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孟良崮之戰並不靠小米加步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0年6月11日

     孟良崮:打敗張靈甫靠的不是「小米加步槍」
  發起於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戰役,從一個側面預告了國民黨在大陸的全面崩潰。位居五大主力之首、被譽為"抗日鐵軍"的整編第74師,竟不敵"土八路",短短三天即遭覆滅,不僅成為第一個被殲的國民黨軍主力,也成為國共雙方在華東前線的重要轉折點,給孟良崮一戰披上最神奇的色彩。
  當年的硝煙雖早已散盡,但圍繞這一戰役的種種話題卻經久不衰,一直都是軍事界、史學界、文學界進行探討和創作的熱點題材。
  華野兩個縱隊的火炮相當於整74師。
  1945年,粟裕堅持要打城高9米、牆厚7米、駐紮日軍千餘人、偽軍5千多人的高郵,理由之一就是"我軍火力強"。強到什麼程度?日偽軍1500人據守外圍的邵伯,新四軍軍1個團的輕重機槍就比敵人多。總攻高郵時,迫擊炮、山炮、步兵炮集團射擊,"在我強大炮火支援下,68團首先在南門架雲梯成功"。後來參加過孟良崮戰役的炮手陳應洪,在回憶高郵之戰時寫道:"八縱四個團,武器精良,彈藥充足","團有炮兵連,營有機炮連。因為沒有那麼多的炮,又哪能炮打高郵城"。敵"用兩門步兵炮向我三營陣地進行轟擊。我炮排(3門迫擊炮)也來個齊放,和鬼子展開炮戰。"
  1946年7月,內戰爆發,粟裕首先攻擊整編第83師,蘇中戰役由此打響。林梓戰鬥中,面對無一門火炮的敵交警大隊,華野6師還調來兩個炮兵連,把大炮推到前沿抵近射擊,一炮就摧毀一個碉堡,並集中輕重機槍一起開火,完全壓制了對方火力。戰後,粟裕總結經驗說:"我們五個打敵人一個,武器彈藥也不比敵人差。"如此同時,山東野戰軍攻打泗縣失利,主攻部隊第8師傷亡2500人,其中團職幹部以下百餘人,原因之一就是因洪水阻礙,炮兵上不來。
  1946年11月,華野6師攻打桂系第7軍駐守的某村莊,以100多門火炮傾瀉千餘發炮彈。不久,粟裕在12月2日向華中野戰軍營以上幹部作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們的裝備,比頑軍雜牌部隊要強,如團附有迫擊炮、重機槍,有的還有戰防炮",而整74師的團屬重火器也不過如此。雖然粟裕也提到"炮兵頑我比較,是頑強我弱",但他又說,如將炮兵"集中於旅,攻堅時,一般情況下,我炮火可占絕對優勢。"
  隨後不久,宿北戰役打響,華東我軍首創殲滅國軍1個整編師。戰前,陳毅擔心"敵人如有堅固工事怎麼辦?"山野參謀長陳士榘說:"用炮掀它"。後來,不論誰一提到敵有堅固工事,陳毅便乾脆地一揮手說:"用炮掀它!"《陳毅軍事文選》在提到宿北戰役時說:戰俘稱讚我炮兵射擊準確,炮火猛烈。
  魯南戰役前,即1946年12月20日,野戰軍指揮部要求所屬部隊每連配備輕機槍6挺,擲彈筒(小炮)6門,每營重機槍6挺,迫擊炮、六零炮 2門、團迫擊炮連4-6門炮(有九二步兵炮可配1-2門,減其迫擊炮數),師成立炮兵營(山炮9門,戰防炮連三七平射炮代)。彈藥配備的數量是:步槍 50-100發,輕機槍500發,重機槍1000發,迫擊炮50-100發,山炮40發,平射炮100發。
  以華東野戰軍八縱為例:下轄3個師,炮兵團、新兵團各1個;69團的3個步兵營中,1個全日械,1個捷克式裝備,1個全美式裝備;每連9挺輕機槍,每營1個機炮連,3門迫擊炮,6挺重機槍。連長有挑夫,營長有馬騎,火力與國軍主力不相上下。於是,陳毅的底氣更足了,說:"現在我軍的武器裝備並不比國民黨差,也不比抗戰時期日寇差。"
  其他方面的裝備情況,華東解放區也不差:電台從前指一直配備到團,長途線路由原來的4千公里增加到1.5萬公里。某些時候,中共也不是"兩條腿賽過敵人的汽車輪子",1946年9月間,為增援淮陰,皮旅從高郵乘汽車一路北上。同年冬,為便於調動坦克、榴彈炮和輜重車輛,華野兵站部科長錢正英還專門在沂水縣主持建造沂河大橋,負荷量每平方米300噸。
