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精美國粹欣賞——皮影[圖文]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0年5月30日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一般由三到五個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
     皮影的製作過程是:先將羊皮、驢皮或其他獸皮的毛、血去凈,然後經藥物處理,使皮革變薄,呈半透明,塗上桐油,然後把皮革鏤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頭、四肢、軀幹等各自獨立,而又用線連成一體,分別以連杠由演員操縱,令其活動。皮人塗有各種顏色,表達人物的善惡美醜。雕刻時,一般都用陽刻,有也用陰刻,雕工細緻,刀法多變。繪畫染色也有一定的講究,女性髮飾及衣飾多以花、草、雲、鳳等紋樣為圖案,男性則多用龍、虎、水、雲等紋樣為圖案。一般忠良人物為五分面,反面人物為七分面。人物造型與戲劇人物一樣,生、旦、凈、末、丑角色齊全。製成的皮影高的達55厘米,低的僅有10厘米左右。演員在半透明的白布后,貼近幕布熟練地操縱皮人活動,並有說唱、樂隊伴之,有聲有色地表演劇情故事。尤其表演民間神話故事、武打片、古人,可以騰雲駕霧,做出各種高難動作,變幻莫測,這是其他戲劇難以做到的,因此深愛觀眾喜愛,尤其是兒童百看不厭。



      皮影是一門結合了戲劇,音樂等多種藝術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著悠久歷史的形式,也是最早傳入西方的中國傳統藝術。
     中國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極為盛行,每逢節日,影戲台數甚多。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達四五十家。公元十三世紀,當時的蒙古軍營中也演皮影戲,作為一種娛樂,後來還隨軍把皮影帶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國。之後,皮影便在東南亞各國流傳。
     中國的皮影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傳到歐洲。據記載,1767年,法國傳教士把中國皮影戲帶回法國,並在巴黎、馬賽演出,被稱為"中國燈影",曾轟動一時。后經法國人改造,成為"法蘭西燈影"。中國的皮影戲對豐富世界藝壇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一個皮影,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塊1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后,變得挺括透亮。演出時,皮影緊貼屏幕活動,鏤空的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
     藝人演出皮影時所用的唱腔,除了吸取本地區傳統的唱腔外,還有自己的獨創。皮影戲雖然看似拙樸,但拙中寓巧,蘊含著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奇巧的藝術創造力。它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場地限制,演員也不需正規訓練.在皮影戲盛行的地區,一提起這種輕便的藝術形式,人們會親切地稱它為"一擔挑"藝術,或者叫它為文化生活的輕騎兵。

   隴東皮影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佈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
     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14世紀-19世紀)時就已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鐫刻精細流暢。
     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乾淨、晾至凈亮透明時即可製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著色完畢后"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后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鐫刻·牛皮),甘肅省隴東     圖中兩件作品左為玉皇大帝、右為太上老君的皮影頭茬,鏤刻繁複精細,靈活傳神,著色以紅、黃、黑、綠為主,隨著紋樣的交錯而顯得格外豐富。玉皇大帝為陽刻,平長細眼、小嘴巴、直鼻樑,顯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為陰刻,圓眼睛、疙瘩鼻、額頭突出,冠飾大幅度后移,顯得精幹有神采。
     皮影戲注重的還是表演效果,因為影戲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動,再加上高亢、抑揚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濃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間鄉土氣息。


   羅通掃北(牛皮·鐫刻),甘肅省隴東
     隴東皮影戲劇目繁多,圖中羅通掃北為隋唐演義故事,人物、道具鐫刻細緻工巧,想來表演時的動作、情節定引人入勝。圖案的裝飾效果;著色對比強烈,活潑明快;影人肢體部分之間的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靈活,充分體現了粗中有細、豪放有致的藝術風格。

   陝西皮影

     中國西北部陝西省的皮影保留著民間說書的種種痕迹,它是近代陝西多種地方戲曲的前身。
     陝西皮影造形質樸單純,富於裝飾性,同時又具有精緻工巧的藝術特色。陝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輪廓整體概括,線條優美生動有力度,在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做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個部位,常常飾有不同的圖案花紋,整體效果繁麗而不拖沓,簡練而不空洞。每一個形象不僅局部耐看,而且整體配合既充實又生動,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

     陝西華縣皮影

     在華縣當地,皮影又叫"五人忙"。其中最重要的是"前聲"---生旦凈丑都由這位一人演唱,有時一唱就是八個小時,唱的同時還要打大鼓彈月琴,相當於一個樂隊的指揮。然後是"簽手",負責操縱皮影表演:"坐槽",也叫打後台,坐在後台的最後面,負責敲鑼、打碗碗、擊鐃、打梆子等5件樂器:"上檔",主要負責拉二弦琴和吹嗩吶:"下檔",主要負責拉板胡、長號和配合簽手。其實就是五個人,可是聽起來像是一個樂隊。 "
    華縣皮影不僅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品種,同時也是被國內外皮影界公認的所有中國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藝術種類之集大成者。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完美、最經典和最有資格代表中外皮影藝術的最高水平,被譽為"中華戲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所以專家們認為,華縣皮影在國內外皮影史的地位,近似於秦始皇兵馬俑在中外考古史的地位。


      圖:出行(驢皮·鐫刻)陝西省
     圖中的出行圖,主體人物(左一)突出,無論在色彩上還是造型上都較之儀仗人物醒目,線條的細密繁複、疏密層次以及工藝的細緻都可見一斑。

   山西皮影


     在中國北部山西省的皮影嚴謹規範,藝術風格及工藝手段與陝西皮影相似。繪線以墨線代刀,在難以雕鏤的微小裝飾物上描繪,細緻精彩。使用的顏料大多是藝人們自製的大紅、大綠、杏黃等,色彩鮮艷明快、清雅大方,耐蝕而且長久不變形。
     山西南部的皮影戲里,各種傳統吉祥的圖案,如福祿壽、五子奪魁、魁星點斗、八仙慶壽、麒麟送子、連生貴子常常出現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飾上也常見各類建築、器具上的傳統紋樣,如?d字不斷頭、富貴連年、如意長壽等。


     圖中《含嫣梳妝》表現了少女端坐於鏡前調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藝人巧妙地表現了少女梳妝時,鏡中人與鏡外人的照應,在上演時,二者動作的一致更顯出藝人的匠心獨運。富有普南風格的皮影雕刻玲瓏,彩繪精緻的桌、椅、箱、櫃及古樸的器皿等也疏密有致,既豐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裝、桌、凳圖案刻鏤的精美細緻令人由衷讚歎。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沙發
NYLASH 發表於 2010-6-7 06: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10-6-7 06:46 編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3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6-17 00:56 | 只看該作者
喜歡,多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1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9
4
beibei 發表於 2010-6-18 06:26 | 只看該作者
這些皮影很精緻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06: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