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山楂樹之戀作者叫板張藝謀隨想-------理解萬歲

[複製鏈接]

83

主題

321

帖子

25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明日 發表於 2010-4-19 2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作者明日 於 2010-4-19 23:00 編輯

今天早晨看到新浪的文章:山楂樹之戀作者叫板張藝謀,難以抑制的想說兩句。

    用我自己寫小說《飄零的紅楓葉》的感受來說,作者傾盡心血完成的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已經根深蒂固的活在了作者的心中,融入了作者的血液,將與作者同悲同喜一生,再創作中的人物的塑造難免會牽動作者的心,無論作者怎樣評價都是應該理解的。同樣,每一位導演和編劇也都會為他的作品負責,為喜愛他的觀眾負責,為他自己的藝術聲譽負責,所以,也同樣應該理解他們的藝術創造。

    我看過《山楂樹之戀》的小說,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細膩的筆觸訴說了一段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的真實感人的純美的愛情故事,書中所描述的風土人情原始、純粹、自然,洋溢著華夏的黃土的韻味,這樣的一部作品的藝術再創造非張藝謀導演莫屬。假如我的小說拍電影或電視劇的話,我一定不會想到是張藝謀導演,我會選擇更適合我的小說風格的導演。這不是狂想,真的,我會為我認為合適的導演等上3年、5年、十年八載。

   從兩方面而言,首先,影視導演和編劇既然肯定了小說的影響力又用原小說的名字改編,就要儘可能的忠實原著,因為原著所塑造的人物印象已經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每個導演都有與之配合默契的創作班子,相信他,就要相信他的選擇。

    即使影視作品不盡作者之意也應該理解,即使作者對影視再創作發表自己的看法也應該理解。

   一句話:理解萬歲!

附原文:
《山楂樹之戀》作者叫板張藝謀http://book.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 10:11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電影中靜秋的形象(左)
  嫌女主角長相不好 嫌編劇沒看懂故事

  男女主角的完全曝光,讓張藝謀加強了對《山楂樹之戀》的戒嚴工作,遠安的青龍村被警察、村民聯手的安保圍得固若金湯,外人根本進不去。另一方面,男女主角的曝光,也讓小說原作者很不滿。先在自己的博文上說女主角沒有什麼看頭,昨日又再次在博客說,編劇顧小白「完全沒有看懂故事。」針對艾米的批評,顧小白稱自己並不願意回應這些,「作者只是太看重表面的東西,其實她不懂電影。」

  博客叫板:「這哪裡是靜秋分明是魏敏芝」「顧小白沒有看懂故事」

  小說原作者艾米曾接受媒體時說,「我不評論演員也不評論電影,這些都跟我無關。」時隔幾月之後,當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籌備時,艾米針對電影至少發表了10餘篇相關報道,且大多都是轉載媒體的。昨日,記者在新浪艾米的博客上看到,有2篇博文都是在4月 18日先後登出,尤為搶眼,凌晨4點轉載了《這哪是靜秋?分明是魏敏芝!》的報道;上午10時又再次更新《艾米:評張藝謀新片編劇——沒有最白,只有更白》內容不僅批評了女主角長相不好,還批評了幾位老戲骨做配角也不合適,比如「奚美娟長得一副聰明小市民的臉」,孫海英則屬於「故事裡沒有一個男人有這麼老,而且有這麼大的眼袋,一副腎虧的模樣。我真不知道他能演《山楂樹之戀》里的誰……」

  隨後還針對顧小白的採訪進行反駁:其一,「《山楂樹之戀》不是經典文本,傳統商業片的做法並不合適。」艾米反駁說,「經典文本反而要用傳統商業的做法,那麼他的所謂「經典文本」是不是就是商業文本?他在上次的訪談中說得清清楚楚,他們三個人編劇的時候,是決心要搞成商業片的,那是不是意味著他們那時是把《山楂樹之戀》當成經典文本的?」

  其二,說「三次接吻,刪得只剩一次,還號稱這是在刪減「無關緊要的部分」,艾米直接說「顧小白完全沒有看懂故事。如果電影編劇把性的內容都壓榨沒了,把所謂性的接觸都刪掉了,那麼這個故事還剩下什麼呢?只剩下老三在生活上對靜秋的幫助,那可能真的搞成《我的父親母親》了。」

  顧小白:她太看重表面的東西

  昨日人在重慶的顧小白接受本報記者採訪,針對艾米博客的說法,顧小白稱毫不知情,記者逐一講解后,顧小白很誠懇地回答,「可能她沒有看明白我的採訪吧。」顧小白說之所以此前會說按照商業片走後來又說走文藝路線。「這肯定是因為導演,不同的電影,或者同樣的類型,換了導演,劇本肯定也是更適合導演的氣質,這跟小說沒有關係,即使再爛的小說或者再好的小說,改編之後,它都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好的劇本。我只能說她不懂電影,也沒有看懂我的採訪。當時我們所說的是前後有聯繫的。」

  「說我刪減了吻戲,就是壓榨了性。難道拍幾次接吻就能強化性知識了嗎?其實有的時候表面上的弱化,或者從其他方面來表現,這是更強烈所要表達的內容。我覺得我沒有必要來回應。她的質疑都是些表面的東西,我只能說她想太多了。」顧小白說,每一個劇本都有一個最合適的表達角度,每個導演都會針對不同的切入點。「電影,不管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都是個產品,不同的產品適應不同的市場,這要因人而異。拿經典說話,有些偏頗。還真沒有必要把自己當成經典。既然已經把版權賣了,怎麼改跟你無關,那麼多偉大的作家,蘇童、莫言,都把小說交給張導來做,也沒見他們完了之後再質疑編劇和導演的。」

  新畫面:博客的真實性可疑

  有意思的是,新畫面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對艾米的博客內容卻提出了質疑。潘先生笑言,看了艾米的博客,從博客的風格上看,不像艾米的風格,所以懷疑博客的真實性。不過,據調查了解,此博客2007年9月開通,隨後開始了連載《山楂樹之戀》,虛假性不大,從所貼博文的內容上看,應該屬於工作室流程。此外,還有部分網友針對艾米的尖銳批評也有自己的看法:「博文開頭,就說自己的新作品已發表了,而其內容如此尖刻,很有點為新書炒作嫌疑。」(馬丹 吳小川 遠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9 0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