  至於國軍方面的裝備編製,按原66軍軍長宋瑞珂的說法是:整編師有野炮營,整編旅有山炮營、戰防炮連,團有迫擊炮6門,營有六零迫擊炮2門,步兵連有輕機槍9挺。運輸方面,師有汽車連,旅有汽車排,但數量除美械裝備的整編師以外並未按編製補足。
  據時任整74師51旅151團副團長王克已的回憶:51旅配備1個山炮營,3個連,共18門炮;步兵團配備迫擊炮連和戰防炮連各1個,共12 門炮;團以下有3個營,每營1個迫擊炮排(2門)、1個重機槍連(6挺);每連有輕機槍9挺、發射筒(似為槍榴彈)9具、衝鋒槍10餘枝。而時任整74師 57旅少校軍醫的王輝堂則說:步兵連有衝鋒槍36枝,有小炮排1個,每排配備六零炮10門。
  將他們兩人的說法綜合起來,舍少取多,總計全師營屬以上各類火炮174門(含12門榴彈炮),18個步兵營共擁有重機槍108挺,54個步兵連共擁有六零炮540門、輕機槍486挺、衝鋒槍1944把(師旅兩級直屬隊因無資料,未計算在內),以及一部分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整74師作為頭號主力,除官兵待遇高、師直編製大、擁有戰車1個連、以及衝鋒槍和小炮數量較多以外,榴彈炮、山炮、迫擊炮、戰防炮以及輕重機槍的數量並不突出。
  綜上所述,整74師雖在團級配備了戰防炮連,而有的整編師只配備到旅,但因1個整編旅只有兩個團,故其旅屬炮兵僅比同級多出6門戰防炮而已,而山炮數量反而比第8軍的師屬山炮還少6門。
  再對比華野1個縱隊,整74師旅屬火炮雖然超過1倍,但華野大都為3團制,團以下主要火器的總體實力並不差,僅小炮相差54門,而輕機槍的數量是一樣的,迫擊炮和重機槍的數量甚至超過整74師。因此,筆者估算,中共兩個縱隊的火炮相當於整74師。
  孟良崮戰前,因山路崎嶇,整74師還將戰車和榴彈炮撤回臨沂,並未參戰;即使是參戰的兵力也不滿編,如151團兵員2700餘人,51旅因缺人和有損壞,山炮營各連只帶了4門炮,戰防炮連有的帶4門、有的帶5門。
  這樣一來,當華野以5個縱隊在野炮團、榴彈炮團的加強下圍攻整74師時,勝利的天平可想而知。
  還特別要提出的是華野的後勤補給。陳士榘在回憶錄中兩次說道:"彈藥是從東北運來的,比較充足";"炮彈除戰場上繳獲的以外,還有從東北軍區、東滿軍區經海上運到山東的,儲存在濱誨山區,可以隨時補充。"
  另一部分,則來自於聯合國提供的本應是用於救濟難民的美援物資。1946年,從上海發往煙台解放區的救濟物資共計3批、1.6萬噸。某地下黨員在參與救濟工作后,要求分配新任務,膠東行署便要他把其中的500萬粒磺胺消炎片藥品送到前線去,並囑咐他不要向任何人講。這種消炎片每粒市價3毛,還買不到,而前線傷員又必不可少。
  又如1947年上半年,渤海解放區在羊角溝港先後接受兩大船的毛料、睡袋、蚊帳、罐頭、奶粉、餅乾、魚肝油、盤尼西林、金雞納霜、拖拉機、吉普車以及37部美製10卡車,膠東軍區後勤部派了40多名駕駛員去接車,其中1部吉普車送給了劉少奇。原山野參謀處長陳銳霆也曾透露:泗縣戰鬥失利后,他去臨沂請求補充兵員和財物,參謀長宋時輪要他了解一下,"聯合國救濟物資中有沒有通訊器材,若有,請求多給前方部隊一些。"雖然陳銳霆未交待下文,但此事也說明我方並沒有將救濟物資局限於難民工作的想法。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沙發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6-12 03:24 | 只看該作者
都是中國軍隊,都是雙方的精銳,具體戰役也無人心向背的問題(況且當時國軍全局還是佔主導的),應該是共軍的綜合勢力強,才取勝的,這一點還是應該講唯物主義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2
3
sousuo 發表於 2010-6-12 04: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海外憤青


