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多數人之「暴」是從哪裡來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4-28 06: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4月27日07:19青年時報翟春陽


4月6日,河南省孟津縣初一學生雷夢佳因與同年級一個女同學打架,被班主任交於全班同學「自主管理」——全體同學投票,決議讓其家長將其帶回家,「家庭教育」一周。4月7日,雷夢佳在學校附近黃河渠邊的青石板上留下三句遺言,投水自盡。

這起悲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多數人暴政」,並由此反思當前教育在「公民教育」上的嚴重缺位。這是一起典型的「多數人暴政」殆無疑義,但如果人們的思考僅止於此,將錯失悲劇的真正成因。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假使當時全班投票投出的是一個相反的結果,這樣的悲劇還會發生嗎?再假使當時並非交由全班投票而是由班主任決定讓雷夢佳的母親將其領回,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嗎?

在這起悲劇中,「民主」的工具被錯用了,然而左右結果的並非「民主」這個工具,而是每一個孩子的內心——要他們預知行將有一起悲劇發生,顯然超出了他們的能力,但他們理當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一票將對同學的尊嚴造成怎樣的傷害;假使他們懂得友愛,懂得照顧別人的尊嚴,懂得設身處地,那麼他們手中那一票就不會輕易投出。我們甚至可以想像當他們投出那一票時潛藏於內心的幸災樂禍,猶如大家一起向一個被人包圍的弱者扔石頭,其實人有沒有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向他扔石頭,並從中收穫快感。而如果我們將思路延伸,以此觀照成人世界,觀照社會,當明白人與人之間缺少友愛與尊重,並形成「多數人暴政」,並不唯這些孩子為然。

「公民教育」可以培養人們對規則的敬畏、對權利的尊重,然而要培養人們的愛心、悲憫心,則非「公民教育」所能承擔——「公民教育」之外,更不可或缺的是「愛的教育」,甚至可以說「愛的教育」乃是「公民教育」的前提,因為唯有先在一個人的心中建立起友愛意識,其對規則與權利的尊重才會發自內心、自然而然。

毋庸諱言,不管是「公民教育」還是「愛的教育」,在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都普遍缺位。而缺位的原因,一方面是負有教育之責的教師與教育行政人員本身就缺少公民訓練、缺少友愛情愫(那位班主任就是如此),要他們將公民意識、悲憫情懷傳遞給學生,顯然是一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則是當前教育體制對「公民教育」的排斥或者說忽視——當前教育體制更喜歡灌輸「服從」意識而排斥公民的「不服從」意識,而在「愛的教育」上又往往流於大而無當與形式主義——比如講愛就講「無私的愛」,講到你根本做不到;表達愛心就是捐錢捐物,很難設想在這種「借父母的錢獻自己的愛」的過程中,愛心能得到多少滋潤與成長。於是我們看到當玉樹臨難,小學生們爭相獻愛心,人人有「大愛」,另一面卻依然會發生全班投票將同學推向死地的悲劇。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2: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