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類在核陰雲下的一甲子:核時鐘60餘年被撥動19次(圖)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10-4-19 07: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打狗棒 於 2010-4-19 09:37 編輯


4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會議中心出席核安全峰會時和與會領導人合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自核時鐘的誕生日算起來,63年來,它已經被調整過19次……

  60多年來,核時鐘見證著世界在「核」與「和」之間徘徊的身影,也提醒人類警惕核武擴散和末日核戰造成的威脅,雖然核武擴散的步伐一直沒有停頓……


  人類距離世界末日還有多長時間?

  設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核時鐘給出答案:6分鐘。核時鐘的另一名字是,末日鍾。

  「我不確定全球第一次核安全峰會是否會帶來實質性的好消息,也不知道美俄剛剛簽署的新核裁軍條約是否能順利獲批、執行,還有難以遏制的核擴散、伊朗核危機……太多不確定性擺在人類面前。但只要記得現在離大災難還有6分鐘,我們就不會掉以輕心。」《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編輯喬希·斯科爾默爾(Josh Schollmeyer),也是核時鐘的守護者,4月9日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2分鐘警示

  自核時鐘的誕生日算起來,63年來,它已經被調整過19次。

  1945年8月,美國「小男孩」在日本廣島的巨響震驚世界,宣告二戰終結。

  這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核轟炸源自美國的「曼哈頓計劃」。但看到「廣島悲劇」,一些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們非常後悔,認為是自己「將魔鬼從瓶子中放了出來」,必須補救。於是,他們出版時事通訊,呼籲全球實行武器控制。兩年後,時事通訊小冊子發展成《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雜誌,雜誌社總部就設在芝加哥大學校園裡。

  雜誌創辦者海曼·戈德史密斯邀請馬蒂爾·朗斯多夫為第一期雜誌設計封面。馬蒂爾·朗斯多夫的丈夫曾參與「曼哈頓計劃」。她想到「用鍾來指示危機」的方法:一個只有左上方1/4刻度的鐘擺,指針指向23:53,距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只有7分鐘。

  到了1949年,《原子能科學家公報》決定用調整指針的方法來指示世界核威脅水平——真正的核時鐘誕生了。

  圓形錶盤,直徑45.72厘米(18英寸),外表用青銅製作,錶盤上刻有世界地圖,標出印巴、朝鮮等核熱點地區——末日鐘模型一直保存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校園內,由雜誌委員會負責維護。

  據《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雜誌常務董事肯尼特·本尼迪克特介紹,核時鐘何時以及如何調整,是由董事會成員共同決定的。現在,擁有19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董事會每年開會兩次,若世界發生了足以影響時鐘指針的事件,便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調整。

  半個多世紀來,核時鐘的撥動總離不開美俄兩個超級核大國的身影。

  美俄圍繞核戰略博弈花樣迭出,扣人心弦。不管是 「星球大戰」計劃,還是「先發制人」戰略,都貼上核武威脅的標籤。

  所以,有個故事廣為流傳:二戰後有人曾請教愛因斯坦,詢問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各國會使用什麼武器。愛因斯坦回答很乾脆:「我不知道會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用的肯定是石塊和木棒。因為人類文明在『三戰』的核打擊中被毀掉了。」

  故事真實性有待考證,可半個多世紀以來,有良知的核科學家們和政治家們的確在為核武器憂心忡忡,擔心打開了毀滅人類的末日之門。

  核時鐘的第一次撥動是在1949年。那年8月29日凌晨4時,蘇聯第一顆原子彈「鐵克瓦」試爆成功,自此,蘇聯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可用於實戰的原子彈的國家。時鐘由此被撥快4分鐘,指向23點57分。

  迄今離零點最近的一次撥動發生在1952年,當時美國和蘇聯在9個月內相繼進行了氫彈試驗,世界一片驚恐,指針被調到了23時58分,距離子夜僅2分鐘。

  儘管如此,美俄也在核實踐中認識到控制核武的重要性。研究核問題的清華大學副教授孫學峰認為,美國總統杜魯門是第一個認識到核武器毀傷效應的美國總統,並有力促成了不使用核武器規範的出現。