    關鍵時刻敢下決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395

帖子

73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3
4
SirCat 發表於 2010-6-12 08:05 | 只看該作者
誰說那一仗
共軍是「小米加步槍」了?
這個詞
好像一般是用來形容敵後抗日的吧?
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匿名  發表於 2010-6-12 23:50
回復 1# 一個中國人

從樓主提供的資料看,48年以前華野除了輕武器外,也就只多了幾門迫擊炮和步兵炮而已,連大口徑榴彈炮都沒有。更別提飛機和坦克了。

樓主到底想說明什麼?

29

主題

1113

帖子

89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92
6
dangerous 發表於 2010-6-13 02:40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在轉貼垃圾文章的時候,最好多動腦子好好想想。解放軍當時的縱隊編製相當於現在軍,兩個縱隊的火炮才與一個整74師相當,這說明什麼問題?不正是恰恰駁倒了標題嗎?
There's no point to living
If you can't feel the lif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匿名  發表於 2010-6-13 07:20
2010年6月11日

     陳士榘在回憶錄中兩次說道:"彈藥是從東北運來的,比較充足";"炮彈除戰場上繳獲的以外,還有從東北軍區、東滿軍區經海上運到山東的,儲存在濱誨山區,可以隨時補充。"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6-11 17:35


他說的是對的,請看中國的保爾吳運鐸,他的第三次負傷就是在大大連甘井子區的國營五二三廠

0

主題

1170

帖子

2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8
8
閑聊 發表於 2010-6-13 08:11 | 只看該作者
小米加步槍是個總體比喻。共產黨能集中優勢兵力除掉74師就是有本事。在圍殲74師時,國民黨有將近60萬人馬在外圍,卻眼睜睜地看著74師給共產黨或吞了。說明什麼?國民黨氣數已盡。事實也確實如此。74師一滅,國民黨就再也沒有緩過勁來的時候。直至逃到台灣。戰場上的勝負是由民心所支撐。得民心者,得天下。74若當時不敗,84師也逃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1

主題

6683

帖子

316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61
9
和諧2008 發表於 2010-6-14 01:57 | 只看該作者
發這種帖子明顯是別有用心。乾脆明說得了,何必這麼遮遮掩掩,拐彎抹角。
1. 共軍取勝手段卑劣,還剋扣聯合國援助難民的物資。
2. 國民黨與卑劣的共軍對手軍事較量失敗了,但雖敗猶榮。
LZ不就是想表達這層意思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9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7
10
老和尚210 發表於 2010-6-14 03:35 | 只看該作者
勝者王侯,敗者賊。誰勝了誰就是統治者,老百姓只是統治者案板上的肉,任其宰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2

主題

320

帖子

1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1
11
草民 發表於 2010-6-14 07:07 | 只看該作者
林彪的四野曾有3萬多名日本人



「我們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作為醫生、護士、技術員參加了解放戰爭,這些更增強了我們與日本人民締結友好關係的信心。日本的軍國主義確實是殘酷的,但協助我們的日本人民有很多。」上述講話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1956年6月27日在接見日本代表團時說的。不過,它曾很長時間幾乎不見諸國內報端,沉寂近30年後,這段話背後的歷史逐漸為人所知。



