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媒稱玉樹震區救災喇嘛貢獻大,被忽略報道(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美國之音 2010年4月19日

   
         
      有美國媒體報道,中國在玉樹地震的救災過程中的部分行動惹來當地藏人不滿,也有人不滿中國政府在報道地震救災情況時突出政府的表現卻對近萬藏人僧侶救人情況報道不多。

  *近萬僧侶救人超度貢獻大*

  美國紐約時報17日發表文章稱有救災部隊「搶功」,阻止僧侶救人並爭取被媒體拍攝救人場面。還有報道說,中國當局動用大型機械救災破壞了遇難者遺體。

  在另一方面,也有當地的居民和喇嘛向美國之音反應了他們所看到的情況。目前身處震區以外六七十公里的當曲旦巴活佛說,僧侶除了在現場救人,還會給死者做宗教法式,有所分工。對於派來救災的軍隊和自發前來的志願者,他說很好。

  他說,「應該說(對救災工作)滿意吧。這幾天物資啊床單等物資都送的很多。念經沒有受到干擾,因為我們在鄉下念的。他們說漢人也來軍人也來,反正是挺多的。」

  隸屬在中國紅十字會下的藍天救援隊不但在北京設點籌集救災物資,還有一隊志願者在地震災區進行救援工作。

  目前身在結古鎮救災前線的藍天救援隊第一隊隊長張勇告訴美國之音,不但政府反應迅速,當地至少有一兩千僧侶在救災。

  他說,「這次政府做的挺有力的,比汶川的時候要快的多,基本上頭兩三天大部分人都挖出來了。有很多僧侶參與到救援中,自己還成立了救援隊,都是當地人,他們救出來很多人,挺不錯的。我覺得這次救援行動是快速有效的。」

  至於紐約時報17日報道說稱有救災部隊「搶功」,阻止僧侶救人並爭取被媒體拍攝救人場面,張勇表示自己看到的是另一種情況。

  他說,「恰恰相反。比如說我們快挖到人的時候,就會由他們(僧侶)上來把我們換下去。他們要把他們的人挖出來,可能是宗教的習慣吧。一般都是僧侶挖,我們或者部隊在這幫他們,我們特別尊重藏族同胞的宗教習慣,他們讓我們挖我們就挖,不讓我們挖就讓他們挖。非常注意的。」

  對於有媒體報道說有大型機械在運作中破壞了一些死者的屍體,張勇說,「基本上都是確定沒有什麼人才會動大型機械,一般動大型機械都是經過當地藏民同意的。」

  *政府選擇性報道 突出自我表現*

  青海省發生大地震后,達賴喇嘛發表公開聲明,對中國政府,特別是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能夠親自到災區看望災民、視察救災工作表示欣慰,並提出回到家鄉慰問災民的願望。

  達賴喇嘛辦公室秘書長才嘉說, 雖然目前災區情況複雜,死傷人數還有待計算,但「對於中央政府和中央領導人親自到災區看望災民,視察救災工作,是值得肯定的。」

  同時他也肯定許多出家的藏人僧眾和學生投入救災工作,也是值得讚賞的。對於有媒體說有藏人救援工作有不滿,才嘉認為這並不是漢藏不和的表現,關鍵一點是政府的宣傳方式有偏差。

  他說,「比如政府很多新聞報道,特別報道軍隊和警察或者是外來救援隊的救援,忽略了當地僧眾和民眾去救援,我們覺得這些在媒體的呈現比較低,可能是這樣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

  他說當地人對地方很了解,也能挑戰惡劣的高原環境,不會有高原反應,其實投入這次救災的僧眾可能有近萬人。

  他說,「不僅來自青海當地災區所有的出家人,還有四川、西藏等地自發來了很多年輕的出家人。第一點是這些出家人都沒有老婆孩子,不需要照顧家庭,第二點是在藏傳佛教里出家人的責任就是要幫助別人。」

  才嘉表示,藏人是信仰佛教的民族,所以在處理屍體的時候,超度和祈福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地震經歷提高救災效果*

  藍天救援隊北京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衣物等物資已經飽和,現在主要缺乏藥品和捐款。與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比較,這次的青海玉樹地震範圍較小,但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救災的反應更加迅速,運作也更加正規。

  藍天救援隊並不是專業的救援組織,成員都是民間的志願者。他們派往災區的第一隻救援隊已經在災區救出十餘人,多是藏民。在前期救援結束後會將側重點放在災民安置和醫療上。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0: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