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戴志勇:盧安克不是「洋雷鋒」,也不該另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5-29 14: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5月28日09:47南方網

戴志勇 南方周末評論員

自德國人盧安克十三年前到中國投身志願教育以來,關於他的各種猜測從未停止。最新消息是,這個十多年未領一分錢工資的洋雷鋒,因為既「沒有獲得正式的志願者身份,也沒有獲得中國的教師資格」,為了和那些與自己命運相連的「留守兒童」呆在一起,也為了自己喜歡的生活,不得不更低調了。

他關閉了自己的博客,完全隱身於廣西的鄉村。在關閉博客時說:我不是本國人,卻去管一些外來人不應該管的事情,使得本國人有些難受。為了不傷害你們的自尊感,我是不應該管留守兒童的事情。

究竟是誰的自尊感,比留守兒童的教育更重要?從央視對盧安克的訪談來看,顯然不是孩子們的,他們都非常喜歡這個懂得如何激發自己創造力的外國老師。也不會是當地村民的,在他的帶動下,素來散漫的村民們共同修築了連接各家各戶的水泥小路。那麼,只能是傷害了 「有關部門」的自尊感了——不去直面和解決問題,卻因一個為中國留守兒童奉獻全部心血的外國人而覺得被揭了家醜,感覺被冒犯——這是一種怎樣不可理喻的自尊感?

排斥盧安克最強大的理由,是有人懷疑他有戀童癖。其實,如果願意,還可以說他是偏執狂,是德國社會的失敗者……類似的質疑再舉出幾十上百條,不是難事。如果只用傳統社會的眼光,這些對外來的「闖入者」的懷疑就都是人情之常。但畢竟,我們早已經跨入了現代文明,除非經法庭判決,我們都無權把自己的猜測當作定論,以之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總不能說,一切不謀利、不求名的行為,都需要自證無罪吧?

如果真有這樣一個地方,善行是例外,不貪腐被視為異類,人們只追逐權勢與財色,它會是聖經中那個惡貫滿盈的城市索多瑪,而不應是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可是,面對盧安克,某些人的精神世界的確已不習慣這個 「沒有目的」的人。國人害怕退回到貧窮的農村,他卻看成是一步步接近自己喜歡的東西。對這樣的價值觀與人生選擇,用世俗的眼光當真看不明白——這才是時代的大悲哀。

社會的精神維度,已經貧瘠到難以理解盧安克,這並非一日之過。九十年前「打倒孔家店」是只是矯枉過正;四十多年前「破四舊」,卻幾乎徹底廢黜傳統價值。如今,我們認可了自利,卻未建立公正規則;突破了許多禁忌,卻未做到克制慾望;發展了極大的物質財富,駕馭得卻非常尷尬。

正因缺乏精神的力量,當地政府才害怕家醜外露,才無法在同樣的精神深度上理解一個真心幫助留守兒童的外國人,從而顯得疑慮重重。盧安克以一個常人的標桿,衡量出了社會的精神單薄症。

把強者的肆無忌憚與弱者的舉刀屠童,都歸咎於大環境,這很容易。但倘若人們看到善人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懷疑與不適,而非認同和追隨,我們又靠什麼驅除附著於內心的軟弱與惡念?又怎麼去改變不公不義?

把盧安克比成白求恩或雷鋒,並不恰當。他既非一個國際主義戰士,也未自小受到「狠斗私心一閃念」的灌輸。甚至,他也不是一個富於犧牲精神的宗教徒。他不賭博,不喝酒,不吃肉,不戀愛,在回答記者「不為這些,你為了什麼生活」的問題時,他只說:有更大的樂趣啊,比能表達的更大的樂趣。

這就是最好的回答了。勇者拍案而起,並非為了博得令名,而是不公不義觸疼了他的眼睛或耳朵。智者孜孜不倦,只不過是探索未知可以帶來精神的滿足。盧安克每個月只花一百多塊錢,不是因為他討厭物質,只是他更愛自由,以及教育留守兒童給他帶來的深沉樂趣。

這個時代最缺乏的,不是偉人,不是聖徒,而是一大批擁有起碼精神修養,能包容不同價值追求,理解一切美好與善意的平常人。他們對生命意義的領悟,對幸福的理解,建立在人之為人的天性與良知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利慾的計較、權衡與滿足之上。他們隨時可以為了生命的自由,選擇獨特的生活方式,放棄不必要的物質羈絆。

而這,需要我們返本歸源,重建個體的精神世界。只有當盧安克不再成為社會的另類,社會才會回歸正常,循著內心指引自由生活的人,才會漸成主流。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5-29 14:4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雷鋒早已經被邪惡的公檢法一網打盡
現在洋雷鋒又因讓中國的統治者顏面大失,
而處境悲哀!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