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安徽環保幹部照章檢查遭停職 被指破壞招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6-18 2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6月17日23:46央視《新聞1+1》我

2010年6月17日,央視《新聞1+1》播出「環保幹部照章檢查遭停職 被指破壞引資環境」,以下為節目內容實錄: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我們都知道,一個官員如果被停職,無非就這麼幾種可能,要麼他違法,要麼他違紀,要麼就是他不稱職。今天我們要關注這麼一件事情,在安徽的蚌埠,當地的六名環保幹部,因為依法行政,因為照章辦事而被停職了。

(播放短片)

記者:

現在已經停止了是嗎?

許振海(安徽固鎮縣環保局副局長):

停職了,對。

記者:

現在還在局裡嗎?

許振海:

還在局裡上班。

記者:

現在幹什麼工作呢?

許振海:

領導安排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解說:

因為被暫時停職,這半個月許振海除了寫寫材料外,並沒有其它工作可做。上個月他作為安徽固鎮縣環保局副局長,帶領一個五人組成的環保大隊,到轄區內一家企業去檢查。幾天後他收到了古鎮縣政府發來了集體停職通知。除了他們五人之外,連並沒有去現場的鄭局長也被宣布停職。對於他們的停職理由是這樣表述的,縣環保局根據固鎮縣黨的領導的幹部停職問責試行辦法有關規定,經縣委現在,對環保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喬振穩同志,黨組成員副局長許振海同志予以停職。六名環保局成員為什麼被同時集體停職,這個謎作為當事人的許振海到今天也沒有想明白。只是在這個濟濟無名的小縣城裡,六並環保局人員從被舉報到停職,的確顯得效率很高。

郭安淮(安徽固鎮縣縣委副書記):

從據報道停職可能就兩三天時間。

記者:

這個是誰做出的決定?

郭安淮:

縣委常委會。

記者:

有沒有什麼吃拿卡要或違紀行為?

郭安淮:

這方法目前沒有。

記者:

目前沒有?

郭安淮:

(主要是)一把手局長鑒於他本人給縣委,寫了一個書面的辭職報告。

解說:

而一個頗令人費解的細節是,這封被稱作主動遞交的辭職報告落款日期是5月31日,而在5月28日,縣委就已經做出了停職通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環保局執法人員在對企業執法時的態度是導致他們被停職的最直接原因。

郭安淮:

根據調查的情況,確實我們縣環保局有些執法人員在執法檢查過程中間,確實也在方式方法上,在態度上可能有些生硬的地方。

記者:

就是生硬是怎麼說的?

郭安淮:

具體他講什麼話,原話我記不大清楚了。

記者:

那企業來投訴,他肯定是要把原話說出來的。

郭安淮:

應該有吧。

解說:

這就是投訴環保局的企業——伊諾華橡膠有限公司,這家生產輪胎的合資企業剛剛新增加的鍋爐規模,卻沒有申辦環評。為此5月許振海和工作人員三次來到這家企業,要求補辦環評,並補交新增的排污費,就在交涉過程中,雙方在溝通上似乎發生了些須爭執。


許振海:

他說對我們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太了解,產生一些誤解。

記者:

他認為你們怎麼了?

許振海:

一看到格式化的公文語言,有一點接受不了。

記者:

接受不了。

許振海:

他有點反應比較大。

解說:

不過,負責紀律檢查和政府行政監察的固鎮縣監察局還給出了另外一個停職的重要理由。

記者:

咱們處理得有依據。

高堂(安徽固鎮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長):

就是說看你一個月內去檢查了三次。

記者:

依據什麼?

高堂:

依據就是講。

記者:

一個月去了三次。

高堂:

三個月去了三次,對於一個公司,這樣確實影響了我們的發展環境這塊。

記者:

那環保部門到企業去檢查,不是因此的嗎?

高堂:

應該是不錯,一個月內對一個企業去三次。

解說:

相對於停職環保局六名環保成員的果斷,對於縣環保局究竟在常規檢查中和企業發生了怎樣的矛盾,無論是縣委常委會還是監察局,都沒有給出一個最確切的答案。不過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招商環境是他們共同提到的內容。

郭安淮:

主要還是對幹部是一個警示的教育,進一步來文明執法,依法行政,來優化我們整個全縣的發展環境。

高堂:

作為我個人考慮,都要樹立為這個企業服務的理念,就是怎麼樣我們來扶植人家,院以內的是人家的,院強以外的是我們的,就是搞好服務。

主持人:

看完這事我覺得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工作越來越難做了,不執法,有的要停職,現在執法也給他們停職,將來他們怎麼做工作?

