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讓孩子學會一覺到天亮?

[複製鏈接]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8-5 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讓孩子學會一覺到天亮

  現在你已經知道孩子的睡眠是如何運作的。此外,孩子應該儘可能在固定的時間,獨自在自己的床上入睡。這樣就算他在夜裡醒來,也可以再次獨自入睡。

  你的寶寶已經6個月大,但是睡眠的習慣很不好嗎?你可能也在思索著,一定有什麼地方「做錯」了。你會開始想:「我還能怎麼做?孩子醒著的時候,就抱他上床,留他自己一個人在那兒?他才不幹!他哭鬧的話,我怎麼辦?」

  我們的建議絕不是「就讓他鬧吧」,但是你也不能坐著乾等,期待問題會自己解決,因為你可能得等上很多年的時間。我們建議你還是採取主動,做些你的寶寶一開始不會太喜歡的事——他所需要的,你還是會一直給他,但絕不是有求必應。對很多寶寶(對父母也是)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體驗。剛開始的時候,幾乎 沒有一個寶寶會不抗議。但是——

  父母可能越幫越忙

  在第一章里我們提到,如果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才能入睡,可能會出現兩個問題——孩子會啟動「警覺系統」,不是入睡時間延遲,就是半夜醒來感覺好像缺了什麼,無法再自己入睡。所以他會一直哭鬧,直到父母重新把他習慣的入睡條件設定好。這種情形一夜會重演好幾次,寶寶也就沒有辦法一覺到天亮。

  這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假使你的寶寶需要你幫忙才入睡,但夜裡醒來后他可以毫無困難地繼續睡著,而且能酣睡到第二天早上,這樣當然沒有作改變的必要。但如果他醒來后只有在你的協助下才能繼續入睡,而且一夜醒來好幾次,那麼你可以確定:你的「協助」正是造成干擾的原因。

  不良的入睡習慣

  家長們幫倒忙的入睡協助千奇百怪。大部分的情況是,孩子每次要睡覺的時候都「需要」這些協助,不論白天、晚上還是夜裡。也有孩子在白天小睡時可以自行入睡,夜裡卻常常「需要」父母。接下來我們要介紹最常見的不良入睡習慣。

  奶嘴的幫助

  當羅伯特的媽媽來找我們時,她非常沮喪。在我們之前提到的壓力溫度計上,她勾選了最高的數值5:「精神瀕臨崩潰,再也受不了」。

  每小時都要起來一次

  羅伯特6個月大,白天是個模範寶寶。他每天總共睡15個小時,超過平均值,他甚至可以自己在小床上睡著。雖然如此,羅伯特還是有睡眠問題。這和他的奶嘴有關。夜裡羅伯特會醒來5~10次。

  醒來之後,羅伯特常常很快就又睡著。但是他的媽媽卻還是清醒地躺在他身邊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她感覺「下一秒,羅伯特就會開始哭鬧」。這帶給她很大的壓力,也是她無法入睡的原因。

  雖然羅伯特能單獨在自己的床上入睡,但是夜裡他習慣性地需要媽媽。他還太小,無法自己找到奶嘴,而沒有奶嘴他睡不著。因此這時的當務之急,就是戒掉奶嘴。

  你一定記得,基於安全的理由,我們建議給寶寶吸奶嘴。但是最好只是晚上一次,而不是在夜裡很多次。如果你的寶寶醒來后需要奶嘴才能重新入睡,而他的奶嘴又常常掉,那麼給他奶嘴就不再是好方法。像羅伯特這樣聰明的孩子,會把奶嘴和入睡聯繫起來,這時「奶嘴法」就是弊多於利。

  為了讓羅伯特更容易學習睡眠,羅伯特的媽媽馬上把奶嘴收起來,開始實行睡眠學習計劃。或許從表面看來寶寶非常「依賴」奶嘴,但是讓孩子放棄吸吮 的習慣,比父母想象的容易得多。一般而言,3天以後,奶嘴就會被遺忘。小羅伯特也是,他只是稍稍哭了一會兒,很快就安靜下來,3天後他就可以一覺到天亮。

  有時我們會建議,不要直接戒掉奶嘴,而是再嘗試一陣子看看。如果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幫助也能吸得到奶嘴,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吸奶嘴反而成了有利入睡的條件。如果你很早就把奶嘴放在他手裡而不是塞進嘴裡,你就可以訓練孩子自立。9個月大以後,你的寶寶就會自己用奶嘴,在夜裡也一樣。因為奶嘴常常會掉到床下,你可以多放幾個在床上(請不要放太多,孩子也需要睡覺的空間)。

