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蘭德稱轟六掛遠程巡航導彈可直接攻擊美本土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5-26 2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20日發表題為《中國空天戰力對美國空軍行動的潛在影響》的報告,稱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其軍事現代化亦以同樣步伐持續發展,對於美國決策者來說,對中美軍事能力平衡的定期評估變得尤為重要。雖然美中兩國之間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很小,但一旦爆發衝突很可能便會對兩方造成毀滅性影響;而且,兵力現狀、威懾及穩定等重要原因,使美國要為應對涉及中國突發事件中做好充分準備。台海衝突一直以來備受關注,但這並不是能夠把美中兩國捲入軍事行動的唯一情況。例如,南海和東海的領土爭端很可能會成為今後衝突的根源,而且涉及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其他問題可能也會引發衝突。隨著各國爭相宣示主權,這些情況可能會變得比中台局勢更為複雜。

  蘭德稱中國30-50枚戰術彈道導彈足以破壞美軍基地防禦美國國防部2009年《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正同時從幾個方面對其軍事能力進行現代化。對於美國軍方來說,中國現代化近程中的三個方面最有可能對美國傳統軍力投射方式及其長久依賴的行動種類產生潛在影響。這三個方面是對美國基地的反介入威脅、最先進的地對空導彈防禦,以及具有精確空對地與空對空能力的第四代空軍。

  報告認為,軍隊必須在購買裝備后,對其進行有效測試、持續且實時訓練、和平時期支援、戰時有效維護,以及同目標信息收集、指揮與控制單位保持密切聯繫。這對那些必須進行遠程作戰,以及需要同其他軍種合作的軍隊來說尤為關鍵。在像台灣海峽這樣的作戰環境中,中國軍隊的多個兵種可能會在小範圍內同時作戰,而這就為混亂、不確定性及互相殘殺創造了機會。然而,中國似乎已經認識到了這其中的一些問題,並且努力消除這些問題。2009年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軍隊加強了有關攻擊機、電子戰、艦載機以及地面部隊的訓練。該報告還討論了中國的跨軍區聯合作戰演習,以及針對特定對手的演習。除這些努力,中國還投巨資發展彈道導彈系統,該系統本身並不需要"協同作戰能力",而且即使在執行預先設定計劃以及同上級缺少溝通的情況下也能有效發揮作用。

  在過去的幾年中,多位作者都強調稱,中國正在通過獲得戰術彈道導彈(TBM)和陸基巡航導彈(GLCM)製造反介入威脅。而且這兩種導彈系統可能很快將與空中發射巡航導彈(ALCM)和具備精確空對地攻擊能力的空軍相結合。2009年軍力報告列出了美國空軍在該地區設立的6個主要基地,這些基地負責應對非核武器威脅。其中,位於韓國(其與中國最近點的距離為400公里)烏山和群山的美國空軍基地可能面臨中國480枚戰術彈道導彈及350枚陸基巡航導彈;位於日本嘉手納(距離中國650公里)、三澤(距離中國850公里)和橫田(距離中國1100公里)的美國空軍基地則面對著80枚戰術彈道導彈及350枚陸基巡航導彈;而位於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距離中國3000公里)目前尚未受到威脅。然而,當前似乎已有跡象顯示,中國可能會將遠程巡航導彈安裝到H-6轟炸機上,這樣一來空基巡航導彈便能到美國本土的達安德森基地;而且中國顯然已經具備製造可到達安德森空軍的常規彈道導彈(如果中國選擇發展該導彈)所需的技術。此外,中國軍力報告還指出,中國可能也在研發反艦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可被用來威脅美國航母。

  目前,蘭德公司已就中國各種戰術彈道導彈及巡航導彈對美空軍基地目標的攻擊力進行了研究--向每個美空軍基地發射30-50枚戰術彈道導彈似乎便足以滲透且破壞基地的防禦,並利用子彈藥摧毀所有露天停機場,從而破壞停在那裡的戰機和跑道,使戰機無法起飛或降落。如果向每個美空軍基地發射戰術彈道導彈的同時,再發射30-50枚巡航導彈,那麼它們將會使基地防空變得更加困難,可能還會破壞或摧毀一支戰機中隊的重要飛機掩體。而且,這些導彈可能也會損害美空軍基地的其他重要系統,如燃料儲存、操控或維修設施及設備。在遭遇這樣的攻擊后,美軍將不得不要撲滅燃燒的飛機、清理被爆炸殘骸及未爆炸彈藥覆蓋的機場、填平跑道上被炸出的彈坑,並且更換飛機和輔助設備,完成這些工作后,空軍基地才可能恢復正常運作。

