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自身的管理漏洞(如已被媒體揭露的軍事化管理、超低薪和超時加班等問題),過度依賴低廉勞動力的富士康正是整個中國製造業的縮影:沒資金、沒技術、沒品牌,只能貼牌生產。儘管衣食住行隨處可見「made in china」,卻都是「國外知名品牌」(中國商務部的報告表明,目前國際市場上中國名牌產品所佔比例不到3%),中國只落得一個「世界工廠」(更準確的評價應是「加工廠」、「生產車間」)的名聲。中國製造業規模龐大(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值中所佔比例已達15.6%,僅次於美國),但不掙錢,或者是干多掙少,動輒掉入「8億件襯衫換一架空客A380」的市場交換,拼儘力氣耗盡資源去賺那利潤中的1美分,卻被「國外知名品牌」輕輕鬆鬆拿走其餘99美分,無奈感嘆「人家吃肉,我們啃骨;人家吃米,我們吃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