  有些孩子會發現,如果沒有奶嘴,拇指可以代勞。但是這只是例外狀況,不是常態。

  在爸媽懷裡

  抱著寶寶走來走去是很累人的事。要寶寶戒掉這個習慣,單獨在自己床上入睡,對他們來說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們要放棄的東西,比羅伯特的奶嘴多得多。

  好幾個小時的夜行軍

  費利克斯(13個月大)從5個月到8個月時都一覺睡過夜,之後他生了一場很嚴重的病。在他生病期間,他的父母養成抱著他走來走去、哄他睡覺的習 慣。後來,雖然費利克斯恢復健康,但他卻不願意放棄這個習慣。爸媽晚上要抱著他走10~15分鐘,中午30分鐘,更糟的是,夜裡費利克斯也需要爸媽抱他 5~6次。每次只要從做夢期過渡到深睡期,他都會哭著醒來。

  費利克斯會在父母的懷裡睡著,但是卻不能太早把他放回小床上。很顯然,他的「警覺系統」一直處於開啟的狀態。就這樣,夜裡費利克斯的爸媽要輪流 把他抱在懷裡,甚至達兩個小時之久。他們的耐心的確可敬,但是最後兩個人都累垮了。他們指望費利克斯能戒掉這個「被抱著睡」的習慣,這對所有當事人來說都 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我們成功了。辛苦幾天之後,大家都好過多了。

  身體接觸

  再來要介紹的是另一種會導致不良睡眠習慣卻也很普遍的入睡協助——爸爸或是媽媽跟孩子躺在一起直到孩子睡著,或者是把孩子抱到爸媽床上睡。有些 父母則是躺在嬰兒床邊或者坐在床前,握著寶寶的手直到他睡著。這些孩子似乎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需要感覺到父母的身體接觸才能入睡。

  對很多父母來說,這種在孩子身邊和身體接觸的方式,不像抱著踱步那麼累。但是有些孩子卻有特別要求:他們要玩媽媽的頭髮,要爸爸媽媽拍背,要把手指伸進媽媽的嘴裡或者玩爸爸的鬍子。這些孩子如果在半 夜醒來的話,通常會被抱到父母床上一起睡;比較大的孩子,就會自己爬上父母的床——但是至少他們不是在父母床上睡一整夜。

  睡在床墊上的媽媽

  兩歲的拉麗莎一向睡得很好,但是她忽然開始討厭她的床,只要一接近,她就開始哭鬧。媽媽猜想,她可能是害怕一個人睡,所以在拉麗莎的房間多擺了一張床墊。媽媽每天晚上就躺在床墊上,握著拉麗莎的手陪她。

  20分鐘以後,媽媽通常就可以離開房間。夜裡,拉麗莎一般會叫媽媽兩次。這時媽媽就會過來躺到床墊上,等她再次睡著。

  現在拉麗莎的媽媽又懷孕了,肚子越來越大,這個情況必須有所改變。因為拉麗莎不再害怕,似乎也不是真的需要媽媽,所以作改變應該不會太困難。

  凌晨抱孩子的媽媽

  這些習慣有多根深蒂固,我們可以從8歲大的馬蒂亞斯的身上略窺一二。他的媽媽現在還是每晚陪他躺著,直到他睡著。可想而知,他每天夜裡都會溜上父母的床。幸運的話,爸爸媽媽沒有發覺,他就可以睡到天亮。但如果媽媽醒過來,覺得睡得不舒服的話,就會把他抱回自己床上去。

  雖然馬蒂亞斯的入睡習慣已經持續了幾年,改變卻比想象的容易。媽媽直接告訴馬蒂亞斯,她決定晚上不再陪他入睡。她很驚訝,馬蒂亞斯居然沒有異議。從此馬蒂亞斯也不再溜上父母的床。

  母乳與奶瓶

  父母在身邊或是身體接觸,對某些寶寶來說還是不夠。他們還要媽媽哺乳,或是用奶瓶喝點東西。這些寶寶夜裡不是喝掉一瓶水、果汁或是牛奶,就是還要媽媽起來哺乳好幾次。你的孩子若是夜裡已經習慣會渴或餓,你應該想辦法或掉他夜裡多餐的習慣。如何實行,我們會在後文告訴你。

  有些孩子半夜只是吮吮媽媽的乳頭,不是真正在吃奶,或者他們只是從奶瓶里象徵性地吮上幾口。這種情況,就像奶嘴的例子一樣,吸吮只是一種入睡協助,根本不是渴或餓的問題。

  其他的助睡方式

  推著嬰兒車逛、開車兜風、放進搖籃或是吊床里、唱歌、不停給八音盒上發條……助睡招數可是包羅萬象。為了讓孩子高興,父母就會有無窮的創意與耐心,有時候甚至還會想出連環計來幫助孩子入睡。

