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佛學大辭典)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6 2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心(術語)Citta,
四卷楞伽經注舉汗栗太Hr!d Hr!daya(自性清凈心)、質多心(慮知心)之二心。
止觀舉質多心、汗栗馱心(草木心)、矣栗馱心(精集精要心)之三心。
大日經疏舉質多心與干栗馱心之二心。干栗馱心附肉團心與真實心之二義。
法相宗於唯識述記與唯識樞要舉質多(心)、末那(意)、毗若底(識)之三心。
宗鏡錄舉紇利陀心(肉團心)、緣慮心、質多心、干栗馱心(堅實心)之四心。
三藏法數十九舉肉團心、緣慮心、積聚精要心、堅實心之四心,

今總證之為六種心:

一肉團心,梵語舊曰千栗馱,新曰紀哩馱耶。肉團心即吾人之心臟,密家所謂八葉之心合蓮華也。又草木之心也,此為物之中心,故又曰處中心。是止觀之第二心,大日經疏干栗馱心之第一義,宗鏡錄,三藏法數之第一心也。大日經疏三曰:「阿闍梨云:凡人汗栗馱心是古譯梵語訛也。正梵音雲紀哩馱耶,此雲心,狀如蓮華合而未敷之像,有筋脈約之以成八分。男子上向,女子下向。」大日經義釋三曰:「汗栗馱心者,此是古譯梵語訛也。正梵音雲紇哩乃耶,此雲心,狀如蓮華合而未敷之像。」大日疏十一曰:「行者於此處(指肉團心),思蓮華形。(中略)汗栗陀,訖栗陀,一名轉耳。」同十二曰:「干栗馱者,是處中心也。」又曰:「此心之處即是凡夫肉心,最在於中,是汗栗馱心也。將學觀者亦於是處思蓮華形。」止觀一曰:「汗(本文作污誤)栗馱,此方稱是草木之心也。」 宗鏡錄四曰:「一紇利陀耶,此雲肉團心,身中五藏心也,如黃庭經所明。」

二集起心,為第八阿賴耶識。以集諸種子,又能生諸現行法故也。梵曰質多。法相宗之萬法唯識,依此而定。是唯識述記之第一心,宗鏡錄之第三心也。唯識論三曰:「雜染清凈,諸法種子之所集起故名為心。(中略)彼心即是此第八識。」唯識述記三末曰:「梵雲質多,此雲心也。(中略)集起義是心義,以能集生多種子故,或能薰種,此識中既積果已後起諸法故說此心名為心。」宗鏡錄四曰:「三質多耶,此雲集起心,唯第八識積聚種子生起現行。」法相宗心意識三者,有通別二門,其通門雖許三名互通,而其別門則其體各別,故以此質多心唯為第八識之特名也。

三思量心,梵名末那。譯言意。為思慮之義,第七識之特名也。是亦限於法相宗。唯識論四曰:「是識(第七識)聖教別名末那,恆審思量勝余識故。」同述記四末曰:「末那是意。」

四緣慮心,又曰慮知心,了別心。梵語與上集起心同。此為通於八識之能緣作用也。但常就意識而言。台家所謂介爾陰妄之心者,一心三觀之一心是也。止觀一曰:「質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慮知之心也。」同二曰: 「對境量知,異乎木石名為心。」大日經疏十二曰:「梵雲只多,是慮知心也。」大乘義章二曰:「慮知曰心。」宗鏡錄四曰:「二緣慮心,此是八識,俱能緣慮白分境界。」是楞伽經注之第二心,止觀,大日經疏之第一心,宗鏡錄之第三心,三藏法數之第一心也。但法相宗以此梵語毗若底,譯為識,為了別之義,唯為意等六識之特稱。唯識述要上本曰:「梵雲毗若底(丁你反,識也)。」

五堅實心,堅固真實之不生不滅心。即自性清凈心,如來藏心,真如之異名也。華嚴所謂總該萬有之一,起信論一心二門之一心,楞伽經注之第二心,宗鏡錄,三藏法數之第四心也。但宗鏡錄以其梵語干栗馱為紇栗馱,干栗馱之同一轉聲。楞伽經一曰:「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自性第一義心。」 註:「此心,梵音汗栗馱,汗栗太宋言心。謂如樹木心,非念慮心,念慮心梵音雲質多也。」宗鏡錄四曰:「四干栗陀耶,此雲堅實心,亦云貞實心,此是真心也。」

六積聚精要心。積聚諸經中一切之要義者。言如般若心經積聚大般若六百卷之精要。是止觀之第三心,大日經疏干栗馱之第二義也。但止觀以其梵語為矣栗馱,與彼干栗馱之肉團心殊別。大日經疏十七曰:「此中真言心者,此心梵音汗栗馱之心,即是真實心也。」止觀二曰:「又稱矣栗馱,此方是積集精要者為心也。」心經幽贊上曰:「心者堅實妙寂之稱。」顯教於肉團心與質多心之外,建立自性清凈心之堅實心。而密教於其胎藏界直觀凡夫之干栗馱即肉團心之八分為八葉之蓮華。上開九佛,是名自性清凈心,又於金剛界約於干栗馱處中心之義,名質多心為干栗馱,故於此二心外,不安立別之堅實心也。秘藏記鈔十曰:「汗栗馱,肉團心也。是凡夫所見可破壞法也,於此處開佛心,是名自性清凈心也。(中略)以自性清凈心直名汗栗馱,從所說處立名也。(中略)約處中邊質多心名汗栗馱名也。不空心要云:夫修行者初發信心,即大圓鏡智紇哩娜耶心。(中略)而大圓鏡智發菩提心真言名冒地質多,以知大圓鏡智紇俚娜耶心者,質多名紇哩娜野也。」
日知而智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7 00: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6-7 00:43 編輯

「心」這個詞,佛經里用得很多。

《金剛經》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1),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2)皆為非心(3),是名為心(4)。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5)不可得,現在心(6)不可得,未來心(7)不可得。」

自己還真不明白這7個心,到底是六種心的那一種? 解如來真實義是空談了。

敬請諸位師兄幫忙。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
Djogchen 發表於 2010-6-7 04:36 | 只看該作者
這六種心可以說已經包括在」楞嚴經「之七處征心之」心「所在,是心偏十方,無
處不有

不過楞嚴經又說:」若真汝心,則無所去「,我認為這才是精髓所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7 06: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Djogchen
所征之心是第五種心,堅實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匿名  發表於 2010-6-8 07:09
回復 2# chico

我的看法:
這七個心是心的綜合名相,是包括了"受想行識"四蘊。前面的六種心是和"識"一起生起的心法,不是心的綜合名相。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10 01:14 | 只看該作者
我的猜測.

《金剛經》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1),6、7、8識
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2)皆為非心(3),6、7、8識
是名為心(4)遍計執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5)不可得,現在心(6)不可得,未來心(7)不可得。」8個識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匿名  發表於 2010-6-10 21:39
回復 6# chico

They point to the same citta in my opinion.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6: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