  1945年8月10日,長崎原子彈爆炸后的第二天,杜魯門對內閣成員說:「再消滅十萬人的想法太恐怖,簡直不能考慮。」一年後,他下令將核武器控制權從軍方轉移至由總統任主席的原子能委員會,並規定該委員會由文人控制。從此,使用核武器的權力由美國總統一人掌握。

  維持著 「2分鐘警鐘」,人類進入20世紀60年代。

  1960年,因為國際間科學研究合作增加、公眾對核武認識加深,指針從23點58分撥慢到23點53分。3年後,美國蘇聯簽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限制核試驗暴露於空氣中。末日鍾再次撥慢5分鐘,指向23點48分。

  1968年和1969年,「核時鐘連續撥動,好像是為1960年代的核問題做了一個總結。」斯科爾默爾說。

  先是1968年,被撥快5分鐘到23時53分,原因是1960年和1964年,法國和中國先後成功地爆炸了核裝置,以及中東、印度及越南爆發戰爭。隨後,1969年因為美國國會確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又被撥慢3分鐘。

  核時鐘的「印巴時間」

  上世紀70年代,核時鐘只有兩次變化。1972年,末日鐘被撥慢到距離零時12分鐘。因為當年美蘇簽署《第一階段戰略武器限制條約》及《反彈道導彈條約》。

  另一次撥動,則是因為又有一個國家跨入了核門檻。

  1974年5月18日,印度進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試驗,但聲稱這是一次「和平的核爆炸試驗」。核時鐘在這一年撥快了3分鐘,距零時9分鐘。

  早在1946年印度就開始研究民用核技術,但尼赫魯在世時執行不發展核武器的政策。印度在中印邊境戰爭的失敗以及中國1964年第一次核試驗的成功極大地刺激了印度,使其以中國未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為由拒絕加入該條約,並轉而發展核武器。

  聲稱「受到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和「成長為世界大國的標誌」,一直是印度研究核武器的重要動因。中國前駐印度大使程瑞聲還記得,當時印度的國防部長是費爾南德斯,他對中國態度十分強硬,進行核試驗后,宣稱為應對中國「威脅」。

  第一次地下核試驗以後,印度的核武器研製工作進入「地下」,重點加強濃縮鈾與鈈的提煉,核武器的零部件研製以及核工業的配套設施。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公開進行了5次核試驗。美國承認了印度的核地位,與之簽署《美印核合作協議》,甚至要求核供應集團國能夠對印度「網開一面」。據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政策項目組估計,印度現在大約有50枚核彈頭。

  核時鐘也為此「驚呼」。1998年,因為「印度及巴基斯坦爭相測試核武,美俄裁減核武談判出現問題」,指針被撥快5分鐘。

  當印度跨過核門檻時,巴基斯坦針鋒相對。

  1971年印巴戰爭之後,巴基斯坦開始秘密實施核武器發展計劃。1974年印度進行核裝置爆炸后,該計劃明顯加速,並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1998年5月28日和30日,為了應對印度的核試驗,巴基斯坦進行了6次不同當量的核試驗,從而也正式跨過了核門檻。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政策項目組估計,巴基斯坦現在大約有60枚核彈頭。

  「核擴散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趨勢,當年我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我瘋了,但很快印巴進行了核武試驗。個別核國家奉行雙重標準、先發制人的戰略,刺激了弱小國家擁核自保的意識,後者希望通過擁有核武器來緩解自己的安全壓力,並增加同對手討價還價的籌碼,從而在客觀上對核裁軍和核不擴散進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中國國防大學戰略教研室主任朱成虎少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2003年5月,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曾表示,如果巴印克什米爾爭端能夠得以解決,南亞能實現和平與安全,巴印雙方就可共同實現無核化。

  巴基斯坦一直是美國反恐戰爭的心病。在全球核安全峰會召開前一天,奧巴馬首先會晤了5個國家的領導人,其中包括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白宮官員透露,在兩人的私人會議上,奧巴馬向吉拉尼「表達了失望」的情緒。

  「中國對印巴這兩個南亞主要國家發展核武器都是不贊成的。在1998年印巴先後進行核試驗后,中國政府曾發表聲明表示,中國是核不擴散條約成員國,也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中國對印巴核武器立場是同中國對這個兩個條約承擔的義務是一致的。」程瑞聲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伊朗現在已經成為核國家」