白岩松(評論員):

其實這幾年來,大家對環保越來越重視。 但是這樣的一個事件再次提醒我們,為什麼在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我們總能看到你不願意看到的環境污染,或者是企業的環境污染的事件,總有一個無形的網保護著他們。說到哪兒的時候,環保好像在嘴上重視,一票否決。但是到現實當中,當你因為要環保而動了人家錢袋子的時候,這一票否決變成了否決你,把這個環保局的領導都給撤掉了,我覺得這樣的一個事件恐怕不是孤立的。但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事件。你可以覺得它荒唐,但是它在現實中就發生了,因為你動了人家的錢袋子。

主持人:

我們覺得現在我們應該分析一下,當地的政府和進入到當地企業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因為剛才我們在短片裡面反覆聽到,政府的工作人員一直在說,我們要扶植它,我們要為他服務,甚至說他牆內的事我們不能管,我們是牆外。

白岩松:

這句話其實挺嚇人的,因為牆內的事是人家的,牆外是我們提供服務的。中國人早就說了「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是有家規可不意味著國法就進不了家,家裡要出現犯罪的事情試試,還是國法大。同樣的情況下,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環評的部分能到院牆外頭,我就查你污水的這一塊怎麼解決嗎?之內你環評手續沒有辦,我擴建之後,我要讓你去補辦,去交相關的費用,這是在國法的統一的籠罩之下。這樣的一個監查部門作為一個執法者,居然對國家的法律如此不在意,我覺得這是另一個可怕。

主持人:

我們再來看這件事情能夠這麼順利地解決,對環保幹部兩天之內就做出迅速果斷地處理,背後的推手到底會是什麼?

白岩松:

當然是第一個是因為他的錢袋子,第二個是因為他的政績工程,也是招商引資的一個業績。同時我覺得他另一方面還挺信守承諾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在與其它的縣競爭當中,當時固鎮縣也發出了一個招商引資的八項優惠,我們看第五條,也把我嚇著了。第五條,它強調你們到我這兒來投資的話,我的治安環境是安徽最好的。親注意這兒,進了我這個開發區的企業,如果發射被偷被盜案件,公安部門負責在15天內破案。不能如期破案的由縣公安局全額賠償。我當時就想,犯罪嫌疑人偷了企業的東西,由人民來負責賠償,因為縣公安去局的錢是哪兒的,是人民交上來的。所以透過第五條,就能知道八條形成了一個怎樣的允諾,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到我這兒來投資,這樣我的錢袋子鼓了,政績工程好看了,將來我提拔了,是這樣的一個因素在做推動力。

主持人:

後面還有一個從重、從快、從嚴處理呢?

白岩松:

這個就是以前咱們看過那樣的標語,誰要影響了我招商引資一陣子,恨不得我就影響你一輩子,這就屬於典型的影響人的一輩子,環保現在從上上下下高度重視,但是在我們國家,你會發現,這個重視的程度有一個逐漸的衰減的過程,越往上越重視,現在到省一級的時候,尤其到山西省,寧可犧牲GDP,也要把環保做好,已經開始強化起來了。但是再往下它衰竭得就非常明顯了,到了縣裡頭恐怕還不太聽這個話,我先把招商引資的形象工程做好,或者是政績工程做好,同時也讓我有錢,我可以去做一些事情,反過來還是一種政績,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視。

主持人:

今天我們關注的是招商引資這件事,招商引資本來是一件好事,被有些學者認為是中國經濟在今天能夠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招商引資使得地方之間也滋生出了很多暗戰。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6-18 21:32 | 只看該作者
(播放短片)

解說:

價格在安徽最低;財政扶持在安徽最多;規費徵收在安徽最少;辦事效率在安徽最高;治安環境在安徽最好;媒體宣傳在安徽最優;利益保護在安徽最佳;服務檔次在安徽縣級最高。這是固鎮縣政府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的經濟開發區八項承諾。承諾的對象主要是那些外來投資者,而且還有特別說明,上述八相承諾兌現的責任人為縣委書記、縣長,若不兌現,進區企業法人代表可憑此承諾向管轄固鎮縣的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申訴,向各級各類新聞單位投訴,向人民法院起訴。縣委書記、縣長做責任人,八項承諾顯然不是虛言。