  10個月大的薇拉已經習慣一整套的助睡動作——晚上她躺在床上喝一瓶奶,然後媽媽給她奶嘴,接著用手遮住她的眼睛直到她睡著。夜裡整套遊戲要重複7~9次,每次薇拉都要從奶瓶里喝一點奶。大約凌晨1點,父母還得把她移到自己床上。

   改變入睡習慣

  之前描述的所有入睡習慣,可能會以各種組合出現。所有的習慣都不利於入睡,但也都可以用類似的辦法改變。以下介紹一種非常普遍的解決對策,這個方法卻也是我們要阻止的。

  任他哭鬧?

  手足無措的父母,常從朋友或是祖母那裡聽到這樣的建議:「讓孩子去哭,不要理他。」有些兒科醫生也會給這種建議。他們的理由是:如果孩子夜裡一哭叫父母就來到身邊,等於獎勵他們哭鬧。孩子會學到「我一哭,要什麼就有什麼」。相反,如果不理他,孩子就會學到哭鬧是不管用的。

  過去這種做法十分普遍,四五十年前也的確沒聽過有嬰幼兒睡眠問題的相關報道。我們的研究同時顯示,「不理會孩子的哭鬧」這種辦法是有效的。然而——

  這種「任他哭鬧」的辦法,必須持續執行很多天才能見效。這表示,孩子每次都得哭到他睡著。最糟的情況下,他可能會獨自躺在床上哭泣好幾個小時,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之前,他習慣一哭很快就有人來響應;現在他可能會覺得被遺棄,內心充滿極度的分離焦慮。這是我們要極力避免的。

  只有少數人能承受

  許多無計可施的父母會嘗試這種「任他哭鬧」的辦法,但是很快就又放棄,因為無法成功。絕大多數的父母會不忍聽聞寶寶持續哭鬧,半個小時或1個小 時之後就撐不下去了。這期間有不少夫妻還會爆發爭吵,爭執這種辦法的意義。最後,往往有一方會去抱起寶寶,給他原本該戒掉的入睡協助,比方說奶嘴、奶瓶等等。

  經過長時間的哭鬧,孩子得到的正是他想要的。這種結果讓他學到——長時間的哭鬧是值得的。假使父母每次都把等待的時間拉長,孩子哭鬧的時間可能會因此持續兩三個小時。這對父母或孩子並沒有好處,情況反而比以前更糟。

  睡眠學習計劃

  以下介紹我們的睡眠學習計劃。這個計劃的基礎,是費貝爾教授在美國波士頓的兒童睡眠中心研究出來的幾個原則。

  孩子們不見得能立刻接受這些方法並改變他們的習慣,但是他們不會哭鬧那麼久,因為父母不會對他們置之不理。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會得到父母有原則的親近。只是,當他們哭鬧的時候,不會正好得到他們想要的。因為如此,他們很快會停止哭泣,大多數父母也因此得以貫徹計劃。只有貫徹計劃,你的孩子才可能 在幾天後單獨入睡,而且一覺到天亮。

  在這種方式之下,寶寶會「忘記」哭鬧。因為他沒有辦法通過哭鬧得到他想要的,取而代之的只是爸爸或媽媽短暫的探望安慰。同時他也累了想睡覺,因為他總是在適當而且固定的時間被帶上床,並且在同樣的條件下被叫醒。寶寶很快就會知道:「我費儘力氣大哭大喊,結果呢?爸爸媽媽的關愛不值得花這麼多力氣去爭取,我還是睡覺好了。」久而久之,寶寶對睡眠的需求會大過對習慣的需求。經過漸漸拉長等待時間,寶寶會學到:「哭喊再久也沒用,爸爸媽媽不會讓我如願 的。」

  另外一個學習過程其實也在同步進行。每當你的寶寶自己睡著一次,你就離目標更進一步。漸漸地,獨自在床上入睡的感覺會成為寶寶的習慣和理所當然的程序,再也不會因此拉「警報」了。不消幾天,這個習慣便替代了以前不利睡眠的入睡協助。

  你的寶寶夜裡還是會醒來。但是現在,他不需要你的幫助就可以重新入睡。

  每個孩子學習方式不同

  當你施行睡眠學習計劃時,剛開始的幾夜,對你和寶寶來說可能都會很困難。有些孩子從來都沒有獨自在床上入睡過,他會努力抗爭,這也跟他們本身的脾氣以及之前的學習經驗有關。此外,他們對行動計劃的反應也會不同。有些孩子從不哭超過15分鐘,而且2~3天後新的習慣就養成了;有些孩子第一次可能會 哭上1~2個小時——很少有哭更久的例子——直到他們入睡。這段時間內,爸爸或媽媽可能要去安慰他們10次或更多次,告訴他們:「我們在你身邊,什麼事都 沒發生。」

