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夾縫中生存的中國富人們

[複製鏈接]

200

主題

225

帖子

2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自《經濟觀察報》(5月22日)的報道說,中國內地富人移民海外的趨勢比較明顯。根據4月初發布的《2010胡潤財富報告》估算,中國目前有5.5萬名億萬富豪。沒有可信的數據顯示這些富豪已經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再次掀起投資移民海外的熱潮,當年到美國投資移民的EB-5類簽證的中國申報人數已經翻了一番,從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過1000人。而美國並不是投資移民的首選地。

探究內地富人海外移民的主因,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別是子女教育和尋找安全感。子女教育的原因屬於正常原因,而「尋找安全感」則不能不令人反思國內的社會環境。一是國內的投資環境,離法治化和規範化還有不小距離,許多投資渠道限制民營資本進入。二是貧富差距拉大,導致中國社會對財富「原罪」的追問以及不時引發的「仇富」心態也讓富人們如坐針氈。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成為富人們不得不擔心的一個問題。

事實上,中國的富人一直以來多數都是夾縫中生存的尷尬群體。一方面,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必須仰仗權力才能生存發展,而現代行政壟斷制度,又使他們時時處處面臨著巨大的「權力和制度天花板」,無法在市場上實現公平競爭;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社會「腐敗」和「富裕」往往有著相當大的重疊(但絕不是全部),因此,中國的富人群體往往被社會底層或憤青群體視為「天下烏鴉一般黑」的仇恨對象,一旦社會矛盾激化,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就會成為權力的祭品和替罪羊,成為權力打擊和清算的對象。

因此,及時地「見好就收」甚至逃亡國外,就成了他們迫不得已的生存方式和選擇。

實際上,即使對於因仇腐而仇富的人來說,富人的流失是社會的凈損失也是窮人的凈損失。富豪群體的移民,從現實影響上看,就是中國精英與財富向海外的雙重流失。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們辛辛苦苦,不惜以低工資和環境的巨大污染與破壞為代價引進外資發展經濟,但國內富人群體或移民或向國外轉移的財富,可能遠超於引進外資總額。而反觀很多移民國家和地區,不惜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低稅費為代價,引導世界各國富人向他們移民。

其實質是什麼呢?實質是我們犧牲土地和肥料辛辛苦苦種莊稼,等到要收割的時候,卻顆顆粒粒都讓別人收了去。而即使這些「果實」真的有原罪,公權力難辭其咎。無論是因官員腐敗致富,還是權錢交易致富(本質上是權力對市場的管制過多,市場化不夠),抑或是行政壟斷導致的收入的貧富不均,都有公權力的原罪。

這個問題的本質還在於,社會瀰漫的非理性仇富情緒,可以把富人連同他們的財富一起逼向海外「安全地帶」,卻不能把導致財富不公正不合理分配的公權力逼向海外。

我們這個社會惟一應該時時刻刻強力監督的就是公權力。無論是預防腐敗,還是防止權錢交易,還是防止壟斷導致不合理財富分配,根源都在公權力本身。

對於富人群體,則應該在法律的框架內,讓他們更自律,更安全,更自由。比如,減少行政管制,讓富人資本不再匍匐在權力腳下;打破行政壟斷,讓他們的資本能夠自由准入,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財富。社會對待富人及其財富有多種方式,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讓其自由准入各行各業,辦學校,辦企業,辦醫院,實現財富社會化;允許其符合人類天性的奢侈品消費;鼓勵其慈善事業。最壞的方式,莫過於仇視它,試圖剝奪它甚至消滅它,並且把他們連人帶財富逼向海外,而後者,又會加劇富人在積累財富時的短期行為,也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的腐敗。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5-27 11:18
回復 1# 幸福的味道


    國家應用劫富(稅收)濟平來調和社會矛盾,這樣是有序的,是富人可接受的.如果是窮人來劫富濟平,來哪就是無序的,是富人無法接受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1: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