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媒:上海,失敗的城市化試驗場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5-5 1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時間2010年5月05日 轉載)
    來源:金融時報中文網   
   
     中國面臨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問題,而世博會許諾帶來世界上最好的解決方案。

根據麥肯錫(McKinsey)近期發布的《迎接中國十億城市大軍》報告,到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增加3.5億,達到10億。到2025年,中國將有219座城市人口在100萬以上(歐洲目前只有35座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24座城市人口超過500萬。
   
      目前人口已接近2000萬的上海,是一場活生生的城市化實驗——而且在大體上是失敗的。污染嚴重的黃浦江兩岸密布混凝土公寓高樓的住宅小區,幾乎沒什麼綠化(晾的衣服倒是不少)。公園很少,遊樂場幾乎聞所未聞;行人專用區有限,步行被視為該市最危險的運動之一。
   
      多年來,上海狂熱地興建高樓大廈,遮蓋了自己的歷史,而世博會對此起到了推動作用。上海政府確實把世博會場址的一間鋼鐵廠改造為劇院。不過,別處的許多傳統建築都被拆除了。
   
      上海著名小吃街吳江路不復原貌。原來這裡的排擋有各種小吃,從章魚到雜碎串,沒有坐的地方,垃圾箱總是滿的。但市政當局並沒有擺放長凳,也沒有安排環衛部門更頻繁地收集垃圾,而是選擇拆除。現在,那裡有星巴克(Starbucks)和卡卡圈坊(Krispy Kreme),可著名的「小楊生煎包」沒有了。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本屆世博會的部分意義,就是確保市政當局在拆除下一條吳江路之前三思而後行。「上海(在城市化方面)可能越過世界其它地區,因為上海希望做、也需要做的事情規模如此之大,」思科(Cisco)世博會項目總監安東尼•埃爾維(Anthony Elvey)表示。
   
      抱著把綜合城市管理系統推銷給中國各個城市的希望,世博會思科館稱頌著以微晶片技術改進生活的歡樂,包括一種手錶大小的監測器,兼具檢查孕婦子宮收縮情況、叫救護車、通知產婦的丈夫、把產科醫生從床上叫起來、預約產房等多種功能。
   
      的確,「互聯城市生活」是世博會企業館的一個重點:學童可使用全球定位設備查找回家的公交路線,到家時,鄉下的奶奶正等著他們——在電子設備的那一端;汽車聯繫交通網格,查詢最方便的停車地點。
   
      有些世博會因發明長久應用而得到世人銘記;有些世博會不過是超前技術的墳場。上海世博會將永遠改變城市生活,抑或只是一場城市空夢?答案也許要幾十年後才能知道。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沙發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5-5 10:43 | 只看該作者
世博會遊客恐怕會遠低於預期
(北京時間2010年5月05日 轉載)
    (廣州日報) 經過了3個指定日的運行,昨日進入首個普通日的上海世博會,客流數量備受關注。世博局局長洪浩表示,入園人數低於預期,他「鬆了一口氣」,因為減少了安保等各種服務保障的壓力,但他也開始為遊客量不足而擔憂。過去的指定日3天,平均日參觀人數18萬人次,如按照這個速度測算,184天的會展期間總接待量將只有3312萬人,遠低於會前預期的超過7000萬人的目標。
   
       7000萬這個數字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據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主任、世博局主題演繹部部長季路德透露,上海世博會申辦時美國一個公司做了調查,預計可能會吸引5000萬遊客,但如果中國加大宣傳力度,這個數字肯定會上升。後來國際展覽局在考察周邊客源基礎、旅遊資源后,認為可以達到7000萬人次以上。

      世博局曾分析,兩個原因阻擋指定日的人流:其一是天氣炎熱。其二,「五一」3天是假期,參觀者可能擔心假期人多扎堆,有些購買指定日票的人乾脆避過高峰期再來觀看。然而,昨日的普通日首日運行情況卻顯示,真實狀況未必僅是如此。
      「今天的客流量沒有我們預想的多」,昨日,世博局媒體服務部的一位工作人員搖搖頭對記者說。「再這樣下去,我們要考慮採取措施吸引人氣了。」他坦言,世博局不會採取降價、優惠票價來攬客,接下來有必要組織國內和外國旅行社在各地加大推介世博會的力度。
      但也有部分工作人員仍然比較樂觀。「過一段時間后,隨著世博閉幕的時間越來越臨近,遊客也必將越來越多」。城市最佳實踐區部部長孫聯生預計,世博會最後一個月才可能是遊客的高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3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5-5 10:50 | 只看該作者
政府壟斷城市化 人民擠樓都是災
(北京時間2010年5月05日 轉載)
[光明網]
      我們生活在城市
   
      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開幕了。
   
      進入世博園如同來到一座嶄新的「萬國城」。來自世界各地的造型迥異、色彩絢麗、用材不同的建築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彷彿在提醒人們:人類已步入城市化進程,我們生活在城市。
   
      何為城市化?人口學把城市化定義是人口向城市地區集中或農業人口變為非農業人口的過程;地理學所研究的城市化是一個地區的人口在城鎮和城市相對集中的過程。城市化也意味著城鎮用地擴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農村地域的擴散過程;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城市化就是農村生活方式轉化為城市生活方式的過程;而經濟學認為,城市化就是農村經濟轉化為城市化大生產的過程。
   
      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據聯合國有關組織估計,到目前為止,全球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非洲、亞洲等廣大發展中國家目前城市化發展進程越來越加快。因此,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展望是一項全球性的課題,城市化的發展與世界各國休戚相關。
   
      城市給我們帶來什麼?
   