  對比封鎖基地所需導彈數量及中國當前部署導彈數量就會發現,美國顯然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面臨其位於中國附近的基地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而且,蘭德公司的分析報告也估計(在保守估計中國戰術彈道導彈生產的情況下)稱,至少在一周的時間裡,美國位於嘉手納空軍基地的戰機無法行動,而且諸如加油機、轟炸機和情報、監視與偵察機等重型飛機(這些飛機需要更長跑道,因此需要進行更多跑道彈坑修復)無法行動的時間將會更長。此外,這些導彈中的一些可能會被用來短期內關閉美軍眾多基地,而且數百枚陸基巡航導彈也可被用來執行這項任務。

  不過,這些反介入關注有時會因太多或會對中國造成負面影響而不予考慮。該論點是,攻擊美國在韓國或日本攻擊基地,意味著可能會完全讓這兩個國家都卷進來,從而不利於中國實現其地區目標。同樣地,攻擊屬於美國本土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可能會迫使美國對此做出全面反應,並且集結比預計中用於美中衝突兵力更多的部隊,來對抗北京政府。然而,儘管這一論證有其自身的價值,但從以下幾個原因來看,這一觀點不應支配美國的計劃。首先,鑒於美中軍力並不匹配,中國不會允許美國在位於台灣附近的美軍基地自由活動並實現美國的目標。由於攻擊基地似乎是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而且中國好像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美國軍事規劃人員應該考慮到中國可能會襲擊這些基地的可能性。其次,中國軍事學說及其裝備採購,顯然正以不僅能攻擊台灣地區目標而且可打到更遠戰場上的目標為導向。如果中國認為攻擊美軍位於日本及其他地區基地,不會給北京帶來利益,那麼中國可能就不會認為自己需要為其轟炸機配備常規CSS-5戰術彈道導彈、遠程陸基巡航導彈及空基巡航導彈。而且,如果不會帶來利益,中國就不會投入巨資發展攻擊這些無法接近基地的能力。最後,即使美國確信中國將不會攻擊位於亞太地區這些基地,但這些基地所面臨的任何微小的威脅或許也會使美軍規劃人員改變這些基地的用途。

  中國經常以"區域封鎖"為名,將升級后的戰鬥彈道導彈及戰機集結在一起,以便在戰場上佔領極易對美軍行動造成威脅的位置。確實,2009年的軍力報告強調稱,隨著現代戰鬥彈道導彈及防禦戰機的引入,中國領土的防空正日漸飽和。

  蘭德稱中國反介入作戰嚴重威脅美軍戰機起飛架次儘管美國空軍訓練有素、配備有第四代戰鬥機和現代地對空導彈,但是中國正發展的綜合能力將給美國構成巨大挑戰。例如,在一個孤立的地區,一枚部署位置良好的現代地對空導彈不能對美國構成主要威脅,但如果彼此射程間部署著兩枚或三枚導彈,而且還有一枚或多枚未部署導彈,再加上盤旋在上空的戰機,那麼效果就很不一樣了。同樣的,在配備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和有效電子戰平台,再輔之空中指揮和控制飛機和遠程地對空導彈的時候,4架蘇-27戰機能夠給美國空軍構成相大當的威脅。如果這裡是42架而非4架"側衛"戰機,且美國指揮和控制飛機為確保自身安全被迫離開該地區,那麼美國將會面臨更加複雜的挑戰。因為這種類型的防禦覆蓋了中國大部分領土,因此美國軍事選擇受到了大幅度限制。如果中國能夠將這種能力擴展至台灣,那提出美國協防颱灣的能力也將受到限制。

