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球人均頭頂3噸炸藥 中國周邊核武密度最高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4-20 07: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4月19日 13:15:06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中國周邊核武密度最高


    中國周邊核安全形勢最為複雜。圖為去年11月,美國科學家聯盟發布的核武器分佈示意圖,中國恰好位於亞歐大陸核武器分布圖的中軸線上。

「無核夢」下的全球核安全調查

全球核擴散形勢就像一條走出崇山峻岭的河流,在平原地帶越流越寬闊。而核大國在核政策上的「雙重標準」應對此負責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於冬發自北京 「世界距離毀滅只剩下5分鐘!」擺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校園內的「世界末日時鐘」定格在23時55分,午夜零時則象徵著世界核戰爭爆發的毀滅時刻。

即便華盛頓時間4月13日,全球首次核安全峰會落下帷幕,各國承諾確保武器級核燃料安全后,時鐘設立者《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也未對「世界末日時間」有所調整。這一舉動象徵性地對應了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的觀察:各國承諾將一起「穩妥」推進,並將在「技術和經濟上可行」的情況下推動轉用低危險核材料的工作,但還缺乏具體計劃,

一些批評者認為,峰會事實上迴避了核擴散這個最棘手的問題,所以核武器仍好像那柄懸在人們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危險。

全球人均頭頂3噸炸藥

「當今世界的核態勢是2、3、3、1。」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楊毅少將用4個數字描述了國際核擴散的基本形勢:美俄作為兩個超級核大國,擁有全球95%的核武器;中英法三國擁有一定數量的核武器,其擁核的合法性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認可;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則非法但秘密擁有核武器;朝鮮正在邁過核門檻。

美國國會2008年夏天發布的報告則透露,1945年至今,全球各國大約製造了12.8萬枚核彈,其中美國有7萬多枚,蘇聯(俄羅斯)有5.5萬枚。雖然當前全球核彈數量已削減至2.5萬-3萬枚,但這還相當於全球人均頭上頂了3噸多的三硝基甲苯(TNT)炸藥,仍可把地球毀滅數次。

「核武器的神秘面紗早已揭去,其基本原理早已為科技界熟知,不少國家的科研人員通過各種渠道掌握了一定的核技術,而且某些製造核武器部件的軍民兩用設備也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買到。」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向《國際先驅導報》介紹道,導致核擴散現象加劇既有技術原因,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

這並非危言聳聽,形形色色的恐怖主義勢力對核武器覬覦已久。近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巴基斯坦「核彈之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的調查顯示,1986-1993年期間,卡迪爾汗的核走私網路更是遍及亞歐非三大洲,主要出售用於鈾濃縮的高速離心機、核彈設計圖紙以及相關的關鍵生產技術。

如今,全球核擴散形勢就像一條走出崇山峻岭的河流,在平原地帶越流越寬闊。日前,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政治學教授格雷厄姆·埃里森在美國《外交》雜誌上歸納了正在加速破壞現有核秩序的7個方面,分別是「朝鮮核計劃」、「伊朗核野心」、巴基斯坦局勢、「基地」組織殘餘勢力、對核不擴散制度的冷嘲熱諷、核能的復興以及核武器在國際事務新用途。他預測說,如果世界沿當前的軌跡走下去,未來5年在某個地方將有一場核武器或生化武器恐怖襲擊得逞。

中國在亞歐大陸核武中軸上

「核流瀑」正在全球蔓延,中國周邊核安全形勢最為複雜。去年11月,美國科學家聯盟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發布年度報告稱,全球大約23300枚核彈頭部署在14個國家的111處設施中,而打開該組織發布的核武器分佈示意圖,可以發現中國恰好位於亞歐大陸核武器分布圖的中軸線上,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印度、緬甸和巴基斯坦這些已擁核或具有製造核武器能力的國家則分處兩翼。

「正在發展核武器的國家,往往都面臨地緣政治上的困境,他們希望『擁核』以改變國家安全面臨的困境。」閻學通認為周邊國家競相追求自身安全是核擴散的一大動因,幾乎每一個試圖發展核武器的國家都有一個地緣政治上的「宿敵」。

無疑,朝核問題引發的漣漪最為波瀾壯闊。4月11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選擇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的前夜發表言論稱,「我們擔心朝鮮與伊朗,因為他們的行動無法預測。」此前,希拉里還推測朝鮮已擁有1至6枚核武器。而美國情報機構則一直宣稱,朝鮮目前已擁有一個由10枚核彈組成的軍火庫,並進行了兩次核試驗,該國即將收穫用於製造第11枚核彈的鈈。