【日本人受到了解放軍的重用】

四野戰史第一次正式提到日籍戰友,是1998年10月第一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在第三章第五節「加強軍隊後勤建設」的138頁—141頁上,記載了四野初進東北時後勤系統留用日籍工人、日籍職員、日籍醫生、護士的情況,含註解,總計876字。據有關史料載:東北光復后,在東北的日軍大部分被遣送回國,但還有一部分留在東北解放區。據當時東北9省14個市的調查統計,共計有31030人到33000人被分配到衛生部、軍工部、軍需部等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衛生工作史》記載說,當時衛生部門表彰的立功者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人。據遼寧省檔案館館藏的有關資料記載,到1949年,東總軍工部留用的技術人員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過50%。


四野日籍官兵中功勛顯著者,無疑是原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團第四練成大隊的林彌一郎部,這支關東軍的王牌集體加入東北民主聯軍時,計有飛行員20名、機械師24名、機械員72名以及其他各類地面保障人員近200人。以這些日籍官兵為骨幹組成的東北老航校成為中國空軍的搖籃。這裡共培養出飛行員160人,其中23人參加過開國大典的閱兵。當年的空軍司令員王海、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劉玉堤,以及曾經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戴維斯的張積慧等人都是從這裡走出的。


這一段歷史原來都是保密的,日本人大批遣返是在1946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1953年又遣返一批日本人回國,其中大部分是我們共產黨用的日本人,掩護身份讓他們回國。回國的時候讓他們把軍裝都脫下來,把檔案都銷毀,每個人得的獎章全部都收回。到了90年代,這些日本老兵陸續地回老部隊探親,總政治部下命令,重新做模子,給他們這些四野的日本老戰士每個人發東北解放紀念章、平津戰役紀念章、渡江戰役紀念章,還要加一枚1955年授銜的時候發給營以上幹部的解放獎章,重新發給他們。

【日本司機為毛澤東專列開車】

事實上,共產黨進入東北后,被吸收進來的日本僑民並非全部從軍追隨四野一路征戰,還有一部分技術人員因解放區建設急需被分散到中國各地,規模最大的一支是1950年秋,800名日本鐵路技術人員及其家屬被送抵甘肅天水,負責修建蘭州到天水的鐵路。1951年春,天蘭線正式開始建設,1952年10月1日,在建國3周年時,天蘭線提前8個月通車。抵達天水的這批日籍鐵路技術人員,除了修建天蘭線外,還有部分人員被抽調修建蘭新鐵路和山西鐵路修建改造的工程中。


在日籍鐵路技術人員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四野29後方醫院的日籍炊事員吉岡寬,吉岡以前是技術高超的火車司機,解放戰爭結束后,吉岡轉業至地方,在衡陽鐵路局當火車司機。1953年毛澤東南巡,吉岡被上級交代一項意外的重大任務,為毛澤東返回北京時,擔任長沙至岳陽段的專列司機。吉岡寬當時驚得目瞪口呆,今天,他依然將之視為此生最大榮譽。


【日軍戰俘直接參與解放軍一線作戰】


從黑土地到平津戰場到海南島,這些日本八路和中國八路一樣,兩腳血泡地行軍,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銘刻在天津和平門附近的烈士紀念碑上的「島田正和」和「坂口光造」,不過是倒在中國土地上的成三位數計的日籍戰士中的兩個。——《雪白血紅》235頁


在平津戰役圍攻天津的戰鬥中,第二班的坂口光造(1930年生於大阪市)和船山正二(1930年生於新瀉縣)英勇地犧牲了,當時他們只有18歲。新中國成立后,在天津和平門附近建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坂口和船山二人的名字也永遠刻在上面。根據日中友好協會的調查材料,包括後方機關、工廠、交通部門、前線作戰在內參加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而犧牲的日本人,從1945年到1955年歸國,有119人死亡,其中在戰場上犧牲的有32人。對於這些為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光榮犧牲的日本戰友,我國政府在天津、牡丹江、長春和瀋陽各地均建立了「國際友人之墓」,以表彰其英雄業績。