此外,承諾中還規定,如果在當地固定資產投入一千萬元以上,縣委書記和縣長將成為你的幫辦,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找他們解決。

而導致六名環保幹部被集體停職的蚌埠伊諾華輪胎有限公司,碰巧就符合這樣的規定。中外合資企業,計劃資總額1500萬美元,投資完成後,年銷售收入可達2.4億元,可以解決一千人左右的就業。這樣的投資遠遠超過出了讓縣一把手被提做幫辦的條件。

高堂:

一個月去了(企業)三次,是對一個公司,這樣呢,確實影響了我們發展環境,招商環境。

陳允濤(本台記者):

基層的環保部門,他們要去企業檢查的時候,要徵得政府和領導的同意才行,實際上就相當於不用徵求了,你去多了以後,企業有感覺了,感覺到在這裡受到了不友好的對待。

解說:

環保局沒有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規定,擅自到企業去檢查,造成了不良影響,這是被停職的局長在他的辭職書中寫下的話。三次去監察執法,本身國家賦予的對環保執法者的基本要求,就因為和上面打招呼,而被認定招商引資環境,當地的紀委的這個解釋,毫不避諱對企業的關愛。

事實上,在固鎮投資和招商引資已經是當地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個縣僅在去年就組建了十個招商分局,當地新聞網一篇固鎮縣強勢推進招商引資的文章這樣寫道:去年固鎮縣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動搖,以招商引資年和招商引資白日競賽活動為抓手,今年縣將切實做到時時以招商為先,處處以招商為上,事事以招商為重。更耐人尋味的是,被固鎮縣政府招聘來源的伊諾華輪胎這隻鳳凰,之前在浙江卻因為高污染嚴重而被清理。

陳允濤:

因為這家企業原來是總浙江遷移過來的,因為現在在江浙一帶發達地區,越來越這一類污染比較重的企業,當地就開始清理它們。換句話說,就是把它們趕出地方,但是這種企業總是有人願意接受它,因為畢竟它的投資規模,經濟效益還是很看得見的,而且這種輪胎企業它的污染還是比較重的。

解說:

也許伊諾華輪胎已經吸取前車之鑒,今非昔比。可是通過這樣一家企業的搬遷軌跡,公眾一直擔心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轉移,很有可能成為事實。在這種情況下,當地的環保部門不應該加強執法嗎?如今有人專門搜集了一些地方招商引資的宣傳口號和標語,「誰與招商引資企業過不去,就是與人民過不去」;「敢與政府對著干,當時就誰難看」;「誰刁難投資者,誰就是人民的罪人」。語氣結構,都讓人想起那句著名的「誰影響嘉禾一陣子,我就影響他一輩子」的口號。

許振海:

我們去執法是按照環保的法律法規,依法行政的。

主持人:

像伊諾華這麼一個污染大戶,從浙江轟出來,而且安徽能接納它,用這樣的一種熱情和高漲的手段,你怎麼看?

白岩松:

這樣的事情在十幾年前我們就曾經遇到過,當時國家在治理淮河上下手是非常重的,當時很多淮河領域的污染企業將要轉移,我們在採訪的過程中,就聽到有一些像甘肅、黑龍江等不太發達的地區給一些污染企業打電話,說你們被關停了,可不可以把企業的設備賣給我們?你能夠看到,在這樣的一個鏈條當中,因為我們國家整個的經濟的發展是有一個逐漸漸進這樣的過程。固鎮縣在安徽省排名第38,安徽又不算一個經濟發達的省份,所以你能夠看到它發展的壓力和動力都很強。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它只有一種接續和轉移,從浙江污染的企業萬到這邊。而且它是一個大樹,超過一千萬,縣委縣長就給你當幫辦了,這1500萬美元,就當好幾回幫辦了,所以這就算其中幫著辦了一回。這樣的事情如果屢屢上演,國家已經把又快又好轉變正了又好又快,那不就泡湯了嗎?

