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炒房」京12條
是樓市調控模板 (2010-05-02) 北京市前天發布「史上最嚴厲的」12條措施(京12條)抑制房價上漲,率先推出了地方調控新政,為各地即將陸續推出的樓市調控制定一個模板。 北京市房地產協會副秘書長陳志直言,京12條的含義就是四個字:「不讓炒房」。中國房地產聯盟秘書長陳雲峰說,根據測算,房貸首付每提高10個百分點,購房需求就會減少20%,非常敏感。「國10條(國務院4月17日出台限制房價過快上漲的10條措施)」和「京12條」的實施,減少50%的購房需求是完全有可能的,「炒房沒有賠的」這一「定律」一定要打破。 同時,廣州、江蘇等地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措施也將在近日出台,去年下半年以來飆升的中國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今年可能出現明顯回落。 北京前天公布的京12條包括:同一家庭只能新購一套房;暫停對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以及不能提供一年以上本市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居民發放貸款;開發商必須在三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銷售房源,並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等等。 北京有關分析人士指出,房價飆升表面上看好像是大量投資炒房的結果,其實主要還是政府的土地財政、特權壟斷、權力腐敗等非市場因素在作祟。 政府沒有真正把保障民眾基本居住需求當做自己的責任,任由房地產投機行為抬高房價以增加財政收入,使房地產市場變成特權階層、富裕階層和投機者的盛宴,加劇了社會不公,引發越來越強烈的社會不滿。 這名人士預計,比「國10條」更為嚴厲的「京12條」將有效遏制北京房價瘋漲勢頭,並很可能使北京房價明顯下跌,為其他一線城市出台遏制房價措施「帶了個好頭」,從而兌現總理溫家寶遏制房價的承諾。 如果官方這次能夠在不挫傷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成功抑制房價上漲,並在此基礎上建立有效的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制度,不僅能減少房地產泡沫膨脹帶來的經濟風險,也將緩解因社會不公造成的社會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