      漫步世博園,給人突出的印象是,廣大發展中國積極參與,成為世博會的一大亮點。非洲不僅有由42個國家和非盟組織組成了非洲聯合館,埃及、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國還單獨設館;美洲國家儘管設立了聯合展館,但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國仍以凸顯本國特色的場館強勢登場;亞洲的印度、巴基斯坦,乃至高山之國尼泊爾的場館也都成為觀眾趨之若鶩的首選參觀點。廣大發展中國的積極參與,恰好證明這些國家對「全球城市化」進程的高度關注。
   
      從20世紀90年代起,非洲開始經歷空前的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遠高出住房的建設速度。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預計,到 2010年,非洲的城市人口將超過50%。非洲城市化的特點是: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效應凸顯,城鎮體系尚未形成;城市化進程快於現代化;城鄉差別大。城市化帶來的弊端是城市人口激增造成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城市貧困化、人口老齡化和社會治安問題加劇;交通擁塞,居住條件差;自然環境被人為改變等等。記者在非洲聯合館採訪時看到,絕大多數非洲展館以介紹傳統文化、旅遊、手工藝、農牧業為主,幾乎見不到高科技的蹤跡。非洲朋友說,鑒於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嚴重城市問題,非洲國家大都採取了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長速度,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城鎮綜合開發和重點開發,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家間發展合作等措施,但貧困化、基礎設置薄弱、現代高科技水平低,成為非洲國家整體發展的桎梏。正如塞內加爾商務部出口促進委員會總幹事薩卡荷·迪烏夫-塔奧黑女士所言,非洲的發展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援助與支持,她誠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非洲大陸投資創業,強化非中友好合作,實現互利雙贏,共創美好未來。
   
      「我們,就是城市」
   
      拉美在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產生了一批人口數量眾多的大城市,巴西聖保羅市的人口在2008年就達到了1100 萬,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最佳城市實踐區的聖保羅案例館,向人們展示了快速發展中如何保護城市遺產的嘗試。
   
      記者從入口處的「地平線」進入展區,看到周邊高樓鱗次櫛比,彷彿穿梭於聖保羅街頭,形象化的設計使得這個國際大都市立體起來。在一個掛滿「路牌」的展區,成千上萬的圖片從一塊大屏幕上撲面而來,嘈雜的噪音不絕於耳,讓人心慌意亂。這就是還未實施《城市清潔法》之前的聖保羅。
   
      聯合國人居署一位高級官員曾說過,一個與自身歷史和諧的城市應該是一座能從其當前和未來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中找到其歷史傷疤和過去輝煌印跡的城市。2007年4月,聖保羅市頒布實施《城市清潔法》,要求廣告牌業主拆除所有大型戶外廣告牌,使得許多古老的建築、精美的石雕回歸自然,為城市增添了古樸的魅力。
   
      聖保羅的實踐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拉美國家在迅速城市化后的反思和對未來的嘗試。拉美由33個國家組成,擁有世界上40%的動植物和 27%的水資源。 由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拉美的城市化程度已達到75%,2025年可能會達到85%。
   
      「城市有高樓、高速公路……但這就是我們所在城市的全部么?」一進入智利館,你就會聽到一位女士用深邃的聲音提出這樣的問題。之後,觀眾隨著一個名叫馬努的小女孩俯窗觀看她的家鄉聖地亞哥的街景,川流不息的車流、散漫在空氣中的煙霧……馬努好像在問,這就是我的城市嗎?在現代城市中,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智利館有一口採用網路鏈接的神奇「井」,人們可以通過「井」與聖地亞哥市進行24小時的實時互動。
   
      歷史、人文、自然、溝通、精神,拉美髮展中國家對城市發展做出了自己回答:我們居住在城市的理由是什麼?除了高樓、汽車,還應該有值得我們永久珍藏的靈魂。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蒂貝瓊卡說,要在城市中實現更美好的生活,有賴於物質——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更有賴於精神——在人們心中培養一種地方情結、歸屬感和共同思維。理想的城市,是人類心靈的歸屬地。其實,「我們,就是城市。」  
   
      城市,讓我們善待自己的家園   
   
      亞洲是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大陸,然而,亞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陸,同樣面臨著城市化問題。亞洲1950年的城市化比率是 16.6%,到2006年達到40%,預計到2030年可能會達到54.5%,約15億人。如果不汲取其它地區解決城市化問題的經驗,亞洲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城市化挑戰。從本屆世博會來看,許多亞洲國家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印度的城市化進程也呈現前所未有的上升趨勢。位於A區的印度館以著名的佛塔為主題,通過「時空之旅」展現「和諧之城」的主題理念,演繹具有四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印度傳統文化、多樣性的宗教信仰、傳統與現代科技的發展,城市與農村的和諧融合曆程。儘管面臨諸多問題,但印度展館使用的能源是太陽能,建築大多使用「零化學物質」建材,傳遞「善待家園」的良好願望和信心。
   
      向沙漠討生存環境的沙烏地阿拉伯展館形似一艘高懸於天空的「月亮船」,上面種植著椰棗樹,構成一幅樹影婆娑、沙漠風情濃郁的「空中綠洲」。在生存環境的逼迫下,沙特人將城市建設成能源之城、綠洲之城、文化之城和新經濟之城。充分借鑒了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的經驗,以石油開發為龍頭,帶動全國城市化向著節能、環保方向發展,立意高、起點高,為其它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城市化迅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雙重任務。如同城市化是把雙刃劍,處理得好,可全方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造福人類;處理不好,則將會帶來災禍。上海世博會是首屆以「城市」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為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發展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理念,進而為人類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新的模式,為締造生態和諧社會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最佳平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