主持人:

接下來我們不妨聽一位一位專家對這個事情的看法,他是來自中央黨校的韓保江教授。

韓保江(中央黨校教授):

過去我們主要考慮到外資對中國來講,無非一個是成本,有很多的稅收減免,有些土地出讓金的優惠,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因為有好多的外資,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往外轉移的外資很多還帶有污染性,很多地方想要引資進來,可能就忽視污染,對環境這方面,破壞性的容忍程度可能寬容第更多一些。

另外,還有一個方面,外商在國內游很多的需要地方政府給它配套的資金,好的地方政府為了多引外資,就拚命地把應該屬於國家公眾的利益,讓給外方的投資方,這個是很多地方爭取外資的一種很重要的手段。

記者:

您覺得地方政府對招商引資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正確態度呢?

韓保江:

這個要分兩個階段來看,過去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是一個資本非常短缺的國家,那個時候為了引進外資來促進國內的經濟發展,促進一些地方經濟的發展,我覺得給外商一定的政策優惠,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但隨著國內的資本,特別是內資的這種充裕,因為我們國家現在又「不差錢」,在資本相對充裕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為了地方經濟發展,過渡地引進外資,特別是賦予一些非國民待遇的,超國民待遇的一些好處,我覺得並不利於一個地區經濟可持續地發展。政府應該在引進外資過程當中,還是需要對外資提出一些條件,特別是我們提出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過程當中,把好的外資引進的同時,要防止國外對這種發展中國家轉移的這些污染性的行業的資本,要妨礙他的進入,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國家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

主持人:

韓教授說的是發達國家當時對我們國家外資,其實現在這個道理是適用於發展中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的產業轉移的問題。

白岩松:

今後這樣的問題可能會越來越明顯,因為我們已經產生了這樣地區之間發展的差異,我覺得在這個時候,我們也不僅僅是義正詞嚴地,一棍子又一棍子打在縣委縣政府類似,不光是固鎮,其實很多地方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恐怕它也有它的為難之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我們在地方財政上是財政包乾的。財政一包干以後,是多勞多得,然後在多勞多得的情況下,一方面他弄點錢,好去修路,去弄其它的東西。另一方面,這一包干之後,又面臨著周圍的一幫兄弟在競爭。現在演變成周圍的一群兄弟在競爭,資源又是有限的,他拿走了,我就沒了,我拿來了,他就沒了。比著,我怎麼能把資源搶過來,於是超國民待遇,就是好得不得了,像我剛才說的,連丟東西公安局都賠,像這種好的東西都得出現,背後的這樣的動力在驅使他們這麼做。

主持人:

我們也得理解他們,因為誰都想快速地致富,而是迫切地想快速地致富,但是目前像固鎮縣這種情況,它就是在61個縣的排序裡面往後排,如果我不使出這種辦法來,我怎麼富?

白岩松:

但是問題就在於,現在國家整體的戰略已經發生了轉變,由早期的又快又好,強調的速度,然後接下來強調像公平,其它的一些,包括環境等等的因素。但是在幾年前就明確改成了又好又快,這就是一個微妙的變化,把「好」放在了前面,這裡就需要人大尊嚴、幸福、笑容,包括注意到人的利益,環境的保護,包括政府的形象綜合在一起,用總理的話叫尊嚴。如果我們現在還依然有很多的地方的政府信守的是,我還得把我的地方保護主義做好,一個又一個固鎮縣這些家法做到一起的時候,你想實現又好又快是很難的。

主持人:

好需要時間,但是快有的時候時間可以印證一下。

白岩松:

我覺得在這裡有一個很根本的東西,一方面來說,大家要說,我們現在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評應該發生變化,不能在又快又好的時候強調你招商引資引了多少,你的財稅增長了多少,你可能就擁有更好的升遷的機會。如果現在你把注意力放到又好又快,一方面好,一方面也強調快的同時,我的政績的評判標準發生變化,官員就鬆了膀,他就不急於做這種惡性競爭的事情。

另外,也有一些專家,可能會去思考更長遠的事情,將來我們中央的財政跟地方的財政比例之間是不是會發生一些變化,當然這個問題比較大。

主持人:

當GDP成為績效考核很重要的一部分的時候,因為官員有個內心的動力,他就想當官。

白岩松:

就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之後,你會發現裡面也有很意思的情況,他也在弄一些遮羞布,他先給你停職了,因為你動了人家的政績工程,但是另一方面趕快找塊遮羞布,你寫辭職,但是這裡的小細節就出茬子,停職是28號,辭職是31號,其實他也知道這事做的也不對。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6-18 21:34 | 只看該作者
治國白痴
破壞中華生態平衡的禍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2: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