日向勝任日軍警備排長駐守淮安附近。日本投降后,日向勝和曾在日軍炮兵、重機槍部隊任職的七名軍官和士官被留在新四軍工作。1947年7月,日向勝被任命為新四軍直屬炮兵隊作戰參謀(連級幹部),而其他七名原日本軍官為支援東北民主聯軍而北上東北戰場。日向所在部隊參加了孟良崮戰役,而後轉戰于山東戰場。1947年1月,日向被調往在揚州作戰的華東解放軍第二十九軍炮兵部隊工作,並被任命為作戰參謀。1949年4月,第二十九軍重建炮兵團,下屬三個營,日向被任命為第一營營長。在上海戰役中,日向指揮的炮兵營擔負攻擊上海國民黨軍事要地吳淞口的任務。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日向被調至第三野戰軍司令部所在地南京,被任命為南京炮兵學校教育科長。1950年末,組成炮兵師,並抽出兩個團參加抗美援朝到達丹東準備過江參戰,日向也隨炮兵團到達丹東,后因上級下令禁止日向赴朝參戰,日向才未過江。1951年初,日向從丹東返回南京,並被任命為炮兵學校的訓練科長,擔負培訓青年炮兵戰士的任務。這時,日向同第四野戰軍的一位日本護士結了婚。1953年3月,日向又被提升為團級幹部,直到1958年回國為止
custom_14.gi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

主題

657

帖子

213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4

積分
2136
12
bbpp 發表於 2010-6-14 19:15 | 只看該作者
[日]城野宏: 保衛山西——日籍部隊戡亂作戰始末
    本文作者城野宏原是日本華北派遣軍高級軍官,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為閻錫山收用,化名李誠,官階中將,組織留在山西的日軍部隊協助閻氏抗共,轉戰數年,一九四九年被中共所俘,判獄十八年,服刑十五年後,於一九六四年獲釋返日,以下是他在最近透露當年參加「保衛山西」的一段傳奇經過,可視作國共內戰中的秘密史料。為去蕪存精,這裡且從抗戰勝利、閻錫山返晉主政說起……。 ——編者謹識——

楚溪春部隊凱旋入太原

    中國抗戰勝利,閻鍚山先派楚溪春所部一個軍進入太原。舉行入城式那天,太原市內到處張貼了「歡迎抗戰八年辛苦多勞的楚司令」字樣的標語,全城充滿節日氣氛。但我冷眼旁觀,總覺得楚軍裝備及訓練都嫌不夠水準。

    楚軍在太原稍留,即向大同進發,繼續接收工作,接踵而來的,是第七集團軍司令趙承綬,此人是閻氏旗下第一猛將,意氣軒昂,果然是一表人才,他進城後,召見我和日本駐太原軍司令岩田,問及:「對日本戰敗,感想如何?」

    我就告訴他:「我們的祖國已被別國軍隊所佔,我們現已成為亡國之民,但日本不是一個永久被人支配的國家,我們總有一天要再站起身來,中國現在是戰勝國了,勢將代替日本,成為亞洲的主要勢力,為了脫離歐美人對亞洲的控制,我是熱烈期待中國將來要支持日本的復興。」

    趙承綬聽了,不住點頭,說:「閻長官也有同樣的想法,他認為日本之敗,敗在政治而非軍事,作為失敗者的地位是暫時性的,今後的問題是中日如何可以再次尋求合作,對付來自北方的威脅。」

    他的所謂北方威脅,是指蘇聯及其在中國的鷹犬中共,在那個時候,閻錫山所部實非中共八路軍的敵手,他懼怕一旦八路來攻,會守不住山西,所以一早就想到防患未然。而最簡單的對策,就是收編汪偽部隊,另一步驟,就是設法使山西境內投降了的日軍留下來,收為己用。

閻老西大談「兵農合一」

    閻是在八月底回到太原來的,我是到火車站歡迎他的日軍將領之一,對他的第一印象,可說是十分意外,因為他的打扮像個普通步兵,身穿灰色木棉軍服,腳踏布鞋,身上沒有佩帶軍階章,他身材矮小,由兩個勤務兵扶著下車。