  美國在回應突發事件時,會迅速向衝突附近基地和航母部署大量戰機。在距離更遙遠的地方,其會部署少量轟炸機、空中加油機和情報、監視和偵察(ISR)飛機。從數量上講,美國戰機大大超過任何一個敵人。這些戰機會迅速取得空中優勢,進而使情報、監視和偵察飛機以及加油機儘可能的靠近敵方。美國空海兩軍在空戰中獲得壓倒性優勢,且成功壓制敵方防空力量后,美國空優將擴大至敵方領土,使戰機與轟炸機可晝夜不停的對地面目標或地面力量發動奇襲與空襲。

  然而,中國地對空導彈、空對空和空對地戰機和反介入導彈能力的提高,如果還伴隨著適當的訓練和支援,就會對這種空戰範式構成一系列連鎖挑戰。美國在該地區的基地選擇與中國基地打擊能力之間存在的不協調是這一問題的根源。如果航母在台灣附近,或位於日韓兩國的空軍基地,就會因遭遇解放軍攻擊導致艦載機起飛架次被大幅限制,或者,從政治角度出發,解放軍給美國構成的威脅使之無法利用這些基地。這樣一來,從諸如關島等距離更遠的基地採取行動已成為剩下的唯一選擇。此外,正如前文所述,解放軍對距離較遠的美軍基地構成的威脅也在日漸增加,尤其是對諸如空中加油機、轟炸機和ISR飛機等仍需要長跑道起飛的大型飛機而言。一旦關島基地遇襲擊,戰機起飛架次受限,或乾脆無法起飛,那麼美國就只能依靠很少的(如果有的話)陸基戰機選擇了。

  反介入威脅帶來的戰機起飛架次威脅還會造成若干次級影響。例如,作戰初期,美國空軍的任務之一可能是維持空中優勢。過去美國戰機數量與中國不相上下,性能還超過中國戰機。不過,在不久的將來,如果美國基地遇襲,那麼中國戰機出動架次就有可能超過美國,而且中國也開始逐漸靠近佔美戰機中大部分的四代機的能力。而且,地對空導彈威脅將進一步惡化這種情況--從中國大陸發射的地對空導彈可觸及台灣附近,艦基防空力量又能進一步將這種威脅向前推進。為了規避地對空導彈,非隱身四代機要麼被迫呆在台灣後面,要麼在低空行動,這會進一步使之在空戰中處於劣勢。雖然美國正在現代化其戰機機群,維持其性能優勢,但F-22戰機和F-35戰機列裝的推遲,意味著這種差距在近期內不可能會被彌補。

  美軍在戰機出動架次方面的不足,也使其難以實施攻擊行動或保護支持空中作戰的轟炸機、ISR飛機和空中加油機。鑒於中國攻擊機與短程彈道導彈是美國面臨的關鍵威脅,因此美軍行動應高度重視發現並擊殺諸如空軍基地、防空和彈道導彈發射裝置設施。雖然艦射與潛射巡航導彈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美軍所用導彈的數量與種類還不足以大幅度降低中國的攻擊。攻擊重重防守的目標通常需要大量戰機配套裝備,以提供發現目標、突破並壓制對方防空以及充足武器等多種必需支持。當面對可重新部署並互相保護的中國現代地對空導彈和戰機的時候,情況尤是如此。攻擊移動目標需要長時間呆在目標地區,以及可在目標地區生存的ISR飛機。即便是利用巡航導彈攻擊固定目標--通常都是由轟炸機從視距外發動攻擊--也需要戰機的保護,以免受到蘇-27等遠程攔截機的威脅(儘管遠程武器會減少這種需求)。硬化地下目標需要轟炸機攜武器近距離攻擊。如果基地距離戰場遙遠,或因受攻受損,那麼美軍就很難組織攻擊與支援戰機,難以進行空中加油作業,難以維持作戰。

  然而,與這些實際效果相比,或許中國威脅與常規空戰行動較量的不穩定性質可能更令人憂心。美國對世界上任何地方局勢惡化的典型回應是向戰區部署軍隊,尤其是海基與陸基空中力量,嚇阻、遏止、必要時脅迫對手。因為這些空中力量都部署在戰區附近,所以該戰略可發揮美軍的優勢。如果美軍可向靠近中國的基地部署力量,那麼這種情況也同樣適用於亞太地區。因此,中國可能會認為其取勝的唯一希望就是在美軍部署至戰區之前對其發動攻擊。美國空中力量的效力,加之其在亞太地區的弱點,為中國創造了攻擊的動力。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1: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