美國,政策重心也主要放在本國範圍內和本國經濟發展上。即便到2030年中國經濟整體規模能和美國持平,中國的人均收入到2050年恐怕也無法和美國媲美。

  Q:在你看來,中國無法挑戰美國的具體原因是什麼?是經濟因素還是政治因素,亦或是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不均衡發展?

  A:這些因素都有。中國的經濟取得了令人驚異的高速發展。但是中國仍然面臨國內的發展不均衡,及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如何進一步深化的問題。

  中國能否找到一種政治模式,管理好不斷擴大的城市中產階級、地區間的不平等,以及少數民族的不滿情緒,也有待觀察。

  中國是否具備足夠的軍事能力來尋求超級大國的地位也令人懷疑。所以我認為,中國將很難像上世紀初德意志帝國對英國構成挑戰那樣,對美國構成同樣的挑戰。

  Q:你的結論是在告訴西方人「不必對中國恐慌」嗎?

  A:眼下許多中國人津津樂道於「美國衰落了」,也有不少美國人憂心忡忡於「中國崛起了」,但這二者都失之偏頗。對於國家實力變化的過高或過低的估計,都可能導致危險的政策出籠。

  Q:美國在金融危機中受到了重創,但它仍然是超級大國,你認為是這樣嗎?

  A:儘管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比美國好,但這僅僅是短期現象,也並非美國衰落的標誌。美國時常會有「衰落論」,比如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都曾有不少美國人擔心美國不行了。然而這些更多的是反映一種心理憂患意識,而並非真正的實力衰落的現實。只不過這種心理因素的危險性在於,它有可能導致美國和中國的誤判,並進而危害到原本正確有效的外交政策。

  不必也不能過分擔心中國崛起

  Q: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2001年「9·11」事件之前,中國被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視為最大的「危險」,而目前只有十分之一的美國人持這種觀點。你認為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目前,美國人最關注的莫過於本國的經濟狀況了。

  Q:你認為中美兩個大國註定要競爭還是有可能合作?你在《金融時報》的文章里引用修昔底德的名言說,「那種認為衝突將不可避免的想法,可能會成為導致衝突的一個主要原因」。這是你針對美國人對中國的擔憂而對美國人提的一個建議嗎?

  A:是的,我想警告美國人,不必也不能過分擔心中國的崛起。中美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競爭,這是正常而健康的,但是兩國都應該比現在更努力地來進行合作。

  Q:那麼美中兩國分別應該怎麼做以減少摩擦呢?

  A:開誠布公的交流並避免對對方提出過分的要求是最好的緩和緊張之途徑。一定程度的民族主義對國家而言是健康的,但對對方行為做出過激的民族主義反應則是不健康的。

  Q:提到「開誠布公的交流」,你如何評價近日舉行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A:我認為此類對話有助於雙方政府理解對方的立場,並協調彼此的政策。

  Q:看來你很樂觀地看待此戰略對話,可事實是我們看到,對話並未解決現存的如人民幣匯率、對台軍售等問題。5月24日的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上有篇文章,認為此對話成果極少,「從長遠看,即使這一對話不被取消,起碼也應該被降級」。

  A:雙邊關係中的任何議題都是可以討論的,但是戰略與經濟對話並非中美間討論這些議題的唯一場所。例如,中美間可以在G20的多邊場合會晤,還有雙方的高層峰會等等。某些場合更適合討論某些議題。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最關鍵意義在於,兩國的領導層要保持持續不斷的交流溝通。

  中國也應該發展「巧實力」

  Q:你認為所謂的「中國世紀」,或者說中國的崛起除了中國自身的努力外,是否多多少少還受到美國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要看美國的支持度和認可度?

  A:中國和美國無論在經濟和安全上都是互相依存的。如果要達到一個正面的綜合效果,雙方都離不開彼此的支持。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的發展,的確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對中國角色和地位的支持和認可度。

  Q:你在文中提到,比爾·柯林頓1995年對江澤民所說的話是正確的,即美國更擔心一個羸弱的中國,而不是一個強大的中國。不過,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這句話很難說是一種恭維,我們也難以相信美國不想削弱中國,或者至少美國並非不想讓中國放慢發展的步伐。你覺得美國是言行一致的嗎?

  A:我認為在這一點上柯林頓是真心實意且言行一致的。如果他真的想削弱中國,他就會反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會對中國進口提高關稅,削減美國在中國的投資了。

  Q:如果美國的確是善意看待中國崛起,那你對於中國更好地崛起有何建議?你是「軟實力」概念的首創者,我想聽聽你對中國提升軟實力的看法?

  A:中國軟實力獲益於其具有吸引力的傳統文化。建孔子學院是中國擴展軟實力的明智做法,另外多邊外交十分有助於提升中國的軟實力。但是,如果中國要借用流行文化來提升其軟實力,就應當放鬆審查制度,允許更大的言論自由。

  Q:你提及中國的不少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經濟崛起持正面態度,而對其軍事崛起則不然。那麼在你看來,一國的經濟發展是否並不必然導致軍力膨脹?

  A:中國應該在軍費開支上更透明,同時提升軟實力。這樣使得中國的崛起在其他國家看來不那麼具有威脅,這應該成為中國的「巧實力」。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