    第三天,他在官邸的書齋接見我,在塲的還有汪政權時代的太原保安司令部參謀長李渤、和雁門道副指揮秦良驤,他們原是閻的舊部,在日軍投降後,馬上被閻收用,正式任為少將師長,到山西北部忻縣地區佈防,這天因閻已抵太原,故來謁見,報告尅日赴任履新。

    閻的官邸名叫東花園,那是山西省政府建築物的一廓,外表全部中國式,有一條朱紅色的迴廊,庭池假山一應齊全,是一座典型的宮殿,但屋裹卻有西式裝飾,暖氣設備,這地方遠在戰前就是閻的住所,日軍進佔後,我就住在這裹,現在舊主人回來了,我當然老早就要退讓;而在同一地方和舊主人見面,真有點感慨,因為屋裹的裝飾和傢具,和我佔住時一樣,原封未動哩!

    這次閻接見我,談到他年來主張的「兵農合一」和「物產證券」。所謂兵農合一,是指通過了徵兵制度,從農村徵得兵員,然後配給他一塊田地,由村民代耕,作為維持軍人家屬的生活所需,使當兵的人無後顧之憂。至於物產證券,是指以山西的鑛產及農產資源為擔保發行紙幣。他最後對我說:「我打算以此主張主理山西,希望你依此原則,幫忙出些主意。」這次見面雖然沒有談到什麽具體事項,但後來我把上述內容告訴閻的高級參謀張文昭,他聽了驚訝地說:「什歷?長官和你說了這些話?他只和一些即將宣誓成為民族革命同志會的幹部們講這些,看來你會成為他的心腹幹部哩!」

   (按:閻鍚山在抗戰勝利後,復主晉政,以「民族革命同志會」為省內政治組織,鞏固政權,屬下每一部隊均派有同志會幹部擔任「指導員」及「政委」,其組織與中共派政委控制八路軍一樣,閻本人則自任此同志會領袖,山西省內各地雖設有國民黨支部,但活動一直受到限制。)

挽留日人獲得六點結論

    且說閻鍚山回到太原第四天,即召集留在太原的日人數百名在省府大禮堂發表演說,其中有謂:「君等如願留在山西與予合作,則不僅給以生命財產之保障,在經濟上亦必給以適當報酬。」這是他提出日人留在山西計劃的第一著,到了翌日早上,閻部第二軍軍長趙瑞來訪,說「長官有命,著我與日軍高級階層舉行密商,日方首席代表,由他指定以岩田參謀擔任,因為他比較了解一切,又不用傳譯。」我便通知岩田,岩田又將此意告知日軍總司令澄田,於是岩田便依照閻的指令,到東楫虎宮的太原保安司令部宿舍舉行談判,商討駐晉日軍善後問題,這項談判,每天在半夜十二點開始,談到凌晨四時,閻方代表趙瑞便披星戴月,趕去報告,據他說:閻錫山在早上四點半便到辦公廳聽取他的報告。

    經過五天談判,雙方獲得結論如下:

    一:日軍中如有自願留在山西者,可向其原屬部隊日軍司令申請復員,脫離日本軍籍,此後加入新的日軍部隊,歸由閻長官指揮。

    二:閻長官同意,所有留用之日本軍人,全體給以軍官待遇,並照原來軍階連升三級。

    三:給以宿舍,並許在軍營以外地區居住。

    四:薪酬照應聘者資格從優議定之。

    五:服務合同為期兩年,期滿如願返日,一切由閻負責代辦。

    六:一俟對日交通恢復,將協助辦理申請各日人家屬來晉居住或滙欵返日接濟家人生活事宜,日人如願與中國人結婚,甚表歡迎。

合謀建設山西抗拒共黨

    協議達成後,下一步驟為付諸實行,務由趙瑞移交閻的妹丈梁延武處理。

    九月間,梁延武來訪,邀我協助進行有關工作,他說這事已得到閻錫山和日本方面岩田代表的同意。當時我們的辦公地點,經選定了新民公園池畔的「日華俱樂部」,這地方在戰時是日軍和汪政權高級幹部的聚集塲所,在太原算是最豪華的建築物之一,我們在建築物掛了一面大招牌,上書「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合謀社」。我覺得「合謀社」這名字未免新奇,曾向梁詢及含義,梁說:「這是閻長官親自命名的,意思是中日雙方有志之士合謀建設山西及抗拒共黨。」我的職銜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合謀社軍事組長,屬於中國方面的官員,每日要到部辦公,策劃改編日軍殘留部隊除成為一枝新的勁旅。初期,我對於這些日軍從「天皇的部隊」變為閻的僱傭兵,其戰志、戰力、及團結如何獲致,大感懷疑,因為建軍的本質,牽涉到政治和技術,單是把一批軍隊留著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設法把日本的政治、宣傳、生產機構、娛樂機構、文化教育機構及藝術人才留下來,但怎樣才使他們留下來,就成為我的工作之一。

    我以「日本人的立塲」為題,印發傳單,向留在山西的各階層日人進行勸說,大意是:「日本已被盟軍佔領,主權喪失,成為被征服國家,前途只有三個可能性:第一是美國化,在美軍佔領下,政治上被脫胎換骨,經濟上命脈被握,文化上殖民地化,終有一天成為夏威夷第二。其次是蘇聯化,在戰後混亂與疲弊中,民眾勢必左傾,接受共黨誘惑。第三是獨立之路。我們反對前兩者,期望第三者。為了加速日本獨立,復興祖國,促使佔領軍早日撤退,我們留在山西,和閻鍚山合作,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法,因為戰後美蘇勢必對立,第三次大戰難以避免,到那時我們留在山西的日軍,便成為日本復興軍的先頭部隊……。」

密鑼緊鼓組成日軍部隊

    我的宣傳果然奏効,引起一般留在山西省的日人的共鳴,各種人才紛來「合謀社」報到,共勷大計,其中有爆殺張作霖出名的前任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此人在張作霖事件之後,因「對某重大事件」負有責任,被迫退出陸軍,轉任滿洲鐵路局理事,九一八事變後,他成為滿洲煤鑛的主帥人物,後來又被人踢出,那時他的陸軍大學同學岩松義雄出任第一軍司令,駐紮山西,便邀他出任山西產業會社的社長,一直到日本投降。

    山西產業會社前身是日本佔領山西期內,接管閻鍚山遺下的所有重要工廠和鑛山的軍方機構,把經營所得利益,交給第一軍,軍方則以這些利益作為特務工作費,進行對中國方面的不可告人活動。

    河本過去與閻鍚山有一面之緣,他對於我們進行把日軍留在山西一事,舉起雙手贊成,他說:「這樣對我們大大有利,因為一個中隊的日軍便可在中國橫行闊步,有一個師便可控制華北,有日軍作後盾,便可充份開發山西的資源。」

    河本對留在山西既有興趣,便把製鐵廠的主任技師等重要幹部挽留下來,自己也成為山西產業會社化身的西北實業公司總顧問,這個總顧問事實上是主宰者,他只是把山西產業會社時代的「社長室」牌子換上了「總顧問室」,鄰房的常務董事室則來了一位彭經理,這人是閻鍚山所派的代表,但閻每遇兵器生產或其他重要生產計劃待商時,必直接召河本來談,彭經理以下的中國人幹部,仍對河本鞠躬如也,視如老闆。

    原日在「華北政務委員會」任建設總署顧問的工學博士谷口,也從北平來到太原,成立一間自然科學研究所,他本來是日本內務省的技師,是當代日本土木水利工程權威之一。閻錫山後來在太原西北蘭村附近山谷中,為汾河設一水壩, 工程就由谷田負責。

    有一個名叫指田的日本軍屬,奉命和閻鍚山手下的特務頭子梁化合作設一「資源調查社」,名為調查資源,實際專責搜集中共情報。

    像以上的各種活動展開聲中,日軍的重新改編也在進行,有一個曾任青島市警察專員的日人古屋,獻議先由日軍組一「鐵路護路總隊」,其他閻軍所部,也有許多日人直接參加工作,例如熊谷中尉以次數十人,加入了陽泉的第十總隊張國棟的團、及忻縣的四十六師的「挺身隊」,總而言之,許多部隊,都有了日本軍人的蹤跡。