  冷戰結束一度讓核時鐘的守護者斯科爾默爾歡欣鼓舞。核時鐘距離零點最遠的是1991年冷戰結束后的23:43分。然而斯科爾默爾很快就失望了。

  恐怖活動的猖獗讓核恐怖成為人類的惡夢。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從1993年到2008年,全球共發生經確認的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材料偷竊、丟失或非授權佔有等事件多達1500餘起。

  伊朗核問題和朝鮮核問題也在世界進入21世紀后相繼出現。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執政以後,核武恐怖的標籤就牢牢地貼在當時尚未證實擁核的伊朗和正處早期核武試驗階段的朝鮮身上。

  伊朗核能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了美國等國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后,美國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並開始採取遏制措施。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核電站用鈾。「伊朗已處在擁核邊緣。」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如此表示。

  在伊朗老城伊斯法罕做導遊的穆比什向《中國新聞周刊》講述了他對「核」的觀點,「美國可以有,中國可以有,為什麼我們不能有?」

  2003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儘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提煉鈾濃縮試驗。3個月後,伊朗簽署了議定書,但同時強調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此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與伊朗展開拉鋸戰,高潮迭起。

  2006年1月,伊朗恢復了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3年後,宣布已有5000多台離心機在運轉。「普通伊朗人都會覺得這是國家力量所在,是理所當然的。而且,核能也能治病的,尤其利於殺滅癌細胞。」穆比什說。

  但西方世界對類似表白充耳不聞。

  2006年和2007年相交之際,美國媒體爭相報道「末日鍾即將震響」「德黑蘭正催促撥動」,正是針對伊朗核試驗的。

  2007年1月17日,指針被撥快了2分鐘,至23時55分。這是冷戰後離「末日零時」最近的一次。《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的報告說,人類社會朝著「第二個核時代」的方向發展,恐怖主義活動沒有消退跡象,伊朗和朝鮮在內的諸多國家積極謀求核武器。

  「我們一直關注著伊朗核問題的進展,都不願意看到指針因為它而向前撥動。」《原子能科學家公報》執行董事肯尼特·本篤教授說。但美伊明爭暗戰屢屢升級,卻總是讓末日鐘不得安寧。

  西方對伊朗的耐心正在耗盡,而媒體近日披露的一份海運合同顯示,美國已將300多枚能炸毀伊朗地下核設施的鑽地彈運往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當前,美國等西方國家正在尋求獲得中國支持,對伊朗進行新制裁。奧巴馬也希望藉助全球核安全峰會之機,進一步創造向伊朗施壓的機會。

  面對這種種蓄勢莫測的表象,4月2日,正在中國訪問的伊朗核問題首席談判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賽義德·賈利利(Saeed Jalili)回答了《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的問題。

  他沒有正面表示伊朗對全球核安全峰會的態度,只是對記者說,「某些國家執行錯誤的外交手段,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指責。」賈利利重申了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立場,拒絕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核燃料供應協議,「在壓力下促成的談判是不會有效果的。」

  就在核完全峰會召開前夕,伊朗總統內賈德高調公布了一系列核計劃發展成就,包括能力更強大的第三代離心機,「不管別人喜不喜歡,伊朗現在已經成為核國家。」

  朝鮮:特別的「1」

  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國防大學教授楊毅少將列出了當今世界的核態勢「2331序列」,「2是指美國和俄羅斯這樣兩個核武大國;3是指英國、法國和中國,中等核武國家;另一個3是指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實際上已經擁有了核武器;最後一個1是指朝鮮,宣布擁有核力量,但沒有得到國際正式或默許的承認。」

  針對這個特殊的「1」,美國智庫「外交關係理事會」在去年發表的報告中推測朝鮮擁有6至8枚核武器,「至少是足夠的製造核武的材料。」

  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朝鮮就利用前蘇聯提供的研究用反應堆開始了核技術研究。到20世紀80年代,朝鮮分別在泰川和寧邊開始建設200兆瓦的反應堆和后處理設施,並進行了中子轟擊試驗。迫於蘇聯壓力,朝鮮在1985年12月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94年10月,美朝雙方簽訂了《美朝合作框架》,此後9年,朝鮮沒有重新處理反應堆燃料或重啟反應堆。

  情況在小布希出任美國總統后出現突變。美國開始對朝鮮採取強硬外交方針,朝鮮毫不示弱,於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重新啟動寧邊的核反應和后處理工廠,並在2006年10月9日和2009年5月25日進行了兩次核試驗。

