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核武壯膽:印稱需400枚核彈才能震懾中巴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4-21 1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印度海事基金會網站最新刊發印度海軍退役中將、東部海軍司令部前司令庫馬爾-辛格的文章稱,儘管美俄此前簽署條約決定削減核武器數量,但雙方不可能把核彈頭減至1000枚以下,與此同時中國還在不斷增加核彈頭數量。他表示,在此大背景下,印度不能接受美國提出的有關印度限制核武數量的建議,而是應努力增加核武儲備數量至400枚,才能同時震懾中國和巴基斯坦。文章認為,中國目前大約擁有240-400枚核彈頭,巴基斯坦大約有90枚核彈頭,並正增長。
  
  文章稱,4月11日,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和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華盛頓舉行的會面似乎使事情稍微明朗化。辛格坦率地說出了一些實情,奧巴馬也表示體諒印度的擔憂,並重申美國會恪守其有關美印戰略關係的承諾。另一方面,在印度國內,印美海軍的親切交流仍在持續——兩國海軍預計將於4月22日-5月2日,在印度西海岸舉行新一輪的印美馬拉巴爾年度海軍演習,而且,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加里-羅海德(GaryRoughead)上將已於4月12日-15日對印度進行了訪問。然而,從歷史及謹慎的角度來看,在主要國家再次於亞洲開展大角逐的背景下,印度必須密切關係未來事態的發展。
  
  文章指出,據稱前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在1956年訪印期間曾表示:「親眼看到印度后,我確信上帝正在經營這個國家。」歷史記載顯示,1991年蘇聯解體,但印度在歷經諸多危機后卻「倖存了下來」。不過,在不斷發展的過程,印度也出現了不少失誤。下面列出了其中的幾個:
  
  *1948年,雖然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佔據了優勢,但印度卻拒絕讓其軍隊繼續行動,以接管當前由被巴基斯坦佔領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處理,結果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1971年,印度在印巴戰爭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后,新德里政府未能就錫亞琴冰川邊界進行明確劃分。
  
  *1990-2007年間,印度未能及時促進印中邊境地區的防禦和基礎設施建設。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設備簡陋的印度軍隊日漸衰退、墮落,其完全無法為印度領導階層提供戰略性支持。
  
  *印度網路安全所存在隱患逐漸顯現出來。
  
  文章稱,繼4月8日美俄領導人簽署新核裁軍協議(要求兩國將核彈數量限制在1550枚)后,奧巴馬總統便迅速推進了下一步——4月12日-13日,46個國家參加在華盛頓舉行的首屆核安全峰會(它要求相關國家在2012年之前確保所有核材料的安全,但卻沒有提及巴基斯坦的核擴散),並且為核安全峰會的「全球版」奠定了基礎。至於美國在4月7日提出的只將美國核武器用來對抗其他核大國及「無賴國家」的新學說,印度需要對其進行詳細研究,確定該學說會印度的小規模核武庫產生何種影響。
  
  文章指出,戰略思想家的非正式討論顯示,俄羅斯和美國不可能會將各自的核彈頭數量降至1000枚以下,而且中國也會繼續擴展其核武庫,直到趕上美國為止。因此,儘管今年4月9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建議」印度(和巴基斯坦)「限制其核武庫存」,但印度仍需要確保自己擁有充足的核武器(可能是400枚),以便同時威懾中國和巴基斯坦。其中,中國據信擁有240-400枚核彈頭,巴基斯坦擁有90枚核彈頭,而且兩國核彈的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國內的形勢仍舊暗淡。在統治混亂、腐敗和貧窮的背景下,毛派分子和印度安全部隊之間的流血衝突日趨惡化。現在,處於困境中的印度或許也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向巴基斯坦做出讓步,並「定量削減」本已很小的核武庫。
  
  文章稱,印度應該向中國學習。最近,印中關係或許已經解凍,兩國關係的改善自然會受到歡迎,但是由於中國的意圖可能會變化,所以印度必須根據中國能力的增長幅度,適當地提高自身的力量。
  
  對此,新德里政府應採取以下措施:
  
  *派遣軍隊強力鎮壓那薩爾-毛派武裝分子,同時進行廉政建設,向3.5億生活貧困的人們提供食物、飲用水、住房、保健、教育、工作和基礎設施等。
  
  *明確並堅定其阿富汗政策,以及同伊朗之間的關係,同時與中國和美國保持對等互利關係。
  
  *停止姑息巴基斯坦的行為,拿出「恐怖活動的相關證據」。
  
  *宣布國家目標、宗旨,制定2050年前時間表,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
  
  引入五年一次的全面國防和核態勢審查的透明機制。
  
  在人口密集都市和大城市,指定和設立專門醫院,並效仿美國的NEST(由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核應急支持小組),以應對核緊急情況。
  
  在印度設立「全球核能夥伴關係中心」的建議很受歡迎,但不應將其視為印度會最終消減/消除其核武庫或作為「非核國家」簽署《核不擴散條約》的序幕。
  
  最後,文章引用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學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幾個世紀前的名言說:「戰爭是政治的延伸」。文章稱,出於某些不穩定因素(例如,領海和領土糾紛,以及國內外恐怖主義),印度城市遭遇核恐怖攻擊、亞太地區爆發除當前正在進行的代理戰爭之外的公開衝突是非常有可能的,而未來海上石油、天然氣、礦藏(包括海床礦藏)競爭和日益增多的捕魚活動(美國90%的食物蛋白今來自海洋,目前亞洲該比例僅為25%)將進一步惡化這種可能性。再加之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像印度這樣的大國將不會再有「不作為」的傳統選擇。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5: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