    最後而又最大規模的編組,則是是年末以「特務團」名義,把留在山西省的日軍組織起來。

    在特務團司令部名義下,有九個步兵團,此外尚有特科隊、醫院等共約一萬五千人,大概相當於一個師的實力,並以此一個師為基幹,再發展為其他以日人為軍官,以汪政權遺下的中國軍舊部為隊員的隊伍,初期打算兵力是六萬人。

    一九四六年一月,山西的日軍司令到北平去,向日本的華北方面軍聯絡部報告山西大部份日軍不願返國之事,那邊認為,天皇的命令本來是耍全體日軍復員,但中國方面既然要留住這些軍隊,日本方面是戰敗國,也就沒有議見。

    留晉日軍以原任一一四師團長三浦三郎中將為總司令,太田少佐為司令部參謀,各方面準備就緒,即日成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匿名  發表於 2010-6-14 20:45
「又如1947年上半年,渤海解放區在羊角溝港先後接受兩大船的毛料、睡袋、蚊帳、罐頭、奶粉、餅乾、魚肝油、盤尼西林、金雞納霜、........參謀長宋時輪要他了解一下,"聯合國救濟物資中有沒有通訊器材,若有,請求多給前方部隊一些。"
中國內戰,聯合國給中國難民的捐獻物資全給中共去打內戰了,別忘了,還有小孩奶粉,那可不是捐獻給雙方軍隊的!!!
14
匿名  發表於 2010-6-14 20:46
「又如1947年上半年,渤海解放區在羊角溝港先後接受兩大船的毛料、睡袋、蚊帳、罐頭、奶粉、餅乾、魚肝油、盤尼西林、金雞納霜、........參謀長宋時輪要他了解一下,"聯合國救濟物資中有沒有通訊器材,若有,請求多給前方部隊一些。"
中國內戰,聯合國給中國難民的捐獻物資全給中共去打內戰了,別忘了,還有小孩奶粉,那可不是捐獻給雙方軍隊的!!!

2

主題

56

帖子

104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46
15
germancsc 發表於 2010-6-14 20:46 | 只看該作者
「又如1947年上半年,渤海解放區在羊角溝港先後接受兩大船的毛料、睡袋、蚊帳、罐頭、奶粉、餅乾、魚肝油、盤尼西林、金雞納霜、........參謀長宋時輪要他了解一下,"聯合國救濟物資中有沒有通訊器材,若有,請求多給前方部隊一些。"
中國內戰,聯合國給中國難民的捐獻物資全給中共去打內戰了,別忘了,還有小孩奶粉,那可不是捐獻給雙方軍隊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56

帖子

104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46
16
germancsc 發表於 2010-6-14 20:47 | 只看該作者
「又如1947年上半年,渤海解放區在羊角溝港先後接受兩大船的毛料、睡袋、蚊帳、罐頭、奶粉、餅乾、魚肝油、盤尼西林、金雞納霜、........參謀長宋時輪要他了解一下,"聯合國救濟物資中有沒有通訊器材,若有,請求多給前方部隊一些。"
中國內戰,聯合國給中國難民的捐獻物資全給中共去打內戰了,別忘了,還有小孩奶粉,那可不是捐獻給雙方軍隊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匿名  發表於 2010-6-15 05:34
「又如1947年上半年,渤海解放區在羊角溝港先後接受兩大船的毛料、睡袋、蚊帳、罐頭、奶粉、餅乾、魚肝油、 ...
germancsc 發表於 2010-6-14 20:47


原來整編74師之所以被殲,是因為土共吃了美國的奶粉。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18
zhousx18 發表於 2010-6-15 10:00 | 只看該作者
怎麼可能呢?光有槍炮,子彈炮彈哪裡來?美國日本送的?那些都是鋼鐵和銅,炸藥造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