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富士康效應衝擊台商版圖 迴流島內不會成主流

[複製鏈接]

39

主題

39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受到警告 樓主
柳葉青 發表於 2010-6-17 09: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台灣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科技連續兩次宣布大幅加薪。作為全球電子代工龍頭企業,富士康加薪動作如此「猛烈」,其示範效應已經引起行業乃至全球震動。應該如何理解富士康的加薪?它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只能忍受的「地震」

6月2日富士康宣布,深圳廠區一線作業員6月1日起將獲得加薪,幅度超過30%。富士康表示,這是基於物價、生活費用上漲、集團整體經營狀況做出的決定,此外,加薪將讓員工在減少加班下也能增加收入,並擁有足夠的休閑時間。

過去幾個月,富士康深圳廠區接連發生12起員工跳樓事件。有媒體報道立即指出,加薪是富士康的危機處理方式。

然而不到一周,6日,富士康宣布再度加薪。若考評合格,深圳廠區一線作業員薪水將由1200元提升到2000元,增幅超過66%。

針對富士康薪資連二漲,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解釋,以前鴻海在擬定薪資結構上,走的是跟隨者(follower)路線,多半依據市場平均薪資再做微調,但第5跳后,我重新思考,發現90年代的員工要的是更有尊嚴、更有希望的工作,在想通這件事後,鴻海決定由從前的「跟隨者」轉型成為「破壞性的創新者」,以後的薪水水平希望可以與國際級的企業比美,讓鴻海真正成為一個「願意付得起高工資的領航者」。

郭台銘還強調,「鴻海調薪做的是符合潮流的事,調薪絕對是健康的」,「與其一次調一點,還不如一次漲足,反倒有助於凝聚向心力。」

富士康大舉加薪在海峽兩岸掀起波瀾。

電子代工勞動密集,利潤微薄,富士康是業內龍頭企業,工資漲幅逾倍,勢必給其他在大陸的同行,特別是台商帶來不小的加薪壓力。島內有人形容,這是歐元貶值衝擊之後,另一個不可控制、只能忍受的人為地震。

受富士康加薪壓力影響,全球最大電腦顯示器生產商冠捷科技已宣布,今年下半年,將再加薪15%至20%。該公司已在今年1月上調大陸員工薪資15%。

然而,一堆口袋不深的台資和外資企業極度緊張。近年來,原材料價格上漲,成本增加連連,現在若比照富士康大幅提薪,企業吃不消,若不提,恐怕招工困難人才流失。

深圳台商協會會長黃明智向媒體透露,最近深圳台資企業老闆有在一起討論加薪事件,大家認為,加薪應該循序漸進,而不是一下子抬高,否則承受不了。他表示,深圳地區員工的基本薪酬漲到1200元,企業尚能承受,但漲到2000元,工廠就沒有財力跟得上了。

產業調整箭在弦上

全國台企聯會長郭山輝近日在北京表示,隨著大陸經濟發展,人工成本上升,台資企業勢必要加薪,只是幅度速度不能太大太快,以10%為宜。

有大陸權威媒體評論也認為,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是必然趨勢。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這可能構成負擔,但也會吸引到更多務工人員。同時加薪也可以「倒逼」企業技術革新,創新管理,實現產業升級。

如此看來,富士康加薪有「順勢而為」的意味。

富士康順勢而為的,也包括公開下一步的發展計劃。6月8日,郭台銘向媒體開放鴻海股東大會。他在會上表示,富士康將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發展無人生產線;至於勞動密集型、自動化程度較慢的工作,就遷到中國中西部,這些在兩三年前就開始做了。

生產線西進和產業升級都是台商面對人工成本上升,進行產業調整的手段。

英業達替惠普代工筆記本電腦,董事長李詩欽對媒體表示,富士康加薪事件爆出,工廠將加速移往內陸,英業達重慶廠區的建置順利進行,估計11月即可進入量產階段。

在大陸雇有3.5萬名員工的全球最大電腦鍵盤製造商群光,也準備前往重慶覓地建廠。該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呂進宗告訴媒體,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經途徑,我們當然會受衝擊,但是要趕快調整。

將生產線複製到西部畢竟是被動做法。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向媒體表示,台商必須體認,轉型升級是不得不走的路。企業應該早下苦工夫,不斷創新產品,這樣既能擺脫微利的壓力,又能創造價值,自定遊戲規則。

《聯合報》文章也指出,台商不能再因循走老路,大陸不再是低製造成本的生產基地,不再是不要求環保,不再是重資本家、輕勞工權益的地方。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副主任朱磊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富士康加薪引發的群體效應,將推動包括台商在內的企業應對人工成本增加,加緊謀求產業升級,加速我國產業結構主導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過渡的進程。

留下還是迴流

除了「西進」,台商「迴流」也是此次加薪事件凸顯的話題。

日前,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焦佑鈞向島內媒體表示,富士康加薪意味著大陸生產成本不斷上揚,在成本考慮下,未來三五年內,台資電子工廠離開大陸將不可避免。他表示,公會將推動台灣電子業「南進策略」,率台資電子工廠前往印度、印尼、越南等其他生產成本更廉價的地區。

另外據島內媒體報道,目前有意回台投資的電子企業至少有3家,就連鴻海集團也要島內經濟主管部門協助尋找新廠址,發展高階生產線。一時間,台商會否大批迴流成為島內輿論話題。

6月10日,台灣裕隆集團總裁嚴凱泰在「2010台灣浙江經貿文化合作論壇」上表示,企業的經營不是只看薪水而已,外界最近一直在討論大陸員工加薪潮,認定台商都該撤離大陸市場,這種論調「很膚淺」。他還說:「市場還是在那邊,大家還是要在那兒立足……怎能說薪資變高就要撤退了?開玩笑嘛!」

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也表示,現在台灣的薪資還是比大陸高,他不認為大部分台資企業會迴流。

有島內經濟主管部門官員也對媒體說,大陸台商要迴流台灣,就要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否則就沒有回台設廠的必要,因為島內人工仍然高於大陸,在島內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沒有競爭力。

朱磊告訴記者,因所處行業不同,台商針對迴流,反應不一而足,但是迴流島內絕不會成為主流,因為島內除了租稅輕以外,缺少其他優於大陸的投資條件。他還認為,勞動密集型台資企業加速向大陸中西部布局是必然趨勢,那裡的投資環境要優於越南、印度等地。

兩岸經貿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后,依存度可謂越來越高,大陸市場佔台灣出口的四成多,島內上千家上市上櫃公司幾乎都有在大陸投資設廠,不少企業的大陸出貨比重早超過公司的五成以上。島內輿論指出,「富士康效應」引發的波濤,將如何衝擊與改變兩岸經濟形態、台商版圖、甚至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力消長,值得各界關注與及早因應。

89

主題

847

帖子

22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2
沙發
有道乃大 發表於 2010-6-19 10:26 | 只看該作者
不加不行啊,象現在的收入,一年買不到北京的一個馬桶面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