  幸好,比起大人來,孩子養成新習慣要容易得多。

  睡眠學習過程極少會超過一個星期,通常最慢兩個星期,孩子就應該習慣獨自入睡,並且一覺到天亮。然而,孩子間的個體差異很大;我們的睡眠學習計劃可以提供你作為參考,你自己要決定如何把計劃運用在你和孩子身上。只有適合你們需求的計劃才會有效。

   計劃的適度調整

  通常我們建議,一開始白天和晚上就同時執行睡眠計劃。如果白天晚上的睡眠條件一致,寶寶練習獨自入睡的機會越多,學習效率會越好。有些父母卻不願意馬上就作180度的轉變,如此一來,你的計劃就必須作適度調整。

  分兩個步驟施行

  你不需要馬上改變整個現狀,你可以把學習過程分成兩個步驟。但是要等到孩子能睡過夜,你也需要有比較多的耐心。

  第一步,你的孩子要學習如何按照計劃在白天單獨入睡。夜裡醒來的話,他可以得到從前慣有的入睡協助——馬上就給,不必讓他等待。幸運的話,說不定寶寶會把白天新學到的入睡能力也用到夜裡,那你很快就可以享有夜裡的安寧。

  第二步,如果你的寶寶在1~2周之後已經可以單獨入睡,但是夜裡還是會規律醒來,你就必須在夜間也施行睡眠學習計劃。

  改變等待時間

  根據我們的經驗,時間計劃所使用的等待時間——也就是孩子單獨在房間的時間——是可行的,大多數的父母都能接受。但是你也可以在施行睡眠訓練之前設定一個不同的時間表。你也許覺得讓寶寶單獨待在房間里好幾分鐘並不妥,那麼你可以把時間縮短。

  你覺得縮短后的時間還是太長嗎?那麼我們建議你使用「乒乓球法」。你每次離開房間的時間可以很短,30~60秒后你再回到寶寶身邊,讓他看到 你,或者跟他說說話。等待的時間不要拉長,原則上就是把握來來回回——好像打乒乓球一樣。不過執行這種方法時,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如果你能貫徹執行, 長期下來還是可以見到成果,你的孩子終究還是能獨自在他的床上睡著。像這樣進進出出,當然會有些麻煩;但是如果你想完全避免寶寶產生分離焦慮,這樣做或許是比較保險的。

  有些父母會把等待時間稍微拉長。因為他們在場時,顯然不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反而使他們更生氣。最早發展睡眠學習計劃的費貝爾教授曾建議父母將等待時間拉長到30分鐘,甚至45分鐘。我們覺得這樣的等待時間實在太長了點。

  睡眠學習計劃是否奏效,並不是取決於你設定的時間間隔。更重要的是,要選擇一個適合你的時間表,讓你能夠每天堅持到底。你可能會覺得硬是要制定一個嚴格的計劃似乎沒什麼道理,可是對很多父母來說,從一開始就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這是很有幫助的。

  與其讓寶寶察覺到你的無助、不確定,不如按部就班地執行計劃,更容易讓他放棄為了難捨的積習而戰鬥——說穿了,這其實是一場權力鬥爭。

  留在房間里

  有些父母甚至對「乒乓球式」的間隔安排也感到不安。他們連30秒的分離都不願讓寶寶承受——擔心寶寶因此覺得孤單被遺棄,導致日後產生心理陰影。你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你屬於這類父母,請你選擇以下所述的睡眠學習計劃替代方案。

  你可以在孩子醒著的時候就讓他單獨就寢,不要再協助他入睡——不論是喝東西、抱著踱步或是握著他的手。但是你可以留在房間里,讓寶寶看到你,比如坐在一張靠近門的椅子上。之後你可以一步一步地離開房間。

  接下來按照時間計劃,每隔幾分鐘就靠近床邊看孩子,跟他說說話,之後再坐回椅子上。利用這種方式,你可以確定孩子不會害怕。你在房間里,寶寶可以看見你。如果寶寶還是哭了,這跟恐懼沒有關係;這種情形下,寶寶哭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得到想要的。

  如果你在場對寶寶有幫助的話,就繼續留在房間里。只是如此一來,你需要更多的耐心,直到寶寶能學會自己入睡為止。如果寶寶依舊哭鬧,或許你還是應該選擇「正常」的計劃來幫助寶寶學習睡眠比較好——如果你的內心不抗拒的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