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者出國「三人行」:吸取經驗為我所用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5-1 0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4月30日 16:26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學術研究

  課內課外 同樣重要

  「我聽課的範圍不限於接受學校,而是走訪了美國20多所一流大學的相關院系。此外,我還走訪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新聞紀念館、迪斯尼、環球影城等媒體和文化產業相關機構,並與中國駐美的主要新聞機構進行了一些交流。」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王君超說道。

  王君超曾於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喬治城大學訪問。

  他說,通過課外對一些媒體的實地考察,使他看到了原先理論框架之外的東西,特別是對美國的文化產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可以借鑒好萊塢、迪斯尼等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些經驗,來發展和創新我國的文化產業;我們的媒體也可以構建內容產業、發展衍生產品、擴大品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鏈。」

  在考察了美國的一些媒體和機構后,王君超發現,置身於美國的現實媒體環境之中去了解其媒體,對於比較研究我國新聞媒體的發展趨勢以及探討媒介與社會發展的課題很有借鑒意義。正是這些「田野調查」,使他在學術研究中受到新的啟發。

  「出國訪學最重要的是把所學東西拿回國來和自己的工作結合起來。」曾於2006年4月到2007年3月間在日本武藏野大學訪學、現任教於天津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的杜武媛教授說。

  杜武媛認為,對於做學術研究來說,課堂內的理論學習和課外的實地考察同樣重要。「我很珍惜學校提供的這次出國訪學機會,除了正常的授課時間,我還參加一些研究會,希望能通過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式為自己的學術研究積累更多的經驗。」杜武媛在訪學期間參加了女性研究等幾個學會,在這些學會裡,會員之間可以一起共享研究資料,一起做學術討論。這些課外的活動和討論為她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視野和角度。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 情景教學


  曾3次以訪問學者身份出國訪學的劉祖平教授,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導師。當談到出國訪學歸來后對他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改變時,他說:「老師一定要鼓勵學生自學和創新,要採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去啟發和引導學生學習。」

  劉祖平曾先後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德國柏林的一個實驗室做訪問學者。訪學期間,他的女兒跟隨他一起在美國讀書。「說到教學,我覺得我女兒讀書的經歷對我有不少啟發。美國的中學很多考核並沒有標準答案,比如在學習美國歷史時,老師會列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己選題,搜集課本外的資料,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對得出的結論做出敘述和回答。」他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對於啟發學生思考有很大的作用。

  王君超和杜武媛則是身體力行,將他們在國外學到的教學方法直接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他們認為,中國的學校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問題意識。

  「通過在美國課堂上的『參與觀察』,促進了我的教學方法變化。我現在更多地採用課堂討論與展示的方法進行授課,充分發揮學生探索知識和對現有知識予以反思的積極性。」王君超比較贊同國外老師上課時對「課堂情景」的重視。他認為,在大學的課堂上,老師要注意運用情景教學,多引導學生並讓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這樣他們才能更深刻地領悟到所學的知識。

  杜武媛教授在教學方法上體會最深的是:要倡導「微笑教育」,親近學生,不要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距離感甚至畏懼感,這樣才能和學生充分互動。

  互動是杜武媛歸國后給學生上課時最為注重的環節。在日本時她注意到,她所接觸到的老師和學生之間更多的是朋友關係,上課時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甚至和老師進行激烈爭論。然而,回國后她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對她好像有一種距離感。於是,她就開始留心觀察每個學生。課上她會盡量增設互動環節,鼓勵學生站起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課下她也和學生保持交流,如發簡訊、聊天等。慢慢地,她和學生成了很好的朋友。

  學校管理

  服務教學 作為中心


  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時,劉祖平觀察到,美國大學里行政人員的工作就是在決定做出后準確而高效率地執行。3次出國訪學的經歷使他對國外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辦事效率感觸頗深。

  「我每周參加幾個例會,短則一個小時,長則兩個小時,討論時沒有拖沓,如果不能馬上做決定肯定是因為某些信息工作還沒做到位。然後相關負責人會安排如何去做,並確定何時再議。等到各種因素都清楚了,就由學術研究上的專家拍板並承擔責任,此後的工作各盡其責。」劉祖平所在單位和科研機構的管理和行政人員非常講求辦事效率,各方要做的就是明確任務、迅速執行,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提供服務。

  王君超提到喬治城大學的「精細管理」讚不絕口。他說,每當遭遇惡劣天氣,不需上課或者部分公共設施關閉,學校除了用公告的形式通知,還會用群發郵件的形式通知到全校每一個人;每當學校或校外宿舍發生盜搶等突發事件,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比如發現有可疑人員進入校區,有關部門也會通知到每一個人。

  杜武媛教授說:「在武藏野大學,行政人員為教學一線服務的意識很強。」在涉及一些學術和教學的問題時,日本的學校通常是通過教授會做決定。專業教師的職責就是要做好教學與科研這一本職工作。教學工作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劉祖平教授說:「不同的國家在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會有不同的特色,我們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在交流和學習中互相吸收和借鑒,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5: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