作為朝鮮的地緣政治「宿敵」,日本和韓國內部的核武裝論也不時沉渣泛起。2002年夏,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曾公開表示,「雖然我們可以擁有核武器,但我們並不擁有。」的確, 日本不僅核技術和核能力世界一流,而且還擁有近2噸的高濃縮鈾,以及高度發達的導彈計劃——雖然這常用於發射衛星。因此,只要日本願意,幾乎可以在隔夜之間製造出數千枚核武器。韓國的核武意圖也不斷閃現。目前,該國擁有4個核電站20座核反應堆,韓國東亞研究院2009年6月份的一份民調錶明,60.5%的受訪者支持韓國擁有核武器。

在中國的西南方向,還坐落著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核大國。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漢斯·克里斯坦森與羅博特·諾里斯在最新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印度擁有約60枚至80枚核武器,巴基斯坦擁有的核武器數量多達70至90枚,甚至超過100枚。

「就算吃草和樹葉也要擁有核武器。」1972年,巴基斯坦總理阿里·布托發誓說,巴基斯坦製造核彈只有一個目的:應對來自印度的威脅。然而,西方世界最為擔心的卻是塔利班竊取巴基斯坦核彈。

美國中央情報局不會忘記蘇爾坦·巴希魯丁·馬赫默德事件,該人士曾於2001年8月受邀訪問本·拉丹的老巢,塔利班希望他能傳授核彈的製造技術。直到「9·11」事件之後,中情局才知曉此事,當時驚出了一身冷汗,秘密向巴基斯坦提供了1億美元的款項,用於加強核武庫的防衛。

「雙重標準」加劇核擴散

「我今天恐怕還要繼續這樣一個判斷——核擴散恐怕很難就此罷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核國家的核政策。」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將認為,美俄兩個超級大國儘管進行了大幅度的核裁減,但只不過是把核彈頭裁減下來,把從核武器從運載工具上卸下來,儲存到倉庫里。

對此,閻學通進一步介紹說,美俄在核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是導致核裁軍步履維艱的重要原因。美國對朝鮮、伊朗等敵對國家採取了嚴厲的制裁措施,而默認以色列、印度等國發展核力量。這種「雙重標準」容易使非核國家認為核不擴散制度是「富人剝奪窮人」的一項工具。

「這個世界必須建立一個新的、符合21世紀局勢的核不擴散以及核裁軍體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部副主任陳須隆建議道,新體系必須降低大國對核武器的依賴,而它的建立需要美、俄、中、印和歐洲的有核國家共同領導。

專家解讀:中國遵循「最小核威懾」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冉維、鄧亞君發自華盛頓、北京 為期兩天的首屆核安全峰會為今後數周更大範圍的核問題辯論奠定了基礎。

4月13日,與會各國領導人或代表一致認為,核恐怖主義是對國際安全最具挑戰性的威脅之一,國際社會需加強合作,力爭在4年內確保所有易流失核材料安全。作為首次針對核安全問題舉行的多邊峰會,承諾和共識有一定意義。

而對美國總統奧巴馬而言,他的期許溢於言表。

然而,更多的質疑正指向:奧巴馬4月初對美國核戰略的調整能否為防止世界核擴散發揮作用?有觀察家已經發現,在奧巴馬力主核裁軍的同時,他也宣布撥款數十億美元升級其核武實驗室,確保其小核武的可靠性;進一步加強部署全球導彈防禦體系;加強「全球即時打擊新武器系統」,確保在一小時以內到達全球任何目標,起到核武威懾作用。

正是在這番「刺激」下,土耳其、羅馬尼亞等多個國家也擁有了競相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熱情」。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此情形下表示,要達到「無核武目標」,「那是欲到達高山之巔一樣十分遙遠的事情」。

而與奧巴馬的「夢想」的遙不可及相比,中國為防止全球核擴散所做出的努力正在得到更廣泛的讚許。美國前《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首席談判代表伯特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核大國,它遵循『最小威懾』的原則,並沒有像美俄那樣擁有大規模的核武庫。」他表示,中國是第一個單方面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莊嚴承諾的國家,這是美俄等核大國所不能及的。

4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核峰會上發表了題為《攜手應對核安全挑戰 共同促進和平與發展》的講話,就加強核安全問題提出5點主張:全面加強核安全能力、嚴格履行核安全國際義務、重視並積極參與國際核安全合作、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核安全能力以及切實處理好核安全與和平利用核能的關係。會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核問題專家西布斯對中國立場既肯定又理解,他說,中國在保持核能安全上還面臨人力以及技術等挑戰。所以,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需要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發達國家的幫助,以促進全世界的核安全。

「其實中國已為此奮鬥了46年。」香港《文匯報》把中國在首屆核峰會上的發聲視為「特殊作用」。文章說,中國的參與也能反映出無核國家的利益及訴求,這將有利於各國在防止核擴散及核恐怖主義上求取共識。
格外小心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4-20 08:33
這些炸彈如果在同一個地方爆炸也沒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