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間腐敗事比比皆是 學術腐敗「想開了」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4-16 14: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時間2010年4月16日 轉載)   
    來源: 科技日報
面對學術腐敗,太多的人已經「看透了,想開了」,冷靜、理智地表現出一種集體無意識。當一個社會裡,對學術和真知的堅守者反倒成了另類,你能想象那將是怎樣的景象么?
      寫了不少批評學術腐敗的文章,一直以為自己是理直氣壯的。最近有位好心人悄悄給我留言說,世間腐敗事比比皆是,抄襲幾篇文章算得了什麼?況且抄襲造假者比比皆是,又何苦抓住某一個人不放呢?臨了還不忘吶喊一句:清醒點吧,同胞們!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是糊塗太久了。既然學術腐敗如此普遍,比之其餘又是小巫見大巫,較真如我者確乎大驚小怪了。恐怕與我一樣糊塗的同胞還不在少數。每有學術不端,輿論的同仇敵愾,便可見一斑。
   
      不過,我在檢討自己的「糊塗」之餘,還是不能理解這樣的「清醒」。不難想象,面對罪犯,因為還有比他更罪過深重者而放任之,這世間將會呈現怎樣的亂象!學術腐敗同樣如此。況且它因為本身並不直接觸及太多民眾利益,不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如果連我們都看透了,習慣了,那就不再是「清醒」,而是一種可怕的麻木了。這種麻木傷及的將不再是學術本身。學術界作為一個社會的集體良心,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本應成為社會風尚的標桿,而一個學術腐敗泛濫的「良心」,你能期望它樹立怎樣的標桿呢?
   
      其實這樣的道理,「清醒論」者肯定明白,他們也未必是真的看透了。我想,他們的「清醒」大概是源於經驗積累的某種失望情緒。因為有太多的學術不端事件最後都不了了之,沒有下文。一些捲入學術腐敗漩渦的學界名流,往往安然無恙,頂多找個替罪羊佯裝問責。甚至一些得了國家級獎勵的科研成果,被揭露出造假乃至成為傷及人命的「核心技術」后,有關機構竟然默不作聲,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所以說,不是那位好心人太「清醒」,也不是我等太糊塗,而是有關機構在本該清醒的時候表現糊塗了,麻木了,妥協了——其實這或許才正是它們的 「清醒」之處,有些學術腐敗案件背後往往藏著利益的魅影,一旦真的清醒就會現形了。
   
      這種「清醒」多了,學術就難得清醒了,就糊塗了。我擔心的是,太多的人卻因此看透了,想開了,面對學術腐敗,冷靜、理智地表現出一種集體無意識。當一個社會裡,對學術和真知的堅守者反倒成了另類,你能想象那將是怎樣的景象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