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葉檀:統計數據的改善有待加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5-15 17: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5月15日08:09南方網

葉檀 每日經濟新聞首席評論員

中國有沒有通脹,房價高不高,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屢屢引發爭議,但現在,發改委明確站到統計局的陣營,認為明年中國出現明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較小。

官方統計數據引發爭議,因為他們在重要數據上大多沿用計劃經濟之初的統計方法,並且從未公開改革數據計算的時間與方法,還屢屢挑戰公眾的常識。終於,在2009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1.5%的數據出台後,更是喪失了公眾殘存的一絲信任。

而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數據同樣長期受爭議。往往統計數據甫出,國家統計局快樂地宣布沒有通脹或者通脹預期溫和,民間就一片反對之聲,表示與自己的實際感受不符,這已經成為每個月統計數據公布之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CPI數據廣受質疑,首要的原因是目前沿用上世紀中期的方法,食品類價格佔CPI權重的1/3多,無法反映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支出權重。去年消費物價並未上漲,但各方對物價上漲高度警惕,主要是因為房價大幅上升。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披露去年12月統計數據,食品價格上漲5.3%,拉動CPI上漲1.74個百分點;同期居住支出價格上漲1.5%,拉動CPI上漲0.21個百分點。可見,2009年食品類價格佔CPI的權重是32.38%,居住類價格佔CPI的權重是14%,沒有反映出房價上漲因素。

另一方面,缺乏翔實的環比數據,導致數據嚴重滯後於市場。目前的CPI數據中食品權重較高,CPI數據節節上升主要是拜食品價格上漲所賜。食品價格上漲與民眾感受之所以再次不符,主要是因為CPI只有同比數據,缺乏環比數據,也就是說,只要去年基數低,食品價格再漲,也無法與民眾的心理承受力與市場的變化相呼應。民眾關心的是,綠豆進貨價上漲5倍、黑豆每斤一夜暴漲3元。

此時發改委與國家統計局辯解,CPI溫和是因為去年菜價基數低,他們需要給出兩份統計數據:一份是同比數據,讓人們對於一年的物價漲落心中有數;另一份是環比統計數據,讓人們對於市場的變化瞭然於心。如果更精細一點,統計部門可以將長期囤積甚至用於期貨市場的綠豆等品種單獨列出環比價格數據,就像在房地產市場中,對於相似性價比的同質樓盤單獨列出房價數據一樣。房地產市場人士都了解,同一樓盤的環比價格指數,是最能反映市場真實動態的數據,這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房價漲跌幅要管用得多。

事實上,不僅在CPI統計數據上,在公眾所關注的GDP數據上,也存在著只統計同比數據而不統計環比數據的問題。如黃益平先生所說,國際經濟界通常更關注環比數據,因為它們更準確地反映了最新的經濟走勢。同比數據的問題是它們已經包含了過去12個月的變化在內。舉個例子說,今年1月工業生產同比增長20%,有可能去年2月增長了20%,但在隨後的11個月里一直沒有增長。但也可能是去年2月到12月都沒有任何增長,突然今年1月增長了20%。這兩種情形反映在同比數據上是完全一樣的,但環比數據截然不同,政策含義因此大不相同。

只計算同比數據,經常導致把國家統計部門與發改委等政府部門也給繞進去。比如2008年同比數據大幅增長,因此在全球經濟風雨飄搖、對沖基金接連清算、我國出口數據接連下挫之時,政府還在出台最嚴厲的緊縮政策,結果眾所周知,政策不得不出現180度大轉變。貨幣政策需要逆周期調控,而我國根據滯后的數據只能進行順周期調控。可以說,正是數據誘導了錯誤的政策。今年數據是否會重蹈覆轍?以去年特殊救急年份數據為基準,會不會導致今年數據偏離市場現狀過遠?

毋庸置疑,國家統計局在力求改善。如國家統計局有關人士表示,預計2011年居住類的權重比2010年有所增加,居住類下的自有住房中,房屋貸款利率將被貸款利率和住房價格的加權數代替,這相當於房價因素部分編入CPI。2010年下半年,全國數萬名入戶統計調查的人員,將接受一個新的任務——對目前居民收支特別是消費支出進行全方位調查。

但相比風雲變幻的市場,相比敏感的政策,統計數據的改善慢到令人無法忍受。此時,國家發改委要做的不是替國家統計局辯護,而是儘快督促、幫助國家統計局完成統計方法的改良,使重要統計數據不要再鬧大笑話。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