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挺進創意時代:「中國製造」期待蝶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6-15 2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6月15日         僑報

  富士康,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之一,今年不斷發生令人扼腕的跳樓事件,再次引發了海內外對中國廉價勞動的反思,為中國勞工伸張權益的呼聲也日趨強烈。本報已連續撰文對此多方論述,事實上,能否終結廉價勞動時代,也攸關「中國製造」國際競爭力之強弱。

  撇開自身的管理漏洞(如已被媒體揭露的軍事化管理、超低薪和超時加班等問題),過度依賴低廉勞動力的富士康正是整個中國製造業的縮影:沒資金、沒技術、沒品牌,只能貼牌生產。儘管衣食住行隨處可見「made in china」,卻都是「國外知名品牌」(中國商務部的報告表明,目前國際市場上中國名牌產品所佔比例不到3%),中國只落得一個「世界工廠」(更準確的評價應是「加工廠」、「生產車間」)的名聲。中國製造業規模龐大(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值中所佔比例已達15.6%,僅次於美國),但不掙錢,或者是干多掙少,動輒掉入「8億件襯衫換一架空客A380」的市場交換,拼儘力氣耗盡資源去賺那利潤中的1美分,卻被「國外知名品牌」輕輕鬆鬆拿走其餘99美分,無奈感嘆「人家吃肉,我們啃骨;人家吃米,我們吃糠」。

  眾所周知,對一家現代企業而言,一般擁有六個環節:第一是產品設計,第二是原料採購(供應鏈),第三是生產環節(品質或質量),第四是顧客確認(專業化),第五是品牌建設,第六是終端渠道。對於一個產業而言,也是如此。放眼當今世界貿易,美國人在賣專利,歐洲人在賣技術,而中國人停留在價值最低、也最沒有效益的生產環節,只能賣產品。

  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均缺乏,只有大量廉價勞動力,採用勞動密集型生產、貼牌加工、三來一補等形式搶佔市場,尚情有可原——中國正因此用30年完成了別國需要100年、2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但長居世界產業鏈的底端,完全依附於客戶,靠訂單生存,中國企業只會喪失競爭力和話語權,除了辛辛苦苦為他人作嫁衣,使中國工人的就業受制於訂單的多少,更導致「中國製造」屢屢成為貿易糾紛的替罪羊。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低價格的生產要素環境隨時產生新角色,「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缺乏核心競爭力,根本不是一勞永逸的「殺手鐧」,不具可續性。而且,隨著「中國製造」越廣泛進入外部市場,此種風險越大——如今連效仿中國發展模式的盟友也開始抱怨人民幣,就是警示。

  中國製造業的出路在哪?如何超越「我有人也有」的以低廉勞動力為主的低成本優勢,佔據「我有人無」的優勢,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高層早已指出,要從「中國製造」轉為「中國創造」,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從製造到創造,僅一字之差,卻代表著從產業鏈的低端向高端邁進,意味著中國企業要擺脫按客戶訂單按時保質保量生產的被動性,圍繞品牌研發和營銷等高增值環節發揮主動性;意味著要告別無限供給的廉價勞動力時代,轉向依靠人力資本投資和技術進步。如此,企業才能擁有核心技術,才能具有活力和戰鬥力,贏得廣泛市場,並提升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形象。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曾陷入中國當下境遇,而成功擺脫煩惱的方法幾乎都是自主創新。如昔日的「世界工廠」英國,失去製造業大國地位之後,依靠創意領域的全新包裝,「英國製造」的產品又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如今,創意產業在英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已達8.2%,而且其增速是整個國民經濟增速的兩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六七十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也是仰仗創新之功,蝶變為高生產率、高工資、高福利的發達國家和地區。

  無疑,像「英國製造」一樣升級的魄力,中國已用實際行動展現:過去10年中,中國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增長了1倍以上;在專利申請量方面,中國剛取代德國,位居全球排行榜第五位。而「中國製造」也面臨相似機遇:跨國公司接二連三地在華設研究中心,足證中國研發人才數量充裕。何況,作為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更不缺乏創新所需的文化根基,如功夫、熊貓、花木蘭。

  遺憾的是,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元素,被美國夢工廠——而不是中國廠家,演繹成全球賣座片及相應文化產品,中國企業為獲授權使用這些形象,反需支付高昂費用。這也提醒,儘管創新已成為舉國風靡的時髦詞,但中國想由「生產車間」變成「創新中心」,挖掘智力優勢之路,尚存軒輊。這還涉及清除山寨品泛濫、科研造假、應試教育等「攔路虎」。(系列社論之四)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7: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