  去年9月4日,朝鮮宣布鈾濃縮試驗和乏燃料棒再處理均進入最終階段,並正在有望獲得武器級鈈。

  現在還不清楚朝鮮大概擁有多少枚核彈頭。但朝鮮政府有一點非常肯定——保持自己的核節奏,同時保持對美國的核政策批評與嘲諷。2010年4月9日,朝鮮中央通訊社就對幾天後在華盛頓召開的全球核安全峰會進行抨擊,「只要美國的核威脅仍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會增加並升級不同類型的核武器,以此作為威懾。」

  就在同一天,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路易斯維爾大學就核恐怖與核擴散威脅發表了演講。她在回答學生提問時稱,朝鮮「擁有1~6枚核武器」。在此以前,美國國務卿很少提及朝鮮核武器的具體數量。

  核時鐘為什麼沒有在朝鮮兩次核爆的時候撥快呢?這是很多人的疑惑。

  「核時鐘什麼時候調整,怎樣調整,由我們的董事會決定。」喬希·斯科爾默爾顯得有些尷尬,沒有正面回答《中國新聞周刊》的提問。

  在朝鮮2006年宣布成功進行核試驗后,《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雜誌董事會成員在芝加哥召開會議,討論了事態發展,發表公開信稱「朝鮮近來的地下核試驗,是不斷升級的、令人不安的核擴散趨勢的一部分。」然而,要做出調整時鐘指針的決定,「還須觀察國際社會對朝鮮核試驗的反應。」

  能不能再撥慢一點

  「仔細研究核時鐘19次撥動,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斯科爾默爾說,在60年中的每個10年,末日鐘沒有總是「撥快」或總是「撥慢」的時候,前進、後退、再前進、再後退,徘徊是它的常態,這正說明了人類面對核的矛盾心理。

  「是不是讓這個鐘搞得有點暈頭轉向了?」斯科爾默爾話鋒一轉,「其實只要世界不要被核問題搞暈,就可以了。」

  「4月12日至13日,全球首次核安全峰會的召開能否讓末日鍾再撥慢點?」《中國新聞周刊》問,但《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還沒有給出答案。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全球核安全峰會並發表講話,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多邊場合專門就核安全問題發表看法。

  在國防大學教授楊毅少將看來,峰會如果確實能夠凝聚各國的共識,提高各國對核安全問題的重視,推動國際合作,確保核材料、核設施的安全、有效地防範核恐怖主義襲擊,就能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

  無核世界是人類的美好願景,上世紀60年代,中國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冷戰結束后,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利比亞相繼放棄核計劃,成為無核國家。而要真正實現「天下無核」,關鍵在於公正平和地遵守有關國家削減核武器、無核國家不擁有核武器的原則。

  巴基斯坦核科學家達納帕拉就感嘆,儘管現在看到了希望,但「希望不能代替嚴峻的現實」。根據估算,全世界現存核材料足夠製造10萬顆核彈,「核武器就像懸在人類頭上的利劍,威脅仍未減少。」

  60年來,這話常說常新。其實,從關閉「末日之門」到打開對面的「希望之門」,轉換就在一念之間。 (特約撰稿/陳君,劉暢、實習生鄭陽鵬對本文有貢獻,部分觀點參考清華大學國際安全論壇《建設一個不使用核武的世界》報告)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10年04月18日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沙發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4-19 08:29 | 只看該作者
各國都有核武器時. 這個世界反而安全了. 因為誰都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3
cenote 發表於 2010-4-19 08:37 | 只看該作者
各國都有核武器時. 這個世界反而安全了. 因為誰都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4-19 08:29


擁核國家多了,萬一某國出現一個偶發性的精神異常領導者?或是意外中的意外呢?

越多國家擁有意外例子就越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890

帖子

2249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49
4
銅山 發表於 2010-4-19 14:36 | 只看該作者
 
所以,有個故事廣為流傳:二戰後有人曾請教愛因斯坦,詢問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各國會使用什麼武器。愛因斯坦回答很乾脆:「我不知道會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用的肯定是石塊和木棒。因為人類文明在『三戰』的核打擊中被毀掉了。」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了,恐怕就沒有第四次了。
銅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